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场转型,官方困局如何解?
开门见山,这篇【解局】笔者来和诸位重点谈谈在这样一个有点凌乱的舆论场中,官方有着怎样的困局,又该如何解?
宣传、统战,曾是中共最为拿手的两大法宝。八年抗战的胜利,国共内战的民心所向,都让中共在宣传工作中赚了个盆满钵满,至于宣传工作究竟有多重要,不妨回顾历史,可见一斑。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焦头烂额的全国局面,初尝和平的松懈喜悦,都让中共从上至下暂时搁置了有点虚的宣传工作,而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经济建设中去,应该说,从当时的形势来看,这不能为错,但可惜地是,这一搁浅就再也没能拿上来。然而,与此同时,宣传思想工作日渐被轻视的负面效应却在不断累加,直到“互联网+”的今天,这种长久以来累积于隐匿状态的负面效应终于破出水面,笔者可以想象当中共官方看到网络舆论中的“中国”、“中国共产党”竟是如此田地时,那种犹如被噩梦惊醒的秫动感。
究竟有没有“两个舆论场”?这是中共官方必须要搞清楚的首要前提。“两个舆论场”之说,是某位被奉为中共高层宣传智囊分析师提出的一个假设,即“民间舆论场”和“官方舆论场”,将舆论场依据语言体系的不同割裂成两个话语空间,于是乎各种以打通“两个舆论场”为名目的建议便纷至沓来,让人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似的,以此为由头提交的舆情分析报告中却大言不惭地将逆我者的民意表达贬为民间舆论场的嘈杂之音,而将顺我者的意见提上官方舆论场的主旨地位,理论之滑稽令人啼笑皆非。在笔者看来,中国的舆论场只有一个,即便长久以来官方养成的严谨的语言风格和普通草根间有着显着区别,但究其本质,都是社会中存在的自然人,哪来的两个舆论场之说。如果我们的中共高层依然将这些“顺我者皆民意、逆我者皆糟粕”的舆情内刊奉为圭臬,依然将这些将自身建议作为民意诉求的“舆情专家”奉为座上宾,那么暂时屈从于伪民意舆论场平静表象下的反击暗流将越来越汹涌,直到某事某刻,再次破水而出,一发不可收拾,届时大势已去,已无挽回之地。
宣传方式的陈旧不堪,已成为阻碍中共官方夺回舆论话语权的最大阻力。无数次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不与时俱进,不适应时代的变革,就要被历史淘汰。这句话当然也适用于中共官方的宣传工作方式、方法。曾经的战争年代,需要一种激昂的宣传手段,这就是为什么在抗美援朝时,那首“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能如此深入人心,因为特定的战争背景赋予宣传工作特定的方式和方法,然已时值和平年代的今天,此种宣传方式也随着尘埃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要说“敌对势力”存不存在?当然存在!不然也不至于每年那么多NGO资金流入中国,却查无所踪;为何无论如何,华为都会被无理由拒之于老美门外;为何那几个连毛都没长齐的毛头小子敢公然站在香港街头叫嚣“港独”,但对于这些“敌对势力”的针对性宣传,是不是还要承袭于旧有战争年代那种固化的宣传方式,这很值得官方深入反思和考量。身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已无法做到战争年代的感同身受,一味地宣扬“敌对势力”,可以说不仅不能增加国家、民族的舆论共识,反而容易引起舆论反感,宣传方向由此南辕北辙。这点还真要跟人家老美学学,早在十年前,就已经将宣传思想渗透于电影大片、业余嘻戏怒骂中了。
官方迫切需要解决地是,如何在舆论斗争中既能亮剑谋求共识,又能确保舆论场热度的持续不减。笔者前一篇详细提及了平台的舆论立场和发展走向,可以说是最初官方弃舆论场之不顾,才让今天的管控举步维艰,可以说是咎由自取。自从前不久的中央统战会议召开后,官方出现了一些声音,认为只需要团结所谓的“网络大V”、“意见领袖”就能确保舆论场的正确导向,实属一本万利之举,但在笔者看来,这是非常愚蠢的建议。统战要有底线思维,新媒体舆论场的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的意见领袖,正确立场的“大V”当然要团结,为的是在最大程度上取得共识,最大限度发挥舆论场的粘合作用,来服务于国家中心大局、民族利益,但要知道在这个舆论场中,传谣、造谣、推墙领域也不乏“意见领袖”,难道也是毫无底线的一律团结?舆论斗争决不是目的,但却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为得是从根本上保证政治立场不动摇、国家宗旨不偏倚。值得注意地是,这注定是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倘若官方简单粗暴地就地下“封杀令”,那么必然会引发“因言获罪”的负面反弹,舆论场可能就此凋亡。如何让公众懂得,国家舆论管控中的堵是为了堵住谣言,堵住违法信息,而决非是要封住民众之口,这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从目前来看是个难题。
如何让地方官员线下“各自为阵”的观念转变为线上“全国一盘棋”的舆论大局面?怕是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线下的地域分界清晰明朗,属于浙江的就不可能划入江苏,线上却截然不同,要是没有“全国一盘棋”的大局观念,是很难真正做到舆论乱象的大改观。可叹的是,许多地方的宣传官方依然没有此种观念,有的甚至以“别多管闲事”来禁止自己地域内的账号去发表些理性、客观的观点,网络无边界,如果我们官方是以线下泾渭分明的地域界限来指导网上宣传工作的,那么面对一些“大是大非”的全国性事件,越到上层,就越感到宣传工作的独木难支。
舆论场转型期,如何汇集正义网民的点滴力量,也是官方需要调研的方向。由于近年来自干五的大力渲染,正义网民逐渐在舆论中发声,民智也已开启,现今的舆论场呈现出与前几年大相径庭的相对客观理性的舆论基调,但还是那位被奉为高层座上宾的舆情分析文人,却将其全部归因为网络的自我净化,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分析报告中只字不提正义网民在其中举足轻重的作用,试想倘若没有这些正义网民的渲染影响,这位文人口中的网络自净或许至今都是个遥遥无期的自我安慰罢了。就是这群官方搞不懂的散兵游勇,却有着比正宗宣传官方更为强悍的战斗力和引导能力,特别是对于舆情分析、研判的能力,怕是让不少舆论工作者瞠目结舌。其实也不难理解,实践出真知,只有融入舆论实践,才能有真正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如那些风光外表下的残败破絮一般,徒有虚表。作为官方,要如何和这群人形成默契、合力,让舆论朝着粘合民众和官方的方向发展,而不是现在的撕裂模样,这或许能给中共官方一个指引方向。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