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揭秘日军为何没能攻入海南中部?

日本侵略军从1939年2月10日侵入海南岛,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战败投降为止,为何始终未能踏人海南岛中部山区?笔者近日在日本学者水野明先生的着述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始终在海南岛中部山区。

导读:水野明先生在《占领期间的统治体制》第六节中说,“对于日本军队来说,其占领和统治海南岛的最大障碍,在于抵抗日本军事侵略的反日势力的存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在五指山区建立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日本侵略军从1939年2月10日侵入海南岛,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战败投降为止,为何始终未能踏人海南岛中部山区?笔者近日在日本学者水野明先生的着述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始终在海南岛中部山区。

日本爱知学院教授水野明先生的《日本军队对海南岛的侵占与暴政》,是第一部全面披露日本军国主义对海南岛的侵略和实行军事管制的系统着述。该书主要以当时日本侵琼军方制定的文件、发布的命令和侵琼期间日本方面当事人的报告、记录等为依据,并参考近年来日本学者对日本侵华史的研究成果,对当年日本侵略海南岛的缘起意图、侵占过程,及其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统治体制、制度、政策等进行全面的记述。

书中介绍,日本军国主义对海南岛的侵略企图蓄谋已久。早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后不久,在日本政府制定对外侵略的《帝国国防方针》后,日本海军就提出了“南进论”,力主采取“海洋主义”作为日本之“国是”,将侵占海南岛作为其对外侵略的战略组成部分。1936年9月的“北海事件”中,日本海军军令部就企图以日本人被杀为借口,攻占海南岛。在日本海军军令部制定的《北海事件处理方针》中,明确记载:“视情况实行对海南岛的保障占领。”其作战课甚至不顾造成与英国、美国的对立,拟订了出师计划。后因故未遂。

1939年2月10日,日本军国主义终于制造了太平洋上的“九一八事变”, 发动了入侵海南岛的战事,以建立起对中国华南航空封锁的作战基地和发起南太平洋战争的前沿基地,从此揭开了海南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页。

据不完全统计,在海南沦陷6年多时间内,日本侵略军杀害海南抗日军民达20多万人,烧毁民屋5.9万余间,奸淫妇女、抢掠民物民财和自然资源难计其数。由于侵琼日军对非沦陷区实行残酷的烧光、杀光、抢光的政策,数以万计的民众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由于滥征繁重的劳役和法西斯战争造成的种种祸害,全岛非正常死亡的民众达40万余人,占当时海南社会总人口的六分之一。

 

日本学者揭秘日军为何没能攻入海南中部?

 图1,侵琼日军的“扫荡”作战

日本学者揭秘日军为何没能攻入海南中部?

图2,日军轰炸下的海口

水野明先生在该书第二章《占领期间的统治体制》第六节中说,“对于日本军队来说,其占领和统治海南岛的最大障碍,在于抵抗日本军事侵略的反日势力的存在。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在五指山区建立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

日本学者揭秘日军为何没能攻入海南中部?

 图3,侵琼日军与中共领导的部队作战

为了对付这种状况,日本“海南海军特务部”通过“琼崖临时政府”,制定出《琼崖临时政府治安部组织规程》和《琼崖临时政府治安部招抚暂行条例》,并在《琼崖临时政府治安部招抚暂行条例》第三条明确规定,“凡属下列各项情事之一者,胥予以招抚之: 一、共党军;二、游击队;三、其他武装团体。”

据作者考证指出,这一招抚条例并没有收到什么显着的效果,其中“第五条”:“其仍执迷不悟,阻碍和平,骚扰地方,有意作乱者,以土匪论”的规定,并没有吓倒仇恨日本侵略者的海南岛民众,反日抵抗运动和抗日游击战争更加活跃起来。直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战败投降为止,日本军队始终未能踏人抗日游击队活跃的海南岛中部山区。

 

日本学者揭秘日军为何没能攻入海南中部?

 图4,被日军逮捕的中共抗日人员

 

[page]

附:《心路沧桑——从国民党六十军 到共产党五十军》目录

发布者:高戈里

《心路沧桑——从国民党六十军

到共产党五十军》目录及各章导言

引子 反思,从落实政策回溯

第一章 中共争取滇军的努力

滇军曾是一支有着反清重九起义、反袁护国起义及抗日救国英雄历史的部队。中国共产党在与滇军三度离合中所做的工作,为争取、改造这支部队的主力成为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

1.共产党与滇军的早期离合

2.地下党安然度过两次险情

3.第一八四师海城起义

4.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亲派策反要员

5.中共地下党结束潜伏翻江倒海

第二章 将军为啥犹豫

“这个部队不是为政治(纲领而聚集起来)的部队,它是以老长官、老部下的关系联系起来的。”——滇军某上校团长

1.幕僚提醒卢汉: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2.卢汉密授家将:今后打仗要多个心眼儿

3.师长怒责女儿:老子绝不许你骂卢汉

4.刘浩转告陇耀:朱总司令希望你弃暗投明

5.军长告诫官佐:六十军是跌下石岩的小狮子

第三章 长春起义

说到国民党军队的战场起义,有人关注解放军兵临城下的武力威逼,有人专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精心策反,有人眷注起义将领的个人觉悟或生存抉择,实际上,相当一部分起义将领义举之初,萦绕心头搅扰思绪最难抉择的,是将佐圈子里与利益得失和“正统”观念绞在一起的袍泽情义。

1.第六十军退守孤城吃尽苦头

2.解放军释俘耐心策反

3.三将军七次密谋倒戈

4.毛泽东急电为曾军长解围

5.义举同力不同心

第四章 探索改造起义部队的新路

国民党第六十军起义后,解放军东北军区陆续调集数百名熟悉该军的云南籍干部前往九台,任各级政治工作干部,随即展开了轰轰烈烈脱胎换骨的改造。一切都预有准备。这准备,始于两年多前对海城起义部队的改造。

