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为啥不愿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前几天欧洲议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一项非立法性决议,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呼吁欧盟采取反倾销措施。在有751名议员的欧洲议会,共有546名欧洲议员反对中国自动获得世界贸易组织下的市场经济地位议案,仅有28名欧洲议员对中国投了支持票,而另有77名投了弃权票。

 

【摘要】前几天欧洲议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一项非立法性决议,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呼吁欧盟采取反倾销措施。在有751名议员的欧洲议会,共有546名欧洲议员反对中国自动获得世界贸易组织下的市场经济地位议案,仅有28名欧洲议员对中国投了支持票,而另有77名投了弃权票。

 

最近有一件事情,引起了坐观君的关注。

那就是前几天欧洲议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一项非立法性决议,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呼吁欧盟采取反倾销措施。在有751名议员的欧洲议会,共有546名欧洲议员反对中国自动获得世界贸易组织下的市场经济地位议案,仅有28名欧洲议员对中国投了支持票,而另有77名投了弃权票。

 

美欧为啥不愿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虽然这一决议并没有约束力,但它反映出来的东西仍然值得重视。此前,美国也已多次表态,不会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那么,究竟什么是“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究竟有多大影响?美欧为什么就是不愿意给中国这个名分?坐观君今天就来给大家聊聊这些个问题。

 

一、是什么?

 

所谓“市场经济地位”(MarketEconomyStatus,简称MES),是一个经济学上的名词,它表示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的状况。按照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国家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程度,一般可区分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Full Market Economy Status)和非市场经济国家。市场经济地位是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

啥意思呢?

也就是说,反倾销案发起国如果认定被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市场经济”国家,那么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就必须根据该产品在生产国的实际成本和价格来计算其正常价格;如果认定被调查商品的出口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将引用与出口国经济 发展水平大致相当的市场经济国家(即替代国)的成本数据来计算所谓的正常价值,并进而确定倾销幅度,而不使用出口国的原始数据。

 

美欧为啥不愿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看起来好专业?那我们来听听侠客岛(xiake_island)“燕歌雅行”是怎么通俗解释的:

“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听起来很专业,其实它代表的就是一种名分。而这种名分并不只是虚名,它会在国际贸易中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一国获得这一名分与否,所受待遇可真是天差地别。

举例来说,如果中国被美国认可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当美国想对从中国进口的彩电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就只能调查在中国彩电的市场价格是多少。结果人家兴冲冲地来了,发现在中国彩电只卖300美元,而在美国的售价却有350美元。那么很可惜,倾销指控不成立,美国也就没有理由再去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

然而美国并不认可中国是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就不会选择调查中国市场的彩电价格,因为它认为中国市场的价格发生了扭曲,调查结果是不真实的。那怎么进行调查呢?很简单,找一个“合适”的替代国,去这个替代国调查该国彩电的市场价格。

所以玄机就在于替代国的选择上,遗憾的是,绝大部分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所选的替代国对中国企业都很不利。比如选择新加坡作为替代国,该国生产彩电的各项成本远远高于中国,结果一台彩电的市场价格是500美元,这明显高于中国彩电在美国的售价。很好,倾销指控成立,美国可以据此对中国彩电加征巨额反倾销税和惩罚性关税。

 

二、究竟多大影响?

 

上面在谈概念的时候其实已经谈到了这个问题。下面再来总结一下它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负面影响主要有三个:

其一,它导致我国的出口企业在对外反倾销应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并成为我国企业败诉的主要原因。因为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是选择以替代国为样本的,因此中国产品被征收反倾销税的可能性就异常提高,这在过去十几年间,大大损害了中国企业和工人的权益,但我们却对此无能为力。更令我们感到无奈的是,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可以选择替代国来对非市场经济国家进行反倾销调查,但反过来却不行,中国如果想进行反倾销调查,是不允许选择替代国为样本的。

其二,中国企业难以胜诉,客观上又进一步刺激某些WTO成员对我国的产品提起更多的反倾销申诉,同时打击了我国企业应诉的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在中国方面的持续交涉和抗议下,相关国家对中国做出一些让步,但总体效果仍然不理想。

其三,非市场经济地位否认我国建设市场经济的成果和现状,影响我国的国际形象。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每7起反倾销案中就有1起涉及中国产品,中国一直是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的最大受害者。美国一直频繁地对中国挥舞反倾销大棒。

 

美欧为啥不愿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如果中国被给予市场经济地位,其他国家在对中国的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就必须从中国产品在国内的实际成本和价格出发来计算其正常价格,而不是采用与中国经济毫不相关的第三国(替代国)的市场价格来计算。美国和欧盟等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利剑”,就会失去昔日的强大杀伤力。

 

三、这个坑是怎么留下来的呢?

