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话语权共为您搜索到5篇文章
  • 江涌:坚决打好意识形态斗争主动仗

    江涌:坚决打好意识形态斗争主动仗

    进一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几点思考:首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就是要坚持党性原则,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即党媒姓党。其次,要注重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手段。第三,做好网上意识形态工作。在思想舆论斗争中,必须实施积极的进攻,进攻才是最有效的防守。要想赢得思想舆论斗争的胜利,就必须抓舆论队伍建设,以“能打仗,打胜仗”为宗旨,激活、整合、调动庞大的资源,针对不同的舆论斗争,灵活地组织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让正能量名副其实地成为主旋律、主基调、主心骨。

  • 跨越各色“陷阱”的陷阱

    跨越各色“陷阱”的陷阱

    西方“陷阱论”层出不穷,其潜台词恐怕是:中国如果不走西方的道路,前面就是万丈深渊。其本质是不认可、不看好中国道路,反映了西方基督教思维的自以为是,认为自己代表了“普世价值”,终结了历史选择。这使西方总是不能实事求是地看世界、看自己、看中国。拥有特长历史、特大规模、特世俗社会以及特殊崛起这“四特”属性的中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奉这些“陷阱”为圭臬,将会形成恶性预期自我实现的效应,这一点尤其需要警惕。

  • 江涌:应对系列挑战,开展舆论斗争

    江涌:应对系列挑战,开展舆论斗争

    中国的舆论阵地原本红色一统天下,随着经济结构的多元化,战场不敌市场,资历不敌资本,舆论阵地出现了裂变,红色越来越多地被灰色乃至黑色所替代。当今世界,在丛林法则主导的国际秩序下,在西强我弱的舆论格局下,争取话语权尤其是国际话语权必须要进行长期的艰巨的舆论斗争。

  • 别急于当世界领袖,解决国内问题才是重点

    别急于当世界领袖,解决国内问题才是重点

    中国正在具有越来越多的大国“存在”,但还缺乏全面意义上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一些国外学者称中国为“不完全的大国”(PartialPower),虽然很不中听,但却并非毫无道理。

  • 突破西方话语体系障碍,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

    突破西方话语体系障碍,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

    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偏见和西方文化优势地位带来的认知偏差,使构建中国国际话语权在面临着历史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西方话语的巨大的障碍和严峻的挑战。突破西方话语体系的障碍,构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是一件十分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既需要打破西方社会特别是学术界多年来固化的思维定式,还要让受西方话语体系影响的广大受众能够听得懂、听得进我们的论述。这是一件科学性、艺术性都非常强的工作,需要找好突破口和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