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缺席诺贝尔颁奖会是抽了谁的耳光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
当地时间2016年12月10日,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民谣歌手鲍勃·迪伦如期缺席颁奖典礼,夏朝之音仿佛听到一声清脆响亮的抽耳光的声音,耳光是抽给企图将文学奖异化的那些文学奖的评委政治家们,也同时抽给曾极度推崇此奖的某些中国人和媒体。
早在今年10月,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美国人鲍勃·迪伦之后,这个民谣歌手就玩起了失联,对此未有任何评论和反应,非常的没有激动不已,非常的不给面子,乃至于诺贝尔奖官方不得已放弃和他的联系了,让中国的吃瓜群众呆萌了好一阵子。
当时即有人预计鲍勃·迪伦伦可能会拒绝领奖,而鲍勃·迪伦之所以如此表现,据说是因为他不需要诺贝尔的认可,也根本不以此为荣,相反可能以此为耻,因为美国有比他更有成就、更有资格的文学家却没有被授予诺奖,说明诺贝尔文学奖已经不是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考量了,或许已经异化为欧洲文化向美国文化渗透的工具,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文学奖完全政治化了,并非纯粹的最高文学艺术成就的象征,尽管它曾经似乎是这样的,所以作为该歌手的鲍勃迪伦可能认为这是欧洲文化在向美国文化侵蚀和进攻,是政治的操弄,不是纯粹的文学艺术的评判。
据当时《华盛顿邮报》报道,鲍勃·迪伦亲友表示,他暂时对获奖没有发表任何看法,他的一个朋友说,迪伦可能永远不会表示感谢。所以,鲍勃·迪伦用不理不睬、不闻不问的无视态度毫不客气的打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那些政治家评委们一个大大的耳光,这对诺贝尔文学奖是多么大的一个讽刺呀!如同当年曾把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上台伊始的奥巴马,让全世界特别是处于美国策动的战乱区的人民深感讽刺一样。面对同一个阵营但是从欧洲伸出的谄媚的笑脸,鲍勃·迪伦一个大嘴巴呼过去,这又是何等的风骨呀!先赞一个。
在诺奖委员会放弃联系鲍勃迪伦后,却还坚信鲍勃·迪伦一定会参加12月10日颁奖典礼后的上个月,鲍勃迪伦又一个耳刮子扇过去了,他还表示,不会参加颁奖,昨天他果然没有食言,如期不至。
鲍勃·迪伦明确表示不会参加颁奖后,中国有媒体发文称,虽然鲍勃·迪伦不参加颁奖,但会委派代表代为领奖,并已经准备了一份获奖感言,届时会委托一位代表宣读。但是事实上,昨天鲍勃既没有参加颁奖礼,也没有委托什么人替自己领奖,不知道他是否提交了什么获奖感言(暂时没见门户网站有此报道),只有一个美国歌手去唱了一首鲍勃的歌,生生的把一个庄严高贵的皇家文学盛典搞成了娱乐至死的化妆歌舞会,关键是歌手还忘词了,可见歌手大概也没把此奖当回事。
此前瑞典学院曾酸溜溜地说:“这个奖现在属于鲍勃·迪伦。我们期望迪伦的诺贝尔演讲,根据该奖项对获奖者的要求,从今年12月起的6个月内,迪伦必须举办一场公开演讲。”我想鲍勃·迪伦大概不会为此举办什么演讲的,奖都不屑领,还会去为此补办一场获奖演说吗?
相较于鲍勃·迪伦对诺奖的态度,中国多数门户网站出奇的冷静,居然今天(北京时间11日)一整天网站首页没有相关报道,连累了其它如物理学等奖的颁奖消息居然也不见报道,媒体步调一致如此刻意冷淡低调处理今年的诺奖颁奖典礼却是为何?
