什么人“活在民国也不错”

我们永远都不可以蔑视历史,因为那是虚无主义;同样,我们亦不应该美化历史,因为那是厚古薄今。当今的“民国热”,问题出在后者。

我们永远都不可以蔑视历史,因为那是虚无主义;同样,我们亦不应该美化历史,因为那是厚古薄今。当今的“民国热”,问题出在后者。

2013年,《活在民国也不错》一书出版,该书分住房、公馆、收入、饮食、娱乐、情爱等方面,列举了一些名人的旧事,包括一些艳史,其中不乏博人眼球之处。如若单单以其为今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未为非可,只是,认为“活在民国也不错”,则是因少数人而言的。对于大多数民众而言,民国的记忆除了痛苦,还是痛苦。

民国时期是一个战乱的年代,活得不错的是达官贵人,还有其他得利阶层,包括发国难财的群体,之外的广大民众,则生活得很贫苦。

1935年4月26日《申报》刊发的《贫穷的中国》一文说,“素以地大物博民众自夸的中国,现在竟是一个一贫如洗的破落户。中国人的穷,实在穷得可以。我国和列强富力程度相差之大,真大得惊人。”1935年是国民政府十年建设时期的高峰,尚且如此,至于抗战时期的状况,可想而知。

总体而言,民国时期对普通民众来说是苦感社会。

就工人而论,1925年《民国日报·觉悟》刊发《工人真苦》一文道:世间最可怜的人,莫过于没有室家,衣服褴褛,粗食不饱,仰资本家的鼻息,受资本家毒手虐待的卖牛力的工人。资本家玩弄工人,虐待工人,压迫工人,直视工人为牛马,与牛马作同样的对待。

至于占多数的农民,1926年《国闻周报》刊登《农民的痛苦》一文,列出了农民所遭受的诸多苦痛:一是高利贷盘剥。饥荒的时候,米贵如珠,每升价钱由一百六十文涨到四百文以上,一般农民当那青黄不接的时候,为一家人的生活计,不能不向那富家借贷,富家则大施其居奇手段,谷米粮价,任意增高,借钱利息,总是特别加重。二是田主的盘剥。收获所得,分配很不平等,田主常占三分之二,佃户只能占三分之一。这些都是农民最寻常的痛苦,其他如受贪官恶吏苛政暴敛,劣绅土豪的欺侮以及兵匪的骚扰等等,尤觉困苦不堪忍受了。

正常的年景如此艰难,到了灾年更是雪上加霜。1937年《国讯》杂志报导了河南灾民的境况:穿的是那破烂不堪的衣裤,食的是那粗糟的糠麸,住的是那破漏的窑洞,过着原始时代穴居野处的生活。虽是木石心肠的人,也会引起感动与哀怜吧!然而这种凄凉悲哀的非人生活,以及那郊原累累的死尸白骨,又有谁来救济呢!

天灾之外的是人祸,这最主要的来自日寇。1940年《民族》杂志报导了在日寇铁蹄下的东北:日常用品被限制着,大米高粱米,中国人绝不准食用,其他杂粮,每人每月亦以三十斤为限,麦面逢年过节准由村长发给少数,客岁八月节每家准领麦面三两,过年准领六两,且价极高,不领者以有私藏论罪。东北人民什么也没有了,田产、土地,倭寇认为可拿的东西,都给抢夺完了。

东北如此,其他地区亦如此。1942年《自学》杂志发刊词道,抗战以还,人民生活所感受之痛苦有二:物质缺乏与粮食恐慌,此人人所知也。物质缺乏,由于舶来断绝,代用不能供应,粮食恐慌,由于产量短绌,有无不得均输。

今天的人们羡慕民国,理由之一是教师收入高,其实这只是就少数人而言,多数教师的生活依旧贫困。1948年《智慧》杂志第2期刊登唐密之文《教授的生活太痛苦了!》称,教授食不饱,衣不暖,病不医,有孩子不能好好养;他们不满全国的财富分配不平均,少数人钱太多,多数人钱太少,少数人愈有钱,多数人愈没有钱。

至于言论自由,更是舆论界的奢望。1925年《甲寅》杂志刊登时评道:吾国自有新式政治以来,言论之不自由,未有甚于此时也。1933年《礼拜六》杂志刊文《言论不自由》,历数报刊之屡办屡停后感慨道:呜呼!内地之报业,诚不易创办!鉴于镇江刘案之发生,恐愈不敢尝试矣!

1935年6月1日《申报》上刊登了署名孟君的文章《贫穷人的歌》:“黑夜沉沉,我走遍了南北西东,跑够了乡村市镇,看尽了街灯黯昏,也听尽了坟墓里孤魂的哀呜;但,在这人世间,永找不到半点怜悯同情。高贵的人们,在这幽娴的夜中,拥抱着佳丽正度着甜蜜的好梦;谁还愿意,愿意听我这沦落街路苦命的贫穷人的歌声?哀音的呻吟!”民众的疾苦,在民国时期无处申诉、无人倾听,得不到同情。

历史的主体是什么?是广大民众还是少量精英?是劳苦大众还是几个达官贵人?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是“上流人物”保养良好、纤细优美的小手,还是劳动人民布满老茧的大手?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中下层的疾苦还是上层的细枝末节?一句话,现今唯心史观对唯物史观的反动趋向,值得警惕。

今天的一些人赞美民国,以偏概全,诸如教授待遇很好、与论可以放肆,可又有谁真的想回到那个战乱纷呈、民不聊生的年代?

拿民国说事,只关注自身待遇与处境,是自私;不顾及民众疾苦与灾难,是冷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代的文人尚且如此,今天食民饭、穿民衣的知识层,自不应当背弃衣食父母,失却道德良知和社会良心,而是更应该关怀民隐,关注民生。民众的幸福指数,是我们衡量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核心所在;民众至上,是当今史学评判历史的指针、标准。

真的没有丝毫必要,拿民国说事,来讥讽当今。毕竟,社会是向前发展的,历史既不能开倒车,也不能被颠覆、篡改。今天的人们,应该更加珍惜、尊重当下的成就,强化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形成认知上的一致,消解内耗,形成更加强大的合力、向心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华巨龙的腾飞,尽心竭力去创造祖国的美好明天。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