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分析”风波暴露了西方民主的漏洞

一个日益复杂的高科技游戏。 伦敦一家西餐厅里,几位西装革履的英国人谈兴正浓。 这家西餐厅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这几个人的穿着及言谈举止,也是标准的英国绅士风。如果不是一个偷拍摄像头,把他们的谈话内容记录下来,那他们的这一次聚会不会被任何人所注意。 实际上,他们谈论的是一次改变历史的大事。而他们的谈话被曝光,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很可能再次改变历史。 暗访 如果光听这几个主说

一个日益复杂的高科技游戏。

“剑桥分析”风波暴露了西方民主的漏洞

伦敦一家西餐厅里,几位西装革履的英国人谈兴正浓。

这家西餐厅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这几个人的穿着及言谈举止,也是标准的英国绅士风。如果不是一个偷拍摄像头,把他们的谈话内容记录下来,那他们的这一次聚会不会被任何人所注意。

实际上,他们谈论的是一次改变历史的大事。而他们的谈话被曝光,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很可能再次改变历史。

暗访

如果光听这几个主说的话,稍有警惕性的人会认为他们是一个江湖骗子。因为他们实在太能吹了。

按照他们的说法,特朗普能当选美国总统,主要是他们的功劳。他们可以轻易玩弄一个国家于股掌之中。他们的操作方式听起来并不复杂,搜集数据,挖黑材料,通过社交媒体向用户发诱导性信息等。

其中一位说,他们不仅仅是挖黑料,也可能会直接去找在任官员,给他们一份“大礼”,确保这一过程都被录下来了,这些策略都非常有效,“突然之间,你就有了他们搞腐败的视频证据,你把视频传到网上。”(刀哥怎么感觉这一幕如此熟悉)

一般他们会让熟悉的人去干这些事,比如会让一个有钱的开发商来扮演有钱的开发商,他们会给候选人一大笔钱,说要资助他的竞选,以此交换一片土地,“我们会将整个过程录下来,把我们人的脸马赛克掉,然后把视频传到网上。我们还可以派一些姑娘去候选人家里。”

这位主接着说,“我只是说,我们可能会带一些乌克兰姑娘一起度假,很漂亮而且很好使,我只是给你举个例子,告诉你什么可以做,做过什么而已。听起来很可怕,但这些事情并不一定非要是真的,只要有人相信就行。”

他们都是一个叫“剑桥分析”公司的高管,其中一个还是首席执行官亚力山大·尼克斯。他们也不是爱吹牛的大嘴巴,而是把英国“第四频道”电视台的暗访记者当成了潜在客户,想拉一个大单,却跌进了一个大坑。

“剑桥分析”风波暴露了西方民主的漏洞

“剑桥分析”公司已暂停首席执行官亚力山大·尼克斯(Alexander Nix)的职务。

这家公司究竟是什么来头呢?它虽然名字叫“剑桥分析”,但和剑桥大学并没有关系。它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伦敦,宣称可以利用从各个平台收集的大量的用户数据,将其结合行为科学知识来精准确定哪些人可以作为推广宣传的有效目标对象。

这个公司业务写得很生涩,但“剑桥分析”给了它一个完美诠释。

据美国媒体报道,“剑桥分析”在美国大选期间拿到脸书5000万名美国用户的资料,并利用资料建立了分析模型,精确推送信息甚至是假信息,从而影响用户的选择,助力特朗普赢得选举。

5000万人!这个数字接近脸书美国活跃用户总数的1/3,美国选民总人数的1/4。

这个消息不啻于一枚重磅炸弹。脸书股价应声大跌,脸书的小鲜肉当家人扎克伯格有大麻烦了。不知道特朗普看到此消息是什么心情,他惹上的麻烦一大堆,有可能债多人不愁。但希拉里的心情,一定是更加复杂的。

“剑桥分析”风波暴露了西方民主的漏洞

脸书股票大跌。

在刚刚提到的暗访视频中,为了说服“客户”购买服务。“剑桥分析”透露了更多的细节。一位工作人员说,在竞选中说事实没有用,因为(胜败)只是跟情绪有关的事情。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引发这种情绪。

想要做成事情,还不能被发现,那就要做得巧妙。一位工作人员称,他们会把素材交给代理机构,比如慈善组织、激进分子群体等等,然后就看他们的了。当一件小事在互联网上发酵壮大,来源就无法追踪。

