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增强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
关于制度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他强调,“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严格遵循执政党建设规律进行制度建设”,“推进党的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2014年10月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
2015年1月,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强调,纠正“四风”要“常抓抓出习惯、抓出长效,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
习近平提出的关于制度治党的重要论述,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指南。学习习近平有关制度治党的重要论述,对增强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更好地促进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增强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对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认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全面从严治党,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
有效推进制度治党,既要有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又要有尊崇制度的意识和自觉。
领导干部尊崇制度、重视制度,具有按规章制度办事的意识,在制度治党中能够真正起到以上率下的作用,是制度治党取得成效的思想前提。
(一)增强领导干部制度意识有助于在全党范围内形成尊崇制度的氛围。
习近平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越是领导干部,越是主要领导干部,越要自觉增强法规制度意识,以身作则,以上率下”。
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他们的思想和作风,对党员和群众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因此,制度治党离不开领导干部的带头和引领作用。领导干部尊崇制度、按规章制度办事,能够在党员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在一个单位或部门中,就能够形成良好的风气和氛围。
反之,领导干部自己不遵守制度,遇到违反制度的行为不敢大胆“亮剑”,容易导致整个单位或部门正气不彰,歪风盛行。
习近平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现在制度执行难,主要原因是一些干部当‘老好人’,不愿得罪人,你好我好大家好,不讲原则讲人情,不讲党性讲关系。”】
正因如此,习近平才一再强调制度治党和牢固树立制度意识的重要性,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扞卫制度的良好氛围”。
当前,切实推进制度治党,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增强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以上率下,在全党范围内形成人人尊崇制度、遵守制度的良好氛围。
(二)增强领导干部制度意识有助于破除党内“潜规则”、彰显党内“显规则”。
制度治党,意指“依靠、运用制度的功能与机制,调节党内关系,解决党内问题,规范党的行为,从而稳定有序地推进党的建设、管理和监督,促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习近平反复强调的“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扞卫制度”,是对维护以党章为核心、党内其他法规制度组成的制度体系所表现出的“显规则”。
党员在党规党法面前一律平等,党内不存在不受党规党法约束的特殊成员。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前推进的背景下,党内除了党规党法所明示的规则之外,仍然还隐藏着所谓“潜规则”,少数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为甚至被“潜规则”所支配,在他们那里,什么都可以交易,什么都成为买卖,甚至视制度、规则为玩物,认为那些制度是为别人而制定的。
正如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所指出的: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封建社会那种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特权思想还有不小市场,利用职权违规乱办事,以各种名目侵占公共利益,视制度、规则为“橡皮泥”。
如此等等,使形形色色的关系网越织越密,方方面面的潜规则越用越灵。这些思想和行为严重破坏了党内政治风气。
对此,在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同时,必须增强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增强其对制度的敬畏之心和提高按规章制度办事的自觉,只有这样,才能破除党内“潜规则”,彰显党内“显规则”。
(三)增强领导干部制度意识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自觉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度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丰富和拓展了制度治党的内涵,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内法规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指出:
【“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执政,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就没有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大大削弱,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就会大大削弱。”】
现实生活中,仍有个别领导干部组织观念淡漠、纪律意识缺乏、看齐意识不强,政治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甚至散布与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相违背的言论,损害中央权威,将党规党纪当成“稻草人”“纸老虎”。
对此,习近平强调,“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而不能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领导干部要在严守党的纪律方面为广大党员作表率。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规定:
【“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这就更加严格要求领导干部有遵守纪律和规矩的自觉意识。可以说,增强制度意识,是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思想基础。
只有那些具备良好制度意识的领导干部,才有可能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部分领导干部制度意识薄弱的原因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增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不仅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全党的共识。