 

这就要追溯到2001年中国入世的时候了。

当时《入世议定书》第15条规定:“在针对来自中国的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时,并不自动用中国产品国内价格作比对价格,而是选择第三国产品价格,即替代国价格作对比价格,这种待遇保持15年。”也就是说,入世并未使中国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在入世后的15年内中国不得不面对替代国价格这一不公平对待。

为何这一问题当时没有解决?中国入世时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曾经表示,之所以在市场经济地位这一问题上让步,是不得已而为之。

 

美欧为啥不愿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谈判很艰难,我们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外方的妥协。”龙永图说,“而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应该说远远超过了反倾销条款的重要性”。

按第15条的规定,该条款在反倾销方面的适用是15年,即2016年12月11日应该自动失效。事实上,中国入世以来一直致力于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并努力争取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目前全球八十多个国家已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但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和发达经济国家却一直未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个别发达国家如加拿大,甚至已经修订反倾销法,把原有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的限期取消了。

那么,有同学就问了,既然今年年底会自动失效,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就会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呢?坐观君(微信号:坐井观天,ID:china_2049)要说的是,这位同学,不要太天真哦。因为在美欧看来,自动失效,并不等于自动获得。有专家专门研究过这第15条规定,具体条款都比较专业,咱不细说。总之他的结论就是:在中国加入WTO之日起15年后,即自2016年12月10日起,美国和欧盟不得对中国产品继续适用替代国价格计算正常价值。但需注意的是,不应进一步扩张理解为2016年之后,中国在进口国的反倾销调查中就自动获得了市场经济地位。2016年之后,美国和欧盟仍可按照自身标准,决定是否在整体上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或给予中国特定产业的个别市场经济地位。

这事儿怎么给人的感觉是,美欧有点儿。。。呃。。。那啥呢。

 

四、为什么美欧不愿意给中国这个名分?

 

经济当然是主因。因为“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欧元区将损失70亿欧元”。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钱是首先其冲的因素。西方国家向来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心存芥蒂,故在经济制度上专门设置了一系列的贸易壁垒;而非市场经济地位规则正是这其中它们用来打压竞争对手的最为有效的工具。

这一点在反倾销中替代国设置的随意性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早期反倾销案件中,美国往往喜欢选择印度、新加坡等作为我国的替代国。但随着相关国家的数据透明度不断提高,美国又开始选择数据透明度更低的“新六国”(包括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巴西、哥伦比亚和南非)作为备选国,剔除了印度等国家。其中的目的不言而喻。

一旦欧美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意味着它们的将更难抵御中国的低价商品,因为各伙伴国不能再对中国出口的商品征收反倾销税。

 

美欧为啥不愿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据裕利安怡(EULERHERMES)的经济研究部门测算,如果中国获得了市场经济地位,欧元区将损失70亿欧元。裕利安怡首席经济师鲁铎维克·苏伯兰表示,德国将是受冲击最大的国家,因为它与中国的贸易更直接、更紧密,其损失将达到25亿欧元。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的损失预计分别为6亿、8亿和3亿欧元。

美国的恐惧比欧盟更甚,由于美国贸易体制中的种种沉疴,使得中美贸易中美国企业的价格竞争力更不具有优势。正是出于这个原因,美国前不久大张旗鼓的搞了没有中国参与的TPP和TTIP;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美国商务部曾挥起大棒,对来自中国的进口耐蚀钢产品征收最高255.8%的反倾销关税。因此美国的反对和插手欧盟的事务也就不足为奇。

除了经济因素以外,不管欧美承认与否,政治因素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实际上,西方国家的各种行为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其国家利益,以实现其政治目标。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从未停止,这种因意识形态上的对立情绪深刻反映在经济政策与贸易法制上,形成一种难以阻挡的政治倾向,使得国际贸易领域的冷战思维阴魂不散。而界定市场经济国家由于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衡量标准,政治正确往往成为必然选择。

典型的例子是,2002年,美国和欧盟突然先后承认了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地位。这是一个典型的政治决定,而非建立在经济或技术评估层面的结论。

世界许多经济学家都认为,即使是今日俄罗斯经济市场化和自由化程度,也远不及当年的中国。虽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的私有化进程非常之快,但许多企业私有化后,所有权从政府转到了与政府有着“密切联系”的企业家手中,大量企业仍享有俄罗斯政府的补贴和特殊优惠待遇。

值得警惕的是,虽然由于当时的政治因素,俄罗斯先后获得美国与欧盟承认,获得了市场经济地位,但是俄罗斯也为此付出惨痛代价。当时欧美的承认有着一个附加条款,一旦发现在俄罗斯的能源行业中存在非市场行为,就需要在反倾销个案中仍使用替代国标准。

作为产油大国,俄罗斯的出口竞争力主要就体现在能源上。这个附加条款使得俄罗斯的出口利益大大受损:欧盟在承认俄罗斯市场经济地位后,又对俄发起过两次反倾销调查,均采用了替代国设置。再加上俄罗斯在金融开放等方面其他巨大让步,其中苦味,也就有今日与欧美关系处于尴尬之中的俄罗斯自知了。(这部分内容摘自观察者网华云文章)

 

五、到底该怎么看?

