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沈志华:造假的美军阵亡数字能说明什么问题?

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兵力损失在战后42年中讳莫如深有原因,一把大火烧了美国圣路易斯国家人事档案中心(NPRC),有鬼门道!真实的数字,美国政府亏心,不敢提!更令人称奇的鬼门道是,刻有朝战美军阵亡数字的“美国朝鲜战争纪念碑”/“朝鲜战争退役老兵纪念碑”上,竟然没有阵亡者的名单!与之类似的“越南退伍军人纪念碑”上却刻着阵亡者的名单。一堆堆的美军朝鲜战争中的美国炮灰们都不被美国政府承认!这样的数字,公布出来又有什么积极意义呢?美国政府出于什么样的原因,那么不敢直面那场战争?竟然要用杜撰造假的数字愚弄大众?而沈志华先生,为什么罔顾他的“档案”治学的理路,要用一个满嘴欺诈之言的政客-艾奇逊的造假的数字讲说朝鲜战争?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问沈志华:造假的美军阵亡数字能说明什么问题?

如题,造假的数字在沈志华先生的大作《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中。在相关的章节中他先生说:三次战役之后,中国就应该听从菲律宾、印度等三国的劝架,不要和美国人打了,打下去只有吃亏再吃亏。为了说明这一点,他在大作的最后部分专门写了一章《余论:一场早该结束的战争》。在这一章,沈先生写了一个小节——<本来可以避免付出的沉重代价>,题目所说的造假的数字就在其中,原话如下:

【在这场战争中,南北朝鲜人员损失巨大,但其统计数字很难准确计算……因此这里仅以中美双方的兵员损失作对比。志愿军在这个战争中阵亡11.4万人,因伤病致死3.46万人,负伤25.2万人(38.3万人次),失踪2.56万人(其中被俘2.1万人),总计损失兵员达42.62万人。在这些损失的兵员中,属于其前三次战役,即在拒绝联合国停火议案前战斗中伤亡和失踪的人员共4.72万人(未计冻伤人员)。美军在整个战争中阵亡3.36万人,负伤10.33万人,被俘或失踪0.51万人,总计病员损失14.2万人。如此计算下来,在整个战争中,中美双方的军队损失比例为3:1.从战争结局看,中美之间基本打成平手,但中国所付出的生命代价却比美国要大得多。更重要的是,必须注意到中国的兵员损失绝大多数都出现在改变战略目标之后。由于1951年未能及时进行停战谈判,中方的兵员损失多了37.9万人,即增长了7倍。】①

一、被烧毁的美军阵亡档案与不靠谱的艾奇逊回忆录

在这段话里,红色的数字——美军阵亡人数的数字-3.36万人就是个造假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出处是艾奇逊的自传,《我在国务院的那些年》。艾奇逊的回忆,看上去也很权威,但是,这个权威数字与美国官方首次(1995年)公布的数字相差甚远,也和后来美国官方修正后公布的数字又有不小差距。可以说,美国官方数字与艾奇逊的自传数字互相抽脸。根据2000年6月美国《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的报道,美国官方首次公布的数字与后来修正的数字如下图:

问沈志华:造假的美军阵亡数字能说明什么问题?

在图上,美国官方首次公布的数字是54246人;2000年6月6日,美国国防部发布的更正数字是36940人,也足够权威。②而且更正后的数字,其发布日期比沈志华先生这本书的初版时间还早3年,为什么沈志华先生不注意这个要紧信息写下美国官方的数字,而用艾奇逊个人的回忆数字?这可不是我在鸡蛋里头挑骨头,我是在按着沈志华先生做学问的理路在做史料考订呢!沈先生的文章言必称“档案”,那么,美国官方数字获得的档案支持,比起艾奇逊回忆数字获得的档案支持,哪一个更坚实?这是考校史学家功力的一条高门槛!

