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如果没有抗美援朝,或许我还会在美国多待一段时间。但我是中国人,无论如何不愿意留在一个和自己祖国敌对的国家中!”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不久后,钱学森回国受到阻挠,美国总统提出法案,不许中国留美学生回国,让他们全体加入美籍。这使徐光宪感到:“法案一旦通过,回国将变得更加困难,也许就要一直住在别人的国家里了。”1951年4月初,心急如焚的徐光宪与妻子商量,希望能早日回国,可当时,高小霞还有一年就能拿到博士学位了,这时放弃会不会太可惜?让徐光宪感动不已的是,高小霞丝毫没有迟疑,而是铿锵回应:“我们留学为什么?不就是为了学成后报效祖国吗?!”现在是国家最困难、最需要人的时候,现在回不何时回?”高小霞断然决定:放弃博士学位,与徐光宪一同归国。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这两天,关于“稀土”的新闻

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关注。

有外媒分析认为:

“中国对稀土市场的主导地位,

已赋予北京还击之道。”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人民日报》发文,

观点和态度都相当硬气:

1.美方不要低估中方的反制能力!

2.美方想利用中国出口的稀土所制造的产品,

反用于遏制打压中国的发展,

中国人民决不会答应!

3.勿谓言之不预!

别说我没有警告过你!

稀土到底有多厉害?

美国媒体迫不及待给出了答案:

“稀土会影响到一切

——小到手机、照相机,

大到精确制导导弹、火箭卫星,

都离不开稀土!”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稀土在美国各行各业的用处 (图via Massive Science)(2013年数据)

中国稀土出口占美国稀土进口的78%,

稀土,绝不仅仅中国手中的普通牌,

简直就是一张

“王炸”!

然而,在半个世纪之前,

稀土生产技术却掌握在外国人手里,

中国只能向国外廉价出口,

然后再高价进口深加工的稀土产品。

终于,在上个世纪70年代,

这样的格局被一位中国科学家打破了

今天,我们能打出

稀土这张“王牌”

必须要感谢这位老科学家

“中国稀土之父”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带领中国走进稀土强国的

——徐光宪!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你可能跟北洋君一样,

以前从未听说过他的名字,

可正是因为他研究出来的

稀土串级萃取理论,

才使中国稀土产量跃居世界首位,

实现了稀土市场的“中国冲击”!

这个“中国冲击”有多厉害?

《纽约时报》发文给出答案:

中国完全支配了稀土加工中的

一个最关键的流程,

即将稀土氧化物转化为金属。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然而,在十几年前,

中国的稀土资源因为过量开采,

一度被卖成了“猪肉价”,

面对稀土廉价出口、资源大量流失,

已经80多岁的徐光宪心急如焚,

他联合众多院士两次上书总理,

呼吁保护稀土资源,

在2007年,

中国开始限制稀土产量,

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今天,稀土这张“王牌”

牢牢握在了中国的手里,

我们不能忘记呕心沥血、奉献一生的

“中国稀土之父”

徐光宪!

NO.1

在前途大好之时

冲破美国重重阻拦回国

1920年11月7日,

徐光宪出生在浙江绍兴,

他的父亲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律师,

他名字中的“宪”便是取自宪法一词;

他的母亲虽然目不识丁,

但对子女们管教极为严格,

常常告诫他们:

家有良田千顷,

不如一技在身!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徐光宪(右二)5岁时与父亲及两位兄长

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

徐光宪自小就勤奋好学,

更对天文和数理化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父母把他送进新式学校学习。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在他读高一时,父亲突然病逝、

家里失去了顶梁柱,

更失去了经济来源,

家里人希望徐光宪转去读中专,

好早点毕业挣钱养家。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1936年,徐光宪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的

杭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然而,仅仅一年后

抗日战争爆发、杭州沦陷,

学校被迫解散。

1939年,他跟7个同学

在上海被人骗走了去昆明铁路工作的钱,

走投无路之下,

他只身留在上海当家教。

“祸兮,福之所倚”,

被骗了旅费、

丢了工作、滞留在上海的徐光宪,

一边挣钱、一边自学,

竟以极为优异的成绩考上了

国立交通大学化学系

(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学)!

在那个年代,交大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

如钱学森、吴文俊等。

徐光宪的成绩也极为突出,

整整4年,始终是班级第一名。

在交大,他更收获了一生的挚爱,

大学时期班级中惟一坚持到毕业

并获得学位的女孩——高小霞。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1944年7月,他与高小霞一起从交大毕业,

两年后,他们在上海结婚。

1946年,徐光宪和高小霞

都考上了“自费公派”留学美国的资格,

然而,两人东拼西凑

仅够支付一个人的留学费用和

一张三等舱船票。

在与妻子拥抱告别之后,

徐光宪含泪只身前往美国,

他没有辜负妻子的等待,

半年后,他考上了哥伦比亚化学系博士生,

很快就被学校聘为助教。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图为1946年4月18日,徐光宪与高小霞结为伉俪。这张照片曾被网友评论:中国老一辈科学大家都有着秒杀“小鲜肉”的颜值!

