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网:勿将“供给侧改革”曲解为新自由主义之路

众所周知,“里根经济学”本质上就是奉行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为主要内容的新自由主义之路。正因此,一些学者又进一步把“供给侧改革”曲解为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甚至有的认为,当前唯有走“里根经济学”一样的新自由主义经济之路,才能解决当前经济所面临的问题。

 

求是网:勿将“供给侧改革”曲解为新自由主义之路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首次提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有效性和生产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随后,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要加强供给侧改革。一时间,供给侧改革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大家普遍认为供给侧改革将塑造中国经济新动力,助推中国经济迈向新高度。

然而,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供给侧改革”本质上来源于构成“里根经济学”核心思想的“供给学派”理论,甚至有的人直接把“供给侧改革”类比为“里根经济学”。众所周知,“里根经济学”本质上就是奉行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为主要内容的新自由主义之路。正因此,一些学者又进一步把“供给侧改革”曲解为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甚至有的认为,当前唯有走“里根经济学”一样的新自由主义经济之路,才能解决当前经济所面临的问题。

不可否认,“供给侧改革”与“里根经济学”一样都强调要注重供给端的改革,从而激活经济活力,提升经济新的增长动力,其具体的政策措施中也一样包含“供给学派”所强调的减税的思想。然而,如果把“供给侧改革”的内涵理解为“里根经济学”所主要强调的减税、大幅度取消政府管制、国有企业私有化、大力削减社会福利等内容,那就大错特错了。

从当前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来看,突出表现为一系列体制性、结构性问题,如社会创新能力不强、存在一系列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有些产业和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地方债务风险、房地产泡沫以及金融风险相互交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不畅,社会融资渠道受到严重约束;阻碍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的体制性因素突出;国有资本运行效率不高、国有企业管理和运营体制不够完善等等。因此,“供给侧改革”正是要对这些症状所下药,即注重从供给端出发,通过制度供给,塑造一个能够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鼓励社会创新、形成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体制机制,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刺激有效需求的方式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具体来说,“供给侧改革”的内容包括科技创新制度、土地制度、金融体制、法律制度、国有企业管理制度、财政和税收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核心就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注重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好政府作用。这岂是“供给学派”提倡的减税所能解决的呢?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长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面对着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顽疾,强调供给侧改革,将有利于促成经济形成新的增长动力。“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正是要通过制度创新,改变现在的生产方式,建立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根本理念的新的生产方式。这不是简单的减税过程,更不是如一些人所认为的“里根经济学”式的新自由主义之路。而是一条根据当前中国经济实践中所面临的突出性问题所提出的经济改革之路。而且,供给侧改革并不是单兵突进,而是与需求侧改革互相呼应、互相发力的过程。正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揭示的那样,社会生产总过程所涵盖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唯有正确处理好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的关系,才能使得社会生产总过程顺利进行,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