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大陆学者对台研究的五大误区与谬论
大陆对台研究学者『章念驰』(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台湾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副会长)在《中国评论》2月号的专论《怎么看待台湾再度『变天』》一文中,表示大陆不应对台湾悲观的理由有五,今笔者以评论方式逐一驳斥:
理由一:蔡英文是靠民粹当选的政治人物,治理能力远不如斗争能力,很快就会步马英九与陈水扁的后尘。
这一点我并不否认章念驰的观察,因为蔡英文当选后党内各派系争权十分厉害,不仅如此连民进党外围组织都在分赃,加上以往效忠马英九的人都投效了民进党,例如:马英九的医疗主任『王宗伦』也已投效了民进党,(关于王宗伦经常去大陆北京,农历年前更去了北京,其目的为何,可想而知,回来后民进党积极与他配合,可见他此行达成了一定目的),尤其立法院废除向『国父遗像』行礼的规定,『时代力量』(李登辉亲选节制蔡氏的子弟兵)更是积极主张台独。(大陆可能对时代力量的『黄国昌』仍存有幻想,希望他在山东投资的岳父能使其转向,其实我透过民进党内的人了解,黄的岳父也是隐性台独,只是为求生意赚钱。)其中,『林昶佐』不讳自己是台独,并指行政院长『张善政』是华独,这些都显示蔡英文治理能力不如斗争能力。
但是章念驰的荒谬之处在于,他忽视了蔡英文执掌民进党8年,早已按其理念将民进党改组完成,如臂之使指。那些『外围组织』乱归乱,但是『核心分子』是非常坚定的,治理能力并非没有。章念驰更忽略了台湾人民对困苦的忍受度,我这一代人忍受力是很强的(年轻一代忍受力较弱),即使治理能力不足,带给人民痛苦,但是人民忍受力会很强,尤其民进党徒,因此蔡是绝不会步『陈水扁』与『马英九』之后尘的。
理由二:台湾现今之经济、社会发展已与中国大陆高度链接,非一人可一意孤行,甚至片面改变现状。
章念驰在这一点上更是错误,试问,马英九时与大陆经济往来如此密切,为何这次总统大选,选民仍会票投民进党?『经济发展与大陆高度链接』与『政治现实的改变』并无关联,或者说加上媒体的亲绿,这已不是蔡个人的意志。以3月14 日联合报民调:『「国族认同」方面,自认是「台湾人」的比率达到73%,创调查以来的新高;自觉是「中国人」的比率则持续探底,仅剩11%;另有10%受访者认为自己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为台独愿付代价的调查如下:『20%愿打仗实现台独,16%愿意承受经济封锁,43%愿意承受陆客减少,23%不愿付代价』。
本来在总统大选时,用『陆客减少』『渔产减少』『水果减少』可以使国民党选举翻盘,但是当时大陆受『章念驰』『龚清概』『邓旭』之流的学者影响,既不敢战,又不能战,终于失去很多优势。我想问『章念驰』之流的学者,你的『台湾现今之经济、社会发展已与中国大陆高度链接,非一人可一意孤行,甚至片面改变现状』主要是『经济』链接,那为什么会导致这个结果,足证『经济链接』与『台独』是毫无关联的,这是从李登辉到陈水扁到马英九至今『去中国化』的教育课程所导致。
我一直认为马英九的角色堪疑,但是又恐大陆学者在马氏迷思下,看不清事实。『课纲问题』是早已发生的,马英九执政团队并非看不清,可为什么终其任8年从未修正过课纲?坊间盛传总统大选后,『毛治国』辞『行政院长』,且『毛治国』在马英九亲自去慰留时拒不见,很多媒体由此批评『毛治国』。笔者与『毛治国』有些认识,毛夫人每次南下高雄为竞选奔波时,笔者都亲自陪其奔走,且毛夫人在『警察大学』任教,其忠诚怠无疑义。据悉,『毛治国』选前已看出深蓝与浅蓝为加发一个月奖金有不投票的倾向,于是筹募经费打算加发一个月,及加薪3%(经费来源已无问题)。案经行政院报到总统府,『马英九』不批,造成泛蓝不投票,『毛治国』因此在选后拒不见马氏。马氏只想其自身的历史定位,却从不顾党的发展,其自私可见。
