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桑德斯现象看美国左翼民粹主义运动

在2016年的美国大选中,出现了“特朗普现象”和“桑德斯现象”。两种现象相伴而生,令人对美国社会的现状产生了疑问: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意识形态、政策主张、个人风格迥然不同的两个人,都在此次大选中受到民众的热烈追捧?

从桑德斯现象看美国左翼民粹主义运动   

      在2016年的美国大选中,出现了“特朗普现象”和“桑德斯现象”。两种现象相伴而生,令人对美国社会的现状产生了疑问: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意识形态、政策主张、个人风格迥然不同的两个人,都在此次大选中受到民众的热烈追捧?

特立独行的民主社会主义者
  桑德斯是当今美国政坛上少见的特立独行者。他1941年出生于纽约市的布鲁克林,毕业于芝加哥大学,20世纪60年代曾积极参加和组织民权运动,并多次被捕。70年代后,他在美国东北部小州佛蒙特投身于政坛,曾在长达36年的时间里,以独立人士身份先后当选市长、联邦众议员和参议员。由于他的立场更接近民主党,他在国会里往往追随民主党的投票立场。2015年4月30日,桑德斯宣布将角逐民主党总统提名,但直到当年11月他才正式加入民主党。
  桑德斯的意识形态在美国也是非常独特的。他一直以民主社会主义者自居,希望将美国建设成瑞典、芬兰那样的北欧福利国家,因此他可以被视为民主党中的极左翼。虽然美国主流社会仍然厌恶社会主义,但桑德斯却明确亮出其民主社会主义者的身份参加总统选举。这在美国两大党总统竞选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桑德斯还自称是犹太教徒,他也因此开创了两大党历史上非基督徒首次赢得一州初选的记录。
  桑德斯的民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鲜明地体现在他的政策选择中。他是支持2011年“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极少数政治家之一。在2016年的竞选中,他声称其目的是要通过积聚草根力量,在美国掀起一场“政治革命”。桑德斯提出了一整套激进的政治纲领:希望建立一套覆盖所有人的、由联邦政府单独支付的医疗保险体系,拆解华尔街的大银行,加强对大企业和跨国公司的监管,对富人和企业大幅度增税,取消公立大学的学费,将联邦最低工资从当前的7.25美元/小时提高到15美元/小时,实施带薪产假,缩短非法移民的归化时间,对污染企业征收碳税,禁止采用压裂法开采天然气,反对自由贸易和TPP等区域贸易协定,反对美国发动海外军事干预,等等。
  桑德斯的观念与当前民主党以及美国主流社会的偏好大相径庭。已有不少专家论证说,桑德斯所主张的全民医保、大幅度增税、公立大学免费等政策,在美国当前的政治经济环境中几乎是完全不可行的。虽然以希拉里和奥巴马为代表的民主党建制派都试图加强对华尔街的管制,但他们与华尔街的关系都很密切,绝无可能拆解大银行。民主党建制派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支持自由贸易和海外军事干预。民主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在民主党精英中也遭到普遍排斥。桑德斯至今只得到8位民主党联邦众议员和1位联邦参议员的支持,仅相当于希拉里的零头,就是一个例证。他甚至被许多民主党精英贬斥为假民主党人。

引领美国的左翼民粹主义运动
  桑德斯虽然不受民主党建制派的青睐,但他拥有大批坚定的草根支持者。这些人主要是年轻人,其次是中下层白人。根据盖洛普对民主党认同者的调查,低于30岁的人中有62%的人支持桑德斯,只有35%的人支持希拉里。同时,高达61%的白人支持桑德斯,不过只有36%的黑人和37%的拉美裔支持他。在当今美国,年轻人面临的问题是沉重的学费、大学贷款和就业压力,而中下层白人面临的问题是就业机会的消失、经济社会地位的下降以及严重的焦虑感。这些人的意识形态比民主党整体更加自由化,也更加关注经济不平等。桑德斯为他们提供了一整套左翼民粹主义的解决方案。
  从这个意义上讲,桑德斯引领着当今美国的左翼民粹主义运动。民粹主义在美国历史上时常出现。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民粹主义,其核心特征都是崇拜人民和反对精英。桑德斯号召人民行动起来进行反对权势阶层,特别是反对富人、大企业和腐败的政治精英。2011年爆发的以“99%反对1%”为口号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可以说是桑德斯竞选的一场预演。美国的左翼民粹主义往往带有社会主义色彩,桑德斯的竞选也不例外。
  桑德斯试图通过积聚草根力量来迫使民主党继续左转,从而在美国实现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革命”。他猛烈攻击民主党建制派,谴责他们被华尔街的金钱以及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所腐蚀。桑德斯的竞选也主要依靠个人小额捐款,其总额不仅远超过希拉里,而且打破了奥巴马在2008年创造的纪录。
  桑德斯的左翼民粹主义与特朗普的右翼民粹主义虽然在意识形态上大相径庭,但也表现出许多相似之处。例如,两人都是美国主流政治的局外人,都激烈攻击两党建制派,都得到大批中下层白人的支持,都反对金钱政治和华尔街,都拒绝自由贸易和区域贸易协定,都反对美国的海外军事干预,等等。左右翼民粹主义在此次选举中出人意料的兴起,表明美国遭遇到了严重的经济社会危机。

