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厂用工状况糟糕,苹果忽悠消费者的功力倒是上了天
【原编者按】今年3月,苹果发布了第10份《供应商责任报告》,宣称其高达97%的供应商遵守了“每周工作不超过60小时”的要求。近日,苹果还邀请媒体参观其全球最隐秘的代工厂——上海和硕联合,苹果称为了防止工人加班和硕已采用面部识别系统进行考勤。然而事实上,富士康和其他苹果代工厂的工人指出在交货日期逼近时他们经常被迫加班。此外,和以往一样,苹果依然在忽视其供应商中存在的滥用学生工、底薪过低等问题,更从未直视由于其极力压低采购价格、下急单对代工厂工人的权益造成了怎样的侵害。
——对苹果公司2016年《供应商责任报告》的回应
2016年3月,苹果发布了第10份供应商责任进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苹果宣称:“这是正确的产品生产方式,它始于关注生产者的权利。” 当前,苹果在中国大陆有346家供应商,超出日本(126家)、美国(69家)、台湾(41家)、韩国(28家)、马来西亚(23家)、泰国(19家),菲律宾(19家)、越南(18家)的供应商总量。那么,苹果供应链上的中国工人真正享受到他们的权利吗?苹果对世界各地全天候为它生产的工人的责任又是什么呢?

苹果的全球供应商工厂 来源:苹果网站
苹果声称其供应商守则是“行业最严”。 2015年,苹果针对供应商违规行为发起了640起审计,远超2007年的39起。报告指在25个国家审计的供应商中,高达97%遵守了其“每周工作不超过60个小时”的要求。用苹果的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讲给CEO蒂姆·库克(Tim Cook)的话说,工作时间方面这接近100%的遵守率“实际上在我们行业听都没听过。”
我们首先要清楚指出,中国法律规定的劳动时间标准是比苹果严格的。国家规定“一周正常工作时间为40小时”。经员工同意,可延长工时但每天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然而一项调查却显示,2015年10月,调查涉及的1035名上海和硕(Pegatron)工人当中,逾七成(71%)平均每周工作超过60个小时。和硕是苹果主要供应商之一。事实上,富士康(Foxconn)和其他供应商的工人也指出,交货日期逼近时,经常被迫加班。

为防止工人加班,上海和硕联合采用面部识别系统进行考勤
自2010年富士康工人“连环跳”事件之后,苹果在扩大生产的同时通过转包来分散供应链风险。今天,和硕和纬创(Wistron)参与组装iPhone,和硕另和康柏电子(Compal Electronics)参与组装iPad,广达电脑(Quanta Computer)生产Mac、苹果手表和iPod,英华达(Inventec Appliances)亦参与生产iPod,另有比亚迪(BYD)制造配件等等。这七家大型生产商互相竞争苹果和其他公司的订单,把压力转移给了生产线上的工人。全球化的资本经济体系之下,品牌公司如苹果主导了采购模式,导致工人被迫长时间加班,工作强度极高。然而,苹果的报告并未披露任何有关产品组装价格或交货日期等信息。苹果更从未直视下急单、低价采购的责任,以及这些行为如何侵害了工人的基本权利。
近年,在苹果和其他品牌商的压力下,一些供应商纷纷转向中国快速成长中的“学生工市场”,为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雇佣灵活性和增加利润。一项实地研究发现,2015年夏季,中山纬创从四个学校就雇佣了2000-3000名“实习生”。受访实习生表示虽然他们被要求和产线工人做一样的工作,并且每天工作长达12小时,但他们拿到的工资比其它工人还要低。另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规定“学生每天顶岗实习不得超过8小时”,教育部《关于应对企业技工荒进一步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的通知》也有相关工作时间的规限。同时,实习技能培训必须在白天进行,以确保学生的安全和身心健康。但在现实中,16-18岁的未成年工和普工一样都必须上夜班,且长期加班。这一切都严重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中职学生的基本权利并未受到保障。
2013到2016年间,为应对社会各界批评,电子行业公民联盟(Electronic Industry Citizenship Coalition)——一个拥有包括苹果在内的100多个公司会员的行业协会——与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农村教育行动项目(Rural Education Action Program, REAP)携手,声称要“保护学生工”和 “提升中国职业教育质素”。品牌商和制造商重申实习生应该有权选择在何处工作和何时辞职。但情况依旧未有改善,实习生不仅被要求做组装等重复又、低技术含量的工作,而且他们如果拒绝参与为期一年的常规实习项目,可能被取消毕业资格。这不是自由劳动,也绝不是实习。
总而言之,全球电子生产链之中许许多多的工人仍在恶劣的、危害健康的环境下工作。在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权利受到侵害的工人(包括学生工)发起了怠工、罢工、骚乱、示威、抗议,甚至自杀,来表达他们的不满。他们既没有有效的工厂投诉机制,也缺乏真正的工人代表。比如,苹果最大的供应商——富士康——的工会,也是中国最大的工会,拥有100多万会员,然而该工会自2007年成立以来却一直由郭台铭的特别助理陈鹏担任工会主席,形同虚设。因此,苹果宣称供应厂商里工人享有“自由结社和集体谈判的权利”只是一场骗局。
另一条道路:扩大保护工人权利的责任
时至今日,跨国企业展开的自我监督机制,主要就是按照其生产行为守则而设定一套商业伦理规范。在我们看来,保护工人的权利是政府、企业、工会和全球消费者共同的责任。公营部门作为消费者尤其大有所为。近年,英国高等教育界作出了具体的框架协定(UK Higher Educ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要求其苹果产品合约商严格遵守生产所在地和国际上的劳工准则,以确保工人切身的权益。合约商(包括苹果公司或代理商)向大学供应苹果计算机或其它产品的时候,同意并接受独立民间组织“电子观察”(Electronics Watch)的监管。
这样,在现行英国学界共同维护电子业工人权益的合作框架下,合约商需要公开负责苹果产品配件制造和最终组装的工厂的详细名单。他们也需要订明供货合约条款,如何有效确保工厂遵守关于工资、工时、工人健康安全等基本规定。最后,大学作为电脑和相关电子产品的主要购买者,他们将利用这身份推动苹果及其供货商切实担负起企业责任,停止所有违反劳工标准的行为,并责令品牌商等向受影响的工人作出合理赔偿。
苹果是全球最受个人和机构消费者欢迎的品牌之一。大学和其他公共机构承担起责任,加强保护工人,提高企业透明度,正当其时!
陈慧玲 (Jenny Chan) 牛津大学跨学科地域研究学院当代中国研究讲师
富士康研究团队成员封小郡对本文有贡献,特此致谢。
参考资料︰
陈慧玲、潘毅、马克.塞尔登,2016年4月15日,“苹果背后的生与死”,中外对话。
潘毅、陈慧玲、马克.塞尔登,2015,《苹果背后的生与死——生产线上的富士康工人》,香港︰中华书局。
“两岸三地”高校调研,2015年3月19日,“以‘实习’之名滥用学生劳动力 ——富士康学生工使用情况调查”,破土。
《中国点点点》(陆洁玲),2016年3月17日,“阅读中国︰《苹果背后的生与死——生产线上的富士康工人》” (广东话),香港︰香港电台。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