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人民的名义》:经济发展中的众生百态

我们需要更多的李达康,因为他们确实在为了经济发展而努力,但他们的权力必须要受到约束,他们身边,必须有更多的易学习去监督。我们不需要祁同伟这样的官员,但我们要注意,没有人生来就是恶人,在一个人早期的时候,不让让他遭受太多的不公平,这会扭曲一个原本不坏的灵魂,英雄和奸雄,有可能就在一念之间,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去做圣人,但我们可以努力创造一个让大家成为“好人”的环境。我们的精英知识分子,不要像高育良一样,平时袖手谈心性说政治讲法律,满腹经纶口若悬河,但自己却没有真正的信仰,也没有真正的理性逻辑,不懂得实事求是,在关键时刻被轻松击倒,沦为笑柄。

《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离热播已经过去一年了,仔细想来,整整一年了了,当下竟然没有一部电视剧可以与之相提并论。

这部剧其实不只是在讲官场,讲反腐,还在讲人性,讲芸芸众生,讲经济建设,讲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1、闯将李达康

改革需要闯将,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就是这个闯将,这个角色非常受观众欢迎,因为他确实是一个好官,在他的仕途中,无论走到那个县,哪个市,都能把发展经济放在第一位,都能把GDP和老百姓生活水平搞上去。而且这个人做事雷厉风行、一往无前,是个铁腕的实用主义者,是“效率优先”的典型代表。他头脑灵活,手段利落,能把塌陷区变成风景湖泊,能把经济最差的市变成GDP第一,他厌恶懒政者、思维僵化者,作风粗暴,却又在官场中如鱼得水,可以说,他没有一个私敌。

但达康书记并不是一个完人,他把经济发展、GDP看的太重,以至于其他的东西,都得靠边站。他在首次主政一个经济落后县的时候,强行大搞基建,修通城乡公路,这是一个善政,但由于作风粗暴,竟然激化了群众矛盾,让一位老人自杀了,若不是王大路替他顶下责任,他根本不可能再进一步。而这样的作风,贯彻了他仕途的始终,他为了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不惜强拆大风厂,任用丁义珍这样的贪官污吏去搞建设,“光明峰”项目是他的命根,为了维持下去,为了招商,他甚至不惜逼迫孙连城从区里拿钱去补贴这个项目。

回味《人民的名义》:经济发展中的众生百态

当然,这个人本质上是没有私心的,他没有为自己牟利,妻子儿女也无法从他身上获得任何好处,也无法被收买,他甚至敢于拒绝老上级的要求。但这个人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他是个“张居正”类型的干吏,为了发展,可以“不择手段”。

丁义珍是腐败分子,他真的一无所知吗?他妻子作为银行行长以权谋私,他真的一无所知吗?以他的能力和智慧,你觉得他会那么无能吗?肯定不是,因为他需要有人去干脏活儿,为了经济发展,偶尔的越界,他是睁只眼闭只眼,到了不可收拾的时候,他会做果断的切割,因为他本身是干净的。张居正改革的时候,一开始也用清官,但赴任没几日,就被地方势力谋杀了,死于非命,张居正痛定思痛,他开始派遣贪官小人做自己的帮手,因为这群人有手段,有能力,虽然无耻,但是能够帮助自己达成目的。雍正改革,用的是李卫和田文镜,这两位,也算不得什么好人,田文镜是酷吏,李卫是泼皮无赖,但有用就行。

回味《人民的名义》:经济发展中的众生百态

李达康曾经和沙瑞金说过一句话:“在改革中,法无禁止即自由”。这句话尺度很大,因为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为了迅速搞好经济和民生,早期的我们确实越出许多边界。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也有类似的说法,这几天的电视剧《大江大河》也说到了这一点。

李达康真正让人佩服的地方,是他的处事的圆滑和手段的老练,沙瑞金书记来第一天,他陪沙书记骑自行车,态度谦逊,说话却有理有节,展示了自己的改革成果,也展示了自己的能力,领导最喜欢的——是下属有真本事,而且够坦诚。全剧中你可以看到李达康粗暴、狡猾、冷血、对下级跋扈专横,对沙书记有点“刻意讨好”,但你依然不会讨厌这个人,因为他确实不是为了他自己。

我借周星驰《九品芝麻官》中的一句台词,是包龙星他老爹临死前说的:

【“贪官要奸,但是做清官,清官要比贪官更奸!”】

回味《人民的名义》:经济发展中的众生百态

回味《人民的名义》:经济发展中的众生百态

2、黑警祁同伟

祁同伟是个贪官,是个黑警,是个失败者,还是个遭人厌弃的失败者。

从90年代到新世纪,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大时代,在那个时候,有很多人大胆往前冲,因此改变了命运,跨越了阶层,走上了另外一种人生。这需要胆略、资源和信息差,一般的农门子弟,是没有这个机会的,想要翻身,只能靠在命运节点上的博弈,这种博弈,很容易走向违法犯罪。但不博弈,越往后就越没有机会,因为随着社会的稳定,阶层就会固化,很难再出现鲤鱼跳龙门的神话。

祁同伟的一生,就是投机者和赌徒的一生,他牺牲自己的爱情,用向梁书记女儿、自己的老师下跪来换取青云直上的机会;他牺牲自己的理想和操守,投靠赵书记和赵瑞龙等官僚权贵;他用权钱色等手段,把自己的老师,政法委书记拉下水,打造了一个庞大的官商结合体,向赵瑞龙等人输血,他也因此从中获利,成为了公安厅厅长,同时也是山水集团的真正幕后操盘人。无论是在同学中,还是在官场上,大家都瞧不起他,学弟侯亮平觉得他这人功利,李达康更是当众嘲讽他给领导哭坟,他老婆梁璐骂道:

【“你是不是要把你们村的一条狗,都弄来给公安厅看门?”】

祁同伟出身贫寒,早年被权力欺辱过,以至于一个曾经充满理想和正义感的缉毒英雄,也不能自由追求自己的爱情,最后还得对权力下跪,这让他整个人都扭曲了。他做事很丑陋,很难看,上不得台面,令人耻笑,那是因为他确实是一个上不得台面的贪官,一条来自原始荒野中的权力的狗,他不懂得那些台面上的精英应该怎么操作,应该怎么维护自己的形象,应该怎么当好一个两面人,他的贪腐和暴力,都是直来直去,连他的老师和上司都瞧不上他。其实很好理解,一个真正来自底层的暴发户,气质上都是这样的,他们学着精英走路,但还是会露出自己的两条泥腿。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借伏脱冷的嘴讲了祁同伟这种人:

【“如今在你们国内,成功是至高无上的理由,可以替所有的行为辩护,不管哪一种。外表要好看!藏起你生活的内幕,只拿出灿烂的一角。行事机密是野心家必须遵守的规则,也是我们一派教会的规则,你得牢牢记住。大人先生干的丑事不比穷光蛋少,不过是暗地里干的,他们平时炫耀德行,所以始终是大人先生。小百姓在暗地里发挥美德,在光天化日之下暴露他们的倒霉事儿,所以被人轻蔑。你藏起你高尚的品质,叫人看到你的疮口
你何不改变一下行事,把你的美貌,风度,才智,诗意,统统摆在外面呢?要干不清不白的勾当,至少关着门偷偷的干,那就没人说你玷污这个社会大舞台上的布景了。你的社会不再崇拜真正的上帝,只崇拜金牛了。那是一切暴发户的理论,你此刻一无所有,你的处境跟梅迪契,黎塞留,拿破仑初有野心的时候一样。”】

祁同伟最喜欢看的一篇短篇小说,叫做《天局》,讲的是一个棋痴,与”天“下棋,最后”胜天半子“的悲壮故事。

祁同伟骨子里有一种英雄主义情怀,他把自己的行为都合理化、美化了,他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挑战这个不公平的体制,他没有那么好的出身,没有显赫的背景,甚至没有底线和节操,他贪腐,他以权谋私,他甚至草菅人命,但他依旧不后悔,他心心念念都是”胜天半子“。

回味《人民的名义》:经济发展中的众生百态

他出身寒门,却不再把普通人当人,杀人灭口、强拆大风厂的时候,他从未手软,他甚至对侯亮平讲出了一堆自己的谬论:

【“陈岩石天天唱高调,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大家都是从娘胎里来,到坟墓里去,改变历史的明明都是英雄精英,是唐宗宋祖,是秦始皇......”】

