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新华社记者也晒晒绿帽子来扩大社会影响

作为旁观者,我之所以拍徐祥达的砖头,是因为他作为新华社记者,居然能够在一个国家的通讯社上面以猜测作为对一个公民发表有人身攻击嫌疑的评论的依据,我在此向徐祥达提出一个问题,你不是之前没有名气,只不过由于你的文章让你火了一把吗?换了你自己,你会通过晒绿帽子来扩大社会影响吗?

开篇首先声明,我觉得最不值得关心的是影视明星的糗事,从来很少主动了解,即使是一不小心知道了,也不会去评论,因为非常无聊,甚至厌屋及乌,连那些常常登载影视明星的糗事的娱乐媒体和记者也厌恶了。

但是,有一件事让我不得不卷入,并且对涉及这类事情的事件发表评论,那就是因为新华社记者徐祥达对王宝强婚变发表的评论,让我大开眼界。

新华社记者徐祥达:【作为影视明星,把家事当公事,拿炒作家丑来扩大社会影响,实在令人不齿。

这种违逆中国传统道德,利用家丑来造影响的行为,真是毁人“三观”。

一场“明星离婚闹剧”透出如此吊诡的味道,而一些媒体、商业网站和营销平台利用“明星效应”去跟进时,广大网友其实是被利用了,无形当中成了有关推手的造利工具。】(全文附后)

看了徐大记者的文章,我有两个没想到:

第一,没想到,原来晒绿帽子也是一种扩大社会影响的办法;

第二,没想到,身为新华社记者的徐祥达也卷入了为影视明星扩大社会影响的炒作。

不错,徐祥达也许说得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很多年以前本人就看清楚了个别明星炒作自己的路数——有作品出来了,但是自己知名度不高,就找人攻击自己,然后找人反驳攻击的人,再让攻击者“爆料”,最好是绯闻,然后再去与攻击者打官司,经过这么一系列的炒作,此人出名了,其作品也进入了大众的视线中。假如王宝强真的也玩这一招,那么作为新华社记者的徐祥达的文章就具有帮助大众拨云见月的效果。但前提是,王宝强必须确确实实是这样,徐祥达是有根有据地罗列事实并且进行评论,否则,以国家重要主流媒体记者的身份去凭猜测直接对一个影视明星个人评头品足,如果不是他与王宝强有个人恩怨,那就是他也参与到了炒作的行列中了。

王宝强还需要炒作吗?这个不好说,但是我相信很多人在知道王宝强这个名字之前就对“许三多”和“傻根”非常熟悉了。

假如是王宝强有这种故意炒作的嫌疑,那么马蓉和传说中的第三者——王宝强的经纪人就是名誉受到损害最大的人,真的是周瑜打黄盖?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这将是今年最大的骗局,徐祥达应该用确凿的证据把他们几个都推上道德的审判台。可是徐祥达并没有这样做,这么说来,徐祥达是以猜测作为依据,用舆论公器对一个艺人进行莫须有的人身攻击?

这恐怕是徐祥达的文章出来后,他自己掉进了舆论的漩涡中的根本原因。

徐祥达本以为以他作为主流媒体记者的身份,文章一出来,就会引导舆论发生变化,没想到变化是变化了,却自己掉沟里了。这是因为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中国的国家通讯社,法定新闻监管机构,同时也是世界性现代通讯社。新华社不是文联,也不是作家协会,是以告诉人们事实的新闻机构,即使是发布评论,也是在证据确凿的事实基础上的评论,请问徐祥达,难道你不懂得这一点?假如你以你自己的名义在自媒体上发表观点,我完全支持你发表意见,而你这是在以新华社的名义发表一个没有用事实论证过的观点,最起码是轻率,拿新华社的公信力开玩笑吧!

民众之所以把砖头拍向徐祥达,并不是说明民众对另类炒作缺乏警惕性,更加不是在明知道是炒作还在不分是非给王宝强站台,假如徐祥达是以确凿的证据证明王宝强在炒作,那么哪怕他一句话的评论都没有,也会产生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然而,他却是在以新华社记者的名义,用一种猜测作为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去对一个具体的人进行疑似人身攻击,这就不靠谱了。这是原因之一。

另外,王宝强一直给人们以老实人的印象,而且是纯粹的“草根”,一步步打拼过来,很多人从他身上看到自己走过的路的艰辛,因此非常同情王宝强;还有,民众非常仇恨第三者和那些因为贪图别人的钱财和名气而以身相许,然后再用他的钱财去出轨的人,当然马蓉是不是这种人,最后由法院根据事实判定,徐祥达和我们谁都没有资格下结论。这是原因之二。

王宝强与马蓉的婚变,很容易让人们联想起“马诺理论”:

