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俄罗斯地铁总是发生恐怖爆炸?
当地间4月3日中午,俄罗斯圣彼得堡地铁发生爆炸,造成14人死亡,近50人受伤。据公开报道,爆炸由小型自制装置引发,爆炸当量为200至300克TNT,其中混杂了钢钉、碎金属,以增强毁伤力。俄政府已定性为恐怖袭击。
近20年来,俄罗斯地铁遭受了多次爆炸恐袭。1996年6月11日,莫斯科地铁途中爆炸,造成4人死亡,7人受伤;2002年2月6日,莫斯科地铁发生爆炸,造成42人死亡,250多人受伤;2004年,1名妇女在莫斯科地铁站附近自爆,造成10死亡,30多人受伤;2010年3月29日,莫斯科地铁发生连环爆炸,造成40人死亡,168人受伤。
为什么俄罗斯的地铁总是发生恐怖爆炸?这和俄罗斯面临的境内外恐怖威胁密切相关,也与地铁这种特殊公共场所,对恐怖爆炸防范困难、易于造成巨大社会冲击密切相关。
第一,俄罗斯国内反恐形势十分严峻。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先后进行了两场车臣战争。由普京直接指挥的第二次车臣战争,让车臣分裂武装受到毁灭性打击,已没有能力与俄强力部门进行正面军事对抗,继而用非对称恐怖手段进行报复。在北高加索地区特别是车臣活跃着大大小小的恐怖组织,它们组织严密、手段凶残、装备良好,并得到了境外资助。一些恐怖分子,或以合法公民身份渗透到莫斯科等中心城市发展成员,或隐蔽在俄境内边远地区,以车臣恐怖组织为代表的境内恐怖势力,成为俄国家安全的心头大患。历次发生的地铁爆炸及其它重大恐怖活动,几乎都与车臣恐怖组织有关。近期,俄国内出现公民针对政府的抗议活动,俄境内恐怖活动又趋活跃,车臣恐怖分子袭击了俄近卫部队营地,造成6名士兵伤亡。这次圣彼得堡地铁爆炸,从公布的初步调查看,越来越多的指向境内恐怖组织。
第二,出兵叙利亚打击IS加剧了恐怖威胁。2015年9月,俄罗斯以反恐名义派出空军进入叙利亚,协助阿萨德打击IS,当时普京称俄罗斯的目标是要消灭伊斯兰国中大约5000人的车臣恐怖分子,以维护俄罗斯的安全。一年多来,叙利亚政府军在俄军支援下,收复了广大失地,IS大批有生力量被消灭。尽管普京出兵叙利亚有更大更深远的战略目标,但把伊斯兰国作为打击对象,招致恐怖报复是俄罗斯需要承受的巨大后果。2015年11月,一架俄航班机在埃及西奈半岛空中爆炸,224人罹难。去年8月,IS在YouTube网上发布视频,号召追随者在俄罗斯发动“圣战”,并威胁刺杀总统普京。俄安全机关已预判IS武装分子可能经格鲁吉亚或土耳其进入俄罗斯,在境内实施恐怖活动。圣彼得堡地铁爆炸,不能排除IS与俄境内恐怖组织协同作案的可能性。
第三,地铁爆炸可造成极大的恐怖效果。恐怖分子秉持的理念,是“让更多的人死,给更多的人看”,追求血腥屠杀的社会冲击效果。地铁是城市的运输大动脉,人流密集,高速运转,选择地铁制造爆炸事件,可以最大限度地造成人员毁伤,最大限度地瘫痪城市运转,最大限度地造成政治冲击和社会恐慌。莫斯科地铁是世界第六大地铁系统,有12条线路,全长278公里,每天输送量为900多万人次。圣彼得堡有3条地铁线,全长65公里,每天乘载量也有上百万人次。恐怖组织选择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地铁实施恐怖袭击,就是要制造轰动的政治、社会效果,震撼民众心理,打击俄反恐意志。另外,这次圣彼得堡地铁爆炸,选择在普京总统在该城市进行政务活动时进行,时间点显然是经过精心选择的。
第四,防范地铁爆炸一向是反恐的软肋。近年来,由于多次发生地铁爆炸,俄罗斯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地铁反恐机制,但仍没能防止爆炸的再次发生。主要原因是地铁反恐工作有其特殊的困难性。首先是人员密集,快速流动,对人员的全面识别、监控非常困难。二是旅客大多携带物品,如果高峰时段逐一安检,会造成大规模拥堵,只能简化手续或选择性抽查,箱包又正好可以隐藏爆炸物。所以从理论上讲,无死角安检是做不到的。三是地铁交通作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整个城市在较长时期处于安全状态,地铁安检强度也会相对降低,漏洞随时存在。四是地铁一旦发生爆炸,惊慌失措的人群还会出现拥挤踩踏,附带损伤也很大。五是因地下通道相对狭窄,地铁救援比在开放地域救援更为缓慢、困难。正是这些软肋的存在,恐怖分子时常把地铁作为袭击目标。
当前,国际恐怖活动呈现全球化扩散的趋势。从俄罗斯地铁爆炸中,中国应该得到诸多警示和启示。一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国际恐怖势力的目标,IS曾对中国发出过恐怖威胁。在我境内存在着分裂势力和极端势力,还有大量尖锐的社会矛盾。中国已不是恐怖暴力活动的世外桃园,应认识到反恐形势严峻性。二是要高度重视反恐法制机制的完善和落实,加强反恐力量建设,强化重点地区重点部位的反恐措施。三是圣彼得堡爆炸后,西方国家普遍加强了地铁防范。中国有发达的地铁系统,人流量极大,而安全检查往往流于形式,存在重大隐患。地铁反恐措施需要切实得到加强。四是要提高全社会的反恐意识,坚持专业工作和群众性防范相结合,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将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把恐怖威胁降到最低。
作者为环球战略智库、国观智库高级研究员
【原载于微信公众号“战略观察家”】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