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栏
-
从第三世界独立历史出发的世界秩序叙事【导言】
进入到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来自亚非拉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又开始出现更新的诉求。这一时期的反殖民运动开始超越民族国家关怀,意图追寻国际层面的平等政治秩序。这种政治实践,也为20世纪国际秩序中对“平等”问题的理解带入了新的内涵。一种建立在“同吃同住同劳动”实践上、以互相尊重与共同发展为基本权利的平等观开始成为“第三世界国际主义”观念中的核心。也正是在这一争取“平等发展”与“互相尊重”的斗争过程中,“第三世界”认同才逐渐成型。在二战结束之后的20多年里,这种以第三世界民族独立运动(national independence)与国际主义(internationalism)合作为表现形式的平等政治尝试,也在真正意义上确立了20世纪的独特历史价值。
-
殷之光:今天英国的危机是一场私有化政策的危机
无论科尔班的工党能否上台执政,它都为英国带来了一种新的、敢于质疑唯市场论的信心。它承诺将政治的重心,从资本重新转向人民。从财富积累,转向社会公平。从少数,转向多数。能否真正将这种希望与呼声转变为政策与行动,也许这便是未来十年中整个世界需要共同回应的问题。
-
殷之光:美国永远在寻找下一场战争
美国始终在寻找下一个敌人,试图用用“美国价值”和军事扩张主义,来掩盖这个由少数人领导的世界帝国内部的种族与阶级矛盾。在保守主义政治精英对“反美主义”威胁的鼓吹中,反共始终是一个屡试不爽的宣传工具。它通过抹黑社会主义政治实践,达到将美国的霸权主义诉求包装成为道义冲突的目的。同时,也能掩盖在这种霸权背后的白人至上主义的底色。并将其表述为“文明的冲突”。其潜台词是支持“红色”的“非西方”世界,永远在密谋着要破坏“西方世界”的自由。新任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彼得·纳瓦罗的类似论调更为人所知。在《致命中国》中,他更明确地将中国视为美国21世纪世界经济霸权的头号敌人。我们不难发现,在美国政治的幕后,恰恰站着的是纳瓦罗这群保守主义老派政治集团精英。
-
传播帝国:英帝国的世界想象及其崩塌
2018年7月16日,由北京大学法治研究中心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全球中国研究中心(Global China Research Centre, University of Exeter)联合主办的第一届法意暑期学校正式开始授课。上午,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殷之光老师在北京大学理科教学楼403教室为学员讲授“传播帝国:英帝国的世界想象及其崩塌”。由复旦大学法学院师资博士后刘天骄担任课程助教。
-
“新的旧世界”:投射在耶路撒冷的帝国秩序
今天无论是从西方右翼民族主义政治的再次兴起,还是从伊斯兰国(ISIS)的政治宣传里,我们都能看到一个19世纪的幽灵。这个幽灵将20世纪革命进程中建立起的世界主义理想打碎,并将19世纪那种狭隘的自我中心主义请出坟墓,并让它戴上了族裔民族主义与宗教极端主义的面纱。它用反帝、反殖民的语言伪装自己那种虚假的身份政治,带给世界一种毫无止境的碎片化前景。
-
从奥斯曼帝国到土耳其——走出欧洲中心论?
对于如何走向“现代”这个关键问题,越来越多的“西方外部”世界开始提供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从1918年到1929年这十年中,欧洲、亚洲、拉美、非洲、中东等地区的无产阶级革命、罢工运动、民族独立运动开始。到20世纪中后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出现的第三世界运动,都极大地从真正意义上丰富了现代世界秩序的普遍性。这些新独立的国家一方面试图找到一条使自己国家实现物质现代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也在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寻找一种对现代世界的描述方式。
-
加泰罗尼亚独立公投是西班牙宪法自己挖的坑
与其认为公投加强了加泰罗尼亚人的独立意识,不如认为是西班牙政府对2017年公投的暴力镇压促成了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反政府态度。独立这一议题开始成为连接所有加泰罗尼亚人对中央政府不满情绪的公共平台。对中央政府暴力的记忆则又可以进一步成为今后加泰罗尼亚政党以民族主义为基础进行政治调动的重要资源。
-
乌拉,唐·川普大总统!
与其将川普看做是美式民主的自我确证,不如将其视为一场充满着新教精神的国家孤立主义政策的重现。它并不意味着一种霸权主义秩序的终结,而仅仅代表了霸权本身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一种自我转向。
-
世界公民的死亡证明——来自特丽莎·梅
随着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展开,西方用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用“世界公民”的语言,重新塑造了一种新的放佛是代表了全人类利益的普遍主义理想。然而,今天,恰是在这种虚假的普遍主义的出生地,特丽莎·梅将其判了死刑。
-
殷之光:恐怖主义与“世界新秩序”神话的破灭
“9·11”之后的世界秩序似乎走向了一个困境。一方面,以政治伊斯兰为代表的对新自由主义世界霸权的反抗,以反现代的暴力方式建立一种以“伊斯兰”为中心的新霸权秩序。另一方面,在“反恐战争”的语境下进行的战争行动,则从一开始便继承了老布什时代美国在全球推行的“世界新秩序”霸权。
-
殷之光:不确定的未来与当下恐慌——后冷战的世界图像
欧洲难民危机是一个今天在各类媒体上反复出现的话题。在这一系列细碎的信息背后,那种庞大的,将当代世界普遍联系起来的历史与政治关系却在“我们”的视野中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不确定与当下生活的巨大恐慌。
-
殷之光|中心主义及其理论的死亡—米尔斯海默访谈代译序
就在“伊斯兰国”袭击巴黎事件之后不到一个月,半岛电视台英语频道在其英文网站上推出了一则对约翰·米尔斯海默的短小访谈。这则访谈充满着米尔斯海默标志性的美国国家利益至上的新现实主义态度。而它的“趣味”并不在于米尔斯海默的观点本身,而在其出现的语境。
-
殷之光 | “反恐战争”的困境与“政治伊斯兰”问题
在今天“反恐战争”的格局下,“政治伊斯兰”成为一种需要被治理的不安定因素。而“政治伊斯兰”本身,也迅速被暴力对抗行动占领。如何理解,并且回应这种暴力反抗,则是我们讨论“一带一路”问题中必然面对的另一种挑战。
-
欧亚关系专题 | 昝涛、殷之光:“一带一路”的冷静打开方式
在“一带一路”的新视域下,“内陆欧亚”与中国的历史、文明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从中美关系的太平洋世界转向欧亚大陆世界,中国面临的东西方两种地缘政治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在当前既定的世界秩序格局下,如何建立一个更公平、正义的新世界?法意今日推送一篇昝涛、殷之光之间的深度对话。
-
殷之光:911之后14年,难民潮与无尽的冷战碎片
这五年里,我们目睹了阿拉伯人从推翻本·阿里、穆巴拉克时的喜悦,到私刑处死卡扎菲、武装对抗阿萨德的狂热,再到今天伊斯兰国兴起、将近一千万叙利亚难民背井离乡的绝望。这场以“希望”为名的变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摧毁我们近三十年来的意识形态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