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驳徐焰谣文:1941年苏联因体制弊病差点垮台?
不管从德国“闪击战”顺利程度,苏联、法国军民抵抗德军的程度和最终结果的区别等方面看,都显示了苏联社会主义体制对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欧资本主义体制的优点。这种优点连资产阶级学者也承认。但是,没见徐先生就“法国的士气不振”和最后法国投降等问题,撰文指出法国的体制有弊病,受到人民的反对之类的。却只见徐先生攻击苏联军民在战争初期不作为,苏联在战争初期的被动和困难是苏联体制弊病的表现之类的。
-
法治万能还是经济基础决定法治——兼论腐败原因
虽然强势阶层和弱势阶层的存在以及贫富悬殊发展造成的经济腐败、司法腐败、行政腐败以及对弱势阶层的压迫和歧视等丑恶现象随处可见,但宣传“法治万能”的专家却仍宣称,只要严格依法行事,这些丑恶现象都会消失,世界将只有干净和平等。总之,这些专家既不能在理论上解释清楚,为何不是哲学上说的经济状况决定其它现象(包括法律实施状况),而是法律实施情况决定其他社会现象;又没有也不能以事实给他们的“法治万能”的观点以证明,仍不厌其烦的宣传“法治”将消除腐败和不平等,并要人们等待这美好一天的到来。
-
作为社会主义者和公有制经济拥护者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身处市场经济典范的美国(按我国的一些经济“精英”的说法,美国的是好市场经济,我国市场经济中出现群众不满情况,是我国是坏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应是搞成好市场经济),他认为,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造成“社会经济上的无政府状况,是真正的罪孽之源”。他认为“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利润”的市场经济给广大民众带来严重损害:总是存在失业大军;许多劳动大众工资低,消费能力低(即存在贫富悬殊),限制消费品生产;科技进步不是为人民利益而实施,因此,很多情况下科技进步是作为人民对立面出现(加大劳动强度,增加失业等);市场经济败坏了社会意识,“使得人们的社会意识受到戕害”,形成“培养他崇拜功名利禄”和“对权力和成功的崇拜”(也就会形成对普通劳动大众的轻视)。
-
叶劲松:从国共比较看中共在抗战中的地位
抗战的前七年多时间里,国民党在丢失国土,而共产党在收复国土。果粉们,历史不是这样吗?这不是消极抗战和积极抗战区别吗?这不体现国共两党的抗战贡献差别吗?
-
驳袁某飞关于苏德战争的谎言
袁贴极力诽谤攻击苏联社会主义,并为达到攻击社会主义的目的,编造苏联人民不满社会主义,“德国人打到哪,苏联人民拿着面包和盐,载歌载舞欢迎德军”的谎言。但是,苏联人民英勇顽强抗击德国入侵的历史事实,不会因为袁某飞的造谣就否定得了的。历史表明,恰恰是由于苏联军民对社会主义祖国的忠诚与热爱,才迸发出远比法荷比等西欧国家军民更顽强的反抗德国法西斯的斗志。并且正是苏联军民为社会主义祖国而勇敢战斗、勇于牺牲的精神和决心,他们才克服了战争初期的难以想象的困难,并取得战胜法西斯德国的最终胜利。
-
日本侵华时苏联远东军队对日本的牵制
《特别演习——日本被迫放弃进攻苏联的夙愿》讲,“关东军特别大演习”时,日本“经过秘密集结,日军最后开进东北的兵力约有74万人,14万马匹,600架飞机,300辆坦克,这是正在进行侵华战争的日本陆军,所能拿出来的最大家底”。 因此我们可以大致算出来,当时在东北的日本陆军占据了日本陆军的大量资源,这极大的限制了日本在关内的兵力投入。
-
驳《那“万恶的旧社会”,究竟“恶”在哪里》
是国民党政府所要维护的、使广大农民备受剥削的土地制度,使广大农民有要消灭这罪恶的土地制度的利益要求。因此,根本不是什么“我D打着均田地和分配财富的口号”,才使广大农民有消灭这罪恶的土地制度的要求。还有,即使有中共存在的情况下,解放战争时期,也是广大农民推动中国共产党实施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不存在中共推动广大农民实行广大农民所不愿意的土地革命的状况。
-
吴敬琏多年前主编的工具书,扇了现在的他一记耳光
吴敬琏编造出一个吹捧资本主义私人企业“有利于改善收入结构”的观点,却不能举出有关经济统计数据或事例,来支持自己的市场经济下民营企业(主流经济学家用“市场经济”、“民营企业”等字眼掩盖资本主义实质)“有利于改善收入结构”的观点;甚至不能用简单道理说明,私有企业是如何“有利于改善收入结构”;更不能说明私有企业到底是改善某小部分人的收入,还是改善企业绝大多数人的收入。
-
察古知今
-
叶劲松:论雅尔塔协定对中国革命的巨大帮助
中共在东北率先实现完全解放,其重要原因是基于雅尓塔协定的苏联出兵东北,为中共前出东北并存在、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
美国曾是日本侵华的帮凶--二战爆发前后美国对日本侵华的纵容支持
中国抗日战争是二战抵抗德日侵略的重要战场之一。而中国抗击日本侵略,是属于“正义的一方”。但美国、英国与法国,对德、日在二战前侵略、扩军的纵容和支持,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也是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战争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