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丝绸之路计划可化解欧洲难民危机

德国前外长约施卡·费舍尔最近写道,“欧洲的自杀”是个要严肃对待的情景。然而任何帮助都是受欢迎的。欧洲尤其可以从丝绸之路计划——中国政府的向西看——中获益。

参考消息网3月25日报道 瑞士《新苏黎世报》网站3月23日刊登题为《和平轴心》的署名文章,作者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克西米利安·迈尔在文章中称,难民危机正令所有欧盟机构承受压力测试。几百万难民超出了欧盟内部日常政治协作的能力。难民制度和《申根协议》实际上变成一页废纸。欧洲政党大幅向右转令纷乱的政治形势更加乌烟瘴气,同时,正在萌芽的民族利己主义令集体决策机制的权威性逐步瓦解。德国前外长约施卡·费舍尔最近写道,“欧洲的自杀”是个要严肃对待的情景。

文章称,费舍尔的判断肯定是太过末世论了。当然,除了控制周边地区的动荡之外,欧洲已经没有其他选择。究竟怎样能让正在极端化并不断遭受外界干涉的四分五裂的社会重新和平和睦呢?怎样能够避免欧洲自身瓦解从而无法再作为一个政治参与方呢?哪些框架条件有助于稳定欧洲周边的国家呢?

对于这些问题,答案是复杂的。拿出规范性的解决方案的时间期限要以十年计。然而与此同时任何帮助都是受欢迎的。欧洲尤其可以从丝绸之路计划——中国政府的向西看——中获益。

文章称,在投资项目方面,中国和欧盟国家的协调一致已经更加紧密。比方说在“连通平台”框架内,它的目的是将单个的基础设施项目嵌入到全面的规划当中。比方说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的巨额投入就令比雷埃夫斯港口经济重新焕发活力。2015年6月,英国、德国和法国不顾华盛顿的建议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但是这种跨大洲的相互接近的政治价值究竟是什么?到目前为止,整个欧洲对中国丝绸之路倡议的回答的关键问题是,它们仍聚焦在经济方面。然而它所关系到的远不止是在超越国界的基础上将中国的投资吸引到欧洲的必要性。转变视角是必需的。

文章称,现代丝绸之路与其说是全球化世界经济的重新测绘,倒不如说是一项跨大洲和跨文化的和平计划。为什么不相信北京所说的并认可这是个坦诚的倡议而不是某种版本的“门罗主义”呢?北京领导下的任何并行国际机构的建立原则上都会威胁自由世界秩序——这一判断是错误的。

同样,认为把欧洲和亚洲连接起来首先在技术上是个挑战也是个误解。丝绸之路首先创造了文化展示的空间。对于未来的共同构想会减少中国领导精英们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会从技术上把自己与西方贸易相隔绝而且会从地域经济上压制自己的担心。北京感觉自己在军事和经济上遭到美国的包围——欧洲的政治家普遍无视这一点。

文章称,与此相反,中国应在与布鲁塞尔和华盛顿合作的同时扩大在地中海、中东和东南欧的稳定作用。在恐怖主义威胁和美国撤出海湾地区的背景下,在中国人们已经在讨论对全球安全政策议程进行重新定义。中国参与到东非的经济发展中、在非洲之角参与打击海盗以及在吉布提建立新的军事基地都应被理解为积极的迹象。

最后,在内部对“一带一路”进行重新评估将地区稳定的问题置于显着位置上。通过人道主义发展援助在阿富汗、利比亚和叙利亚等国作为稳定的保障出现符合中国自身的利益。除此之外,将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和特别经济区与欧洲在希腊但也包括苏丹、摩洛哥和埃及等国的难民和移民政策相结合是可以设想的。

文章称,就算北京的基础设施连结建议不是解决欧洲边境上的崩溃现象的万应灵丹(它必须创造性地加以利用),在不忽视中国地域政治利益的情况下,欧盟也应当逐步将这个国家纳入到基础设施和机构性稳定方案当中。“中国梦”的实现和一个强大欧洲的可持久性取决于同一个高效的和平架构——这样才能不被卷入动荡和军事升级的巨大漩涡。(编译/赵涟)

外媒:中国丝绸之路计划可化解欧洲难民危机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