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侯惠勤:始终坚持实事求是 时刻保持战略定力
“中国奇迹”背后的动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我们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指导,在于我们有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这一强大的思想武器,在于我们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正确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提出时代之问并加以回答,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是实事求是的力量所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是把握“实事”,就是认清中国发展的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坚持实事求是,必须把握时代潮流、回应时代主题,必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必须立足现阶段中国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只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能时刻保持战略定力,就能引领新时代沿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航向,就能确保中国发展稳健前行。
-
侯惠勤:必须从理论上说清楚做到“两个维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认清历史潮流,排除各种干扰,一心一意埋头苦干出来的。然而,我们今天在世界格局大变动下日益全面融入世界发展,潮流浩荡而又波诡云谲,曙光已现而又乱云飞渡,未知因素和不确定因素的增加,挑战的复杂多变、考验的严酷无情,都是前所未有的,因而更需要在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做到“两个维护”,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理顺关系,调动积极性,集全党全民之力共克时艰,而且可以辨识潮流,把准方向,增强自信,集全党全民之智高瞻远瞩,开创未来。
-
侯惠勤: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改造世界观
哲学是一切理论的世界观基础,用什么样的世界观武装全党、改造世界是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必然存在着尖锐的思想斗争。毫不动摇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就是要扞卫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的党性立场,回击当代污名化唯物主义哲学的倾向。西方现代哲学的所谓“生存论转向”,就是借口超越“认识论哲学”,使实践和认识论分离,否定物质本体论,取消哲学基本问题,试图恢复唯心主义的一统天下。盲目追随西方哲学这一转向,搞所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论转向”,否定或虚化辩证唯物主义,将导致世界观上的颠覆性错误。克服这一倾向必须深入批判唯心论,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学习,推动世界观的自觉改造。
-
努力培养具有中国情怀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
共产主义理想是科学信仰,不能自发产生,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养成“生活方式”,使之成为做好自己、做好工作的“看家本领”。读经典着作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系统而非零碎、实际而非空洞的学习态度,不哗众取宠,不孤芳自赏。要立意高远、甘于清苦、耐得住寂寞;意志坚定、不怕艰苦、勇于付出;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学有所成、思有所悟,学用结合,达到真正的理论自觉。
-
哲学与意识形态领导权
夺取政权的舆论先导和维持政权的统治思想营造,是哲学的两大意识形态功能。“抽象的个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哲学基础,以人民为中心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观依据。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从历史规律的客观存在、历史规律的可知性以及自觉实践历史规律的可能性方面提供了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哲学根据;但是,经由实践本体论的“去唯物论”而转向唯心史观和个人主义则有否定共产党领导,走向“全盘西化”的现实危险。错误哲学思想的潜移默化既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渠道,也是对于坚持党的领导不自信不自觉的重要思想根源。开展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舆论斗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斗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坚持共产党领导方面开创性地解决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的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
侯惠勤:历史大势交汇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本任性逐利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会自动让位于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经济全球化;由少数国家、甚至一个国家说了算的不公平的国际格局,不会自动改善为世界各国平等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我们只有团结起来面对困难,作出最大的努力奋斗,才能最终战胜困难,开创历史的光明前景。
-
共产主义虚无缥缈论,暴露出怎样的意识形态问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立场。表现为坚持不懈地探索、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定不移地顺应、推动和引领时代潮流,旗帜鲜明地坚持、贯彻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观和发展理念。彻底的唯物主义体现了追问世界之真实存在、事物之真实面貌、事情之真相的科学精神,以真理为最高追求、客观真理为最高价值、客观规律为最高遵循的科学态度。
-
侯惠勤: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之所以是正确的抉择,就因为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的探索。除此之外,还有两条路,一是在强大的内外压力下被动开放,其结果必定是亡党亡国的全盘西化;另一条路是固守现状,结果必然是被时代潮流抛弃,最终如毛泽东所说,被“开除球籍”。我们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做到了以下三点:一是始终跟踪世界潮流,回应时代主题,追寻历史节拍,有着坚定正确的大方向;二是坚守“四项基本原则”的底线,尤其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党领导改革开放;三是实行了正确的战略策略,包括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渐进式改革,把“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检验改革成败的判断标准,建立大胆试、大胆闯和及时总结评价的试验方式及纠错机制等。
-
习近平新时代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实践基础。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执政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制度设计,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等等,有力保证了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在政策的具体实施上,在兼顾所有人利益的同时,突出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2020年全部消除贫困人口;突出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锻造国之重器,坚决有效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等等。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坚持和创新。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坚持共产党领导的理论底气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发展中,我们需要秉持两大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因为它是科学、是真理,坚信它能解决中国的问题。这是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原因。第二个原则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我们学马克思主义不是空对空,而是要用它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从而推进理论的创新发展。因此,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向前进。
-
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具有巨大的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首先,伟大思想的磅礴之力根源于对时代的科学把握、对时代精神的深刻阐述和对时代潮流的有效引领。其次,伟大思想的磅礴之力成功于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起最强大的人类合力。第三,伟大思想的磅礴之力内生于毫无顾忌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勇于自我革命的理论品格。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最好献礼。
-
洞幽察微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意蕴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是党的思想理论的基础。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世界、处理问题,不但是党的思想理论创新的基本方式,也是党的哲学基础不断丰富发展的现实途径。善于发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意蕴,不但可以从更高的理论境界领悟这一思想体系,而且可以打通从学懂、弄通到做实的关节。本文试图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思维特点进行哲学分析,以求深化学习、研究。
-
侯惠勤:真正的社会革命必然是意识形态革命
《共产党宣言》表明,真正的社会革命都是意识形态革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主义是根本,通过新的世界观支撑革命理想是前提。今天要强化从世界观的革命上研读这一划时代的伟大经典,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坚决批判抵制各种去唯物论化、非意识形态化和将人民虚化为个人的倾向,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是当前世界观斗争的焦点,坚持人民史观还是个人史观是真假唯物史观的试金石,进行伟大斗争必须抓住两种世界观的斗争。
-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典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理论创新的鲜活魅力,而且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特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经典样板。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