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王传利:在解决公平性问题上值得注意的三个方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对中国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的均衡发展和充分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均衡发展涉及到社会公平性问题,对比马克思在1875年撰写的《哥达纲领批判》中关于公平性问题的论述,需要提醒人们在公平性问题上应注意防止提出脱离现实条件的过高要求;防止夸大分配在解决公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注意区分形式上的公平与实质上的公平问题。
-
王传利:构建思政工作大联盟激活党建正能量
为了创新党建工作新机制,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质量进一步提高,有必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之下,建立高校党政机关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联盟、党政机关人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联盟、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联盟、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联盟。这是对马克思分工协作理论的运用,是对党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的优势互补。
-
王传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创造奇迹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历经磨难而数度凤凰涅盘,并在执政道路上取得非凡的成功,这是由中国共产党自身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所决定的。她是由理想坚定,境界脱俗,能力超凡,品德高尚,意志坚强的成员构成的伟大政党;她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学习型政党,坚定地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她有好的传统和作风,纪律严明,组织严密,人数众多,战斗力和动员力强大。历史与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不断创造出传奇业绩的政治组织。
-
王传利:建国初期是怎样进行反腐倡廉的
20世纪50、60年代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从改造社会根本制度的入手,建构了一套强有力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强有力的舆论监督,人民积极参与。党和政府在反腐倡廉具体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充分重视反腐倡廉教育的作用,大力进行反腐倡廉的教育。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有力的领导,生成伟大的合力,取得反腐倡廉斗争的伟大胜利。
-
王传利: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洗礼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当其时,必将推动全党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
-
王传利:新媒体背景下的网络舆情与意识形态安全
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涉及范围广、受众人数多,而且善于创造受众认为的“事实”,从而改变了理性认识世界的规则,构建了后真相时代的世界图景。西方敌对势力将互联网看作输出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工具,借助新媒体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维护政治安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首要的任务是提高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者的政治能力。党员干部必须在事关意识形态的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头脑清醒。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打赢新媒体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
王传利:培养和历练是厚爱干部的“金钥匙”
担当尽责的好干部是精心培养选拔出来的,也是真诚关爱成长起来的。基层党员干部工作辛苦、任务艰巨,值得人民群众和党组织给予厚爱。除了惯常的在物质上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外,厚爱基层干部还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二是在社会大风大浪中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
超越辛亥革命后的烦恼与人民立场的转向
要带着阶级感情做群众工作,关键是在制定改革方案时,心中要有人民的疾苦,比如: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句堪称名言的论断,闪耀着治国理政的智慧光芒,生动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当房价高到几代人血汗钱被榨干的程度时,当炒房投机倒卖一套房子所得比普通劳动群众数年辛辛苦苦的劳动所得还要多的时候,当出现勤劳的不能致富而投机的发大财的时候,必须贯彻“只住不炒”的住房政策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对五四时期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们的人民立场转向的最好继承和最好纪念。
-
王传利:以思政课滋养青少年“拔节孕穗期”
我们应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其服务于廉洁文化进校园的部署安排,教育广大学生在学生时代塑造廉洁的好品质,情趣高雅,拒斥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增强对腐败的免疫力。学生们今天是在校学生,明天就是国家的建设栋梁。接受廉洁教育的学生们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工作后,能更有力地抵制各种名利贪腐的诱惑,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领域的廉洁教育,是关系到能否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大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问题。
-
让继续解放思想的闪电照耀中国新征程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思想解放同样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针对特定时期已经解放了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还需要继续解放。解放思想,需要克服两种虚假的解放思想:一是脱离严明纪律的解放思想;二是脱离实事求是的解放思想。既要破除改革开放前的某些思想观念的困扰,也要破除改革开放中形成的某些“洋教条”的束缚。
-
五六十年代新中国节约运动的治腐功效及启示
倡导勤俭节约是整肃党纪、提高工作效率和反对铺张浪费的有效举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在全国开展节约运动,即节减国家预算,遏制浮华奢靡;反对请客送礼,杜绝高标准接待;压缩集团购买力,保持艰苦奋斗本色;压缩编制,精简机关人员;厉行节约,树立节俭的良好风尚。不但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显示出以俭克腐的功效。这一活动对于当前党员干部克服官僚主义,加强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持之以恒地反腐倡廉,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
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把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凝聚到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里来,从中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接班人,是高校党团组织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存在不少问题,制约其健康发展。要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对学生社团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扶持力度,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的管理,建立健全社团的领导机制。
-
王传利: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节约运动述略
中共创造了以俭克腐的历史经验,在世界反腐历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新中国为了解决财政经济方面的困难,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连续发动了若干次节约运动,并把节约运动当成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号召勤俭办厂办社,勤俭持家,对于国民经济恢复、抗美援朝、大规模经济建设、克服经济困难,具有重要意义。在建设领域里开展的节约运动,勤俭办一切事情,勤俭持家,促进了全社会廉洁风气的形成。增产节约运动对机关作风发生了直接影响,促进了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新中国发动的节约运动,对于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保证实现我国由富起来到强起来,依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启迪作用。
-
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学说和事业的优秀继承者
中国共产党人从多个方面继承发展了马克思的学说和事业,是马克思学说和事业优秀继承人。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信仰马克思的学说。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做到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教条主义,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来越发出耀眼的光芒,中国共产党人正谱写马克思学说和事业的新篇章。
-
王传利:共产党人的“温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是,中国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不充分性,尚有数千万没有脱贫的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在十九大上向全世界庄严承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一个也不能少;带领全体中国人民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党中央的号召,转化为广大基层干部扶贫工作的动力,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着一件足以永载史册的惊天动地的事业,在2020年将有数千万的贫困人口成功实现真脱贫、脱真贫,这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特殊时刻。全体人民彻底摆脱了贫困,整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对世界进步事业的巨大贡献,具有世界史诗般的意义。这是告慰那些“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的礼物,更是告慰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英灵的好消息。这是共产党人救民于贫困的暖暖“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