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与性别:妇女参政咋就变成了选美和女德班
有委员说家暴的主要原因是女人自己有时候太啰嗦。有委员说,中国的男女平等程度很高,没有不足? 有委员问,男女平等什么时候成了基本国策?还有委员说,现在很多女孩子没有女孩儿样,应该加强女德教育。
目前,两会正在火热的进行中。由于两会往往适逢国际劳动妇女节,女代表往往备受关注。今年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女代表比例已经超过23%,相比1954年的第一届全国人大女代表占12%,可谓是进步巨大。
如果把会场里的男性都P掉,画风大概是这样的。

然而,相比性别比例,我们更少了解的是这些代表提了哪些提案。每当出现与两会中的女性有关的报导时,我们看到的往往是:

即便是对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报导也往往集中在傅莹是否时尚、具有女人味、符合贤妻良母的标准。

一会是刚柔并济、一会又是冻龄女神。

根据新媒体女性关于2013年全国两会媒介监测的数据,女性代表被报导的比率实际上远远低于她们的实际比率。

在被统计的报导中,和妇女相关的报导只有2.5%,且基本是三八节祝福或者在三八期间发表。在针对女性委员的报导中往往会提及女性委员的母亲或者妻子的身份。

同时,当面对两会中的妇女,媒体往往情不自禁的办起了选美大赛。

比如年年都会被挖出来的“最美女翻译”。

关于两会“亮丽风景线”的报道从来不嫌无趣,无论是女代表委员、女记者、女服务员都难以幸免被卷入这场妆容、身材和衣着的较量。

实际上对性别不平等问题的无知不仅仅泛滥于报导两会的媒体,还体现在一些委员的提案当中。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 朱晓进建议,将男生的入学年龄延迟到8岁,女生6岁上学。他认为,这样男生可以在6-8岁的时间段释放天性,好好玩,锻炼思维能力,上学后就能很好地适应,增强自信心,不至于一入学就输在起跑线上。
在教育中,女孩真的已经踩到男孩头上去了?据教育部2013年的数据,普通本专科总人数24680726人,女性12769199人,占比51.74%;研究生总数1793953人,女性878484,占比48.97%。男女总体比例远不到“严重失调”的地步。再者,高校专业中的性别隔离十分严重,人文学院、经贸学院等文科专业女生占比高,工程学院等理工类专业女生占比往往在30%以下。农村边远地区仍然存在不让女童受教育的现象,男童小学入学率远高于女童。同时,女生还面临着招生歧视的问题。
比起推迟入学,今天的男生或许更应该提早进行性别平等教育。中国妇女报记者刘霞在2015年的两会采访手记中写道:“有委员说,有暴力倾向的男性还是少数,家暴的主要原因是女人自己有时候太啰嗦。还有委员说,中国的男女平等程度都非常高了,你们还要谈什么不足? 更有委员问我,男女平等是一种我们提倡的观念,但什么时候成了基本国策?甚至有委员说,现在很多女孩子没有女孩儿样,就应该加强女德教育……听完了这些委员的话,我特别希望,性别平等意识培训也能被带到代表委员中“。
相比当下媒体和一些委员反复强调美貌、妇德和女子“优于”男子的趋势,100年前西方反对妇女参政的男权势力曾经这样刻画争取女性参政权的“洪水猛兽”们。


当然两会中从来不缺少争取性别平等的努力。农民工出身的全国人大代表朱良玉表示自己关注三农问题、反对性别歧视。人大代表池莉在记者采访中大力批评了媒体反复使用的“剩女”一词。
“一位男性到30岁娶妻视为正常,而女性超过27岁未婚被某些舆论称作剩女”,这一名词被创造出来且被普遍使用,是社会文明的倒退。现代社会普遍认为妇女的地位很高,能够做代表、找工作、当干部,不再整天围着厨房、拖把转。其实不然,女性意识没觉醒,认为工作走出家门就是平等,这是形式上的误区。”现代女性,在职场上要拼命地工作,回家后洗衣做饭带孩子一件也不能少。无形中,女人比男人承担了更多的工作。”
针对,妇女在哺乳期缺少哺乳的公共设施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谭晶提出《关于城市公共场所建设和普及标准化母婴室的建议》。面对职业妇女的双重负担,全国人大代表马旭建议,立足于社区,建立针对0岁至3岁儿童的“幼托”机构,减少育龄期女性的顾虑。
在两会期间,不少民间组织或个人向人大代表提交倡导性别平等,为女性争取权益的建议信:
建议设立男性带薪陪产假以及设立平衡工作与家庭的专门法律,实现男女共同承担家庭责任,保障女性在职场上能够受到公平对待;建议尽快完善预防和制止校园性骚扰的国家法律政策,推动高校建立预防和制止性骚扰机制的建;建议加强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提出女性有公开哺乳权;优化招生程序,保障教育性别平等。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