(搜索诺贝尔颁奖典礼发现各大门户网站中除了网易,2016年诺奖颁奖典礼的报道几乎没有)
网易凤凰还不是在网站首页报道,网易12月11日全天首页没有相关新闻(如上图),查看其它门户网站首页均未见相关报道
今天,夏朝之音不知道曾得意洋洋地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对此有何感想,当初莫言凭借“讥讽和嘲弄的手法向历史及其谎言、向政治虚伪和被剥夺后的贫瘠发起攻击”的作品而满足了某些西方人物对中国猎奇的偏好,被授之以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激动不已,一大批人跟着激动不已,仿佛只有得到西方某些人的点赞才有了存在感似的。而今天,一个西方人,来自某些人最为热爱的美国,获得了在某些人看来为最高奖赏的诺贝尔文学奖,但他却视之为粪土,面对600万巨奖,连露个面,说两句话并带走巨额奖金支票这样的薄面都不给。这简直是让某些中国人和某些资媒情何以堪呀?想当初莫言演讲时说“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不知道这很多人都有谁?是否包括中国人?包括多少中国人?至少夏朝之音不屑分享他这份光荣的,今天,这些人和这份光荣还剩几何?假使有天一天,莫言和鲍勃见面,莫言又会对鲍勃讲述一个什么样的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故事呢?
莫言作为中国一个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历来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有人喜欢他的作品,更多中国人是不喜欢他那种丑化恶心中国人,皮里阳秋地歪曲丑化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赞美侵略者的文字,所以他的作品几乎每部都充满了巨大争议,对其作品的批判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他获奖前,获奖后,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人在批判,因为读他作品的时间和年龄段各不相同,所以批判是持续不断的,也就是只要有人慕名去读了他的作品,就有人忍不住要批判一番,就是这样一个事实上并不为多数中国人喜爱的作家,却被授予曾被认为是文学殿堂的最高奖项-诺贝尔文学奖,对此很多中国人感觉像是吃了苍蝇,但是一直也知道说什么好,因为说什么就会被攻击为不懂文学,狭隘,偏激,讨好当局等等。但这次鲍勃的表现,让我们就莫言获奖再说点什么,似乎算不上什么是对西方无原则的偏见、恶意抹黑攻击和对当局的讨好。
鲍勃的态度和行为,首先让我想起了当时身穿燕尾服发表获奖感言的莫言,他说“那时(他年轻参军的时候)我以为文学就是写好人好事,就是写英雄模范,所以,尽管也发表了几篇作品,但文学价值很低。”“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我该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里。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
可见,莫言认为写好人好事,英雄模范,弘扬中国传统美德或者中国人性善美方面的文学作品都是文学价值很低的,也难怪他如此觉醒之后的作品,再也没有赞扬中国人性之美之善的了。只是他如此说来,那公认的四大古典名着岂不是文学价值也很低?三国,水浒,西游都有弘扬好人好事,英雄好汉的,都有传播传统美德和正能量的,《红楼梦》纵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传统美德和人性善的弘扬,原来这些在莫言眼里都是没有价值的。而他自己的作品凡写好人好事,英雄好汉就都是文学价值很低的,而只有自己那些丑化中国人民(注意不是批判哦,鲁迅,曹雪芹是批判而不是丑化),歪曲和丑化中国的党、政府、人民和解放军取得的辉煌成就,美化侵略者的作品就可以有文学价值而永不磨灭。