分别两年后,

他们终于凑够了学费,

1948年,高小霞前往纽约大学

攻读化学博士,

夫妻俩终于在美国团聚!

1951年3月,徐光宪获得博士学位,

因为他在量子化学方面的研究,

毕业时被推荐到芝加哥大学做博士后,

当时,摆在徐光宪面前的,

是一条通往科学高峰的大道,

他在美国的前途一片光明。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如果没有抗美援朝,

或许我还会在美国多待一段时间。

但我是中国人,

无论如何不愿意留在

一个和自己祖国敌对的国家中!”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不久后,钱学森回国受到阻挠,

美国总统提出法案,

不许中国留美学生回国,

让他们全体加入美籍。

这使徐光宪感到:

“法案一旦通过,

回国将变得更加困难,

也许就要一直住在别人的国家里了。”

1951年4月初,

心急如焚的徐光宪与妻子商量,

希望能早日回国,

可当时,高小霞还有一年

就能拿到博士学位了,

这时放弃会不会太可惜?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1948年,徐光宪与夫人高小霞在美国留影

让徐光宪感动不已的是,

高小霞丝毫没有迟疑,

而是铿锵回应:“我们留学为什么?

不就是为了学成后报效祖国吗?!”

现在是国家最困难、最需要人的时候,

现在回不何时回?”

高小霞断然决定:

放弃博士学位,

与徐光宪一同归国。

但这时归国已相当困难,

两人只好托人在国内写信到美国,

信中写道:

徐母身体有恙,须归国探望”。

于是,两人谢绝导师的挽留,

以探亲的名义获得签证,

冲破重重阻力,

于4月15日毅然背起行囊,

乘“戈登将军号”邮轮离开美国。

在美国“禁止中国留美学生归国”

法案正式生效前,

徐光宪和高小霞

登上最后驶往中国的倒数第三艘邮轮。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曾有很多人不解:他们这代人抛弃取得的成就、

抛弃被人艳羡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不顾一切地回国为的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

是他们一生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科学没有国界,

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这种大无畏的使命感,

或许真的不是今天的我们

所能完全理解的。

在归国途中,

夫妻俩经历了人生中最激动的一件事:

在轮船马上抵达广州的时候,

有小船插着五星红旗来接他们。

看到五星红旗,

船上中国人都非常激动,

此刻,他们感觉到中国人确实站起来了!

他们终于回来了,

终于回家了!

NO.2

空有宝山却受制于人

他用“中国冲击

改变稀土世界格局

回到祖国之后,

夫妻俩双双到北京大学任教。

当时,不仅科研条件极其落后,

为了国家的需要,

徐光宪甚至三次改变研究方向。

1951年,他开设物理化学课,

为国家培养了第一批放射化学人才;

之后,他又主讲新开的物质结构课,

编写了全国第一本物质结构教材;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这本教材是半个世纪以来,在化学一级学科领域获此殊荣的唯一教材,发行20余万册,在全国沿用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影响十分深远。1960年,在最困难的时期,徐光宪夫妇把5000元稿费的巨款悉数捐献。

1956年,钱三强找到他,

他又服从国家需要调入原子能系统,

从事燃料萃取化学研究

1966年,夫妻俩没能躲过“文革”,

每次被批斗前,

他们都认认真真梳洗打扮一番。

批斗完了,

他们又像什么事都没发生,

一门心思扑在科研上。

有一次,夫妻俩都站在批斗台上,

徐光宪悄声对妻子说:

知道我每天在台上都干什么吗?

我心里研究化学呢!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一九六四年,全家福。

1972年,北大化学系

接受了一项十分紧急的军工任务,

分离镨和钕两种元素,

纯度要求很高。

这项任务几乎改变了徐光宪

后半生的轨迹,

他与“稀土”结下了缘分!

稀土,其实并不是土,

而是17种彼此相似、

很难分离的金属元素。

由于稀土有着非常奇特的

光、电、磁、催化作用,

只要使用一点点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稀土是发展电子、航天等高新科技

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被人们称为“工业的维生素”。

邓小平同志曾说: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

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办好!”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从量子化学到配位化学,

再到核燃料化学,

直到最后的稀土化学,

已经52岁的徐光宪

第四次改变研究方向,

在他心里“国家需要”始终是第一位!

