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执政难逃“只带一半人民前进”的困境
一场没有悬念的选举,已经知道结局的戏码好不好看,就在于演出时生旦净末丑是否能够表演得恰如其分,至于有多少蓝营的群众买单,甘心扮演“路人甲”“路人乙”,或是舞台舞台上的那棵大树,那只是华丽的彩妆,有则壮大门面,没有也无伤大局。只是,我们在恭喜蔡英文当选的同时,也要提醒未来的执政团队,走完铺好红地毯的“最后一里路”挑战才真正开始,摆在面前的执政之路已经没有沥青,有的只是石砾遍地的泥泞。
2016年台湾领导人与立法委员大选,经过前年九合一选举的预演,毫无意外地实现了绿营的“完全执政”。蔡英文以689万票高票当选并率领民进党拿下立法院过半数的68席立委,走完了迈向执政的“最后一里路”。但是,仔细考察历届的投票率和今年的选民结构,选举结果是否有如外界舆论分析,体现了蓝绿基本盘的黄金交叉,甚至是板块移动?还怠有疑虑。2016年台湾选民人数,比1996年第一次总统直选,增加了约446.9万,但本届总投票数,只比1996年多了约156.5万,总投票率仅达66.27%,比上一届的74.38%足足少了八个百分点,更比2000年的历史高峰少了十六个百分点,是历届以来的新低。反映在选举人口和得票总数上,选举人口比上一届增加了69.7万,但蔡陈配仅比上一届的马吴配多了3605票,总投票数也比上一届少了100余万票。也就是说,蔡英文的“最后一里路”实际上并没有往前跨上几步,而是国民党输给了自己。以当前蓝绿两党选民被人为地操纵成极端对立化的态势,特别是在两岸关系的问题上,蔡英文的执政道路看来也难逃“只带一半人民前进”的困境。
首先,横亘在蔡英文面前的就是高达24.6兆台币的政府公债和隐藏性负务,是台湾2014年GDP总额的2.5倍,特别是攸关民生福祉的劳保、健保、退休给付和国民年金都面临财政崩溃边缘。这是历届蓝绿政府的共业,以目前国际景气低迷,台湾产业转型停滞、出口衰退,加上仅达12.8%全世界最低的租税负担率来看,未来四年绿色政府的财政困境是可以想见的险峻。问题是,选举可以向少数人拿钱,向多数人要票,但是面对税收不足,蔡英文到底是要向富人的荷包动刀,还是继续在穷人干瘪的肚子上刮油?还有“非核家园”的承诺能否实现?农村破产的困境能否排除?有关“世代正义”的青年就业、偏低的劳动报酬率和不公平的资产分配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在在都是考察其政治诚信、执政能力与民心向背的重要指标。或许,选举赢一票都是赢,但执政少1%的支持率都是警讯,马英九的殷监不远。
其次,撇开全球资本主义市场深陷平均利润率下滑的结构性泥沼不说,摆在未来执政当局面前的课题,还有一个到底是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发展,还是继续服膺美国所主导的资本全球化霸权秩序的历史抉择。就在蔡英文欢呼胜利的当下,由中国大陆倡议,有57个国家加入的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正式在北京挂牌运作,加上《中韩自由贸易协定》于去年12月生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将在今年年底谈判完成,台湾出口产业进不得、退无路,所有的困局必将随着绿营执政而日渐涌现。中央研究院院士朱云汉先生日前就发文指出:RCEP市场占台湾出口额约70%,许多台湾传统产业很快将面临订单大批流失或被迫出走海外的痛苦抉择。如果台湾无法尽快加入RCEP,即使未来刻意引导新台币汇率下跌百分之十,也很难让我们继续保有在东亚生产网络和供应链中的份额。
面对这些问题,蔡英文向来以强化与美日联盟的关系而显得有恃无恐,特别是以为只要加入“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就能平衡RCEP的压力,老神在在的跟北京叫板。可是,30年的WTO实践经验的经验证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只是跨国资本全球流动的“政治说辞”,由于命题错误势必要让位给区域一体化的经贸秩序。加上,在WTO的架构下,台湾的对美出口项目本来就没有多少关税,加入TPP对促进台湾产业振兴和扩大出口到底有多少利基?还有待考验。更何况以WTO为主要载体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表面上要求成员国或单独关税区要让渡部分经济主权以铲平世界贸易和投资的人为障碍,但实质上还是要依赖各国的国内法权来打造出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TPP则全然不同,它是对政府经济职能的直接挑战。TPP的主要问题还不在于严苛的贸易条款,而是有关“投资”的章节严重的限制了东道国对环境、健康和金融安全的监管,特别是授权跨国投资者有权通过国际仲裁法庭向东道国提起诉讼。这是19世纪“治外法权”的21世纪经贸升级版,只不过当年“东印度公司”倚靠的是帝国主义的船坚炮利,现在,跨国公司自己就是“帝国”。以当前台湾市场规模、经贸地位和国际发言权来看,单单一个瘦肉精美牛问题都要支吾其词,一旦加入TPP,届时是否能够抵抗跨国资本的予取予求,实在令人无法乐观。
环绕着上述内外环境的结构性困局,明眼人都知道,就台湾制造业在东亚分工的链结、两岸经贸往来的差序格局,如何维持并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并通过惠台政策的优势互补和人为让利,甚至在大陆当局的支持和默许下,顺利的整合进入区域组织的利益格局,是避免台湾进一步地被边缘化的不二法门。然而,想要实现这个经济战略构想,只有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原则才能铺平道路。蔡英文在当选演说中,仍然持续以“中华民国宪政架构”和“维持现状”来模糊一中原则,甚至充斥着偷渡“两国论”的措辞,无异于是在石砾地上灌泥浆,台湾的未来只能说是举步维艰,前景堪虞。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