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外储减少939亿 专家提议加强资本管制

央行9月7日数据显示,8月末中国官方外汇储备3 56万亿美元 ,较上月减少939亿美元,外储余额连续四个月下降。这是自“8·11”汇改以来,首次公布外储数据。在机构人士看来,短期内外储减少在意料之中,这是汇改必须付出的“成本”。

央行9月7日数据显示,8月末中国官方外汇储备3.56万亿美元 ,较上月减少939亿美元,外储余额连续四个月下降。这是自“8·11”汇改以来,首次公布外储数据。在机构人士看来,短期内外储减少在意料之中,这是汇改必须付出的“成本”。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一种观点认为外储减少并非坏事,中国当顺势降储;但也有观点认为,央行持续干预汇率 ,外汇储备减少速度过快,恐怕会造成国内流动性承压。在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下,进一步降息、降准仍有空间,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可发挥作用。有专家建议,资本大量流出,可以适当加强资本管制。

维稳汇率是外储下降原因之一

央行官方储备资产报表显示,中国8月末外汇储备3.56万亿美元,7月末外汇储备3.65万亿美元。这已经是外储连续4个月负增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外汇储备下降最直接的原因是央行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而通过外汇储备对汇市进行干预。

法国兴业银行估计,中国8月份抛售了1500亿美元。德意志银行经济学家张智威认为中国动用了900亿美元扞卫人民币汇率水平。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9月7日表示,从8月11日完善中间价报价机制改革以来,汇市仍处于“磨合期”,因此外储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是在预期之内。

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丁志杰表示,外汇储备的下降,一方面缘于人民币前期的贬值,以及8月份的一次性贬值带来的贬值预期,另一方面中国国内的利率下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多种因素造成国内的套利资本由过去的流入变成流出,中国的机构、企业和个人持有美元外汇的意愿增强,这是一种被动的流出。

民生证券宏观分析师张瑜称,一篮子货币对美元贬值造成的外储在一定程度上的缩水,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谢亚轩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仍处于汇改“磨合期”,9月美联储如果如期加息 ,仍会对市场产生冲击,外汇储备仍可能会面临下降,但现在外汇储备流失的局面并不严峻,远不及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预计8月外汇占款负增长规模较大,将下降1000亿~1500亿美元。

张瑜认为,为切断资本外流与国内市场的负反馈循环,短期内央行仍将继续干预托底,预计即期汇率底线在6.5~6.6左右,即将贬值幅度控制在5%,如果跌破这个缓冲带,可能会引发系统性的资本外流风险。“8·28国务院会议上也一再强调防控系统性风险,因此央行不得不顾虑这个底线。”

中国外储能否“顶住”?

不过,有投资者担心短期的资本大量集中流出,中国的外汇储备顶得住吗,会不会造成流动性的枯竭?

在丁志杰看来,“外储减少不是坏事,减减更健康,中国应当顺势降储。”

2008年末中国对外净债权1.5万亿美元,今年一季度1.4万亿美元,这期间外汇储备增加了1.8万亿美元。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两次公开提出,中国巨额外汇储备是沉重的负担。

“我国外汇储备里超过一半是流进来的钱,是负债形成的。中国外储投资收益不到3%,而流入中国的资金在境内的投资收益超过10%,中国是倒贴的方式输出储蓄。”丁志杰告诉本报记者。丁志杰曾在报告中测算,2008~2012年国际收益累计净亏损超过7000亿美元。

本报记者采访的多名分析人士认为,当下的外储下降主要是藏汇于民,而且中国的外储足够充裕。并且人民币汇率趋势性贬值的预期并不存在,市场无需恐慌。

“‘肉烂在锅里’而已,外汇资产从由央行集中持有转至‘藏汇于民’,无需恐慌。”谢亚轩表示,现在愿意增持对外资产的主要是国内企业、私人部门等,这样理论上他们将来才有可能减少外汇资产,会成为外汇资产的买方。与此同时,在他看来,当恐慌的情绪缓释,内外不确定性下降,人民币汇率持续性贬值的预期可能会出现扭转,未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但是不代表一定出现贬值的趋势。