当时,稀土分离工艺作为

高度保密的尖端技术,

被牢牢掌握在外国人手里。

中国有巨大稀土资源,

却不得不低价出口稀土,

再以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价格

从国外购进深加工的稀土产品。

面对这样的局面,

作为化学家的徐光宪曾坦言:

我们心里十分不舒服,

所以,再难也要上!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当时,徐光宪顶着各界的质疑,

坚决放弃国际通用的离子交换法,

采用萃取法完成分离,

但萃取技术国外不是没有人研究,

而是始终没有突破!

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尝试,

外国人都没做成的方法,

中国人拿来能成功吗?

徐光宪对自己有信心,

为此,他付出了百倍的辛劳与磨砺:

住实验室、啃干面包,

在北京和出产稀土的包头矿山之间

来回奔波。

功夫不负有心人,

整整三年之后,

徐光宪和他的团队终于取得突破!

1975年8月,

第一次全国稀土会议在京召开。

徐光宪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

串级萃取理论,

他的理论引起了轰动,

更多得是质疑和不可思议!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同行们几乎都不相信,

真的可以解决这项世界难题?

让徐光宪感动的是,在质疑中,

当时的稀土第一大厂上海跃龙厂

决定第一个尝试他的技术。

让人惊讶的奇迹发生了:

一排排看似貌不惊人的萃取箱

像流水线一样连接起来。

只需要在这边放入原料,

在流水线另一端的不同出口

就会源源不断地

输出各种高纯度的稀土元素。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上海跃龙厂稀土萃取分离装置

1978年,徐光宪开办了

“全国串级萃取讲习班”,

将这一技术免费向全国推广!

国外稀土厂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

被视为最高机密的稀土分离技术,

因为徐光宪的无偿推广

这一在当时和今天都是领先世界的技术,

在中国竟然成了

连乡镇企业都能掌握的工艺。

发达国家

在国际稀土市场的垄断地位

很快被打破,

由于中国高纯度稀土大量出口,

国际稀土价格下降了30%-40%!

一些长期霸占世界市场的稀土“垄断国”

不得不减产、转产甚至停产,

一股中国旋风在世界稀土市场上

雄劲地刮了起来。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立足基础研究、

着眼国家目标,

不跟着外国人跑,

自己走自己的创新之路!

徐光宪还没有满足。

经过艰苦探索,

他带领团队又有了新的突破,

传统试验被计算机模拟代替,

使稀土生产实现自动化

有人说,徐光宪创造了“中国传奇”,

更有人把他比作“稀土界的袁隆平”!

然而,当徐光宪在国际上声名鹊起,

荣誉接踵而至,

最让他始料未及和痛心疾首的事

发生了……

NO.3

两次上书惊动总理

中国稀土决不能当猪肉卖

徐光宪没有想到,

这项先进技术的大规模应用

在推动中国稀土产业的同时,

也间接引发了巨大危机——

“中国一下子搞了几十个稀土厂。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世界的需求量是10万吨,

而中国的产量已经达到12万吨。”

超过了全世界需求量的结果就是,

大家自我竞争,

自己压低价格。

尤其是有的厂家技术水平不高,

出品简单分离的混合稀土,

因为纯度不高,价格卖的很低,

大概只能卖到猪肉的价格,

所以有的报纸上说:

我们是把稀土当猪肉卖。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最让徐老痛心疾首的是:

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

把自己的工厂关了,

用很便宜的价格买中国的稀土做储备。

面对宝贵的稀土廉价出口、

面对不可生的稀土资源大量流失,

徐光宪每天都

如坐针毡、心急如焚。

徐老深知,

稀土是影响世界的关键战略资源,

很多发达国家大量购进稀土,

是在做战略储备,

同时,它大量储备以后

也可以来影响你的定价权。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所以,当时最让徐老痛心的就是,

中国的稀土生产控制了世界,

但是自己没有定价权。

更严重的是,

中国的稀土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过度开采会面临枯竭!

这已经不仅仅是商业层面的问题,

而是关系到国家安全

和国家战略的问题。

2005年和2006年,

他联合师昌绪等14位院士

两次上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呼吁保护我国白云鄂博宝贵的

稀土和钍资源!

当年温家宝总理很快作出了批复:

从2007年开始

将稀土产量限制在8万吨!

2010年,中国又将稀土出口配额

从5万吨降到约3万吨,

并大幅度提高了出口关税。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为了保护稀土资源,

80多岁的他四处奔走,

呼吁保护我国白云鄂博稀土矿,

呼吁增强我国稀土生产的宏观控制,

呼吁组织“稀土行业协会”……

除了对稀土倾注所有心血,

他更对学生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他80多岁高龄的时候,

仍然直接指导研究生,

并坚持给本科生做讲座。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他不仅将半生心血献给稀土事业,

更培养了博士生和硕士生近百人,

为中国稀土产业界

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员。

2009年1月9日上午,

人民大会堂。

当89岁的徐光宪从胡锦涛同志手中

接过2008年度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时,

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颁完奖,徐光宪听到有人在叫自己,

原来是温家宝总理,

他一边与徐老握手,

一边对他说:

“祝贺您,徐院士!