但是,当前仍存在部分领导干部制度意识不强,内心藐视制度、办事不守制度的现象,给全党全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正如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那样:“有些干部连一些基本规矩都不讲,毫无制度意识、毫无敬畏之心,缺乏为官做人的起码底线,口无遮拦,随心所欲,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之笼扎得不可谓不紧,制度之网织得不可谓不密,为什么还有人敢于以身犯险?关键就在于这些人心中没有制度,不把党内法规制度当回事,制度意识薄弱。
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从党的建设发展历程看,制度建设需要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度还不够。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制度建设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制度治党的实践也在不断推进。
但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不完全等同于制度治党。党自成立以来,对制度建设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注意力长期更多地集中在思想和作风建设方面。
制度治党,更多强调的是“治”,即运用党内法律规范进行政党治理。从这一点来看,不可否认的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党内存在着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现象。
也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严格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正是过去我们在一段时期内对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容易出现党内法规制度的权威被忽视,使个别理想信念不坚定、制度意识薄弱的领导干部产生“刑不上大夫”的错误想法,认为制度是为普通党员而制定,自己可以不受制度约束。
久而久之,自然产生漠视制度、藐视党法党规的心态,尊崇制度、遵守制度的良好意识便无从谈起。
(二)官本位文化、权力至上、人情关系等的消极影响。
在推进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过程中,个别领导干部制度意识之所以不强,与社会上存在的官本位文化、权力至上等思想的消极影响密切相关。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听到少数领导干部所说的“我就是法”这样刺耳的声音,在这些领导干部的思想中,其个人权力的威力远胜于法律、制度的威力。
严格意义上的制度,主要是指按规则行事,按既定的标准行动,注重的是普遍性,而中国传统社会流传下来的人情关系理念恰恰注重的是待人接物中的特殊性。
在那些深受人情关系思想影响的人的观念中,与领导干部有关系,违反制度规定的也会给办;反之,与领导干部没关系,按制度规定该办的也不给办。这种思想对树立制度意识产生了消极影响。
生活中大量逾越制度、破坏制度的行为都是在人情关系的掩饰下进行的。少数领导干部制度意识薄弱,一定程度上也是受人情关系思想影响的结果。
(三)西方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
制度,意味着对人的行为的约束和规范。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制度是对个人自由的制约,但是制度同时也是对个人自由的保障,缺乏制度保障的自由是不可持续的。
自由与制度之间的关系在一些西方自由主义者那里被严重扭曲,发展成极端个人主义和极端自由主义。
少数理想信念不坚定的领导干部受到这些错误思想的影响,以为谈自由就不能被制度约束,有了制度约束就不存在所谓的自由,不能正确处理个人自由和遵守制度之间的关系。
更有少数领导干部为了个人私利而在党内搞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妄图突破党法党规的约束。
对此,习近平指出,这些年“一些地方和部门自由主义、分散主义、好人主义、个人主义盛行”,“以至于一些人不知党内政治生活为何物,是非判断十分模糊”,因此要“坚决反对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
(四)少数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
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中,个别领导干部制度意识淡薄,也与其理想信念滑坡、政治品质败坏密切相关。
领导干部如果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过硬的政治品质,能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密切联系群众等优良作风,始终绷紧党规党纪党法这根弦,就必然会遵纪守法而不逾越制度红线。
现实生活中,那些破坏法规制度的领导干部,无不是从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防线崩溃开始的。
所以,习近平指出: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这种“软骨病”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少数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缺失,过分看重金钱等眼前的物质利益,甚至不惜违反党纪国法以满足个人的私欲。
因此,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指出:“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
应当说,理念信念不坚定是领导干部出现破坏党内法规制度行为、丧失尊崇制度和遵守制度的自觉意识的重要原因。
三、增强领导干部制度意识的途径
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具有良好的制度意识,对于在全党范围内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的氛围,能够起到以上率下的积极作用。
因此,必须从多个层面增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
(一)严格党内法规制度执行,为增强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提供制度基础。
习近平指出:
【“各项制度制定了,就要立说立行、严格执行,不能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把制度当‘稻草人’摆设,而应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
【“要狠抓制度执行,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使制度真正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 ”】
只有从严格制度执行中才能培育出良好的制度意识,用严格制度执行来强化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使其认识到制度不是手中玩物,不能轻视甚至无视。
当前,通过严格制度执行以增强领导干部制度意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要坚持制度执行没有例外。
在党的制度建设方面,要“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执行制度没有例外”。
其二要坚持党纪严于国法,把纪律挺在前面。
习近平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要“把纪律挺在前面,发现问题就要提提领子、扯扯袖子,使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其必须要有铁的纪律,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纪律要求应当更加严格,对少数破坏党纪党法、违反党内法规制度的领导干部的处罚要更加严厉。
其三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位高、权重、责任大,其行为对全党全社会的影响也较大,因此,“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