张瑜认为,中国目前外汇储备“弹药”充足,短期在人民币较强的贬值预期下耗费一些成本是必然的,如果央行眼下不干预汇率市场,一旦形成趋势性的贬值预期,后续在套利资金的冲击下维稳成本将会更高;但待长期汇率校正完成后,央行干预会退出。因此外储的耗费是必要的。

不过,张礼卿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外储现在来看比较充分,但如果一个月走掉900亿美元,一年就有上万亿美元,现在能够直接使用的是流动性比较强的储备资产,真正可用的不见得有那么多,需要根据外储下降的速度、可用性进行综合考虑。

美银美林上周四的报告预计,如果2010年以来流入中国的资金全部流出,规模可能达到4000亿美元,如果2008年以来流入中国的资金全部流出,规模可能达到7000亿美元。

或加强资本管制?

在丁志杰看来,未来货币政策仍有很大空间。“外储下降越多、越快,降准的频率就会越快,降息的空间也会加大。”他强调,这种情况下下调存款准备金,并不代表货币政策放松,而更可能是中性的、稳健的。除此以外,丁志杰还表示,可以通过开辟国内渠道投放基础货币,如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常备借贷便利(SLF),央行在公开市场购买国债等。

张礼卿也对本报记者说,当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全球来看,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是最紧的,货币政策还是有很大的空间,降息、降准有客观必要性。但与此同时,这一政策的直接后果是导致资本流出增加,特别是美联储加息之后,可能性增大,将引起货币贬值,如果央行不进行干预,那么货币贬值和资本流出将交替发生。

眼下央行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如果维稳汇率,外汇储备减少,会导致国内流动性降低;如果放任人民币弹性波动,那么就可能会发生贬值,导致资本大量外流。种种迹象表明,央行或许正通过加强资本管制来平衡这两者的矛盾。

“一切都是为了保汇改。”某地级市外汇管理局分局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现阶段对跨境资本的流入流出监控是外管局工作的重点,如有发现资金流出异常,会现场进行调研,并对个别大型企业进行约谈。

中信建投宏观债券研究分析师黄文涛日前发布报告称,8月11日汇改以来,香港人民币同业拆借利率持续快速上升,这或许与境内外人民币的套利有关。但是8月25日之后,尽管境内外人民币的价差实质上仍然较大,9月4日甚至再次创下新高,但同业拆借利率反而下降。在他看来,央行或许加强了资本管制,以此短期维稳在岸人民币汇率,资本外流得到抑制。

在这一情况下,张礼卿认为,加强资本流出的管制是唯一途径。“现在第一优先考虑是国内稳增长的需要,我们可用的手段有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汇率方面也有一些空间,适当贬值还是可以的,但为了避免趋势性贬值,可以加强资本流出的管制。”他说。

张礼卿还建议,中国需要放缓资本项下开放的速度,一些没有开放的领域,不要着急开放。“放开之后,再重新加强管制,成本更高,对市场冲击更大。”

此前,央行下发《关于加强远期售汇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要求对开展代客远期售汇业务的金融机构收取外汇风险准备金,准备金率暂定为20%。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外汇风险准备金冻结期为1年,利率暂定为零。这被认为是一种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的手段,加大了远期售汇的成本,打压跨境套汇和抑制人民币贬值预期。

在丁志杰看来,这些都是临时性的措施,本意是为了防止大量资本无序流出,避免造成恐慌、踩踏,而并不是要阻碍资本流出。想要对跨境资本有序地疏导,仍需要资本项目开放。8月外储减少939亿 专家提议加强资本管制

8月外储减少939亿 专家提议加强资本管制9月6日,外管局网站发布消息,跨国公司的成员企业借用外债实行比例自律。这被视为是放松外汇管制的一项重要举措。

“对跨国公司的负债实行比例管理,是一个方向。但解决中国的外储问题,要在资产端下功夫,而不是负债端。因为在中国的对外资产和负债表上,资产端扭曲更大,主要就是外汇储备。我们在海外的真金白银实际资产很少。”丁志杰告诉本报记者,要加快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尤其在中国对外资产端进行优化,让机构、企业和个人取代国家成为中国对外资产持有的主体,才能使得中国央行摆脱外汇储备的重荷,恢复货币政策自主性和有效性。[page]

