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熊蕾:遥想白求恩
如今中加两方在对白求恩的描述上有一点趋于接近,就是:都比较突出白求恩的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这一点,让一些加拿大朋友感到缺憾。比如,加拿大白求恩反法西斯研究会前任会长、心理学教授大卫•莱斯布里奇(David Lethbridge)就强调:几十年来,人们处于利益的考量,试图把白求恩塑造为一个人道主义者、一个医生,这样做,就矮化了他的共产主义信仰和身份,我们应当还原历史人物的原貌,才不会愧对白求恩的初心。我认为他的提醒很是振聋发聩。
-
熊蕾:不允许香港对社会主义中国构成任何政治威胁
如果说,在英国还对香港保持治权的20世纪50年代,英国政府能够在中方的坚持下承诺不让香港成为反华反共的基地,那么在香港回归祖国22年后的今天,我们有什么理由对那些在香港猖狂反华的势力听之任之?
-
熊蕾:与世界接轨和民族权益保护
发展中国家人民对于生物资源的使用权及传统知识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世贸组织《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议》,是国际法规第一次将专利扩大到生命领域。我们需要反思“与世界接轨”,弄清楚我们是以接轨为目的,还是通过接轨使我们的国家和人民获得最大的利益。
-
熊蕾:为美国全球战略服务的新闻舆论
我和一些朋友感觉,在涉及中美关系的重大问题上,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居安思危,而是居危思危的时候了,就是因为在一系列的问题上,我们总会有媒体和专家学者表现出一种以美国的价值观为价值标准的倾向。这是为美国的全球战略服务的美国舆论的成功,却是我们媒体的耻辱。抗日战争时,4亿人口的中国曾产生了400万汉奸。但是当年的汉奸想必远没有今天这样的舆论声势,没有这样大言不惭,冠冕堂皇。我们倒是应当庆幸美国今天的倒行逆施,帮我们擦亮了很多人的眼睛,使他们对美国的舆论产生了怀疑。但是,能否最终挫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阴谋,则要看我们自己的决心、毅力、智慧和行动。
-
熊蕾:听父亲讲那过去的故事
1999年,党史出版社将《地下十二年与周恩来》和父亲在此前此后十多年发表的其他文章结集出版,书名为《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父亲的文章,首先是有关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老一辈领导人和他亲历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忆。除了《地下十二年与周恩来》和《周总理对我的几次批评》,收录在本书中的《毛泽东主席与“小国弱国人民会议”》、《毛泽东向蒙哥马利谈“继承人”》等文,都是史料性极强又非常生动的回忆文章。特别是《打开中美关系的前奏——1969年四位老帅对国际形势的研判和建议》,则是以事件亲历者的身份首次再现了陈毅、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这四位老帅在重大战略上的高瞻远瞩,协助毛泽东主席做出重大战略决策,最终导致了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的解冻。
-
熊向晖谈老一代领导人的人格魅力:十小时胜十年
父亲在胡宗南部潜伏的时间有十年多,这十年里,父亲与胡宗南朝夕相处。其间代表胡陪同接待蒋介石一个月,陪同蒋经国、蒋纬国视察西北三个月,还与国民党的许多将领、要员相处过,甚至关系不错。而与董老、周恩来这些共产党的领导人接触的时间,加起来也不会超过10小时,而这短短不到10小时对父亲的影响,远远胜过那些国民党将领在十多年中对父亲的影响,其原因就在于那一代共产党领导人真理在手正义凛然令人敬仰的人格魅力。
-
熊蕾口述红色特工熊向晖的“另类”表现
父亲的信仰,也体现在他对毛主席和周总理那一代领导人始终如一的崇敬。他曾对人说,“对自己民族出现的杰出人物不知爱惜,是很可悲的”。在大放卫星的年月里,他反感那种不切实际的浮夸风和个人崇拜,但是当革命褪去光环的时候,他坚决反对不顾历史事实地否定一切。在个人崇拜甚嚣尘上的年代,我家里没有挂过领袖像。而当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否定毛主席的思潮暗流涌动时,父亲则把他和毛主席握手的照片放大,挂到他的书房里。
-
父亲的潜伏生涯远比影视剧精彩
父亲的信仰,也体现在他对毛主席和周总理那一代领导人始终如一的崇敬。他曾对人说,“对自己民族出现的杰出人物不知爱惜,是很可悲的”。在大放卫星的年月里,他反感那种不切实际的浮夸风和个人崇拜,但是当革命褪去光环的时候,他坚决反对不顾历史事实地否定一切。在个人崇拜甚嚣尘上的年代,我家里没有挂过领袖像。而当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否定毛主席的思潮暗流涌动时,父亲则把他和毛主席握手的照片放大,挂到他的书房里。
-
中国的媒体莫要充当美日喉舌,抹黑我们自己的历史
在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影响力日渐增强的今天,我们一些媒体从业人员,尤其是从事国际传播事业的媒体从业人员,缺乏甚至丧失国家意识,成为影响国际传播事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障碍。学习外国语言,学习外国好的东西,不等于我们应该在思想上被他们同化,在意识形态上和国家体制上否定自己。提倡在国际传播中要重视国外受众的接受习惯和能力,也不等于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地接受那些含有意识形态倾向的语言。
-
熊蕾:为何学生赞美美国包围中国?--一次作业引发的思考
这件事,也使我对国际传播从业者的国家意识培养有了一点新体会。第一,对青年学生中有些看似 "叛逆 "的想法,不应该纵容,但也切忌简单地打棍子。第二,国家意识的培养方式要得法。第三,国家意识培养非一朝一夕,也非哪一门课哪一个任课教师的功力所能达成,而应当是靠学校、社会所有与年轻一代有接触的人随时随地在方方面面做工作。
-
熊蕾:5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入侵我领空领海及我国的反应
倏忽之间,中美南海撞机事件已经过去9年了。我们还记得为保卫我们领空而牺牲的王伟烈士吗?我们还记得此前许多为保卫我们领土主权完整和我们国家尊严而做出了贡献的英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