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英国朋友谈马里兰大学中国女生演讲
应当反思的是,为什么美国大学如此重视意识形态构建,而中国的讲台却有大量的反华反共小能手?”“她的演讲稿很肤浅,难道是CIA代笔?”“一篇浅显易懂的政治宣传稿。” 福尔摩斯坐到了书桌边。“美国的空气充满了意识形态的味道。”“不,华生,美国空气充满了血腥的味道。”
-
沙特千亿美元军火大单,美国真的赚了吗?
特朗普为美国利益集团赚了一票,但破坏了在中东的均势政策。沙特的瓦哈比教派,本身就是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助燃剂,它不利于中东世俗化进程,而美国正在帮它一个个摧毁世俗政权,开历史倒车。眼前的利益,就是美国将来的惨痛代价。特朗普是美国总统,不是美国CEO,再精明的商人,在政治面前也要交学费。
-
泽曼为何参访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二战史观不容歪曲
泽曼来南京祭奠大屠杀亡魂,应当被更多的媒体报道,欧洲也需要更多的泽曼,让世人,特别是下一代人不能被历史发明家的“历史真相”所迷惑,以“反历史”来显示自己的独立思想,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表演起“中立,客观”的套路。
-
一带一路是穷大方?马歇尔计划如何奠定美国霸业
“马歇尔计划”对美国全球经济霸权建立,对欧洲盟友的政治捆绑,军事捆绑,文化倾销的作用连我们这一代人都能明显体会到。用“马歇尔计划”跟 “一带一路”战略进行比较是错误的,性质上完全不同,中国追寻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这是人类走向和平繁荣的真正光明之路。
-
台湾美女作家林奕含自杀:谁是凶手?
林奕含如果没有自杀,社会就会说她是炒作,想卖书,台湾人很聪明很有洞察力。如果她提告,她会是什么下场?舆论肯定会说林奕含是自愿献身,求财不得才反咬一口。别忘了,这是一个连慰安妇都能说成是自愿的地方。
-
这个国家灭洋教干得比“义和团”狠百倍
无论你翻看欧洲历史还是亚洲历史,从来没有一个国家“迫害”基督教是如此酷烈,时间如此之长,对本国国民如此之狠毒,屠杀人数如此之多,只有日本能做到。义和团跟这些比比又算得了什么?义和团运动是一场自发的爱国运动,它所处的历史环境,决定了它的局限性。
-
杜特尔特“亲华反美”路线前景如何?
中国应当有大国担当的风度,给老杜时间,给老杜保护。因为老杜是个样板,他如果垮了,整个东南亚将不会再有人敢反美亲华,如果老杜给菲律宾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真正独立,那么中国的经济实力和保护能力,也将令南海各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
从毛泽东为海军题词,看中国海洋安全
1953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视察“长江舰”、“洛阳舰”,并挥笔写下了后来广为人知、影响深远的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为什么中国要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了维护我们的海洋安全,国家安全。中国海军的敌人应当是明确的,就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对于中国海军来说,客观上应做好这些准备:一,加速航母建造。二,建设岛礁,打造基地。要再创中华盛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就在海上,而人民海军则是肩负实现这个梦现的重要力量。
-
土耳其离伊斯兰神权复辟还有多远?
现在谁都知道土耳其将离世俗社会越来越远,军队经过几次折腾也无法再有力量阻挡这种趋势,包括CNN昨天都在说土耳其民主已经“灭亡”。但出于短期眼前利益,美俄都在拉拢埃尔多安,说白了就是绥靖政策。而欧洲与土耳其关系在不断恶化,这也许都是美俄都想要的局面。如果将来有一天,这支欧洲人数最多的军队,成为一支伊斯兰军队,如果埃尔多安的梦想真的是打算成为新“苏丹”,那么欧洲就等着哭吧!欧罗巴斯坦不是梦!
-
中国以色列,不为人知的往事(二)
中以关系没有一些人想像的那么好,也没那么坏。除开军事领域,双方在农业,信息,生物工程,电子设备等方面的科技合作还是相当顺畅。无论将来中以关系如何进展,都绕不开美国。而美国与中国战略利益上的根本性矛盾,谁也无法解决,中以关系谈不上多少长期利益,主要是围绕着短期利益交换打转。
-
中国以色列,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往事!
八十年代期间,中以非官方比较频繁,主要地点是在香港。但中国并没有急转弯,而是慢慢来。苏联解体后,整个国际格局已经有了极大的变化,1992年1月24日,中以两国历经坎坷之后,终于建立了外交关系。这时,以色列的角色变成了,中国突破美国对华军售禁令的一扇后门。
-
圣彼得堡地铁爆炸:冷漠与危机
反恐不是一国之内的事情,各国情报机关的互信与合作极其重要。但仅仅分享科技情报并没有多少意义,真实有效的人力情报,却无法共享,大家都怕手里的卧底被暴露。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死抱政治立场,意识形态立场来进行双标反恐的时代,各国谈不上真正的情报合作。这种危机将长期在欧洲存在下去,一次伤痛遗忘之后,还会有更大的伤痛在等着各国人民。
-
中美撞机:美国是我们的假想敌吗?
飞行员王伟壮烈牺牲了,但24名作恶者却得到了宽厚的对待。换上正装后,还有授勋典礼。美国人民自己睁眼看看真相,他们是英雄吗?我们本着人道主义,甚至还从美国人要过复活节角度考虑,让他们回家。结果被美国宣传成了“中国只重视面子,不珍惜生命,而美国则尊重人的生命价值。”
-
英国脱欧:鲜为人知的苦涩婚姻
英国想重归大海,重新成为欧洲,美国,英联邦的交汇点,但从将来看,三环交汇,会变成四环焦点,中国会成为另外一环。脱欧必定会损害到英国国内的一些既得利益者,也会给英国的金融业,制造业带来不少麻烦,但这些是英国必须承受的阵痛。
-
沙特走了,以色列来了!别忘了还有一位老伙计
沙特,以色列来华的时间点过于靠近,很难不令人有联想,不过,时间应当早就协调好,中国仍然在中东继续着均衡外交政策。其实,美国也好,欧洲也好,中国也好,都不会忘了另一个海湾大国--伊朗。与美国这两位盟友相比,伊朗更靠近中国一些,它跟俄罗斯又是准盟国关系,也是叙利亚背后的支持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