马英九似乎故意要将政权交给民进党,我必须要思考马氏的立场,恐怕并不是与大陆站在同一个立场,这是大陆要认清的一个事实,所以我认为『林昶佐』在质询『行政院长』『张善政(国民党的阁揆)』时,说的很写实『我是「台独」,你是「华独」』。国民党的衮衮诸公,除了「九二共识」外有谁想要更进一步?这也造成民调有46%的台湾人民要永远维持现状。我想再问『章念驰』,如果蔡英文持此一民调向美国表态,请问穿梭两岸间的美国高官会有何意见?『章念驰』这类学者永远看不清,两岸问题对大陆是『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问题,对台湾则是『武力独立』与『和平独立』问题(要注意对台湾无论哪一个党上台都会这样思考)。
从这两点来看,台办虽有这么多对台研究学者,却看不到问题核心,也因此永远无法执行『葫萝卜与棒子』的工作。当然这个民调有很大问题,我会在后面详细讨论。
理由三:国民党虽败仍代表半数民意,未来尚有执政之机会。
国民党其实并无『半数民意』,这次总统大选后未来20年内大概无执政的可能,理由如下:
1. 民进党选民是不论是非的。无论民进党做了什么贪腐之事,其选民都会原谅其并坚决票投民进党,因为『本省人』是一个部落。整个台湾选民结构分三个族群,即『客家族群』『战后迁台族群』『闽南族群』,这个比例大约是『客家族群』占1/4,『战后迁台族群』占约1/4,『闽南族群』占2/4。其中,闽南族群是一个追逐利益的族群,且『任何选举』不论是非(他们希望由闽南人来当总统,其支持是不分是非的支持,阿扁执政再贪,他们会认为是国民党陷害的)。
2. 『客家族群』『战后迁台族群』虽然亲『国民党』立场的人多,但是对党的向心力不足。其中有很多人在民国70年(1981年)进入公务体系,因为当时大环境变好,这一批人只想享受,不想付出。举例言:这次总统大选,我在眷村铁票区遇到一位『上校』退伍军官,享受退休金,却在眷村门口说:『马英九不加发一个月奖金,拒不投票』。眷村这类纯粹追求利益的人正在增多,现在民进党执政掌握如此多利益,这些人更不会投国民党,国民党再执政是遥遥无期的。大陆要思考的是,现在入党党员究竟是为党,还是利之所趋。
3. 国民党本身是一个内斗很强的团体,却不擅外斗。这是因为迁台当年派出的留学生中,政府官员及富家子弟都因关系争取到『留美』,穷人子弟大多只能『留欧』,『留欧』的学生中又多选择『留德』。『留美』的这一批子弟是像『宋楚瑜』『连战』『马英九』『黄任中』之流,『斗性』不足。由于是富家子,生活优裕,虽然有高学位,但是『论述能力』极差,想要再执政是极难的。
4. 这一次国民党的败选决不会像8年前陈水扁执政那样。国民党内分『本土派』和『外省派』,『本土派』系国民党迁台后加入国民党的本土人士,大多是祖先迁台甚久的闽南人或客家人,『外省派』则是指迁台的国民党内外省人或其子弟。其中『本土派』以『王金平』为首,现在则以『黄敏惠』为首。『本土派』内部成员大部分都着眼于『党产』,现在『立法院』中,民进党居绝对优势,是不会不清算国民党『党产』的。国民党党产现在净额大约166亿(李登辉时479亿),且绝大部分是『不动产』,就目前言是每年负债约4亿至6亿。这些『本土派』竞选都是靠党产,本次总统大选中,笔者深信王系立委与朱立伦系立委又挖空一部分。一旦党产被清算,就现阶段言,国民党的立法委员根本没有募款能力,这个党20年内根本不可能再执政。
我想问『章念驰』的是,国民党未来会再执政的论述是从何推论导出?