我们先说美国官方的数字,无论是修正之前的54246人,还是修正之后的36940人,都是很成问题的。按着沈志华先生念兹在兹的标准-档案来衡量,这两个数字并没有权威的原始档案做支持。这样的战争中的阵亡数字,应该从美国军方的人事档案中进行核实、统计、汇总计算后得出。这些美国军方的人事档案,保存在美国圣路易斯国家人事档案中心(NPRC),然而,这个档案中心在1973年7月12日午夜,莫名其妙地毁于一场大火灾。在这个档案中心存放着的,1912年到1963年之间美国陆军、陆军航空队以及空军的约2200万件人事档案。或在过后统计,1600万-1800万份(馆藏量的73%-80%)档案受损,受损最严重的档案,有85%是1912年-1959年间的档案。事关朝鲜战争的人事档案在劫难逃。最后被修复档案只有650万份。损失无法估量。③那么,本应由这些档案支持的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阵亡士兵的信息也就无法完整查询!从残存的档案中耙梳出来的朝战美军阵亡人数、以及伤病人数,只能比真实的数字少,少多少,不可能有答案。所以,无论是54264,还是36940,都不是美军在朝鲜战争期间全部的阵亡数字。只能是朝战部分美军阵亡的数字,如果将之说成是朝战所有美军的阵亡数字,那就就是在造假,就在杜撰!这样的数字公布出来意义何在呢?对这个数字,美国官方应该秉持的态度是,实话实说,档案被毁,阵亡数字不可知!可是,这样没有完整原始档案支持的数字居然公布了,那么,美国政府、军方的用意就不能排除说谎与欺骗!

而且我们还应该注意,美国官方首次公布朝鲜战争美军阵亡数字的1995年,已经是战争结束42年之后了!为什么这个数字会迟来这么久,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么?请联系相关档案被莫名其妙烧毁的细节想一想!

我们再来说艾奇逊的数字。按着百度上给出的数字,艾奇逊是1971年死的。那么,他是可以见到在美国圣路易斯国家人事档案中心(NPRC)保存的所有美国军方人事档案的。似乎他的数字可以得到更坚实的档案支持的。可是,何以他给出的数字要比后来者根据余烬中残存档案耙梳出来的数字更少?这个道理何在呢?按道理,如果他认真翻查了这些档案,他给出的数字要远大于后来更正后的36940人。为什么艾奇逊的美军阵亡数字会是最小的一个?没道理嘛!可以认定,艾奇逊撒了谎!

我们再看这三个数字,从最早的54246,缩水到美国国防部更正的36940人,再到沈志华先生征引的,艾奇逊那个更加袖珍的3.36万人,一个比一个小。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己方阵亡数字远远少于对手,证明己方应该比对方强大,美国官方与艾奇逊的(沈志华先生征引的)数字应该是要证明这个。这么看,美军士兵真是不死金刚啊,消灭一个美军士兵,好难!那么,打败美军也一样的很难啊!美军“无敌”天下凭这个?既然美军士兵是不死金刚,那么,他们的对手,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斗力就相当不堪了。这些个数字都为这个观点服务。

如果沈先生没有别样的用心,那么有必要求教这位动不动就拿档案说事的沈先生,艾奇逊的那个数字之后的档案问题,您深究过么?!您那个袖珍数字又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选取的呢?

二、做一名阵亡美军士兵真难:美军的奇葩阵亡统计标准

美军的朝战阵亡数字是动了脑筋的,这个脑筋不光在放火烧档案上显现着(暂且认为这把火是“天灾”),还在阵亡标准的认定上耍弄心机。文章《美军士兵阵亡的条件》④,这篇文章就讲美军如何用阵亡认定标准耍心机,刻意缩小战争中美军士兵的阵亡人数。另外一篇文章《真相-刻在美国朝鲜战争纪念碑上的数字》,我选取文章中的相关内容如下:

【“阵亡”的入围标准苛刻:
一名美国大兵要“阵亡”,是很不容易的,他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算“阵亡”:一是必须在执行作战任务时当场毙命,如果还剩一口气被拖上担架,即使旋即咽气,也记入“其它原因死亡”。有个例子是越战时游击队火箭筒击一座脱衣舞厅,里面50多名美军非死即伤。而美军公布的阵亡名单里找不到这些人。理由是当时他们正在“欣赏艺术”,并非处在战斗状态。
二是必须有确凿证据证明此人是被敌方命中因而丧命,否则记入“事故死亡”。比较着名的例子是美第八军军长沃克中将,乘坐吉普车因躲避追击而来的志愿军流弹,跌入深沟摔死,美军战史上的正式死因是:车祸。
三是死者的尸体必须被其战友发现,起码面部可供辨认,并有效收集了死者的身份标牌。换言之,如果你被敌人的炮弹打的稀烂,或者你的身份牌飞出去挂在了一只狗的脖子上,或者你的尸体跌入一个粪坑而无人愿意下去捞你辨认,你将被记入“失踪”。
四是死者必须死在战地。如果你中枪中炮负伤急救,但是却被直升机接到战区外(比如日本)抢救无效死亡。抱歉,你算“韩战以外地区死亡者”。
五是战机必须在空中被敌机打爆,同时飞行员一并被炸死才能确保“阵亡”。如果飞行员在空战被击中昏迷、飞机却是后来才坠毁的,抱歉,这种死亡也可能叫“机械故障”。
因为有如此苛刻的条件,一名美军要想“阵亡”尤其是“阵亡在朝鲜战争中”真的很不容易。于是美军在朝鲜战争中阵亡率一直很低,美军的作战飞机、坦克、战损率也很低,以至于在朝鲜战争中,美军所谓的“因事故自行坠落的”战机是被击落的3倍、其它杂七杂八死亡人数的快赶上作战阵亡的人数。这可以说充分反映了美军的强大实力、对人权的重视和统计学上的分类细致。当然,也可能反映出其它的一些理念】⑤

我们注意红字部分的言外之意,这其中所谓的“理念”,不排除杜撰极小的阵亡数字打造美军不死金刚的神话的用心。而且,以“美军所谓的“因事故自行坠落的”战机是被击落的3倍、其它杂七杂八死亡人数的快赶上作战阵亡的人数”这句话推算,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阵亡数字,也许比美国官方修正后的数字翻倍都不止。另外这篇文章有战例:

【一是以美军第7师第31团(“北极熊团”)为例。
第7师31团完整建制编制人数3781。中方宣称首次歼灭美军建制团级特遣队,击毙团长艾伦·麦克莱恩(Alan McLean)陆军上校,缴获“北极熊”团旗。美军宣称3200人的团级特遣队有超过1000人(一说1600余人)成功突围,并还有战力组成一个营随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突围。事实是这个团级特遣队3200中仅385人生还。美军31步兵团协会网站http://www.imjinscout.com/31stInfHistory.html及维基http://en.wikipedia.org/wiki/31st_Infantry_Regiment_(United_States)均披露:“In November 1950, the 31st Infantry made its second amphibious invasion of the campaign, landing at Iwon, not far from Vladivostok where the 31st had fought just 30 years before. With North Korean resistance shattered, UN troops pushed toward the Yalu River. When Chinese troops swept down from Manchuria, they surrounded a task force led by the 31st Infantry’s commander, COL Alan MacLean. COL MacLean and his successor, LTC Don C. Faith, were both killed during the ensuing battle. LTC Faith won the Medal of Honor for his gallant attempt to lead the command to safety. Only 385 of the task force’s original 3200 members survived.”3200人的第31团特遣队生还者仅385人,占编制人数3781人的74.5%已被歼灭,按战损率确实可以算被全歼了。】

再看上甘岭战役美国人宣称的兵力损失:阵亡365人,受伤1174人,被俘1人。但是,真实的美军兵力损失远不止此:

【……上甘岭战役第1天美第7师31团仅打了半天,2营人马损失超过70%,下午换上32团(秦基伟说是17团)接着打;美第7师32团损失估计也不会小于31团的。美第7师各团营从14日到20日投入战斗的序列是:14日31/1、31/3,15日32/1、31/2,16日17/2,17日17/3,19日17/2、17/3,20日32/1两个连增援17/3。仅美第7师在一周内就动用了2/3的兵力,各团仅剩一个营未投入战斗。到18日,美第7师和韩第2师出动番号同为第17团的部队(实际上美第17团在16日就投入了第2营)。仅前5天美韩军就一共投入了17个步兵营共51个连队,其中美第7师6个连队,韩第2师11个连队,也就是说美第7师仅3个营未参战,韩第2师几乎全力投入。美韩记载的许多资料表明:联合国军伤亡超过7000之众,惨到每个连不足40个人,一名美军连长点名时该连仅剩2人(美国随军记者威尔逊报道:“一个连长点名,答到的只有一名上士和一名列兵。”),战损高达70%-80%(有不少人动不动就说美军伤亡1/3就撤离战场,在上甘岭看美军是唯一一次例外)。从21日至29日,坑道内的志愿军部队夜间主动出击达158次,仅9次失利,并恢复了7处阵地,累计歼敌可估算在1500人以上。10月21日至25日,美7师又动用了剩余3个营中的2个,仅保留了1个营未参战。一共投入了8个营的兵力,也仅仅支撑了12天。加上10月30日后的陆续参战战损,美第7师伤亡少说也在6000-6500之间。第187空降团3200多人,按战损1/3估计,美军上甘岭战役伤亡超过7000人接近8000人是没什么疑问的,这才是符合美军损失超过1/3之一撤离战场的真实数字。】

看起来,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兵力损失在战后42年中讳莫如深有原因,一把大火烧了美国圣路易斯国家人事档案中心(NPRC),有鬼门道!真实的数字,美国政府亏心,不敢提!更令人称奇的鬼门道是,刻有朝战美军阵亡数字的“美国朝鲜战争纪念碑”/“朝鲜战争退役老兵纪念碑”上,竟然没有阵亡者的名单!与之类似的“越南退伍军人纪念碑”上却刻着阵亡者的名单。一堆堆的美军朝鲜战争中的美国炮灰们都不被美国政府承认!这样的数字,公布出来又有什么积极意义呢?美国政府出于什么样的原因,那么不敢直面那场战争?竟然要用杜撰造假的数字愚弄大众?而中国籍的史学家(?)沈志华先生,为什么罔顾他的“档案”治学的理路,要用一个满嘴欺诈之言的政客-艾奇逊的造假的数字讲说朝鲜战争?

那可以断定,沈志华先生在他的大作里,说朝鲜战争中,中美兵员损失比是3:1,就是一个弥天大谎!当然了,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中国把战争打到了1953年是得不偿失的结论,更是沙滩上的高塔,能站得住么?

三、志愿军伤亡人数高于美军,无损于中国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者这一基本定性!

不过,我也不否认战争中,美军的伤亡人数会小于我们志愿军的伤亡人数,毕竟,武器的代差有,我们对美军的打击力度不如美军对我们的杀伤程度;而且后勤保障,尤其是医疗救护水平的差距美军要比我们强的多得多。这样的差距就能使美军的伤者能得到最及时的救护,因伤致死数字会比我们小。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能否认。

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救护力量有其雄厚的国力作支撑,是我们当时薄弱的后勤力量无法比拟的。所以,对战场伤者的救护及时程度来讲,我们大大不如,对我们的伤亡高于美军有了直接影响:

【美英各国为朝鲜战争专门配备了强大而精良的专业医疗救护队伍。除装备先进的医疗队、救护站、集团军的移动外科医院和后方医院外,最大的特点是美军首先全面施行战地空中救护。全球史上直升机大规模实施伤病员的战地救护,即源于此。
美军在朝鲜战争期间,陆军救护直升机承担了从作战现场向野战医院后送伤病员的任务;而空军固定翼飞机则执行从野战医院等作战后方区域向日本或美国本土空运伤员的任务。空中转运的高峰时期仅一个月(1950年12月),送到美国的伤病员即达6352名之多。
致1953年,美军在朝鲜战场使用的直升机已达1000多架。数量最多时美海军陆战队已布置十个直升机中队及美陆军两个直升机连。这其中有救护功能的直升机频繁活跃在各个战场(被比喻为“空中救护车”),使空中转运伤病员的转运时间,由二战时期的10-12h下降到了6h,伤死率也随即降低至2.5%。
不仅如此,五个非参战国家(瑞典、丹麦、印度、挪威和意大利)的医护人员还组成了“联合国军”医疗队,担负起整个朝鲜战场的“盟军”医疗救护任务。其中包括瑞典派遣的红十字野战医院、挪威派遣的陆军移动外科医院等。“联合国军”医疗队在朝鲜战区的服务时限长达2年以上,五国向朝鲜战场派遣医务人员累计2100多人,合计诊疗了20多万人次。仅印度和意大利的两支医疗队,就为5621人实施战地外科手术,可谓救护力量强大。】⑥

