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日本军力十大关注点

,作为刚刚公布的《国家安全法》的辅助读本,增强国民安全意识,让国民真实了解美国、日本是怎么想的,怎么干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不太平,不要“被和风吹得游人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于6月30日上午在京发布《2014美国军力评估报告》和《2014日本军力评估报告》(民间版)。这是中国民间智库第四次发布美、日军力评估报告,和第三次发布报告英文版。这两份“报告”可以为决策、咨询机构提供参考,也可以通过英文版促进与国外相关人士的交流。还可以为民众提供公共产品,作为刚刚公布的《国家安全法》的辅助读本,增强国民安全意识,让国民真实了解美国、日本是怎么想的,怎么干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并不太平,不要“被和风吹得游人醉”,防人之心不可无。

以下将两份“报告”的主要内容浓缩为《2014年美国军力十关注点》和《2014年日本军力十大关注点》分别发表在我的博客和微博上,供有兴趣的网友参考。

2014日本军力十大关注点

一、总体防务政策“解禁”、“松绑”、“借船出海”。

(1)4月,一举转变原则上禁止武器出口的方针,以《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代替旧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将禁止出口武器大幅放宽为有条件出口。

(2)7月,通过部分解禁“集体自卫权”行使的决议,使日本至少在理论上可以借用某种“集体自卫”的形式,参与国际安全事务时使用武力、为协防盟国以及关系密切国家使用武力。

(3)10月,完成《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修订的中间报告,为“指针”时隔17年的重大修订正式确立了方向、框架和基本内容。

二、军事实力基本维持现状。

2014年度末,日本自卫队编制员额为255,335人(包含应急预备役编制员额8,175人)。与上一年度相差无几,总员额减少了12人。

其中,陆上自卫队编制151,023人,实有139,906人;海上自卫队编制45,494人,实有42,013人;航空自卫队编制47,073人,实有43,254人;共同部队编制1,253人,联合参谋部编制367人,情报本部编制1,910人。预备役编制员额47,900人。陆上自卫队开始着手培养“轰炸引导员”,以便未来夺岛作战时提高轰炸命中率。

三、国防预算大幅增加。

大幅提高防卫预算是2014年安倍内阁为实现“安保政策三支箭”中的强军目标而采取的基本手段之一。预算总额为4.7838万亿日元,比2013年度相应额度增加了1034亿日元,增幅为2.2%。如果再加上被作为2014年预算总体组成部分的2013年度补充预算额1197亿日元(主要包括自卫队灾害处置经费、基地和设备维护经费以及活动经费等),则2014年日本国防预算总额达到4.9035万亿日元,实际增幅为2.5%。这是安倍第二次组阁后首次大幅度提高防卫预算,也是日本12年以来的首次大幅度提高,大大高于2013年的0.8%增幅。日本经济增长仍未走出低迷困境,日本政府负债总额自2007年以来上升64%,债务对GDP占比为400%,日本已经成为全球负债最沉重的国家。即便在这样的财政困境下,新《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仍然规定,为了实现新防卫政策的目标,日本计划在未来5年内制定总额达24.67万亿日元的巨额国防预算。所以,2014年大幅增长的国防预算还只是个开始,2015年1月14日日本政府通过2015财年(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预算案,2月12日向国会提交该预算案,其中防卫预算为4.9801万亿日元(由于日元大幅贬值,约合421亿美元),比上年度增加2%,其额度创下了历史新高。这是安倍上台后连续第三年增加防卫预算,扩军势头可谓迅猛。

四、国防预算中增幅最大的是武器装备采购和维护费用,而且相当一部分用于对付中国。

用于购置装备品的费用达到2.1733万亿日元(约合208亿美元),同比增加4434亿日元,增幅高达25.6%。为了加强监视中国在钓鱼岛附近海域的活动,日本政府预计花费2亿日元对引进美军“全球鹰”无人侦察机进行前期调查,花费13亿日元在那霸基地新建早期预警机部队,花费638亿日元用于购买4架隐形战斗机F-35,未来部署在青森县三泽基地。另外,日本政府还计划花费35亿日元用于购买水陆两栖战车、改装海上自卫队运输舰等,并新设以夺回“离岛”为主要目的的“两栖机动旅”。

