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游击战争的精华是独立坚持——毛泽东思想领导了三年游击战争
1934年红军长征之后,留下项英为书记的苏区中央局,领导中央苏区的工作。在红军准备战略转移之前,毛主席写了《游击战争》的小册子,油印了300份。
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主席接连发了三份电报,指示南方游击战争的方针策略,最后一份是1935年2月23日发出的。不过,项英此时已经把留下的主力红军20,000人,打光了。收到毛主席2月23日电报之后,电台就烧毁了。从此,直到1937年10月项英才和党中央联系上。授权中央苏区领导的各根据地,在1935年5月之后,也与项英完全失去了联系。
江西的同志说:“大余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领导和指挥中心,也是新四军的重要组建地之一。”说错了,坚持在南方的15块红军游击根据地中的14块,从1935年5月直到1937年10月,没有收到过项英的一个指示,一点信息。准确地说,大余是15块独立发展的游击根据地中的一块——赣南游击区的指挥中心。
长征是每一个中国人、外国人都知道的。但是三年游击战争,几乎不为现在的人所知。
我想,知不知道三年游击战争,不重要。但是了解三年游击战争的精华——独立坚持,这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了解15块根据地为什么在没有上级党直接领导,得不到党中央的直接指示下,还能坚持发展,这太重要了。
这段历史最珍贵,最要使中国人民永远记忆的就是“独立坚持”,也就是毛主席常说的,我们的人民军队是打不烂,拖不垮的。就是一个炊事员,掉队了也会拉一个班回来。沈安娜、闫又文,他们在和党失去联系的若干年中,他们仍然独立坚持着,做着党交给他们的工作。“抬头看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主席。”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我想到了我的父亲张邓谭们。
1929年7月,毛主席到闽西指导工作。我听我父亲张鼎丞说,毛主席交待张鼎丞、邓子恢做的第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买报纸、买杂志;这件事办不好,毛主席是要发大脾气的。这是毛主席给张鼎丞、邓子恢上的第一课。张鼎丞从那时起,一直到晚年,已经不能看报纸了,但是听秘书读报,还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
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走了。我父亲和邓子恢、谭震林等同志,留在闽西苏区坚持斗争。独立坚持的那些年,张邓谭们就是靠看各种报纸,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情况的。有一次张鼎丞在一张报纸上看到贵州有红军活动,而前两天报纸中还说中央红军已经被消灭了,他就对同志们说:“既然红军被消灭了,怎么又在贵州活动了。”就这样,张邓谭们从敌人的动向,分析党的方针政策。虽然他们对中央政策方针的了解、认识总是滞后的,但是在党中央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这些政策转折的紧要关头,张邓谭们都紧跟着中央的脚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执行办法。当遇到问题,受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他们又能根据中央的步调加以改正和调整。
即使在信息技术这么发达的今天,忠实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也不是件那么容易的事情。可想而之,张邓谭们是多么了不起。今天学习他们,太有现实意义了。
1937年5月方方到延安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工作:“闽西红军不仅保留了苏区,保留了土地革命时期分配给农民的土地,保存了400多个党支部和各级政权,而且发展壮大了队伍。”令今天人吃惊的是,他们那时居然还保留着一支300人的武装交通队。
在毛主席1935年2月23日给项英的电报中有这样一段话:“(七)必须周密的建立秘密的交通网。”张邓谭们是完全按毛主席这个指示做的啊!
1935年2月留在中央苏区的红军,9路突围,陈潭秋这一路在谭震林带领下,突出重围,到了闽西,陈潭秋传达了1935年2月23日的毛主席发出的这封电报。这封电报的原文是这样的:“项英同志并转中央分局:在执行中央指示中应注意下列问题,(一)行动前必须将行动的任务及目前的形势在干部中在指战员中进行充分的解释与动员,在时间上许可时应尽可能的给部队以相当休息训练与补充的时间。(二)所有出发游击的部队必须绝对轻装……一切供给均应取之于活动地区。(三)每一部队不要拥挤很多的干部,即分局的一个团,也不应把分局的人都集中在一起。……(四)苏区干部除分散到游击队去的外,应有一部分派回到被占领区域去,可能时最好是自己的家乡,隐藏在群众中,进行与建立秘密工作。……(六)对所有干部应解释清楚,万一被敌人冲散或隔断时,应有决心独立进行工作顽强奋斗。(七)必须周密的建立秘密的交通网。(八)在游击活动中,必须特别反对关门主义,反对机械的使用老苏区的一切办法的倾向,广泛的进行发动群众的工作……”
从1929年5月25日张邓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开始,毛主席就是这样教他们的!
1934年毛主席写的《游击战争》的小册子,张邓谭们也是当会事的。
毛主席在这封电报里就指出了:“(六)对所有干部应解释清楚,万一被敌人冲散或隔断时,应有决心独立进行工作顽强奋斗。”
毛主席早就预料到要独立坚持啊!
张邓谭们是独立坚持的,又不是。准确的说,他们是在毛主席的指引下,独立坚持的。
1938年5月毛主席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毛主席说:“游击战争的领导者对于使用游击队,好像渔人撒网一样,要散的开,又要收得拢。当渔人把网散开时,要看清水得深浅、流得速度和那里有无障碍,游击队分散使用时,也须注意不要因情况不明,行动错误而受损失。渔人为了收得拢,就要握住网的绳头,使用部队也要保持通讯联络,并保持相当主力在自己手中。打鱼要时常变换地点,游击队也要时常变换位置。分散、集中和变换,是游击战争灵活使用兵力的三个方法。”毛主席写得多么生动!
每当我看毛主席写的这段话的时候,总是热泪盈眶。虽然闽西和陕北相隔万水千山,但是张邓谭们牢牢记住了毛主席的言传身教,因此他们虽然与党中央相距万水千山,不能直通音讯,但是绝不是没有毛主席、党中央的领导,是有的。
我还想到,毛主席的这篇文章是1938年5月发表的,方方是1937年5月到延安向毛主席、党中央汇报闽西三年的。毛主席听了方方的汇报会是多么兴奋啊!毛主席的这篇文笔流畅、气势辉煌的文章,写得胸有成竹啊!是的,毛主席写出来的文章,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啊!历史已经完全证明了毛主席理论的正确。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闽西取得了的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闽西的胜利又丰富了毛泽东思想,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就是毛泽东的认识论啊!
我又想到,项英和毛主席在中央苏区也共同战斗过4年,什么也没学会呀!到死,也许才明白一点。他在皖南发出的最后一封电报是认识了自己的错误的。可是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的。
毛主席伟大!毛主席料事真如神!
毛主席曾对毛远新说:“我没有什么别的本事,就是总结经验,认识错误快!”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