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经济:大萧条前的彻夜狂欢!
一个社会越是在经济萧条,娱乐业也越泛滥,参考一下日本经济迷失的二十年——什么行业发达了呢?动漫、二次元、宅文化、AV。如今的中国呢?在经济萧条之时,网红经济却逆势飞涨,是不是觉的很有意思?
我们从资本的角度来解读这一变化!
资本的发展有三个阶段:
自由——垄断——崩盘
互联网作为中国15年来资本最集中的流行区域,可以说它的发展格局就是中国资本演变的格局,如今正在将这三个阶段一一实践。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两年以来互联网的合并大事记:
2012年3月12日,优酷、土豆合并。
2013年5月7日,PPS、爱奇艺合并。
2013年9月16日,搜搜、搜狗合并。
2014年3月10日,腾讯入股京东(占股15%),并将QQ网购、拍拍并入京东。
2015年1月26日,腾讯文学、盛大文学合并。
2015年2月14日,滴滴、快的合并。
2015年4月17日,58同城、赶集网合并。
2015年5月22日,携程投资艺龙。
2015年10月8日,美团、大众点评合并。
2015年10月26日,携程、去哪儿合身。
2015年12月16日,微影时代、格瓦拉合并。
2016年伊始,美丽说、蘑菇街合并。
也就是说,中国的互联网早已过了自由竞争的时期,开始走向垄断,少数实力雄厚的公司,开始朝着大平台方向发展,人挡杀人,佛当杀佛!
所谓垄断,是把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的大部分商品的生产和销售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极少数大企业,为了规定垄断价格、控制原料来源和销售市场,实现规模经济并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达成协议而实现的同盟和联合。
自由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获得规模效益。所谓规模效益,是指企业将生产要素等比例增加时,产出增加价值大于投入增加价值的情况,通俗来讲就是生产规模扩大而使单位产品所需的生产成本降低。
所以说,竞争的一般趋势总是大企业战胜小企业,大资本吞噬或控制小资本。就算互联网是科技革命下的新兴产业,但它既然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的范畴,也不会跳出这个客观规律。
现在互联网创业圈有一种说法,“已经不是BAT抄你怎么办的时代了,而是如果BAT不投你怎么办了”。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说,BAT等互联网巨头掌握了几乎所有的上游资源和下游渠道,如果无法获得他们的青睐,也就意味着企业无法在这个行业立足。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