延伸阅读:

中国资本外流将成最要困惑

来源:南方财富网

上月,中国最外向型的企业之一——大连万达集团(Dalian Wanda)以6.5亿美元的价格从一家美国私人股本公司手里收购了“铁人三项赛”的组织者。

同样怀着国际化志向的安邦保险(Anbang Insurance)看起来却不太可能打动葡萄牙当局,允许其收购里斯本一家陷入困境的金融集团的剩余部分——原因恰恰是中国人已经在葡萄牙收购了太多资产。与此同时,中国游客继续潮水般涌向日本(见上图——编者注)等国家,购买在人民币升值后变得不那么昂贵的奢侈品,打算带回国内转卖以获取丰厚利润。

很难确定哪些属于审慎的多样化投资,哪些是通过中国企业和富裕游客流出的资本。但对那些追踪中国资本外流情况的人来说,这种差别不太重要。花旗集团(Citigroup)的数据显示,在截止今年6月底的四个季度里,中国资本外流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不含债务偿还部分)。中国的外汇储备一度达到4万亿美元左右,但现在下降到3.7万亿美元以下,而且预计年末将进一步降至3.3万亿美元。(根据最新数字,到今年8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较7月底减少2.6%,至3.557万亿美元——编者注)

不久前,世界似乎充斥着廉价美元。其中许多资金的源头可以追溯至美联储(Fed)的宽松货币政策。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内地,因为中国将来自出口的美元收入重新输出。中国人的资本流向了非洲的农场、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的港口、新西兰的牧场、加拿大的能源公司以及美国国债。

更近的时候,中国启动了一批规模庞大、代价高昂的举措,包括发起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和新开发银行(New Development Bank),推出“丝绸之路”项目以及对两家帮助循环利用其外汇储备的政策银行进行注资。

然而,突然之间,问题从中国将如何处理流入的大量资本及其巨额外汇储备,变为中国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和充足的外汇储备。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外汇策略师乔治•萨拉维诺斯(George Saravelos)指出:“最重要的既不是中国股市的暴跌,也不是人民币疲软,而是中国外汇储备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及这对全球流动性意味着什么。中国央行近期的举措相当于解除量化宽松,或者说是量化紧缩。”

在中国央行决定转向更多由市场决定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之后,这个问题变得更为紧迫。这次汇率政策调整将使资本管制在今后变得不那么严厉,并立即引发了人民币汇率下跌。一些灾难预言者现在预计,随着资本外流加快和中国公司持续平掉做空美元/做多人民币的套利交易仓位,人民币贬值3%将很快引发更大幅度的贬值。研究机构Gavekal的分析师称,这将加大中国央行的压力,促使其允许人民币贬值。

此类担忧可以理解。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数据显示,中国外汇负债达到约1万亿美元。据Gavekal估计,再加上中国内地企业在香港子公司借入的外汇,中国实际外汇负债高达1.5万亿美元——占到中国GDP的15%,或者其外汇储备的40%。此外,人民币贬值趋势加上中国通缩加剧意味着,这些债务的实际偿还负担将变得更加沉重。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的公式(该公式考虑债务比例、证券投资流动、出口和货币供应等因素),中国至少需要2.6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不过该公式假设没有任何资本管制措施。与此同时,萨拉维诺斯补充称,中国有大约2万亿美元“无粘性”负债,包括投机性的套利交易、债券和股票投资流入,以及外国人在华存款和贷款,这些都可能成为资本外流的源头。

美联储未来将收紧货币政策,石油生产国循环资金需求下降,再加上中国形势变化的不确定后果,这些因素相叠加,足以让大多数多头转变为忧心忡忡的空头。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资本 建议 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