[page]

五、军事部署强化西南防卫态势,优先海空军部署。

根据新《防卫计划大纲》和新《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的规划,军事部署总的调整目标是以强化西南地区的防卫态势为牵引,优先发展能够确保海上及空中优势的能力,以有效遏止和应对各种事态。

具体来看,2014年的军事部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强化西南群岛的防卫,在日本最西端的冲绳县与那国町部署150人规模的陆上自卫队监视部队。2014年3月31日,日本防卫省和与那国町正式签署部队用地租赁合同。

2、提高机动作战能力,建立并完善岛屿作战(登岛、夺岛、守岛)体制。根据新《防卫计划大纲》的规划,2014年2月,日本政府公布了陆上自卫队新组建的“两栖机动旅”的编制方案,其规模约3000人,下辖第1、第2、第3团,旅部,主要基地计划设置在长崎县佐世保市。“西普联”被规划为“两栖机动旅”的核心基干部队。以美国海军陆战队为蓝本组建、训练的,并受到了美国方面全方位的指导和援助。按计划,这支以夺岛为目的的两栖作战部队将于2018年完成最终部署。

3、2014年4月20日,日本防卫省在航空自卫队那霸基地(位于冲绳县)启用“第2飞行警戒监视队”。该监视队以4架装配高性能雷达的早期预警机E-2C为主轴。

4、2014年2月底,日本防卫省宣布对航空自卫队的战斗机部队进行重新编组,已决定把航空自卫队冲绳县那霸基地的F-15战斗机部队尽快增强为2个飞行队,为此把福冈县筑城基地的部分F-15飞机调往那霸基地。

还将东北部青森县三泽基地的一支F-2部队(F-2可空投“JDAM”精确制导炸弹,在夺岛时具有强大的对海对地攻击能力)调至西部筑城基地,以加强西南诸岛的防御能力。

[page]

六、武器装备优先发展海空军、侦察预警反导能力、网络、太空战能力和登岛作战能力。

以新合同签约金额计算,2014年,自卫队武器装备采购费达到4908亿日元、飞机采购费2635亿日元、舰船采购费2022亿日元,研究开发费1346亿日元。而2013年以上四项数字分别为3769亿日元、1992亿日元、1523亿日元和1309亿日元。

2014年,日本在军备硬件建设上的主要动向包括:

1.全面加快海空作战力量建设。

战机方面,日本继续采购美F-35隐形战机,将其列入年度预算,并推动F-35战机本土化生产。推进日本自主研发隐形战机“心神”的研发,拟在2015年内实现试飞。同时,大量拨款对航空自卫队现役F-15、F-2战机进行技术改造升级。

舰船方面,2014年3月,搭载日本国产“先进技术战斗系统”的“秋月”级驱逐舰的3号、4号舰即“凉月”号与“冬月”号正式开始服役。同时“秋月”级后续驱逐舰(编号DD25,5000吨级)的2号舰也被纳入预算开始建造。 继续推进“苍龙”级潜艇的建造,扩充AIP(不依赖空气推动)潜艇部队规模。

2.重点强化反潜侦察、反导(预警)能力。

日本继续发展国产P-1反潜巡逻机,逐步取代P-3C巡逻机。在2015年预算中,防卫省大幅增加了P-1反潜巡逻机的采购力度,从前一年的3架增加到20架。日本向美国采购了最新型的E-2D早期预警机,并在波音公司支持下对现役E-767预警机进行了全面电子系统改造。增购SH-60K武装直升机、作为SH-60J后继机型用于近海警戒。研究并正式确定从美国采购滞空型无人机及电子系统,以进一步扩大“全天候监测海域”的范围。继续推进换装国产新型固定式雷达FPS-7,升级雷达监控网络。6月,防卫省决定正式开始研究“四阶段反导拦截模式”。