在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中走红的“拜金女”马诺从《非诚勿扰》开播第一期就成为屹立不倒的人物,身为平面模特的她,外形火辣,但她最吸引观众的地方还是她的狠话。自从在相亲节目中成名后,原本默默无闻的模特马诺,立即变身娱乐界新宠。 马诺雷人语录: 1.看见一个相貌平平的男士上场,马诺毫不留情地说:“看见你吧,我就觉得我来节目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现在梦该醒了。” 2.对一位年长的男士,马诺直接发话:“如果知道你来,我就让我妈代替我来了!” 3.一个长相很帅气的男嘉宾说自己曾谈过七八个女朋友。马诺接话说:“还没有我的零头多呢!” 4.一位爱好骑自行车且无业的男嘉宾问马诺:“你喜欢和我一起骑自行车逛街吗?”马诺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更喜欢在宝马里哭。”……

马诺的说法很快被概括成为“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后面笑。”

而巧合的是,时隔多年以后,王宝强和马蓉的婚恋从名字的关系上说也是“宝马恋”,至于马蓉是不是“马诺”理论的实践者,尽管对王宝强的农村出身和长相不怎么满意,但是为了得到宝马,她并且也曾经在里面哭过,最后她耍小心眼得到钱财以后,要坐在宝马里面笑了不得而知。如果是这样,我对王宝强的被骗和骗人者受到恶报都会幸灾乐祸。但是不管怎么样,在没有证据证明王宝强是与马蓉和经纪人三个人相互配合演戏玩弄大众之前,徐祥达发表的观点既轻率,不负责任,又是非不分。

即使不是演戏,真的是出轨,王宝强通过舆论谴责出轨者也无可厚非,不存在什么“家丑外扬”之类的问题,何况起码从目前人们了解到的情况看,王宝强本身不是“有过错者”呢?这些年来,多少影视明星的婚恋问题被自己和他人炒作,为什么他们就不是““家丑外扬”呢?哪怕王宝强种瓜得豆,顺便产生了对自己执导的影片的宣传作用,也同样无可厚非,记得作为曾是传媒大亨---新闻集团总裁鲁伯特·默多克的第三任妻子,曾任新闻集团亚洲卫星电视业务副主席,有“一个传奇的中国女人”美誉的邓文迪于 2013年11月20日与新闻集团老板默多克与正式离婚。当时媒体也有邓文迪出轨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传闻,我们是否也可以猜测这是鲁伯特·默多克的炒作,并且以猜测作为依据发表评论呢?

众所周知,世界上除了某个邻国的男人戴绿色的帽子以外,没有哪个男人是会喜欢“戴绿帽”的,一般情况下更加不会用晒“绿帽子”来博出名或者宣传炒作某些东西的(除非徐祥达有证据证明王宝强是这样),因为这是非常丢脸的事情。王宝强的婚变闹得沸沸扬扬,甚至有人连“孩子是谁的?”这种尖锐的问题都提出来了,对孩子王子豪和王子珊的心灵的损害的程度是难以估计的。何况假如王宝强几个人真的相互勾结玩弄大众,那么以后他们几个怎么样再在国内或者起码影视界立足?所以王宝强是真的婚变,受到伤害以后通过舆论和法律讨回公道,还是与他们俩玩“周瑜打黄盖”,或者利用婚变炒作自己导演的影片?以后由事实作结论好了。

作为旁观者,我之所以拍徐祥达的砖头,是因为他作为新华社记者,居然能够在一个国家的通讯社上面以猜测作为对一个公民发表有人身攻击嫌疑的评论的依据,我在此向徐祥达提出一个问题,你不是之前没有名气,只不过由于你的文章让你火了一把吗?换了你自己,你会通过晒绿帽子来扩大社会影响吗?

【千钧棒,察网专栏作家】

 

相关阅读:新华社文章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徐祥达)今天上午,备受关注的某明星离婚案官司与名誉权纠纷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召开庭前会议,引发大批媒体和群众围观。作为影视明星,把家事当公事,拿炒作家丑来扩大社会影响,实在令人不齿。

常言道:“家丑不可外扬。”普通人尚且明白这个事理,作为影视明星更应明白。发生家庭婚变,一般人都会低调处理。作为某些影视明星,却是唯恐天下不知,又是微博发布,又是在新片发布会上大讲此事,把家丑放到如此巨大的舆论场中并持续发酵,形成强大的关注度效应。这种违逆中国传统道德,利用家丑来造影响的行为,真是毁人“三观”。

正如一些网友所称,一场本很正常的婚变,竟带火了其执导的影片,使其未映先火。沸沸扬扬的离婚事件,不过是为了公司利益而精心策划的一出闹剧。试想,当这些信息被媒体报道放大,一次次引爆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网友再讨论,形成新的所谓“线索”,从而形成叹为观止的互动效应。难怪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炒作家丑的行为,已经成为影视娱乐公司内部的一种“赢利模式”。

一场“明星离婚闹剧”透出如此吊诡的味道,而一些媒体、商业网站和营销平台利用“明星效应”去跟进时,广大网友其实是被利用了,无形当中成了有关推手的造利工具。

也许,围在朝阳法院门口的媒体和群众迟早会明白,其实一个明星的婚变和一个普通人的婚变并没有什么区别,是利益让它产生了区别。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绿帽子 记者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expose/201610/31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