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欧洲、日本都计划发射量子卫星,为何只有中国成功了?
8月16日1时4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简称“量子卫星”)发射升空。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同我国预计9月中旬发射的“天宫二号”一起,这两颗卫星都将进行卫星与地面之间大空间尺度的量子通信实验。
中英人士揭露日本侵华罪行
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政府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斗争,向国联控诉日本侵略。为了揭露日本侵华罪行,沈阳爱国知识分子和社会名流审时度势,冒着生命危险,搜集日本侵华证据,完成了原始性、实证性、系统性兼备的材料汇编,并取名TRUTH(《真相》)。在中国东北的英国友人仗义协助,辗转将该铁证资料递交国联调查团,最终使日本侵华真相大白于天下。
冯钺:琉球地位未定,不能叫“日本冲绳”
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很多时候早已习惯性称呼“琉球群岛”为“冲绳”或“日本冲绳”,这种称呼等于暗示我们已经承认了琉球的主权归属于日本。这样的叫法并不准确,甚至是误导。美国亦曾强调不对琉球群岛的主权做界定。
专论:战后71周年 日本向何处去?
战后71周年的日本向何处去,不仅取决于其国内政治的斗争结果,也在于日本如何看待未来日美同盟的性质及其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定位。日本的国家正常化与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关系如何?是相向而行、还是相安无事、抑或分道扬镳?这可以也是之后关注和研判的重点。
琉球地位未定,不能叫“日本冲绳”
众所周知,直到19世纪70年代末琉球群岛仍是独立的,那以后才被日本强占,这是非常晚近的事。而美国长期不承认日本对琉球的所谓主权,也不使用日本人给起的“冲绳”名字。1943年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曾两次提出将琉球交给中国,但未获正面回应,此事遂寝。二战结束之后,琉球群岛在美国的管理之下,直到1971年美国和日本才签署了《关于琉球诸岛和大东诸岛的协定》,将琉球群岛交给日本管理。
不得不扒,这些日本政客竟然挺“台独”、“疆独”!
日本政府近年来没少整事,能摆到台面上的没多少,倒是见不得光的小动作一扒一大把。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3日公布的第三届再改组内阁名单里,就有人支持“台独”。
日本为何放不下南海仲裁的执念?
南海非法“仲裁”案风波渐息,但在近期的国际场合,作为域外国家的日本却反复纠缠于此,并多次试图在国际场合炒作“仲裁”话题。然而,无论是在亚欧会议上,还是在东盟系列外长会上,日本的搅局企图却屡屡受挫。在日本媒体近期的报道中,对此的挫败感溢于言表,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则一语中的——日本现在是“哀莫大于心不死”。
中国重拳出击反制日本
从上周五开始,日本官方通过不同途径至少向中方提出了6次抗议。原因是13艘中国海警船和约230艘渔船进入钓鱼岛毗连区海域。有报道说中国海警船一度进入了钓鱼岛12海里。日本那霸海上保安本部证实,今日凌晨开始,同时在钓鱼岛毗邻水域内巡航的中国公务船达到了14艘。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在上午的记者会上强烈要求中方不要将事态升级。
日本防卫白皮书凸显对华死磕 仇恨程度不可思议
从安倍政府的对华政策中,我们能感觉到某些“咬牙切齿”的东西。这种东西有时会出现在一些被侵略或者受到压迫的小国家和小民族中,而中国和日本的历史关系是反过来的,日本是侵略者,中国是受害者。所以安倍政府这么“恨”中国,让人摸不着头脑。
日本间谍如何在中国搜集情报?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日本情报收集都 带有全民性质。一些日本民间调查机构不仅接受企业委托,也与日本政府合作。此外,日本民间企业或企业协会也会频繁对中国某些方面或行业进行调查。来到中国的日本人大多有搜集情报的任务,有关部门会找他们去谈谈中国的所见所闻,询问非常仔细。他们看到的,都是重要情报。
日本加速升级“爱国者”反导系统 并计划引入“萨德”
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在美国访问时表示,日本已在讨论引进美国“萨德”导弹防御系统。如果日本将“萨德”部署在冲绳或者冲绳往南,将会对中国弹道导弹产生极大负面影响。
日本新财政刺激计划暗含美日毒计!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二十六号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强调,要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宏观环境。
尹卓:日本再买美246枚导弹 是在为战争做准备
军事专家尹卓分析说,日本购买的这型导弹具备攻击超视距目标的能力,装备6艘宙斯盾驱逐舰以后,能够满足一次小型战争的需求。日本是在实实在在地做好战争准备。
渡边雅男:当代日本社会的十三个阶级问题
长期以来,无论是日常用语还是学术用语,在现代日本都难觅“阶级”这一社会科学概念。现代社会中对古典的阶级的印象日趋淡化,是人们不再探讨阶级概念的背景之一。因此,有必要赋予古典的“阶级”概念以现代意义。
最值得警惕:日本的中国南海战略
近日,日本海上自卫队(编注:以下简称海自)的两艘驱逐舰和一艘潜艇抵达菲律宾。这是时隔十五年后,日本海自潜艇再度来到菲律宾,而抵达的时间节点又正是新一轮南海局势紧张之时,不能不引起各方关注。本文从近年来日本内部对南海看法的微妙改变,分析这个事件背后的大战略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