这个人,其实已经被时代异化了,他眼中所见的都是黑暗和不公,没有半点光明,所以他就拥抱了黑暗,就连他眼中令人尊敬的恩师,也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所以他对这个世界绝望,他只能和他的情妇高小琴同病相怜。甚至绝望地说出:

【“雄只是权力的工具,穷人出身的精英只是贵族的玩物而已”。】

那句“师,我就是太想进步了”!包含了太多的可笑和辛酸。

回味《人民的名义》:经济发展中的众生百态

他是一个悲剧,是一个坏人,同时也是一个受害者。

3、伪君子高育良

全剧中最可笑的人物,莫过于那个平素袖手谈学问,小三香港几套房的高育良书记了。这个人一副道德君子的模样,大学教授出身,温文尔雅,开口法制和政治,闭口党性和原则。

高书记还有些自由派知识分子的遗风,一开场就是名言:”中国政治的最大特点,就是一把手几乎拥有绝对的权力“。言下之意他还是个对中国体制有所不满,也就是所谓”有良心的知识分子“。

回味《人民的名义》:经济发展中的众生百态

他对祁同伟各种怒其不争,嫌弃他做事上不得台面,而他自己,却被权贵集团轻轻松松一个高小凤就拿下了,原因是高小凤看过《万历十五年》,这是最可笑的一件事。读过一本《万历十五年》,就能成为红颜知己了?他却忘了他枕边人吴老师,是中国学界明史研究的专家,不和自己的专家学者老婆讨论明史,却和资本调教出来的尤物探讨《万历十五年》,这个和那个吴院长和洋妞床上学英语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回味《人民的名义》:经济发展中的众生百态

回味《人民的名义》:经济发展中的众生百态

中国文科知识分子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把自己的情绪感受看得比理性更重要,他们看上去学富五车、知识丰富,但不肯实事求是,所以其实很容易被击倒,被掌控。因为他们很脆弱,他们没有真正强大的理想逻辑去支撑自己的信仰和操守,他们本质上是情绪化的,风花雪月,一点点小小的所谓”感动“,就能让他们转变立场,成为另外一个人,周作人、胡兰成,莫不如是。

高书记天天教训祁同伟,其实他还没有祁同伟的手段和能力,这是学院派官员的通病,他们可能会玩小圈子的的政治,但是他们不懂什么是格局,什么是责任和担当,他明白李达康书记是怎么得人心的,但他不知道李达康有底线,敢于拒绝自己的老领导赵立春书记,他却做不到。

他最大的毛病,还是不肯担负责任,一到关键时刻,总想保住自己,切割他人,防止污水流到自己知识分子的颜面上来,李达康对他早有论断:“高书记自己想吃米,却买了个锅,让我背着”。既想要利益,又想要名声,怎么可能呢?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大时代,高书记这样的人并不少见,一个清高傲岸的知识分子,最后被金钱和美色轻松拿下,比拿下一个坏到骨子里的贪官还容易。

回味《人民的名义》:经济发展中的众生百态

4、奸商蔡成功

侯亮平是这么评价自己的发小蔡成功的——“一个输在了起跑线上的人”。

说的对,蔡成功出身差、没背景、学习还不好,无法从政,只能做生意,这个人和祁同伟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他还没有祁同伟的学霸、精英体质,所以他也没有祁同伟骨子里的骄傲和脆弱,所以他怎么发财,怎么翻身?全靠胆大心黑不要脸。

他是改革开放过程中一批民营企业家的一个缩影,这帮人胆大包天,敢于利用政治资源,敢于创造挣钱的机会,敢于“先富起来”,甚至可以带动一大批人先富起来,但他们也越过了不少法律的边界。由于知识和眼界的缺乏,他们会败于政策的变化,败于市场的变化,他们看不到太长远的未来,所以他们一时脑热会过度扩张,把落后的产能不断积累下去,以至于失去了市场,失去了利润,最后资不抵债,在破产的边缘挣扎。

他们曾经风光一时,买了名车豪宅,衣锦还乡,但在新的时代,他们会被新经济的浪潮迅速卷走,想要和祁同伟、高小琴的山水集团博弈,想要和赵瑞龙这样的权贵子弟博弈,无异于与虎谋皮,人家轻轻伸出一根手指,就能碾碎他。他到处借贷,可是就连国有商业银行也不会放贷给他。

