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郝贵生:马克思主义究竟为什么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
笔者认为在中国具有无比光明的发展前景的是与中国实践真正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今天的中国真正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扬光大,一是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从书本和课堂上解放出来,使之真正成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和物质力量。二是必须同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修正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同资本主义复辟现象做坚决的斗争。不同资本主义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科学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潮做坚决的斗争,马克思主义“发扬光大”完全就是一句空话。
-
毛主席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之比较及其启示
在当今历史时代,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共产党员都应该学习毛主席这首词中的“咏梅”精神,无论国际国内斗争如何尖锐激烈,一定要努力做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
郝贵生:抬头望见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泽东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告诫全党,中国革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今后的路更加艰巨伟大,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一思想既是中国民主革命经验的总结,也是社会主义革命新的起点,它为中国共产党人巩固政权和新中国的发展奠定了极其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毛主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深入研究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各种矛盾,形成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党的基本路线,形成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国防建设等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正是经过一化三改、农村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等等,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工农业及各条战线涌现出无数个英雄和劳动模范:孟泰、王崇伦、雷锋、王铁人、陈永贵、钱学森、焦裕禄……。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在短短不到三十年时间,中华民族就从一个被人瞧不起的东亚病夫迅速成长为屹立在世界东方的历史巨人,打败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
建议全党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认识论的文章
曾经的一段时期内,我们党内同志读书风气差了,读马列的风气差了,读毛主席书的风气更差了,导致什么是唯物论,什么是唯心论,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都搞不清楚,闹出许多笑话来。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主席的认识论思想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来自实践为实践证明并指导实践的毛泽东思想的极其丰富、深刻的精华内容。笔者建议全党认认真真学习毛主席这几篇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着作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恩格斯一段重要论述
如果当今我们所进行的“改革”,不是“变更”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方面,进一步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而是把社会主义公有制改为资本主义私有制,那就是离开社会主义改革的初衷和自我完善发展的本质,这种“变革”的所谓“实践”决不是恩格斯所讲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也不是《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里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观念。因而也不可能有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创新和思想解放,相反,是在“发展”、“创新”的名义之下,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和歪曲。同样,如果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而是以“人本性自私论”为核心和以资产阶级的普世价值理论为依据,那么,以这种理论为依据的“改革”本质上仍然是恩格斯所批判的那种“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的唯心史观和唯心主义思维方法。
-
郝贵生:“存在即合理”正确吗?
把黑格尔这句话简单误解为“现存的就是合理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必然做出截然相反的甚至荒谬的结论来。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看到社会生活中的黑暗面、错误、腐败、丑恶等各种消极、落后因素。一方面他们隐隐约约感到这些东西是错误的、不对的。但是一想到黑格尔说的“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且由于把“现实”等于“存在”,于是就做出结论说,别人做这些事情是合理的,我为什么不可以做呢。于是由谴责、看不惯发展到看得惯、随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这几乎成为相当多的人平庸、滑坡、堕落的一个普遍的公式。
-
郝贵生:“狱中八条”给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哪些警示
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认真思考,自己是否还真正坚信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自己发展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是否按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是否真正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而奋斗?发展本身就包含“改造”、“斗争”,就包含同自己身上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观念和唯心主义思想方法做坚决的斗争。
-
为人民日报的《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一文叫好!
那些走上腐败之路的领导干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放松了世界观改造,在剥削阶级世界观的糖衣炮弹之下,打了败仗。共产党人如果真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必须把自觉改造世界观放在首位,筑起一道抵制和防御腐朽思想的头脑中的“长城”,这也是永远做到“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的重要条件。
-
郝贵生:对中美贸易战的反思及十点理性思考
上世纪90年代,邓小平就规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即: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我们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且说一百年不动摇。胡锦涛时期,目标加上“和谐”二字,习近平时期加个“美丽”二字。笔者依据原表述的几点内容,把几个思想的关系重新调整即“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改革开放,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
论马克思对法国环境决定论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
马克思1845年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中深入解剖和批判了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的环境决定论的思想,阐述了环境正是由人改变的,教育者也是受教育的,人民群众是改变社会环境的主体等群众史观的思想。马克思的这些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
郝贵生:知青上山下乡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
某些否定上山下乡者批判毛泽东的观点是“悖论”,指责农民因从事简单劳动没有文化因而不配做知识青年的“教师”。这种观点的根本错误就是其站在反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鼓吹英雄史观的立场上、站在工人、农民对立的立场上,用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认识农民的本质,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只看枝节,不看实质。
-
《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地位
《共产党宣言》第一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历史作用、两个绝大多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两个必然等基本观点。本章基本内容为后三章内容提供了科学的事实依据,并由此论证了共产党的性质、阶级属性、“消灭私有制”的最高纲领和两个决裂、无产阶级专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无产者联合起来等基本思想,同时也是批判形形色的歪曲、污蔑共产主义的种种谬论、批判形形色色的封建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事实依据。第一章基本内容对《宣言》之后的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毛泽东的影响极大。马克思《资本论》、恩格斯《反杜林论》、列宁《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许多着作都是延续了《宣言》第一章对资本主义发展现状、对本国国情和阶级状况进行科学研究和深化的结果。没有这种对现实的真正研究和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根本对立的阶级斗争状况的揭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就不可能形成和制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路线、方针、斗争策略和方法。第一章的基本内容及思维方法对当今中国共产党人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对立仍然是我们认识、观察当今世界和中国问题的最主要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二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第一的唯物主义认识论。三是必须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
《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在全书乃至马恩理论中的影响
《共产党宣言》第一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历史作用、两个绝大多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两个必然等基本观点。本章基本内容为后三章内容提供了科学的事实依据,并由此论证了共产党的性质、阶级属性、“消灭私有制”的最高纲领和两个决裂、无产阶级专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无产者联合起来等基本思想,同时也是批判形形色的歪曲、污蔑共产主义的种种谬论、批判形形色色的封建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事实依据。第一章基本内容对《宣言》之后的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毛泽东的影响极大。马克思《资本论》、恩格斯《反杜林论》、列宁《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许多着作都是延续了《宣言》第一章对资本主义发展现状、对本国国情和阶级状况进行科学研究和深化的结果。没有这种对现实的真正研究和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根本对立的阶级斗争状况的揭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就不可能形成和制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路线、方针、斗争策略和方法。第一章的基本内容及思维方法对当今中国共产党人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对立仍然是我们认识、观察当今世界和中国问题的最主要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二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第一的唯物主义认识论。三是必须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
马克思主义“权力”本质认识的理论意义
“权力”实质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的实践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利益目标,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过程中形成的少数人具有和体现出来的能够指挥、率领和组织大多数人凝聚为更大合力的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统一的能力和力量。其理论意义:一是严格区分“公共权力”与“国家权力”的本质区别。二是认识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权力”本质的联系和区别。 三是有助于认识社会主义“国家权力”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本质。四是有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五有助于是正确认识“权力”与“权利”的区别和联系。
-
郝贵生:对“权力”本质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传统观念把“权力”看做少数人所具有的能够支配大多数人的力量、能力。这个认识是直观的、现象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本质是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及其思想家对“权力”的认识。必须站在马克思主义和唯物史观的高度认识“权力”的本质。“权力”实质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的实践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利益目标,在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过程中形成的少数人具有和体现出来的能够指挥、率领和组织大多数人凝聚为更大合力的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统一的能力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