3.增强登岛、夺岛能力。

日本确定从美国大量采购AVV-7水陆两栖装甲车,预计在2014年至2018年间购入52辆。还确定从美国采购“鱼鹰”(V-22)大型运输机(列入2015年预算)。斥资改造“大隅”号等登陆舰,为陆上自卫队增购新型12式地对舰导弹、雷达精确制导装置和新型迫击炮等,增强火力武器强度和精确性。

4.在太空军事技术与军用信息网络方面加大投入,确保尖端军事技术优势。

2014年,日本用于太空军事设备技术的预算为541亿日元,军用网络技术预算为205亿日元,两项预算均较前一年(359亿日元与141亿日元)大幅度增加。2014年预算中,日本斥资196亿日元用于强化X波段卫星通信监测侦察能力,斥资260亿日元用于建设基于通信卫星网络的太空反导系统。网络技术方面,日本2014年斥资128亿日元用于建设“防卫情报通信基础设施”,准备建立覆盖防卫部门与各作战部队的一体化网络指挥情报系统,同时采购新装备与软件,推进互联网安全防护和信息保密能力,以提升日本网络战能力。

[page]

七、体制编制改革实行武官制,强化对装备一元化管理,改革自卫队指挥训练与支援体制。

1. 2014年,日本政府提交的《防卫省设置法》修正案等在国会得到通过,根据法案,在防卫省与自卫队之间实现文官与军人(自卫官)的相互配置。具体方案是在防卫省内设置现役40个自卫官的专门职位,同时在联合参谋部和陆上自卫队各方面队、海上自卫队地方舰队[A1] 新增系统管理专门官、企划调整专门官和政策辅佐官等17个文职官员职位。将作战决策权统一到联合参谋部。

2.筹建横向的军事装备项目组与“防卫装备厅”。计划任命4名企划官作为项目经理统一主持武器装备项目的设计、量产与运用维护。筹划建立新的“防卫装备厅”,规模2000人左右,将整合现有防卫省经理装备局、装备设施本部、技术研究本部及陆海空参谋部负责装备研发与采购的相关部门,以强化对装备研发和采购的一元化管理,加强装备和技术的国际共同开发

3.改革重组自卫队指挥、训练与支援体制。为整合训练教导队,提升空战、反导和电子战能力,2014年,日本重组了航空自卫队编制,将各方面队的飞行教育队、防空导弹教育队和电子战部队抽调整合,建立新的“航空战术指导团”,该团受航空总队统一指挥,包括飞行教导团、防空导弹教导团和“电子战作战群”等。

为提升反潜作战能力,还整合海上自卫队的情报、监视与反潜支援部门,将“海洋业务群”进一步扩大改编为“海洋业务与反潜支援群”。

考虑建立统辖陆上自卫队各方面队及各直辖特种部队的“陆上总队”,以对应航空、海上自卫队的航空总队与自卫舰队,增强对陆上自卫队部队的统一指挥,“陆上总队”编制工作已启动并被列入2015年防卫预算。

4、调整一线部队部署与编制。按照新《防卫计划大纲》,日本从2014年开始对陆上自卫队第6师、第8师、第11旅和第14旅进行改编,通过增设快速反应团等方式,将它们改编为“机动师(旅)”。

2014年4月,航空自卫队重编旗下飞行警戒监视队,其中新建的第2飞行警戒监视队(装备E-2C预警机)被部署在冲绳那霸基地,以增强侦查能力。

日本计划将原第8航空团的第304飞行队(装备F-15战机)调至冲绳,与原驻防于此的另一F-15战机中队即第204飞行队整编为新的第9航空团

日本加速向与那国岛部署“沿岸监视部队”(暂定名为303沿岸监视队)。

[page]

八、军事训演多有中国背景。

2014年,日本自卫队以提升部队实战能力、机动能力与多军种联合作战能力为基本方针,加强对一线部队、重点部队的训练,提升与美国及其它安全合作伙伴在联合军演方面的合作力度。其“假想敌”和“假想作战环境”均与中国直接相关。日本自卫队当年的军事训演主要动态包括以下三大类别:

1、日本自卫队军演

5月,“西普联”与海上自卫队首次举行联合演习,演习内容包括西普联队员从舰艇上登陆,

10月下旬到11月下旬,陆上自卫队在九州鹿儿岛县的奄美大岛与长崎县的福江岛举行了以“岛屿防卫”为主题的大规模实战演习,共计参演兵力超过1.6万人,装甲车辆3800余辆、 武装直升机80余架,