回味《人民的名义》:经济发展中的众生百态

他确实不是个什么好人,他大风厂100亩的拆迁用地,没有政治资源,没有权钱交易是不可能拿到的,他从李达康的妻子、银行行长欧阳菁那里拿贷款,没有贿赂也是拿不到的,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可以出卖大风厂工人的股权,他也可以被迫诬陷自己的发小侯亮平,为了保护自己,他甚至可以拉所有人下水。但他却又不是个彻底的坏人,他也想保住自己的工厂,他也想帮工人讨回股权,不惜对山水集团耍无赖。他在权力的夹缝中挣扎,一方面捞取利益,一方面却又想要“讲义气”。

回味《人民的名义》:经济发展中的众生百态

这就是某些民营企业家,他们的原始积累本来不干净,但他们也确实在某些历史阶段做出过贡献,他们依附于权力,也腐化过权力,他们帮助过工人致富,也出卖过工人利益,没有人会喜欢他们,所以他们里外不是人。

5、边缘人王文革

最后讲一个最卑微的人物,大风厂的职工——王文革,就是那个举着火把,堆着沙袋汽油,对抗强拆的工人,也是那个为了讨回自己的利益,绑架蔡成功的儿子,绑架陈岩石老书记的工人。

回味《人民的名义》:经济发展中的众生百态

他也是个特殊时代的产物,身上留着一个时代的精神烙印,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作者的隐喻。改革是有阵痛的,改变经济结构,就必然有一大群人的利益会受到损害,曾经的下岗工人,也是一大社会问题。

怎么说呢,按照法律,他是一个无知的暴民,是一个故意伤害的罪犯,是一个全身充满戾气的社会边缘人,是个所谓的“流氓无产阶级”。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他一无所有,他不是祁同伟,他不是李达康,不是蔡成功,甚至比不上毛毛虫一家,那一家好歹是个中产阶级。王文革什么都不是,除了大风厂的工资和股权,他什么都没有。所以,集体所有制的大风厂,就是他的一切。

回味《人民的名义》:经济发展中的众生百态

你要拆迁大风厂,你要卖掉他的股权,就是在要他的命。除了老态龙钟的陈岩石老人,没有人保护他的权益,没有人为他说话,上面的所有人想的都是稳定、安全,甚至可以妥协。所以他必须团结他的工友,自己站出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他很弱小,他也很愚蠢,他也不善良,他所做的决定,其实都是“螳螂奋臂”。但没有办法,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他不组织工人反抗,他不搞出爆炸被烧伤的事故,以李达康雷厉风行的手段,以祁同伟斩草除根的性格,第一天大风厂就会被稀里糊涂一夜之间强拆了。指望工会主席老郑去和领导们扯皮,可是领导也有难处啊,特别是又遇上孙连城这个懒政不作为的天文爱好者区长,扯到猴年马月也不会有结果的。

所以,他只能用自己愚蠢的手段去对抗,去请求对话了。

尾声:

这真的是一部很好的电视剧,可以从中读出更多的东西:

我们需要更多的李达康,因为他们确实在为了经济发展而努力,但他们的权力必须要受到约束,他们身边,必须有更多的易学习去监督。

我们不需要祁同伟这样的官员,但我们要注意,没有人生来就是恶人,在一个人早期的时候,不让让他遭受太多的不公平,这会扭曲一个原本不坏的灵魂,英雄和奸雄,有可能就在一念之间,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去做圣人,但我们可以努力创造一个让大家成为“好人”的环境。

我们的精英知识分子,不要像高育良一样,平时袖手谈心性说政治讲法律,满腹经纶口若悬河,但自己却没有真正的信仰,也没有真正的理性逻辑,不懂得实事求是,在关键时刻被轻松击倒,沦为笑柄。

我们的民营企业家,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和蔡成功一样,起家的过程不太干净,积累财富的手段也不太光明,但那是历史的进程所致,我们更不能苛责每一个人商人都去做圣人,我们要尽量给他们公平、干净的环境,不要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不能忘了那些最底层的工人和农民,忘了那些除了工作就一无所有的人们,要保障他们仅有的权益,保障他们的生存条件,要避免王文革那样的悲剧重复发生。

这才是“人民的名义”。

【申鹏,察网专栏作家。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平原公子”,授权察网发布。】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