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执行力必须具有挽救国家危亡的强大能力

墨西哥是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国家,在帝国主义制度中处于中间地位,垄断在国际帝国主义经济的某些部门中占支配地位,在这些部门中,资本与劳工之间的对抗是根本性的,推翻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我们发现,有人继续认为我国是一个附属国或半殖民地国家,这种分析源于导致帝国主义及其与资产阶级和社会民主部门结成伙伴关系所产生的方案任务之间的矛盾。今天,对共产主义者来说,建立一个反资本主义和反垄断阵线的必要性,以及工人阶级与人民群众和土着人民结成联盟,考虑结束剥削的战略任务,这些都是明确的。

战略执行力必须具有挽救国家危亡的强大能力

张文木教授最近发文《具有战略意义的细节才决定成败》,提出“战略性的细节决定成败”,而不是一般的细节决定成败。其中提到这样一种现象,即财富更多的国家,与财富不那么多的国家之间,如果发生战争,并不一定就是财富多的国家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如北宋与金,南宋与蒙古,明与后金,都是穷国战胜富国,而不是相反。战争胜败的决定因素不在于国之穷富,而在于哪个国家具有更强的战略执行力。

当然,国家的富裕程度与战略执行力不是完全没有关系,如果贫富差距过大,那么贫穷的国家再有战略执行力,要在战略上击败富国,也是有难度的。特别是持久性的战争,如果穷国不能得到更多的资源,在战争中就很难取得最弱的胜利。一般说来,如果二者之间的贫富差距在不同的数量级上,那么穷国一般不太可能战胜富国。如果二者之间的贫富差距在同一个数量级上,那么二者之间的执行力就成为决定胜败的重要因素,甚至是决定性因素。

抗日战争期间,从贫富差距方面,从工业生产力方面,中国不如日本。但两者之间国土面积与人口数量之间的差距,可以抵消一部分财富与工业生产能力之间的差距。所以总的权衡起来,中国在战略潜能上略占一点优势。这也是持久战中国必胜的根本性原因。当然,从战略执行力方面来看,当时的中国的确不如日本。但因为前面提到的中国能够在持久战中能够获胜的因素,所以日本的战略执行力所起到的作用反而有限。

但不管怎么说,日本侵华战争的初期,的确在战略上取得了一定的优势,这是日本的战略执行力强于中国,因而能够获得中国在战略防御阶段上能够战胜中国的重要原因。假设当时中国的战略执行力胜于日本,那么中国的抗日战争未必能打成十四年。至多就如同苏联抗击法西斯德国的军事进攻一样,顶多用四年就可以打败日本侵略者。

相比之下,在法西斯德国侵略苏联的初期,那时苏联缺乏战略防御的预警措施,被法西斯德国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惨重。但后来,苏联调动举国之力。把战略执行力最大的发挥了出来,所以,只用两年时间,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苏联从防御转入反攻,开始在战争中获得主动。最终苏联战败法西斯德国,取得卫国战争的最后胜利。

什么是战略执行力?首先,是要有制定符合实际的战略规划的能力。一个国家,与他国的关系极其复杂,不管是领土接壤的邻国,还是不接壤但距离十分相近的他国,都需要制定各种复杂形势上应对的战略规划。建国初期,中国主要的敌对势力是东南沿海,因为中国的工业化总局以东北为主,因为东北背靠苏联,战略安全性要大一些。后来中苏关系破裂,东北成为战略前沿,于是中国推行三线布局战略,把大型工业企业建立在中南或者西南的偏僻地区。一方面避开北方强敌的直接威胁,另一方面也为建国初期没能在这些地区开展工业布局做某些弥补和强化。事实证明,今天中国工业化能够取得前所未有的骄人的成绩,与这种战略规划与布局有着直接的关系。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依然没有放松战略规划制定的做法。中国人发展,中国人要富裕起来,但只有富裕还是不够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科技发展问题,都不能只靠财富来解决。当然,具备一定的财富是必要的,但又是绝对不够的。不可否认,在中国制定战略规划的时候,是受到过一定程度干扰的。有些干扰来自外部,有些干扰来自内部。但无论如何,中国克服了这些干扰,在制定战略规范方面是有着强大定力的。

雷速体育其次,战略执行力是推行已经制定的战略规划的强大能力。战略规划制定之后,就需要强有力的推行。由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由于某些地方官员对中央制定的战略的理解程度的差异,所以在推行战略规划的时候,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推行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对于这样的问题和困难,战略推行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这样的问题。至少在制定战略规划的阶段,对于这些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有一定的预警应对手段和措施。在推行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事先难以预料的情况,那么相关的应对预案也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地方政府或者某些官员的执行不力的现象,中央政府应具有强有力的措施予以应对,必须尽最大的力量保障战略推行措施的实施。

第三,具有及时必要的修定战略的能力。先期制定的战略规划,在执行过程中,现实的实际环境与条件都会发生变化。小的变化用准备的预案加以应对,而大的变化,就需要对于原来制定好的战略规划进行修定。修定的过程之后,还要加强修定后战略规划的推行动作,同时要确保已经制定或者经过修定后的战略规划完整全面地得到落实。例如,对于脱贫攻坚的战略,中央下定决心,一定要按期按质地全面完成。任何虚假的做法都是被严厉禁止的。最终的目标是一定要达到的。

在对外方面,特别是在预防和制止可能的侵略战争方面,战略执行力则必须具有挽救国家危亡的强大能力。除了加强军事斗争各项准备之外,对于国防工业、国防科技方面的装备和技术,对于现代战争可能采取的战略战术,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把国防战线上的反侵略战争作为全民必须具备的共识。一个民族,必须永远有着准备打反侵略战争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不可有一时的松懈。任何松懈,任何沉溺于和平的幻想,都是有害的。不仅军队要做好随时投入反侵略战争的准备,其他各行各业都应具有随时投入反侵略战争的准备,这才有可能以最大的效力制止可能的侵略战争。

【胡懋仁,察网专栏学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原载微信公众号“北航老胡之闲话”,授权察网发布。】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