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说”,到底是学术,还是政治?
1654年柯切尔发表《埃及之谜》,1667年发表《中国礼俗记》,根据象形文字和《圣经》,提出中国人系《圣经》记载的含的后裔。
自此之后,形形色色的“西来说”层出不穷。
1758年,法国汉学家德经(Joseph de Guignes)发表《中国人为埃及殖民说》的演讲,从汉字与古埃及象形文字之相似入手考证出埃及人迁居中土之具体年代(公元前1122年),“吾于是深信中国之文字、法律、政体、君主,甚至于政府中大臣及全部帝国均源自埃及。”
1853年,法国人哥比诺首倡中华文明源自印度说。
1894年,法裔英国学者拉克伯里(Terriende Laconperie)在英国出版《中国太古文明西元论》,从“科学和艺术”、“书写和文学”、“制度和宗教”、“历史传统和传说”等多个方面阐述了他多年来主张的中国古代文明源出巴比伦之说。
李希霍芬(F. Richthofen)等倡中亚说。
维格尔(D.Wieger)提出印度支那(缅甸)说。
安特生提出中国彩陶西来说。
列·谢·瓦西里耶夫提出喜马拉雅山说。
美国学者鼓吹全球智人源于非洲,新西兰学者鼓吹全球语言源于非洲,朱大可鼓吹全球神话源于非洲。
这些“学说”传入国内,总能引来各种拥趸。
如民国时期的有:蒋智由《中国人种考》、丁谦之《中国人种从来考》、章太炎《种姓编》、刘师培《国土原始论》《华夏篇》《思故国篇》、黄节《立国篇》《种原篇》。
改革开放以来的有:中华文明西来说(印欧)的@苏三旁观者 ,中华文明“西来说”(古埃及)的罗杰灵,老子“西来说”(印度)的@朱大可 ,商朝“西来说”(古埃及)的孙卫东,兵马俑“西来说”(古希腊)的段清波,中国夏朝“西来说”(埃夏说)的@兵策儒剑 等。
提出“西来说”的源头有古埃及、古巴比伦、古波斯、中亚、印度等,涉及的学科形形色色,如神学、文字学、风俗学、文化学、人类学、体质学、语言学、天文学、考古学、思想制度学、艺术学、动物学、植物学、基因学……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主流考古界不断地冒出形形色色的新“西来说”,什么绵羊、黄牛、小麦、青铜、家驴……还有各种基因学的证据!
我记得,有基因研究称狗起源于中国南方,但是,该结论在西方引起轩然大波,受到西方猛烈的攻击,从染色体的各种角度证明不是源自中国南方。
事实上,其中很多早已被彻底地否定了,显示出“西来说”的荒唐可笑,显示出中国文科界不学无术、鹦鹉学舌之辈何其多矣!
我记得,20世纪初,安特生以“相似原理”提出中国彩陶西来说而风靡世界,但不久之后,中国学者以彩陶在中国本土起源、发展、繁荣的不间断传承有序的“传承说”否定了安特生的中国彩陶西来的“相似说”,打散了中国彩陶起源于西亚的“西来说”鬼魅。如今,又冒出了大量的“西来说”,以“相似说”来否定“传承说”。无论“相似说”还是“传承说”,唯一不变的是“西来说”。
不仅如此,“西来说”还总是借着各种新兴学科,改头换面,一而再、再而三地涌现。就像小孩子玩的“打老鼠游戏机”,打下一个、又冒一个,无穷尽……
为什么“西来说”甚嚣尘上?为什么没有“西去说”或者说“西去说”的声音何其微弱和渺小?
“西来说”,到底是学术?还是政治?
面对“西来说”总是死而不僵、满血复活,不禁使我反思:我一直深信不疑的分子人类学,到底是纯真学术?还是学术阴谋?
要知道,西方曾经在黍的年代问题上造假,谎称黍7000年前起源于西亚,于是全世界都相信黍起源于西亚。但是,西方万万想不到在我国竟然发现8000年前的黍,于是,到底黍起源哪里成了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外顶级的植物考古专家合作,用科学的办法对中国和西亚、欧洲的黍进行多种分析手段研究,最新的高精度测年研究表明,西亚和欧洲的黍都没有早于“4500岁”的,比我国发现最早的黍晚得多。
黍是因为中国发现了年代更早的,于是启动了复查程序,发现谎报增加好几千年。那么,其他的呢?其他的没有发现更早的各种东西,要不要复查?
我想起来当初刚接触考古学时,就特别奇怪,为什么西方的栽培小麦和陶器就那么刚好在全新世开始不久出现?何以如此凑巧?何以如此“科学、理性”?酷似伪造!而中国的发现总是让人意外,竟然发现在全新世之前的陶器和栽培稻,显示出现代人类的惊人能力,显示出现代人类的“科学”潜能战胜旧石器时代的恶劣地质气候。
这令我想起藤村新一, 震惊全日本的考古造假事件主角, 作为一个从未提交过任何考古学术论文的业余考古爱好者, 30年里以极高的效率频繁创造日本旧石器时代考古领域的惊人发现,2000年被日本记者无意间拍到将石器埋进考古现场。后经查,在178处考古遗址中,至少有159处涉嫌造假,造假比例高达89.3%以上。在此期间,曾经有人质疑,但日本考古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故意偏袒。这都是韩国“大棒槌”的余绪,民族主义在作祟。那么,欧洲呢?编造那么多欧洲中心论的谎言,是否能守身如玉?
我呼吁,必须对西方各种考古资料的证据进行全方位复查。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