我觉得他太看重自己了,或者说太看重西方那些喜欢猎奇、凡事政治化人的评价了,但他忘了一个真理,即便是西方人,也认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他所获得的诺奖荣誉不过是政治的操弄而已,与文学本身的艺术成就根本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东西,因而此奖并非文学成就与价值的真实体现,顶多是一时的政治价格而已,根本不值得炫耀和骄傲,于中国人来说,更没有什么可以觉得光荣的,相反觉得挺窝心的。他自己大概对此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致辞演说中说是部分人分享了他光荣,他不敢冠以中国人民分享了他的光荣这样的字眼的。
所以,莫言已经不仅仅是价值观和立场的问题,而是心理扭曲变态的问题:以丑为美,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所谓的文学价值既不是按中国人的审美观点来衡量,也不是按照西方普通人民的审美观点来衡量的,而是按照某些西方政治操弄人士的特定猎奇要求和喜好来判断的,正如南海仲裁案一样,裁决既不是依据历史与现实事实来裁决的,也不是依据法理依据来裁决,而是依据金钱和政治的操弄来裁决的,因此才发生有淡水有人居住的太平岛被裁成岩礁不属于岛屿这样颠倒黑白的丑剧,所以,莫言以为得到诺奖那些政治家们评委的认可,作品就可以永不磨灭,恐怕是镜花水月的美好孤愿而已。
今年10月中旬,夏朝之音曾在微信圈中读到李华亭的《革命烈士子弟致作家莫言的公开信》一文,曾即兴做了点评,现整理重述要点如下:
我早断言过,中国人要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实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只要有人能写出丑化国人,攻击共产党,但是不能太直接、太露骨,那样没有文学艺术性,用比较文艺的手法不太直接的表现(如讲故事),就可以了,莫言做到了这一点,那些直接攻击或者呆在国外写书无视客观事实说瞎话的抹黑攻击的作品,毕竟太low了。事实上大多数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无论是艺术性、思想性还是文学性,都是充满人性光辉和美丽的,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但是这不符合西方诺奖老爷们的胃口,所以,再好都不会获奖。再看看同是诺奖获得者的屠呦呦的获奖致辞和莫言的获奖致辞,可以看出二人的境界一个天上一个底下,屠呦呦的致辞感动过无数的中国人,也感到过无数的外国人,而莫言的致辞大家没有什么好印象,因为前者赞颂的是国家民族、集体和领袖的英明(引用毛主席的话),把自己个人的贡献放到了微不足道的位置,这绝不仅仅是谦虚,而是一个人的胸怀和境界,一个中国爱国科学家博大的胸怀和高远的境界,是人性光辉的闪耀,以致另外一个科学家为她跪扶话筒半个多小时,一动不动,这是对她本人的敬意,也是对她祖国和人们的尊重。而反观莫言的致辞,通篇充满了对自己个人的吹嘘(或者说自嘲)和对祖国的丑化嘲弄,这就国际上一个非政治性的讲台上的获奖者的致辞而言,也是绝无仅有的。即便来自一个小小的国家,比如多灾多难的黎巴嫩,作家都是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特别是国际场合。我们非常遗憾的是,没有看到莫言的这个人性至善的表露。(注:黎巴嫩作家纪伯伦就是一位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爱与美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莫言作品的主旋律又是什么呢?),我们中国有一群奇怪的人,他们热爱美国人,日本人,欧洲人,乃至全世界的人类,甚至全世界的兽类,这当然是可以的,但就是不热爱我们中国人,这个可以吗?
