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尔巴乔夫改革后的俄罗斯

人民生活状况急剧恶化。储蓄所中的存款迅速贬值,而国家组织和企业工作人员的工资涨幅缓慢,通货膨胀速度明显超过了工资增长速度。列入预算内的职工,首先是幼儿园教师、中学教师、医生都在勉强度日。伴随着私有化过程出现的大量招摇撞骗导致部分私有化的企业被犯罪分子所控制。犯罪团伙可以用非法获得的钱财来购买企业,并通过武力保护自己的“赃物”。

戈尔巴乔夫改革后的俄罗斯

戈尔巴乔夫改革后的俄罗斯

第五章

戈尔巴乔夫改革后的俄罗斯

1.叶利钦改革的开始

鲍•尼•叶利钦的政治方针

经济危机迫使叶利钦总统和政府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经济问题上。1991年11月1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第五次人民代表大会赋予了总统推进经济改革的最广泛的权力。

在1991年10月28日召开的第五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叶利钦在其纲领性的报告中宣布了自己市场改革的主要方向——稳定财政、价格自由化和私有化。叶利钦组建的政府于1991年10月28日开始实施市场改革。经济转向市场轨道成为了1990年代初实施的改革内容。当时预计改革能够迅速完成。改革的政策被称为“休克疗法”。

1992年1月2日价格自由化政策开始实施。大约90%的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开始放开。

价格很快就上涨了9-11倍,而工资和津贴只微微增长了70%,大多数居民濒临贫困。

私有化运动同时展开。私有化的实质是财产权从国家转到私人手里。

实际情况

阿•鲍•丘拜斯在谈到经理私有化时强调:

【“本质上全民财产被偷盗一空,但这一行为并非非法,因为本来就不存在合法的非国有化模式。国家财产大致以两种方式被掠夺。第一种:国有企业的财产被改编为某个新组建的股份企业的部分财产;第二种:经过简单的“赎买租赁”把国有财产变为私有。
什么也没违反,因为没有什么无可违反的。”】

少数企业被竞拍。1994年6月之前有8.5万个商店、饭店、餐馆和企业转入私人手里,占小企业总数的70%以上。

大中型和特大型企业的私有化按照另一套方案进行。最初它们被改制为股份公司,然后其股份被股份公司出售。从1992年到1994年期间,出售股份并非靠钱来完成,而是靠特别的有价证券——私有化证券。证券私有化正因此得名。

私有化证券的面值被定为1万卢布。事实上,两年之后(证券私有化已经结束),由于通货膨胀这些钱只能购买两公斤香肠。

私有化证券一共发行了1.44亿张,共有96%的居民得到了私有化证券

人民生活状况急剧恶化。储蓄所中的存款迅速贬值,而国家组织和企业工作人员的工资涨幅缓慢,通货膨胀速度明显超过了工资增长速度。列入预算内的职工,首先是幼儿园教师、中学教师、医生都在勉强度日。

伴随着私有化过程出现的大量招摇撞骗导致部分私有化的企业被犯罪分子所控制。犯罪团伙可以用非法获得的钱财来购买企业,并通过武力保护自己的“赃物”。

2.1992年-1993年两个政权并存的危机

1992年俄罗斯危机持续增长。这种情况促使反对叶利钦总统政治路线的政治家们积极活动。一些以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为基础的组织开始出现:俄罗斯共产主义工人党,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人联盟、俄罗斯共产党人党。

戈尔巴乔夫改革后期所形成的政权体制把苏维埃民主和议会民主的特征以矛盾的形式相结合:在宣布划分权力的同时人民代表大会却主宰一切。苏联时期形成的政权机构继续运作,首先表现为人民代表大会由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领导,造成从法律上阻挠俄罗斯按照叶利钦授意的方针前进的可能性。

10月4日早晨,叶利钦的拥护者组织了一支联合突击队。在民警防暴队的掩护下这支队伍从坦克上向白宫射击,“阿尔法”特别分队占领了被烟火熏黑的大楼。这场危机也带来了流血牺牲。

不久,不仅最高苏维埃被取消,而且所有地方苏维埃也被取消。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国徽被双头鹰国徽所代替。

3.1993年的选举与持续不断的政权危机时期

虽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不再,苏联复辟的根源也被消除,但是国内政治紧张的局势并没有停止。

1993年12月12日经全民投票通过的宪法奠定了俄罗斯国体的法律基础,这一国体以后苏联体制和市场经济为特点。

新的政体在俄罗斯联邦形成。基本法律可以防止国内战争爆发和俄罗斯像苏联一样解体。

需要补充一点:选民在相对自由的选举中,在形式上存在另外的选择对象的情况下,应该投票选叶利钦。

为此就要争取精英阶层的支持。私有化成为了使精英重新团结在政权当局周围的手段。精英普遍关心保住叶利钦政权,因为如果反对派掌握政权,他们就会重新审视这种私有化的后果。

这种不稳固的局势最终一定会导致对抗。国内的气氛从1994年2月开始日趋紧张。1995年夏,国家杜马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并试图弹劾总统,但没有成功。

同时,俄罗斯社会对苏维埃时代简朴、但安全的生活日益怀念,对俄罗斯丧失了世界地位的怨愤情绪上升。

总统的威信继续下降,大肆宣扬的改革并未取得成效,腐败增加,经济指标和人民总体生活水平下降。叶利钦实际上丧失了选民的信任,1996年初他的支持率不到4%-5%。此外,众所周知,叶利钦的健康状况非常严重。

4.分离主义与俄罗斯解体的危险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状况明显复杂化。

在旧的自治共和国中出现的分离主义情绪反映在制宪会议中,当时提出了诸如此类的一些提案,如建立由若干个民族共和国和一个“俄罗斯共和国”组成的联邦,联合所有的边疆区、州、自治区和自治州。在两个政权并存的情况下,这个方案将导致俄罗斯像苏联一样解体。

5.俄罗斯寡头资本主义的形成

在叶利钦总统任职期间,寡头成为新社会制度的构成性因素。

俄罗斯寡头不是一个经济现象,而是一个政治现象。这些寡头通过从事商业活动接近政权或对国家决策施加影响。他们的行为是一种篡夺政权的行为。

寡头的出现与两件事紧密相关——1995年的抵押拍卖和1996年至1997年间的私有化交易。

6.1998年-1999年危机

由于1998年8月17日政府宣布无力偿还贷款,所有俄罗斯银行濒临崩溃,一些大型银行破产。

危机进一步扩散。俄共为迫使叶利钦提前辞职开始斗争,并在国家杜马和联邦委员会中组织了表决。叶利钦宣布“绝不辞职”后,俄共倡议启动弹劾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叶利钦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在杜马进行弹劾表决前夕他解散了普里马科夫政府。

然而危机并未就此平息。普里马科夫被解职后与卢日科夫联合,成立了“祖国-全俄罗斯”联盟,俄罗斯处于新一轮的危机边缘。

联邦安全局局长普京被任命为总理。叶利钦公开宣称普京为自己的接班人。

7.叶利钦总统时期的对外政策

在叶利钦改革时期,俄罗斯为了打破划分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界限迈出了非常重要的步伐。1993年以前,西方在国际关系生活中的关键问题上从未听到俄罗斯说“不”。俄罗斯外交部部长安•科济列夫公开表示:

【“如果华盛顿的对外政策更好,我们为何还需要自己的对外政策。”】

【作者:[俄] 亚•维•菲利波夫着,译者:吴恩远等。本文原载《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网》】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原标题:戈尔巴乔夫改革后的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