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蒋洪生 | 法国的毛主义运动:五月风暴及其后
21世纪的法国还会有新一轮毛主义运动的兴盛吗?在信息资本主义时代,它还会有生命力吗?有志于毛主义在法国之复苏的人们,可能除了要对现实进行详尽深入的调查研究外,还要对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法国毛主义运动历史进行全面盘点,对其起源、发展、兴盛、衰落以及承续至今的脉络进行精细的梳理。历史上,法国毛主义有其顺势而为,快速发展的经验,亦有其左冲右突,进退维谷的困境;其经验和困境,都充分体现在众多法国毛主义团体的丰富理论和实践中。也许可以说,忽视对社会现实的调查研究,不对历史上毛主义的经验教训做出很好的理论总结,扬其长而避其短,就解决不了毛主义运动实践中存在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问题,也就谈不上毛主义运动的未来。
-
法国1968年社会运动中的大众艺术工作坊
在五月风暴五十周年之际,我今天非常荣幸地与Artworking微信群中的艺术家们和诸位朋友分享了风暴期间大众工作坊的革命艺术理论和革命艺术实践。这五十年来,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继续迅猛发展,但总体而言,人类社会的想象力似乎有渐趋萎缩的倾向。希望借纪念五月风暴五十周年的机会,那些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能够重新激活自己的想象力,重新让想象夺权,而不是在这个后工业社会或者说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随波逐流,做一种所谓的单向度的人。让我们一起努力。
-
非物质劳动、“普遍智能” 与 “知识无产阶级”
在21世纪的今天,对马克思的最好纪念,是保持对马克思所阐述的历史真理和政治真理的忠诚。消灭资本,颠覆资本对劳动的统治,这是马克思的真理观的核心。从话语上来重申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命题固然重要,但尤为重要的,是要在反抗资本统治的实际政治行动中辨识和形塑集体性的政治主体。在马克思那里,这一集体性的政治主体的总名,就是无产阶级,就是那些不拥有生产资料,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受资产阶级剥削的被雇佣的劳动者阶级。
-
蒋洪生 | 关于鲁迅与托派关系的一桩公案(增订版)
近些年来,鲁迅与托洛茨基的关系成为鲁迅研究界的热点,特别是随着长堀佑造着 『鲁迅とトロッキー』 (平凡社、二〇一一年)的中译本(王俊文译,台湾人间出版社,二0一五年)的出版,讨论更多。其中,《鲁迅全集》中《答托洛茨基派的信》和《论我们现在的文学运动》两文的归属问题更是成为研究界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