昨天鲍勃迪伦拒绝出席颁奖会,而在莫言站在斯德哥尔摩的奖台激情演讲的时候,依然不忘迎合西方猎奇中国的心理,讲述一堆令人恶心的妖魔化农村的虚假故事(已有很多人撰文揭露,这里不重复),幸亏中国还有一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要不全世界人民还真以为莫言就是中国人的代表,以为莫言笔下人物形象就是真实的中国人。屠呦呦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一个中国人的真实形象:胸怀博大,品格高尚,感恩敬业,热爱祖国,爱护集体、不忘初心.......。
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同是诺奖得主(只不过不是文学奖而是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获奖吧,看看她的格局吧,她在获奖演说中说:“我只是中国科学家群体中第一个获奖的女性科学家。我相信未来中国将有许多的项呦呦、齐呦呦、柴呦呦、尚呦呦、魏呦呦能够获得这一殊荣。”“我还想邀请85名参与过523项目的科学家来到瑞典,共同发布青蒿素的科研报告,但我怕诺贝尔奖基金会无法承担这笔庞大的开支,最终,我决定还是一个人来,代表中国,代表中国中医和中国科学家,领取诺贝尔奖。
尊敬的主席先生,再过几天,我就要返回中国,临走前,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希望您能告诉世界: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理由。
作为一名中医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青蒿素的研发工作,但我不是以获得诺贝尔奖为终极目的。
我唯一的追求是:抗疟、治病。
因此,我不想对于自己已经没有多大价值的诺贝尔奖,给我的晚年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烦恼和质疑。”
通过屠呦呦的致辞演讲,人们似乎看到了鲍勃.迪伦的影子。诺奖,对于屠呦呦已经没有多大就价值,她本无意出席,最后出席颁奖典礼也只不过是代表中国中医和中国科学家领奖而已,而鲍勃缺席颁奖典礼,大概是这个文学奖不仅对他本人没什么多大价值,而且他也不能代表美国文学及美国文学家来领奖,因为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艺术成就不在文学上而在音乐上,一个音乐家来代表美国的文学家们去领最高文学成就奖,这是对美国音乐的褒扬还是对美国文学的贬低呢?这缺席的理由是不是和屠呦呦出席的原因惊人的相似吗。这就是鲍勃的格局。
而莫言不过是代表他自己及那小部分为他个人感到光荣的中国人和外国人而已,这样的文字何能“永不磨灭”?
当初瑞典文学院授予莫言诺奖的理由就是“莫言用讥讽和嘲弄的手法向历史及其谎言、向政治虚伪和被剥夺后的贫瘠发起攻击。他用戏弄和不加掩饰的快感,揭露了人类生活的最黑暗方面,在不经意间找到了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形象。”这哪里是文学奖的颁奖词,难道不是和平奖、人权奖、民主奖之类的政治人物的颁奖词吗?媒体没有报道,我不知道今年鲍勃迪伦的颁奖词是不是也是这样充满浓厚政治气味?
正如有网友评价的一样,莫言的故事都伪装成神话和寓言,将所有的价值观置于故事的主题中。在莫言笔下的中国,我们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理想具有合乎标准特征的公民。
还有些网友评论说诺贝尔奖除了科学方面,其它的如文学奖、和平奖都是反的,千万别真,没看到和平奖给奥巴马了吗?这是针对莫言获奖而言的,今年的鲍勃迪伦又获奖了,看来网友的评论还是挺靠谱的。
莫言不愧是讲故事的高手,最近读习主席的讲话居然也能拍案而起,这是心中郁结了多大的火呀!夏朝之音(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夏朝之音)不相信大文学家莫言分不清“拍案而起”与“拍案叫绝”的区别。显然这既不是不明所以之过,也不是不小心的失误,这只不过又一次皮里阳秋的文字游戏,更是网友评价“将所有的价值观置于故事的主题中”的又一次表演而已。
最后,夏朝之音愿意以曾读到的《《细读莫言《丰乳肥臀》:为侵略者唱赞歌,前所未有!》》一文中作者王小钰对莫言的评论作为对本文的结尾:
作为一名文学研究者,我深知作家有独立思考、独立写作的自由,作家的作品,没有谁强行规定必须为现有政权唱赞歌。在历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批判当代社会的作家不在少数。很多美国作家,如斯坦贝克、德莱赛都批判了美国社会,海明威、克洛德·西蒙都谴责战争。然而,这里有一个底线,就是:作家可以批判本国政府,也可以批判侵略者,甚至批判全人类,唯独不能赞美侵略自己国家的人。在我阅读过的所有作品中,也从未出现过赞美侵略者、欢迎殖民者的。除了莫言,哦,还有一个扬言中国应该再被殖民三百年的X晓波,他获得的是“诺贝尔和平奖”。
2016年12月11日夜于山东青岛
【夏朝之音,察网专栏作家。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夏朝之音”】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expose/201612/32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