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收紧舆论,日本新闻自由度不及阿富汗
【摘要:在收紧的舆论环境背后,潜藏着安倍谋求“国家转向”的终极目标,而不是简单谋求具体的政策成果。无论是打击自由派媒体、安插亲信占据媒体管理职位,还是由政治人物亲自出面威胁恫吓,都不过是为了这一终极目标“铺路”。可以预见,如果安倍在2017年启动修宪进程,其对舆论的压制还会更进一步。】
国际先驱导报4月29日报道 日本多家主流媒体4月20日报道了联合国言论自由特别报告员戴维·凯关于“日本新闻自由正面临重大威胁”的调查。此前一天,戴维·凯在东京召开记者会,指出“日本新闻自由正面临重大威胁”,并要求日本政府采取措施保障新闻独立性和公民知情权。他说,《特定秘密保护法》的实施和政府对媒体施压导致媒体内部出现自我审查现象,保护体制的缺失无法给内部检举者提供必要保障。
另据日本朝日电视台、时事社等多家媒体报道,“无国界记者组织”20日公布的一份统计排名显示,日本媒体的新闻自由度因“自我审查”趋于严格而从去年的第61位降至第72位,连续三年下滑。尤其是在针对安倍晋三首相的批评报道方面,日本媒体被认为逐渐丧失了独立性。美国《洛杉矶时报》更是就此发问:“为何日本的新闻自由度不及阿富汗?”
这一切的答案就是“修宪”。
迄今为止,通过《特定秘密保护法》、解禁集体自卫权、重建安保体制等步骤,着眼于今年夏天的参议院选举,安倍距离最终的“修宪”目标已经越来越近。在此关键时刻,即便“新闻自由”饱受外界诟病,也难以对安倍政府产生触动。这种试图全面操控舆论的做法在此前的日本政府中是很少见的。
正如联合国人士批评的那样,安倍政权执政四年来,日本媒体的生存环境对于坚守新闻操守的专业媒体人来说已经相当恶劣,安倍政权不仅半公开地对于一些自由派媒体实施打压,还通过直接任命管理层等方式加强对于公共媒体的监管。例如,2014年初安倍安排亲信籾井胜人就任日本广播协会(NHK)会长,还将右翼畅销书作家、公开声称“南京大屠杀不存在”的百田尚树任命为经营委员。两年多来,NHK内部人士对这一人事任命的反对之声不绝于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暂且不论NHK这样的公共机构,对于不需要财政资金的私营媒体,过去的日本政府很难直接插手,但安倍却以其丰富的政治资源实现了这一点——私营媒体要盈利就需要广告,而如果广告商面临政府施压,处于食物链末端的媒体只能就范。去年6月,自民党的内部会议上已经有人提议,“惩治媒体最好(的方式)就是断了它们的广告”。今年2月,主管媒体的总务大臣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中称,如果媒体违反《放送法》第四条规定的“保障政治公平”,将不排除下令中止该电视台信号。这种类似于恐吓的言论,在战后日本是极为少见的。
在收紧的舆论环境背后,潜藏着安倍谋求“国家转向”的终极目标,而不是简单谋求具体的政策成果。无论是打击自由派媒体、安插亲信占据媒体管理职位,还是由政治人物亲自出面威胁恫吓,都不过是为了这一终极目标“铺路”。在政治根基尚不稳固时,安倍可能还遮遮掩掩,而当政权稳定后,也就不再需要任何遮羞布了。所以日本的新闻自由度排名才会出现“三连跌”。
可以预见,如果安倍在2017年启动修宪进程,其对舆论的压制还会更进一步,并可能制造各种事件影响普通民众的政治观和国际观。日本的新闻自由度排名还可能继续下跌,而日本也将面临“战后道路”的重大转折。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