2014年年度“富士综合火力演习”也以岛屿防卫为主题,总动员兵力2300人、武装直升机20余架、坦克与装甲车辆80余辆、火炮60余门,演练展示了日本自卫队的综合实战能力。

2、日美联合军演

2014年,日美两国大型综合军演主要为11月份举行的、两年一度的“利剑”日美联合军演。此次军演中日本自卫队总动员兵力3万余人、出动包括“下北”号两栖运输舰与“伊势”号直升机驱逐舰等30余艘舰船、260余架飞机,美军出动兵力1万余人,以及“乔治·华盛顿”航母在内的20余艘舰船和150余架飞机,其中美方首次在日美演习中出动F-22及F-35战机。

其它常规演习方面,6月及12月,陆上自卫队东部方面队分别在日、美两地与美军进行了每年例行的“山樱”指挥所图上演习,演习以应对“离岛遇袭”、反导与反网络攻击为重点演习科目。

派遣部队前往美国进行了联合演习,其中西部方面队派出的即是作为“两栖机动旅”主力的西普联部队。

10月下旬,陆上自卫队(第七师)2000名自卫队员与美国陆军在北海道举行为期12天的日美“东方之盾”演习,演训持续至11月上旬,这是美国陆军最近4年来首次与日本陆上自卫队在北海道举行军演。

海上自卫队、航空自卫队也与美军展开频繁训练。如2月中旬,海上自卫队出动8艘驱逐舰和5艘潜艇,在日本本州和四国沿海与美海军进行反潜特别训练;

6月初至7月,航空自卫队派遣战机参加了美国主办的“红旗阿拉斯加”联合空战训练;

在2014年度“环太平洋”军演期间,日美两国海军还进行了高强度的联合训练,主题依然是岛屿防卫和海空联合作战。日方派遣“伊势”号直升机驱逐舰、“雾岛”号宙斯盾驱逐舰以及 P-3C侦察机参加了此次军演,值得注意的是日方此次担任六国联合搜救演习总指挥,日本陆上自卫队也首次加入该演习,参加了两栖作战和岛屿防卫的演训项目。

3、日本与其它国家间双、多边军演

2014年,日本与其它国家积极展开联合军演。主要参加的大型多国军演包括3月底到4月初印尼主办的“科摩多”多边人道主义救援演习,此次军演共17国参加,演习地点为印尼巴淡岛、纳土纳岛和阿南巴斯群岛,除日本外,东盟10个成员国与美、俄、中、印、澳、韩等国的40余艘军舰参加了联合军演。

日本自卫队在增强实战能力与对外协调能力的同时,也欲显示“国际存在感”并扩大海外影响力。

5月下旬到7月中旬,海上自卫队“国东”号大型运输舰运送美澳部队,前往南海参加“太平洋合作伙伴”日、美、澳联合军演,军演以医疗援助为主要内容,是自卫队舰艇第一次大规模运送海外“盟友部队”参与军演。

还加强了与越南、柬埔寨与菲律宾等东盟国家的联系。7月下旬日本在四国和冲绳海域主办了“马拉巴尔14”日美印联合海上军演,海上自卫队派遣“足柄”号、“鞍马”号驱逐舰、以及US-2水上救援飞机和P-3C侦察机等参与军演,进行对空、对潜和水面作战演习。

7月下旬,日本在九州以西海域主办了日、美、韩联合海上军演,海上自卫队出动“金刚”号宙斯盾驱逐舰,与美、韩海军进行了海上搜救等训练,这是日本7月部分解禁集体自卫权后首次与美韩演习。

9月下旬到12月中旬,日本派遣驱逐舰“照月”号前往美国圣迭戈海域参加美、日、加三边联合训练,主要进行了防空反潜与水面作战科目的训练。

10月下旬,美、日、菲首次在南海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日方“涟”号驱逐舰、美方“乔治·华盛顿” 号航母等、菲方一艘护卫舰等参加。11月上旬开始,日、美、澳三国部队在宫城县举行联合军事训练,这是日本首次在国内举行日、美、澳三边联合军事训练。

