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观风察俗
-
刘润为:向陈涌学习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接近这样的目标,越是需要清理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以营造绿色健康的文化环境;越是需要社会主义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以助成奋斗、向上、美化的诸种行动。学习陈涌的榜样,担当起这样的庄严使命,纵万难不改其志,虽九死其犹未悔,一代接一代地持续奋斗下去,这就是我们对陈涌的最好纪念。
-
刘润为:这是一个真实的雷锋
作者之于雷锋,年代相隔已久,但是她为什么能够穿越时间,如此近距离地观照雷锋呢?根本原因就在于真情的投入。一个对英雄抱有冷漠、怀疑态度的人,不可能产生书写英雄的冲动,更不可能走进英雄的心灵深处。本书作者是一名记者,曾经用17年的时间遍访雷锋的亲属、邻居、领导、同事、朋友和战友。这些当事人的每一次诉说,都为她打开了一个认识英雄的窗口,都对她的思想感情构成了一次洗礼。如此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回报,就是在实现写作素材积累的同时,实现了情感积累和精神升华,使得自己之于英雄达到心有戚戚的地步。一位新时代的作家,应当具备怎样的精神素质,应当怎样去书写英雄形象,我们从作者于清丽这里可以找到明确的答案。
-
刘润为:警醒“初心”的晨钟暮鼓
古人说:“行百里者半九十。”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然而,越是接近成功,越是备加艰难,越是容易懈怠,越是有可能出现功亏一篑的错误,越是需要慎终如始、日乾夕惕。《古田军号》的上映,为我们进行了一次提醒。
-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文化自信的嬗变与思考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和新的社会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经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就脱胎换骨,焕然一新。习近平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再次强调“双创”方针,这是对我们党和人民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建设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
刘润为: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支撑
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有了马克思主义,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肥沃土壤,有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一定能够在新时代迎来社会主义文化的更大发展与繁荣。而强大的文化力量必将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社会主义中国必将赢得更加辉煌的发展,必将对全人类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因而也必然会成为举世向往、万众倾心的文化软实力强国。对此,我们抱有充分的自信!
-
刘润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基础
有人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具备可能性,说羊和狼怎能共处呢?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绝对化的观点。不错,在一般情境下,羊和狼是不能成为共同体的。如果羊天真地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地与狼共处,甚至把狼当作自己的朋友,那么等待它的一定是非常悲惨的结局。但是在特殊情境下,则完全可以是另外一种结果。从历史经验上看,这种特殊情境大致有两种:一是在羊与狼势均力敌时。如二战以后社会主义阵营与帝国主义阵营相互对立,但是并未爆发大规模的武装冲突。二是在羊处于相对弱势时,能够充分利用狼与狼之间的矛盾。比如上世纪70年代,在我国面临两霸的威胁时,我们党审时度势,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同时又不给美国当枪使,公开揭露美国在与苏争霸中想打“中国牌”的图谋,从而实现了战略平衡,有效保障了国家安全。要实现羊与狼的共处,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斗争。和平与斗争既形同水火又相辅相成。
-
刘润为: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孔的问题
在儒学已经为一切反动势力所利用、成为统治者压迫中国人民的工具的这种极端严峻的形势下,如果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驱们以一种学究的态度来对待儒学,一边批判它的缺点,一边又充分铺陈它的优点,那就根本不可能改变当时的思想文化格局。要终结腐朽的儒家文化的统治地位,就必须造成强大的舆论定势;而要造成强大的舆论定势,就必须对腐朽的儒家文化采取激烈批判的方式。大势所趋,情绪偏激、说话过头,是很难避免的。但是,我们在看到这些问题的同时,还必须看到:如果没有这种激烈的批判,就不能祛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深重毒素,中国传统文化就有可能因为毒素的持续扩散而趋于消亡。
-
刘润为:毛泽东的名字就是人民的个性化称谓
今天,我们纪念毛泽东,就是要继承他老人家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和未竟伟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用扎扎实实的工作去筑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去迎接共产主义的美好明天!
-
刘润为:肯定毛泽东,就是肯定人民自己!
否定了毛泽东,也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历史,否定了近代以降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与实践,否定了中国人民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古人说:“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正是因为臧否毛泽东直接关系到我们党、我国人民、我们国家的前途命运。所以国内外那些想颠覆我们的人,搞历史虚无主义的人,搞民主社会主义的人,总是要处心积虑地否定毛泽东,手段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几十年来,这股思潮从来都不曾止息过。
-
刘润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民营企业
如今,国家、地区、单位和个人都在努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可以说,民营企业对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认同程度和践行程度,就是其文化软实力所能达到的高度。企业的内部管理越是以人为本,企业的市场经营越是尊重国有企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越是自觉积极,企业在中国以至世界人民中间的信誉度和美誉度就越高。信誉度和美誉度越高,企业的发展空间就越大。由此看来,自觉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企业、职工、国家“三赢”的好事。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前者为主的对立统一关系。要实现对于这一关系的具体的科学把握,必须十分警惕和防止形而上学、折中主义等等主观唯心主义的干扰。首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不能割裂;其次,二者也存在对立性的一面,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辩证地扬弃。没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没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化。一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同时也是借鉴、吸收、转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
-
刘润为:毛泽东与人民是一个整体
在长期的艰难的革命、建设进程中,毛泽东和人民结成了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他既是人民的一员,也是人民的领袖,又是人民根本利益的象征。他的一生,他的思想和实践,与我们党的生死存亡、人民的安危祸福、中国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否定了毛泽东,也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历史,否定了近代以降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与实践,否定了中国人民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样一来,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和取得的一切成果,就统统失去了历史合法性,中国就必然要改变执政力量、政治体制和前进方向。
-
刘润为:“两个必然”的结论是否还能成立?
马克思、恩格斯不愧是历史辩证法的大师。他们一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另一方面又谆谆告诫全世界的无产者: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
刘润为:《共产党宣言》的原则与我们的现实选择
对于我们这一代社会主义者来说,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要万众一心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折不扣地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旗帜,锲而不舍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这样的伟大进军中,我们每付出一份心血,每挥洒一滴汗水,都是在忠实践行《宣言》确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都是朝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的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