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田心铭: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指出:“前进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要深刻理解这一重要结论,就要研讨70年来历史性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从大历史观的视野看,决定70年来历史基本进程的主要因素是: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其中,中国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高举着的带领人民前进的旗帜,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这些基本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就是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历史规律,这就是历史性成就背后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
-
田心铭:怎样才能正确认识新中国的历史?
我们当然不可能指望那些被推翻的国内外力量不反对新中国,不否定新中国所走的道路和取得的成就。而这正是针对着新中国的历史虚无主义最深刻的根源。人民在前进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误和挫折,又会给一些人以否定新中国历史的机会和口实。当代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深刻、复杂,西方国家把我国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这种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不能不反映到我们国内来,反映到对新中国历史的认识和评价中来。曾经长期统治了社会历史理论领域的唯心史观以及资产阶级、封建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想,也会影响人们对新中国历史的看法。
-
我国宪法是否赋予了公民宣传无神论的自由?
我国宪法是赋予了还是否定了公民宣传无神论的自由,这是开展无神论宣传教育必须回答的前提性问题。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都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公民从事研究或创作,宣传自己无神论的主张,也是宪法赋予的权利。宪法规定国家在人民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宣传教育。自由包含着限制,限制不是对自由的否定。限制性的要求已经内在地包含于宪法关于“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的规定之中,不能拿它当作否定公民有宣传无神论的自由的借口。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不断巩固和增强党的哲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思想理论基础地位。宪法关于“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规定和国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的规定是统一的,符合全体人民包括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
-
田心铭:用马克思主义为思想理论教育导航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要面向实践、直面矛盾,联系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回答学生之问、实践之问。理论研究不能仅仅面向书本,离开当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去做学问。毛泽东在延安整风中曾经批评说,有些人“就是古董鉴赏家,几乎和革命不发生关系”。他说,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
-
田心铭:驳“德育非政治化”的一些观点
有论者提出,“用公民教育取代党化教育”,以此作为他们所谓的“宪政改革”在教育方面的纲领,并明确表示其目的是反对“党专制的意识形态说教”,要“解构学校中的党务工作系统”等,这就更加鲜明地表现出强烈的政治色彩,为我们提供了德育不可能“非政治化”的一个例证。“党化教育”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对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诬蔑。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除了代表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它根本不需要,因而实际上也不存在维护一党私利的什么“党化教育”。
-
宗教工作关键在“导”
那种反对“战斗的无神论”,把宣传无神论、反对有神论、反对宗教极端主义称为“极端无神论”的观点,是这一类思想、主张的一种理论表达,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贯彻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方针,必须在坚定地团结广大信教群众的同时,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
-
田心铭:警惕“共产主义虚无缥缈”论
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方针政策,为现阶段的目标奋斗,就是脚踏实地向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某些人宣扬只有把财产“充公”,才能证明“真的相信共产主义”,这是把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同现阶段方针政策对立起来,设置一个要么否定最终目标、要么否定现阶段方针政策的陷阱。某些人把我们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曲解为要改变现行方针政策,是把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同现阶段方针政策混同起来,造谣生事。对于这一类论调,我们必须保持警惕。
-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飞跃的一次伟大革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的过程,是在良性互动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成果和理论结晶。融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为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在这种良性互动中发展的。
-
田心铭: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态度与方法是不可分的。态度决定方法,方法体现了态度。“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态度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相互联结,构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完整形态。它既体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和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在党的实际工作中的体现。
-
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
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成就,是在同各种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潮和主张的斗争中取得的。我们党对这一斗争始终保持清醒头脑,驾驭得当,有了问题及时纠正,才使得改革开放保持了正确方向和革命性质,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是我们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
试论改革开放40年的根本成就和根本经验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根本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经验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结合”原则,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像一条红线贯穿在40年改革开放的理论和实践之中。总结过去是为了引领未来。改革开放是“新的伟大革命”的理论,是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社会革命理论同中国新的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是指导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理论。只有全党同志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且把它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才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不断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创造新的辉煌业绩。
-
田心铭: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他今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阐明了系统科学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要抓住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立德树人”。
-
论《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
恩格斯用三句话概括了贯穿《宣言》并构成其核心的基本思想,集中表达了《宣言》提出的新世界观。1848 年《宣言》发表时,这些思想是不是真理的问题是没有完全解决的。170 年来的社会实践证明《宣言》的基本原理是完全正确的。认识过程第一次飞跃产生的理论就被证明完全正确,对于一个提出了划时代的新世界观的文献来说,是认识史上的奇观,表明《宣言》是人类思想史、科学史上的经典杰作,具有不可撼动的崇高地位。《宣言》没有结束真理,而是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真理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宣言》是共产党人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它所昭告于天下的,就是全世界共产党人的初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确立的党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必须坚持《宣言》的科学世界观。党的十九大指出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的问题,在对待《宣言》的态度上有突出表现。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宣言》的核心思想,否定《宣言》的核心思想就否定了马克思主义。
-
论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历史实践和理论逻辑都告诉我们,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归根到底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表明,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不可能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政治教育的基础和根本。
-
田心铭:如何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共产党员
一个共产党员,只有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解决好“总开关”问题,才能真正理解党的宗旨和党的奋斗目标,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铭刻在心中,付诸实践,做一名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合格的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