4月初,海上自卫队“白根”号与“朝雪”号驱逐舰前往菲律宾同菲海军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5月上旬,“曙”号驱逐舰在印尼北方海域与印尼海军联合军演;

10月下旬,海上自卫队出动驱逐舰“滨雾”号驱逐舰和SH-60J武装直升机,与俄罗斯海军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及近海进行灾难援救和反海盗联合演习,这是克里米亚事件以来日、俄两国首次举行联合军演。

[page]

九、加强对外军事安全交流与合作,欲“借船出海”和针对中国。

1、继续强化、拓展日美安全同盟

2014年10月,日美两国政府公布了旨在修订1997年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中期报告(以下分别简称《指针》和《中期报告》)。时隔17年日本推动修改指针,其目的有二。

第一,拓展同盟,“借船下海”并谋求军事大国地位。中期报告称,美国和日本正致力于建立一种具有“全球性质”的更广泛的伙伴关系,明确提出将消除自卫队对美合作的地理限制。

第二,针对中国,尤其是安倍欲借美军强化在领土争端问题上的军事威慑力,增加在西太平洋及第一岛链对抗中国的能力和资本。并提议“强化两国政府间所有相关部门的对口联络及计划研讨机制”以及“改善同盟内部的情报及作战调整机制”,以确保两国从共同计划制定、政策协调到作战调整的无缝协作和一体化联盟。

4月,奥巴马总统访日,在日本的敦请下作为美总统首次表明: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

7月,美国国防部决定从8月起首次接受日本海上自卫队联络官常驻美海军作战部,此举被认为旨在针对中国的海洋活动及朝鲜的核开发等问题,统一美军及自卫队的行动步伐。

驻日美军宣布:将在2015年和2017年将另两艘反导舰艇(“本福尔德”号和“米利厄斯”号)部署横须贺美驻日海军基地,这是自1992年以来美国首次增加在横须贺基地的军力部署。

12月,美开始启用部署在京都京丹后市的主要用于反导的第二部X波段雷达(AN/ATY-2机动式早期预警雷达,探测距离4000公里)。

2、继续重点加强与东盟国家、澳、印的安全防务合作

日本日益重视加强与东盟国家的防务合作,特别是意图加强双方的海洋安全合作以及助力东盟国家的防卫能力建设。不但高调声援与中国存在对立的菲、越,还支持两国提高防卫能力。

2月和10月,日本两次主持召开日本东盟防卫部门副部长级会谈,就扩大对东盟国家提供军队能力建设援助一事与相关国家进行协调。

11月,首次日本—东盟防长会谈在缅甸举行,日本成为继中国东盟、美国东盟防长会谈后的第三个国家。

5月日本自卫队总参谋长岩崎茂是二战后自卫队最高军阶官员首次访问缅甸。

日本在其亚太安全构想中(例如安倍首相提议的亚太“安全民主菱形”口号)一贯重视加强对澳大利亚、印度的安全联系与合作,同时也注意尽可能以“日美印”和“日美澳”的三边形式来进行。

2014年1月上旬,小野寺防卫大臣出访印度,明确提出日本希望加入印度和美国每年举行的海军演习,使之成为三方演习。1月下旬安倍访印、8月下旬莫迪总理访日,双方都讨论了安全合作尤其是海上安全合作问题。

11月,趁G20峰会在澳大利亚举行之际,日美澳相隔7年举行三国首脑会谈,其中日本联手美澳构建亚太安全“铁三角框架”、牵制中国的用意相当明显。

3、加强与北约(欧盟)及西方主要国家的安全联系

日本欲将安全合作打造为对欧关系强化的“新增长点”,日欧安全防务交流日渐频密。5月上旬安倍到访北约总部,与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签署日本自卫队与北约组织开展反海盗和网络安全等领域军事合作计划书,同时他还在北约理事会发表演讲,强调日本推行“积极和平主义”和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必要性,称日本须在维护国际安全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还大谈中国海上威胁,对中国在海上的活动表示担忧。12月日本首次派遣自卫队干部赴北约总部任职。这些动向也意味着日本与北约的具体安全合作从此拉开了序幕。