我记得曾批示过您的报告。”

而那两份上书总理的

沉甸甸的报告中,

装着的是不仅徐老的拳拳爱国心,

更是未来中国可以握在手中的

一张“王牌”!

NO.4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生活中,徐光宪是一个重情的人。

他与妻子高小霞相濡以沫五十余载,

被称为中国化学界的“比翼鸟”,

1980年,两人一起被评为

中国科学院院士。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徐光宪和着名化学家高小霞教授在实验室里工作(新华社记者 杨武敏 摄)

徐光宪的研究,

撬动了全世界的稀土市场格局;

而他的妻子高小霞

也在稀土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

丈夫把稀土包含的17种元素分离出去后,

她把剩下的部分制成肥料——稀土微肥!

高小霞这样回忆自己的爱情和婚姻:

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

就是跟他成为夫妻,

并且一起生活这么多年。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不幸的是,

高小霞在摔了一跤之后,

就只能坐在轮椅上了,

为了照顾好妻子,

他每天寸步不离地陪在她身边,

每天都推着她在未名湖畔散步。

两位老科学家的身影,

成了北大校园的一段爱情佳话!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然而,生活给了徐光宪最沉重的打击,

妻子不幸患上了癌症,

在高小霞病情加重的日子里,

他更是衣不解带守在病床前,

任谁来换班他都坚决不肯……

1998年4月16日,

是他们结婚52周年纪念日,

妻子穿上漂亮的红毛衣,

他换上西服、打好领带,

一起在他们度过无数个日子的家中,

留下了最后的幸福瞬间……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1998年9月9日,

高小霞弥留之际 留给了徐光宪最后一句话:

老头子,跟你过一辈子我很满足,

以后我不在了,

你要好好活着……

在妻子的追悼会上,

徐光宪最后一次深情地抱着她,

哭得肝肠寸断:你当年不是说要跟我活到100岁吗?

可你说话不算数,

说走就走了呢……

在场的人看到此情此景,

无不动容落泪!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52年相濡以沫,

妻子,早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

徐光宪说:我一生中,最满意的,

是和高小霞相濡以沫度过的52年;

我最遗憾的,是没有照顾好她,

使她先我而去。

高小霞走后,

徐老大病一场,

在那之后,他重新振作了起来,

开始学着一个人生活,

开始一个人去图书馆,

开始一个人在未名湖畔席地而坐,

白发苍苍的他还开始频繁地

去全国各地参加学术研讨会,

为中国的稀土事业东奔西走,

为保护和合理开发稀土呐喊、发声……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2005年,85岁的徐光宪获得

“何梁何利科技成就奖”,

他选择了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与妻子牵手

以他和高小霞的名义

设立了“霞光奖学金”,

百万奖金用来资助

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

2009年,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之后,

89岁的徐光宪说:

“我得的奖是集体的工作成果。

我已经跟大家说好了,

500万全部都拿出来,

经费要以稀土为主,

放在几个课题组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2015年4月28日,

在他与妻子的第69个结婚纪念日后十天,

95岁的徐光宪,

终于跟他日思夜想的妻子团聚,

走完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曾有人以这样一首藏头诗

缅怀这位不朽的“中国稀土之父”,

誉声隆业绩亨,

行报国立功名。

风霁月遍桃李,

宪学科多大成。

“不跟外国人跑,

走自己的创新之路!”

几十年前,

徐老顶住质疑、顶住压力

坚定决心走科技创新的话,

至今仍掷地有声、振聋发聩!

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

“现在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但也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未来需要年轻人负担起来!”

这是徐老对年轻人的寄语,

今天,我们更想告慰徐老:

请您放心,

今天的中国人,

更加爱国、更加团结,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正站出来、顶上来、扛起来,

像您那时候一样,

推动着中国向前,再向前......

徐老,谢谢,

谢谢您近半个世纪的努力,

谢谢您让我们更有底气!

参考文献:

1.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记北京大学徐光宪院士,来源:北京大学

2.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徐光宪 创造“中国冲击”的人,来源:人民网

3.徐光宪院士:化学大家的幸福哲学,来源:人民画报

4.《大家:“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节目,来源: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

【本文原载微信公众号“北洋之家”,原标题《“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今天必须谢谢他!》】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原标题:“中国稀土不能当猪肉卖!”稀土之父14年前上书总理,今天必须谢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