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四中全会解读:自主性开放才是赢家
中国走向全球的过程,实际上是走向不确定世界,无论是个人、企业、国家,都会发现,他面对的不再是原先那个熟悉的、可控的世界,而是一个充满风险与不确定的世界,如何不在不被汹涌的波涛所吞噬,而是在大风大浪中,发展壮大自己,这是开放发展,最为真实的挑战,这又是中国从巨大走向伟大,实现新的能量级跃迁必须跨越的门槛。
-
鄢一龙:美国的两党和中国共产党比起来差距在哪?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权力就是马克思说的“不可抗拒的购买的权力”,它是总体性权力,它能对其它类型权力构成支配性作用。政治权力、媒体权力、社会组织的权力,资本的力量都可以操控。资本权力可以转化为各种表象,可以表现为颜值、权威、关爱等等人间各种美好事物。资本权力无所不在,无孔不入,只要有商品交易就能发挥作用。资本权力还随着资本规模不断积累而不断增长。党的领导权也是总体性权力,它是上层建筑的总体性权力,只有总体性权力才能驾驭总体性权力。党对于资本的驾驭使得能够将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引导到实现人民福祉最大化的方向上来。
-
鄢一龙 | 五年规划:中国式“目标治理”
强大的实施能力本身构成了体制适应性关键的一环。许多研究都将适应性的焦点放在意见的自由表达上。问题在于如果缺乏执行力,再多的意见表达也只会沦于空谈,而不会带来实质的体制调整。例如,美国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现的校园等公共场所枪击案,都会引起全社会广泛的自由的讨论,但是热点一过去,就又一切如旧,什么改变也不会发生。
-
鄢一龙:中美大战略博弈,天时地利人和大势在我
浮云岂能遮望眼,大浪好纵钓鱼船。对于“特朗普攻势”,我们既要看到严峻挑战,更要看到历史性机遇。天时地利人和大势在我,要斗要和选择权在美国,主动权却在中国,和不必委曲求全,斗则必斗出一个新世界。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面对的一个坎,而它也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块垫脚石。
-
鄢一龙:“一带一路”是地缘政治扩张?误读了!
“一带一路”是新的实践,也是新的地缘发展思维方式。地缘政治思维是国强而必霸,相互拆台,彼此“争夺蛋糕”,制人而不制于人,酿成了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地缘发展思维是国强而好仁,相互搭台,共同“做大蛋糕”,利人而后利己,必将推动21世纪的世界繁荣。
-
一带一路并非地缘政治扩张,而是发展平台
西方国家热衷用地缘政治扩张解释中国“一带一路”实践,本研究综合跨学科理论探索“地缘发展政治经济学”的可能性,为“一带一路”提供新的理论资源。“一带一路”并非地缘政治扩张,而是地缘发展政治经济平台,通过点上集聚、线上畅通、面上联通、型上成势构建发展的地缘政治经济平台,通过发展新型共同发展模式、新型国际协作模式、新型国际交往模式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
鄢一龙:国家计划体制真如西方所说失败了吗?
中国五年规划的转型对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道路也具有启示意义:第一,倒出洗脚水的时候,要留住婴儿。既要有开放创新的精神,又需要实事求是地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改革成功经验在此,新时代改革更需要坚持这一条。第二,改革开放的中国道路已经超越了苏联模式,也超越了西方模式,而是走了一条中间道路,形成了组合优势。第三,中国的实践开创了21世纪国家发展规划的成功范例,它既扎根于中国体制,又具有全球普遍意义。
-
滴滴事件背后的平台资本主义与治理方向
现有的政府条块分割的机构难以适应跨区域、跨领域、跨国界的运作。互联网平台的治理需要考虑如何在互联网上建立政权机构的问题,这些机构治理的不是“地域”,而是“网域”。除了现在的网络警察,还需要设立互联网法院,建立平台化网络行政服务中心,以及网络监察机构、网络纠纷仲裁机构等。
-
鄢一龙:构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金融新秩序
市场经济的金融战,同样需要国家队。设立国家队的目标不在于盈利,而在于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被少数人收割,保障国家金融体系的稳定、保障国家利益不被境外势力侵袭。作战方式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国家的组织力,统一领导,集中发挥力量,有效地压抑投机资本的兴风作浪。更重要的是,中国必须在全球金融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际上的金融大鳄经常是以做空主权国家来获利的。1992年索罗斯做空英镑获利丰厚,使得英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背后同样是国际金融大鳄的金融战。中国如何在这种残酷的金融斗争中保障国家利益,除了设立防火墙之外,同样需要金融的国家队,以对抗金融侵略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
中国如何在全球金融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今天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脱实向虚压力。中国已经由短缺经济转变为过剩经济,实体经济利润率的下降也促使大量资本涌入虚拟经济追逐投机暴利。中国经济如果也走上虚拟化的道路,面临的问题会比美国更大,因为中国并没有美国搞金融霸权的条件,不能像美国一样让全球为其分担后果。
-
“民生国家”明显不同于“福利国家”
民生国家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同于福利国家的一条新路,它更好地处理发展与人民福祉改善的关系,从而既保障了人民福利持续地提高,同时也避免了落入福利国家陷阱。
-
中国不是“三权分立”而是“七权分工”
本次改革充分体现了中国的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根本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这将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这既不是多中心的治理体系,也不是单中心的治理体系,而是党的全面领导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1+N”中心治理体系,是一个既有分工,又相互配合的治理体系。
-
新时代与民生国家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改善民生。当前中国面临着生存型民生问题、发展型民生问题,发达型民生问题相互叠加,相互交织的挑战。这就需要进一步继续推进民生国家建设,民生国家在历史渊源、基本理念、与发展的关系、资金与资源的来源、责任主体、去商品化程度,都不同于福利国家。通过推进全周期、全方位的民生国家建设,能够有效的解决我国所面临的民生问题挑战,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的境界。
-
清华学者鄢一龙: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
第一个方面,是统合治理。第二个治理的优势,是贤能治理。第三个治理的优势是所谓的智慧治理。第四个治理的优势是网络治理。这四个方面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理的优势,但归结起来就是这样一个大国要是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事情都是办不成的,国家就会四分五裂,反过来还需要保证党做到“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增强对“三个人民”的信仰和行动能力。
-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成功驾驭住资本的
当然要根本性地解决这个问题我还有一个期待,就是把党政系统里面的信访部门、基层组织、社区组织以及民政部的部分职能中跟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部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党的群众工作委员会,它代表了群众利益,不是按照一套科层制的方式来运作,这个是实现中国式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方式。所以说理解党的生命力实际上是要从党群关系中去理解,就是怎么样保证党植根于人民。我觉得解决了这三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实现了我们所说的我们不但要创造更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要创造更高的政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