1.安东整训

2.石人车站叛变事件

3.兴隆整训

第五章 组织调整为思想改造开道

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的基本经验之一是“实行必要的可能的组织改造为思想改造开辟道路”。

1.萧劲光拍板:暂编五十二师不能缴械

2.滇军地下党会师九台

3.不是冤家不聚头

4.环环相扣的组织调整

5.叛变事件与清洗工作

第六章 泪血大控诉

国民党政府军令部长徐永昌1944年记述:“人人言我国兵好官不好。”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着名记者白修德着书痛斥:“中国军官们对待士兵好像对待畜牲。”

1.抵触情绪在控诉中荡然无存

2.控诉:地主盘剥血泪多

3.控诉:榨干油水抓壮丁

4.控诉:扇耳光、打军棍

5.控诉:棒杀、活剐逃兵

6.控诉:喝兵血

7.控诉:旧军队太黑暗了

8.残杀逃兵的团长40年后如是说

第七章 洗心革面的改造,脱胎换骨的变化

在中国革命的战场上,中国共产党需要的,不是炮灰,不是打手,更不是奴才,是有人格尊严并懂得为劳苦大众权利也为自身权利奋斗的自觉战士。国民党军没有,也培养不出来这样的战士。“将贵智,兵贵愚”是数千年来华夏神州滚滚烽火中通行的治军带兵古训,继承了这一封建传统的国民党军队只能培养出人格扭曲、奴性十足、权利意识荡然无存的战争机器。

1.士兵:当初我们认主子啊

2.少校:我是被改造过来的

3.思想还家运动

4.孕妇不敢吃豆腐

5.“你指导员还打人?”

第八章 南下参加解放战争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消息传来,正在九台进行战争观念教育的第五十军指战员欢呼雀跃,纷纷请缨参战。

1.轻取蒋介石御林军

2.整编蒋介石嫡系陈克非兵团

3.溶编袍哥舵把子范哈儿“挺进军”

第九章 抗美援朝,壮怀激烈五十军

第五十军基层指战员娴熟的军事技术是国民党残酷的军阀制度训练出来的,高度的政治觉悟是起义后控诉运动激发出来的,是共产党全新的民主制度教育出来的。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这支部队非同寻常的战斗力。

1.曾军长负气要当炊事员

2.血肉之躯拼坦克

3.第四四二团最先攻占汉城

4.战场记过处分

5.十八勇士夜袭水原城

6.十八忠骨白雪埋

7.战士,让怯战者无地自容

8.血战白云山

9.中美战史聚焦“血岭”

10.汉江50昼夜阻击战感动统帅

第十章 心路缘何苍茫

起义官兵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源于脱胎换骨的思想改造。不同的身世、地位,不同的秉性、操守,不同的社会经历、历史作为,铸就了起义官兵思想改造不同的心路轨迹。历史苍苍,心路莽莽。

1.准尉未了情

2.团参谋长末了路

3.军长终生憾

4.团长半个世纪的人生梦

第十一章 人生何以沧桑

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起义部队的改造,在取得了辉煌成就之后,又经历了落实政策的曲折。一些人认为,这是“左祸横行”的又一例证。然而,当我们把这一历史曲折放到历史进程的大背景中,面对部分起义人员历史罪恶的复杂性,面对起义官佐成分的复杂性,面对起义人员历史罪恶追究过程的复杂性,面对起义官佐历史功过评价的复杂性,面对官佐队伍清理工作的复杂性,结论又会如何?对于前辈落难无悔,一些书斋秀才依据西方的“人性论”将其主观地诠释为愚忠、愚懦、愚昧。历史的原生态果真如此吗?

1.少将的死刑与撤判

2.副师长苦拉板车

3.副军长代诉疑案

4.保护小丰满电站的历史功臣

5.军政委“文革”蒙难

跋 历史的曲折应该历史地反思

作为梳理全书主旨的本文,初稿形成于1997年,至2007年6月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潘维教授)汪卫华博士来信约稿时,已修改六七十遍。此后,本文2007年稿的刊、用情况大体如下:

2007年7月,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观察与交流》第7期刊登。

2008年2月,经新华社特稿分社熊蕾副社长推荐,中国人权网“学术成果”栏目录用。

2008年至2009年,经新华社熊蕾、云杉同志介绍,军事科学院刘源政委将本文推荐给《中国军队政治工作》等,并亲拟编者按:“《心路沧桑——从国民党60军到共产党50军》(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版)一书和本文,提出并解答了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成百万的国民党军队,眨眼就被共产党改造为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作者从无可辩驳的史实中自然导出毋庸质疑的精辟结论,从一个被遗忘的侧面、一段感人肺腑的缩影中,展现出中国革命的伟大、辉煌与曲折。如果我们军科的某位同志能在这方面下下功夫,不仅可独树一帜,补上我军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空白,而且极具现实意义。”

2008年4月,改革开放后首批着书系统批判市场原教旨主义的海归剑桥博士王小强主编的《香港传真》No.2008-22(现名《参阅文稿》)刊登。

2009年5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朱佳木副院长安排笔者将本文主要内容在当代中国研究所国史讲座厅做了“第五十二次国史讲座”。

1.反思的前提:正视两个基本的历史事实

2.反思的关键:掌握三个基本的思想方法

3.反思的价值:发掘三个领域的思想资源

4.反思的感喟:心路沧桑,奠定辉煌

引用、参考的主要史料目录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海南 日本 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