[page]

十、扩大武器出口与对外技术合作,以解禁“武器出口三原则”为契机大力加强装备技术合作与扩大武器出口。

在2013年12月出台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中,日本正式明确提出了出口装备、参与国际武器联合研发的必要性。6月,防卫省为了培育和强化防卫产业,制定了《防卫生产及技术基础战略》,明确了国际共同开发及制造的方针,以代替1970年由防卫厅决定的《国产化方针》。其中较为重要的动向有以下几类:

1、加强日美同盟的军事技术合作

7月下旬,日本政府召开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决定向美国出售拦截导弹的核心部件——高性能传感器。这是4月份通过“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后,日本首次向国外出口武器装备。

2、重点向东南亚、南亚等国出口防务装备

2014年,为推动向印度出口US-2水陆两栖飞机,日本还成立了专门协商小组,就相关问题与印协商谈判。

3、与西方发达国家展开武器装备联合研制

4月上旬,日法之间举行首次有关日法防卫装备问题的事务级会谈。4月安倍与来访的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举行会谈,双方就开启包括武器共同开发在内的技术合作磋商达成共识。

7月,日本国家安全保障会议批准与英国共同研究战机导弹技术。

10月,日澳防务首脑举行会谈,双方同意加速协商日本向澳大利亚转让尖端潜艇技术问题,并就此达成了初步协议。

4、开始通过参加国际防务展等,向全球推销日式装备

4月,日本首次以大企业组团的形式参加全球规模最大的武器装备展“欧洲国际防务展”。十三家日本防卫装备制造商带着新型装甲车模型、地雷探测器及紧急无线通讯系统等产品前去参展,在国际军火市场寻找商机,日本防卫省副大臣亲临现场游说、助威,引发国际关注。7月,日本的川崎重工等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参加全球最大的航空展之一“范堡罗国际航展” ,日方拿出国产P-1巡逻机模型进行现场推介。

评估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2014年“安倍国防学”实施了第二次政策跃进,安倍执政两年多来,在推动日本整军经武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日本的安全防卫政策正在取得二战以来具有重大意义的突破。现阶段安倍政权为使日本尽早成为“正常”国家、确保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极力推动突破和平宪法限制并“摆脱战后体制”、拥有“国防军”并获得对外行使武力的权力,即将“修宪、强军、派兵、能战”作为谋求全面正常大国的主要途径。也因如此,安倍政权推动“国防正常化”、谋求军事崛起的雄心和步伐,可以说远超历届日本政府,日本的“国防正常化”和“军事大国化”正由此得到相当大的提速和扩容。

日本安全防卫政策的如此演进,对地区战略平衡和中国安全环境来说无疑具有不少的“负能量效应”。它在对外关系领域的延伸,首先使得亚太安全格局中的“日本因素”急剧上浮、地区安全态势更趋复杂;其次在对华安全关系上则体现为推动保守亲美路线以及加强日美军事同盟、以渲染“中国威胁”并以防华和应对争端为主要目标的对抗路线。这条路线带有越来越多的军事及武斗成分。当前的安倍政权,面对一心追求和平发展的中国,似乎并没有准备好拿出全面发展和深化对华合作的诚意和决心,相反却试图在安全及外交战略上从多方面加以防范、牵制和围堵,不断加强军备,调整军事部署,以应对所谓“来自中国的威胁”。

日本不断增强的军事能力,正在转型的战略和政策,加速调整的战术战法,日渐到位、落实的防务部署,频繁举行的各种军事演训,大幅扩容升级的对外安全合作,其背后皆有“中国因素”的存在,也可以说这些举措的相当一部分都是用来在第一岛链和西太平洋牵制和对付中国的。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已被日本在军事安全上作为事实上的最大“假想敌”。这是造成中日安全关系乃至地区形势陷入困境和不稳的主要原因。一个加快步伐摆脱二战后“传统和平主义”发展道路的日本,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将影响亚太安全形势以及中国发展崛起的周边环境?这确实是世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