左翼民粹主义运动兴起的原因
  以桑德斯为代表的左翼民粹主义运动和以特朗普为代表的右翼民粹主义运动的出现,实际上根源于同样的社会和政治因素。首先是美国存在的严重经济不平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进入“新镀金时代”,经济不平等程度重攀历史高峰。2014年美国基尼系数已经高达0.48,这不仅远超过0.4的警戒线,而且在发达国家中是最高的。收入和财富越来越集中在一小撮人手中,目前美国最富有的0.1%的家庭所占有的财富与中下层90%的家庭几乎相等。经济不平等增强了富人对政治的影响力,从而引致中下阶层对特权阶层的强烈不满。
  在这次选举中,桑德斯的矛头主要是指向美国日益加剧的经济不平等现象,希拉里将其描述为单一议题候选人。桑德斯认为贫富分化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华尔街金融势力及其所收买的腐败的政治精英所造成的。美国的年轻人曾在2008年热烈拥护奥巴马,但奥巴马并未兑现其在竞选中所许诺的政治变革,相反却越来越趋于妥协,在解决经济不平等问题上采取的措施也非常有限。因此,在今年的选举中,美国年轻人抛弃了奥巴马所支持的希拉里,转而支持立场更左的桑德斯。而美国中下层白人由于受到全球化、自由贸易和技术进步的威胁,经济与社会地位不断下降,自身规模也在逐年缩减,因此他们站出来支持桑德斯的全民福利、贸易保护主义等民粹主义主张。
  最近40余年里美国的政治极化愈演愈烈,导致两党政治陷入严重的僵局。民众对政府和政客的信任度已经降到二战以来的最低点,对两党建制派的不满与愤怒也不可抑制地爆发出来。这为民粹主义运动的兴起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桑德斯正是借此大胆突破了美国的政治传统,直言不讳地宣传民主社会主义的主张。
  桑德斯的世界主义观念也反映了不少美国人对美国特性的重新认知。在经历十年反恐战争、美国实力与国际地位相对下降的情况下,许多美国人对战争和海外干预变得非常反感。他们不再坚持“美国例外论”的传统观念,反而希望美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遵守国际规则,变得更像某些其他国家。

桑德斯对美国主流政治的挑战产生的影响
  桑德斯对美国主流政治的挑战并非主要表现在选举结果上。尽管他消耗了希拉里许多本可以用以对付共和党的金钱和时间,但他对希拉里的挑战仍然明显小于2008年希拉里对奥巴马的挑战。在最终选举中,桑德斯很可能会为希拉里站台,毕竟特朗普的当选更不能令他接受。
  虽然桑德斯不可能在与希拉里的竞争中获胜,但他已经显着地影响了民主党,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期望。桑德斯的直接影响是迫使希拉里和民主党建制派接受其部分主张,特别是在TPP协议、管制华尔街、联邦最低工资、贸易保护、环保政策等方面。在提名无望的情况下,桑德斯依然宣称要将初选进行到底,其主要目的就是迫使7月份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接受他的主张。
  就长期影响而言,桑德斯以民主社会主义者的身份参加民主党的初选,使得社会主义这个在美国敏感的词很大程度上“脱敏”了。相对于主流社会,美国的年轻人对社会主义持更加积极的评价。随着年轻人越来越涉足政治,桑德斯开创的新政治联盟在未来还可能产生更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讲,民主党可能会在这股力量的推动下继续左转。
  另一个重要影响是,此次大选中的民粹主义运动使得经济不平等、全球化等重大问题愈加突显出来。桑德斯成功地将这些左翼议题带入主流政治议程中,使它们成为今后不可回避的长期问题。这些议题也将成为美国左翼政治运动在未来持续下去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桑德斯的“政治革命”仍面临巨大的阻碍。民主党的主流依然遵从美国的政治传统,不接受桑德斯的过左立场,特别是少数族裔这个民主党的核心选民群体对桑德斯的号召并没有做出积极回应。桑德斯的主张看上去更有利于中下层民众,但大量贫困选民要么不投票,要么投票支持希拉里,以致桑德斯将自己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穷人对选举不热心。美国的左翼运动要想动员起足够大的政治变革力量,前途并不乐观。而且,桑德斯的左翼民粹主义运动虽然提出了不少重大议题,却没能给出多少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也不能使美国广大选民从中看到希望。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