 

王毅外长是这么说的:“中方的要求明确、简单而又合理,那就是5个字:请遵守承诺。”他还说:“是否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与履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5条是没有关联的两码事,不能人为将两者混为一谈,甚至彼此挂钩。当年《议定书》第15条明确规定,世贸组织成员应于2016年12月11日终止在对华反倾销调查中使用“替代国”做法。这是世贸组织所有成员都应遵守的国际条约义务,不取决于任何成员的国内标准。因此,无论是否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欧盟作为世贸组织成员,都有履行《议定书》第15条的法律义务,无法回避和推卸。”

最近,龙永图也对此有一个回应。他是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第二次圆桌论坛上,谈起这个话题的。他是这么说的:

最近大家感到比较震惊的是,欧盟议会突然提出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也是反全球化的。他们完全是从欧洲的国家利益出发做出这个决议。但是,他们找到的是一个错误的题目和错误的目标,他们可以在欧洲内部推行保护主义,但不能把中国当成一个靶子。

事实上,这个事情完全搞“拧”了。从中国进行入世谈判的那一天开始,不是人家承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是每一个代表,从美国到欧洲逼着中国人承认搞市场经济。

1992年,自小平同志提出“市场和计划”的问题以后,一直到1992年,才解决一个问题:中国搞不搞市场经济。中国从1986年开始进行谈判,一直到1992年,这六年间,是他们逼着我们承认搞“市场经济”。当时的矛盾焦点是,我们不承认搞市场经济,人家逼着我们搞市场经济。最后我们说“好,我们搞市场经济”,但是要加一个尾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家说“管你搞什么市场经济,只要搞市场经济就行”。所以这才解决了中国入世最大的问题。不是他们承不承认,而是中国想不想搞市场经济的问题。

后来我们在入世协议中专门加入了市场经济地位的条款。这个条款是在反倾销的特定范畴里提出的“要承认中国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是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如果中国企业能够证明自己搞市场经济、取得了市场经济地位,中国企业在反倾销的调查中就可以使用WTO的一般条款,否则要使用替代国条款。

当时,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是非常基础性的条款,不涉及到国家的市场经济地位,是讲到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之所以接受了这个条款,主要是当时中国的很多外贸企业相互杀价,你说这个杯子5块钱,他说4块5、3块5。当时讨论是不是接受这个条款的时候,朱镕基同志就讲“我看还是让WTO来管我们,让我们的企业不要内斗了,不要互相杀价了”。

是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接受了让企业接受市场经济的规则,不要互相杀价,不要搞内斗。因为杀价的结果,中国企业不但没有得到好处,还反而遭到反倾销。所以我们才跟世界贸易组织提出了市场经济地位的条款,是企业,在反倾销的具体范畴里取得市场经济地位。

这一点,好像国内也没搞清楚,好像是加入WTO15年以后,让大家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谁承认美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美国人、欧洲人补贴农业那么多年,那是市场经济吗?每一个国家都有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时候。不管是联合国,还是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没有一个国家组织拿出8条、10条来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是市场经济国家。

我们中国搞市场经济,为什么要让人家承认?中国是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美国人来承认我们搞市场经济,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没有必要”。我们每天找人家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让人家拿着一根棍子来敲我们,跟人家交换一点东西。现在又搞到了欧盟议会来说不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而且是针对WTO15年所有中国企业自动取得市场经济地位。

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国家的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这是一个伪命题。

现在欧盟搞出这个东西,是借着一个伪命题来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逆全球化之潮流。这个问题要说清楚。再不说清楚,中国老百姓也很沮丧。中国搞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从1992年起承认市场经济,到现在搞了20多年的市场经济,人家还不承认,我们老百姓怎么想?现在还有那么多人不承认我们的市场经济地位,做了那么多年的努力不是白做了吗?这是很大的问题,一定要想清楚。我们从来没让他们承认,为什么他们要做一个决议呢?全球化的进程还是很曲折的。包括欧盟做的决议,贸易保护主义在欧洲是很大的势力,反全球化的力量很大。【上述摘自侠客岛(xiake_island)】

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总之,坐观君(ID:china_2049)觉得,这个问题没那么简单。经济外衣后面有政治博弈。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看来,这可是手里的一张好牌,有什么理由会轻易放弃呢?

但中国其实也不必过于在意。入世15年,中国获益很多,也正是在这15年中,中国挤掉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以,即便有这么一个绊脚石,也并不能真正阻挡什么。美国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它现在已经开始放弃WTO,另起炉灶了,也就是同学们熟知的TPP了,当然还有正在推的TTIP。关于TPP,坐观君以前分享过文章《一文读懂TPP》、《TPP是个啥?中国要不要一起玩?》,点击标题就可以跳转阅读。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借此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推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改革总是需要压力的。人也是如此,没有压力何来进步。“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一定程度上正好给中国的改革提供了外部压力。从这个角度而言,这个问题真的未必完全就是坏事。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