现在,“剑桥分析”似乎爱上了这种操纵的感觉。在视频中,它的首席数据分析官Alex Tayler很骄傲地说,不仅在美国,他们也在非洲、墨西哥、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这样干。

“剑桥分析”风波暴露了西方民主的漏洞

他还特地提到了中国。他说,在中国的业务刚刚开始,但不是政治领域的。看到这里,刀哥暗自猜测,或许新浪微博的某个热搜,也是这家公司的作品。

游戏

英国第四频道在新闻中评价称,全世界的选举不再是在家门口和演讲台上的争夺,而更多的是大屏幕和设社交媒体上的争斗。这是一场看不见的信息战,一只看不见的手搜集了你的个人信息,挖掘出你的希望和恐惧,以此谋取最大的政治利益。

《图灵大教堂》的作者乔治·戴森曾断言:Facebook决定了我们是谁,Amazon决定了我们想要什么,Google决定了我们怎么想。的确,互联网时代,一切都改变了。

过去,民众可以通过报章、电视、广告等,获取所有候选人的消息,评论文章和政策宣示、甚至花边新闻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选民的选择。财力雄厚的参选人可以透过定向的媒介投送,更多释放这种干扰。财力一般的参选人在这个环节就已经输了。

还有一些关键性事件,总是匪夷所思地在选举期间出现,很难让人觉得那只是偶然。比如200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参选人陈水扁挨的子弹,通过传统媒体的大肆传播,成为他扭转颓势,争取中间选民,最终连任成功的关键。

“剑桥分析”风波暴露了西方民主的漏洞

2004年3月19日,陈水扁遭枪击前在拉票。(资料图)

与过去相比,现在的参选人可以借助更多元的形式、更隐蔽的手段,对目标投送更精准的影响。民主选举同样也是一场高科技之战。大选处处是战场。

能玩转这些的,需要庞大的财力和强大的技术支持。

在“剑桥分析”的作品里,那5000万的用户资料价格不菲,策划一个传播事件需要团队的精雕细琢,如果加上让那些听话的组织对某些信息推波助澜,同时要封住他们骚动不安的嘴,对于参选人来说更要大力投资。

“剑桥分析”风波暴露了西方民主的漏洞

在整个过程中,技术支持不可或缺,拥有前沿技术的人通过对信息的掌控和整合,甚至可以让选民在某个小游戏中浑然不知地受到影响,最后做出决定时,还以为这是自己自由意志的体现。往往是被人卖了,还在帮人数钱。

在这场爆料中,矛头都直指特朗普的竞选团队。但希拉里显然也不是傻白甜。当时希拉里的竞选团队里,谷歌首席技术官斯蒂芬妮·汉农赫然在列,大学中也不时爆出谷歌搜索结果偏袒希拉里的新闻。

“剑桥分析”风波暴露了西方民主的漏洞

也有观点认为,这场“剑桥分析”风波,是美国的建制派输不起而发动的新攻击。

虽然有很多人觉得,无论是过去通过传统媒体施加的影响,还是如今通过大数据、社交媒体精准投送的真假信息,如果这些能真的能扭转美国选民的选择,那便不仅仅是美国选民和民主的问题了,而是整个美国体制的问题了。

有一点可以确定,在这样的民主游戏里,小人比君子更有利。

启示

颇为讽刺的是,前几天俄罗斯刚刚举行大选,美国媒体还纷纷指责俄“操纵选举”,搞的是“假民主”。话音未落,就曝出了这样的事。

“剑桥分析”风波暴露了西方民主的漏洞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民主国家,精心创设的民主制度运行了200多年,科技实力也最强大。但科技的进步,社交媒体的普及,也对美国的民主体系构成了挑战。

一句话,玩法变了,规则变了。互联网和全球化时代,各国面临的问题多是相似的。

隐藏在社交媒体背后是一股巨大的力量。这股巨大力量为谁所用,现在还缺乏制度规范。正因为此,它更多地被别有用心的利益群体或者个人所用,造成负面后果。

“剑桥分析”风波暴露了西方民主的漏洞

从这个角度上说,这次“剑桥分析”事件就具备了普遍性意义。它不仅仅是几家公司的丑事,不仅仅暴露了西方民主的漏洞,还为整个人类对互联网世界的治理,敲响了一个警钟。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西方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