理由四:大陆掌握「反台独」的主动权,对付蔡英文的挑衅,可以有能力制裁与反击。
章念驰称大陆掌握『反台独』的主动权,同时又主张『和解共生、中国统一』(后文中章之主张),其手段不外乎『经济手段』。联合报的民调中显示,『16%愿意承受经济封锁,43%愿意承受陆客减少』,二战后期日本国势艰困,其人民忍耐力是非常可怕的。『和解共生』与『制裁反击』是相违背的政策,本身是矛盾的。
理由五:两岸最终会形成新的「合作共识」,若蔡英文不接受,亦将被时代淘汰。
笔者认为,人大重阳研究员『李毅』在网络上所发表的《和平统一已无可能》一文比较切合真实的状况。李毅认为,在蔡英文执政8年后,老一辈赞同统一的人慢慢死亡,透过教改,台湾赞成统一的人到2024年会少于1/1000,时间在李登辉、蔡英文这边,每多拖一分钟,都对大陆不利。
联合报分析:民国87年调查时主张永远维持现状的有18%,民国92年调查时为35%,民国93年上升到40%以上,民国99年突破50%,民国104年是55%,105年降至46%。今年赞成急独或缓独的较去年增加8%。由此可以看出放弃维持现状的人都投向了独立,我想请问章念驰,与蔡英文所领导的民进党『合作共识』从何可得?
章念驰认为:台湾与大陆的各种合作交流,就是一个「被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被统一」的过程中发生的「太阳花」学运只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台湾青年对「被统一」的进程感到恐惧的体现。
笔者认为,太阳花学运决不只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自李登辉起到陈水扁教改所起的效应。就「太阳花」与「课纲」而言,我觉得沈富雄说的极好,他认为这是这么多年的『去中国化』『台独』教育的一次实际练兵与实战。因为成效卓着,现在执政的民进党县市首长在选教材时更刻意将『太阳花』与『课纲』列入国中、高中的教材。章念驰仅仅将之视为一种『社会现象』,认为是『台湾青年对「被统一」的进程感到恐惧的体现』,这其实是掩耳盗铃,不想也不愿去面对事实真相。
章念驰认为:旧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湾已无号召力,应以更对等的态度「和解共生、中国统一」,淡化「两制并存」理论,未来建构双方都能接受的新制论述。
笔者认为,大陆对台研究的学者学能不足。在这里,笔者列出汤恩比(二战期间曾担任英国情报分析部门负责人,历史学者)在《历史研究》一书中指出的几个论点供其参考:
希腊模式极能符合各大文明的早期历史,中国文明模式又能符合各大文明的后期阶段。因此将中国模式的后期加上希腊模式的前期,应能建立一个复合的通用模式。
这个复合模式,显示了一些文明社会的通则:这些社会一开始时,在文化层面上已经统一,然而在政治层面上却未统一,这种状态有利于『社会』及『文化』的进步,但是其代价却是长期的纷争。在『社会』趋于壮盛时,『战争』的规模变得愈来愈庞大,愈来愈剧烈。在这一状态下(注意这之后的叙述)长期的扰攘,早晚会使『社会』趋向衰弱,最后才会由『大一统』国家的建立,而获得解脱。
这个大一统帝国会一再陷于混乱,但无论这中间分裂混乱的时期是长是短,都会由『政治统一』的恢复,而告尘埃落定。因此,一旦大一统帝国成立,必定有某种强大的力量在维持它的统一,并在倾覆之后使它复归统一。
(载于汤恩比的《历史研究》上册第六章『文明的比较研究』、第七章『希腊模式与中模式』第91页至第126页,远流出版社,陈晓林译)
前述论点指出了『政治统一』的必要性,也指出了『中国』即使历代分裂仍会复归统一的『归纳结论』。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笔者将会在后面的文章中叙述。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