坚持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在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还要增强党的法规制度执行力,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制度环境,才能有效增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确保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将党的法规制度铭记于心,遵章守纪,严以用权。
(二)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文化建设。
增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
首先要构建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为增强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其一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习近平指出,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
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使那些懂纪律、守规矩、遵制度者得到重用,使那些妄图通过“攀高枝”、“拉关系”而得到晋升的人无机可寻,从而营造出党内人人尊崇制度、人人遵守制度的氛围。
其二要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
通过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形式,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使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洗洗澡”“出出汗”,在全党范围内营造遵守制度光荣、违反制度可耻的政治氛围。
其次,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
一是要加强家风建设。
习近平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领导干部讲规矩、守纪律、遵制度,要从管好家里人、身边人开始。
二是要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习近平指出:
【“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个先进文化,显然不是那种“权力至上”“官本位”、讲人情的所谓文化,而是重纪律、讲规矩、守制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通过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为提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提高政治鉴别力,为领导干部筑牢思想防线。
少数领导干部制度意识薄弱,与其对西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盲目信奉有很大的关系。
例如,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甚至是高级领导干部,假自由主义的所谓思想和言论自由之名,搞与中央对抗之实,甚至散布与中央精神不一致的思想和言论,破坏党的民主集中制,严重损害党的形象。
2014年10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要求党员“不能违背中央大政方针各自为政、自行其是”。
习近平强调,要增强领导干部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要求党员、干部不能妄议中央,不是说不能提意见和建议甚至批评性意见,而是不能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同党中央唱反调、搞政治上的自由主义”。
当前,要增强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培育其尊崇制度、遵守制度的思想自觉,必须提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
首先,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德为先,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规党纪教育,将能力培养贯穿始终,全面提高干部德才素质和履职能力”。
其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的头脑,提高其抵制西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自觉性。
再次,开展对西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揭露自由主义,尤其是极端自由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对党和社会的危害,增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对自由主义思潮的免疫力,筑牢领导干部的思想防线。
(四)坚定理想信念,为增强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夯实思想基础。
习近平指出: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现实生活中,出现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思想滑坡、精神缺钙的现象并不少见,少数领导干部制度意识薄弱,缺乏尊崇制度、遵守制度的意识自觉,甚至违反制度、破坏制度以谋取私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出现动摇。
对此,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
首先,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明确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其次,要加强党内学习,完善党内学习机制。
坚定理想信念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必须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的要求,为官做人要切实做到“三严三实”,始终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只有坚定理想信念追求,才能使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思想上始终绷紧法规制度、纪律规矩这根弦,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党内法规制度,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树立制度意识。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而“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思想建党确保党在思想上的团结统一,制度治党解决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权力监督等问题,是思想建党不可或缺的支撑和保障。制度治党既要有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也要求全体党员具有尊崇制度、遵守制度的自觉意识。
因此,增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尊崇、遵守制度、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制度意识,能够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有效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作者:王可园,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副研究员;齐卫平,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察网www.cwzg.cn摘自《党的文献》2018年第3期。原标题《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增强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学习习近平关于制度治党的重要论述》】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