美军的兵员损失少于志愿军,并非美国兵有多善战,是有一大群喽啰为这个山大王抬轿护驾让它少死了人!对比之下,我志愿军的伤病战士,从野战区后送到野战医院甚至回国治疗,面临的困难就大的很多,朝鲜多山多河(约3/4为山地),因为战争的破坏,道路残破、崎岖、泥泞,救护车难以行进至火线附近。但是,美军有直升机这个运输利器,不受限制。而志愿军只能以人力担架的方式运送伤员在山地穿行:

【从火线战场护送一名伤病员到祖国边境,运送线长达400-600公里。火线(即连营阵地)到师的运输方法只要靠步行、担架,部分使用兽力车等工具;从师到野战医院,主要用回空载重汽车;由野战医院回国主要使用回空货运列车。卫生部门处有少量救护车外,不配备专用车辆。运输线常常因为敌机轰炸及雨雪灾害等破坏,时有阻断。故后送任务多在夜间进行,利用黑夜隐蔽,以保证大批伤病员及时从各治疗阶梯后送,不导致停积。】⑦

这些不利因素,尤其突出的是美军优势空军的肆无忌惮地轰炸对伤病战士的安全后送影响最大。有如上条件限制,我们的伤病员被延误治疗是无可避免的,因伤致死增加的兵员损失大于美军那是客观存在。如此等等,不是因为战不利,乃是因为后勤上的短板限制!

三次战役之后,不和美国和谈继续打下去,损失急剧增加,这是沈志华的说辞。但是,打下去的选择不是中国愿意选择的,是对美国要不惜代价把战争进行下去的正确应对:1950年12月15日,杜鲁门发表广播演说,宣布16日起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表示美国愿意谈判,但绝不向“侵略”屈服,绝不姑息共产主义势力的“巨大威胁”。16日,杜鲁门政府成立类似二次世界大战的战时动员机构——国防动员局。扩军100万,美国现役军队由250万扩增至350万;要在一年内把飞机和坦克的生产能力扩大5倍和4倍以上,并配合实施工资、物价管控等手段,以服务于军火生产供给。⑧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949-1959》77页 ⑨双石《开国第一战·上》306-307页 四川文艺出版社、华夏出版社2013年5月

中国对所谓谈判(十三国提案)的正式答复时间是12月22日。在中国政府正式答复之前,美国就抢先扩军备战,这就摆明了要把战争长期化、扩大化。中国只能奉陪到底!沈志华所谓的兵员损失剧增是美国把战争扩大化长期化导致的结果,与中国何干?至于用三次战役之后,中国军人伤亡剧增来证明当时的中国政府在犯错,那倒要请问了,三次战役之后,美军的伤亡是否激增,你有准确数字做对比么?无论是你引用的数字,还是美国政府自己公布的数字,都是假的!用“田忌赛马”式的诡辩术,用中国实事求是的数字对比美国杜撰出来的假数字,你又能导出什么站得住脚的结论?你拿这样的对比能说明什么问题?

不多说,就问沈志华先生,在这个话题上,你的档案在哪儿呢?!

①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451页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4月

②《朝鲜战争美军死亡数字错误重大》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2/17/20000606/90735.html

③《记忆的烙印》http://xuewen.cnki.net/CCND-CDAB201403200030.html

④普维:普维:《美军士兵阵亡的条件》http://www.cqvip.com/main/export.aspx?id=34062790&type=1&sign=a3dcbdab6c6c2bdfce51ac08fca042cc

⑤《真相-刻在美国朝鲜战争纪念碑上的数字》http://www.ireadipost.com/index.php?pid=view&id=7419

⑥⑦陈晓松,吕传柱《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战伤救护奇迹》

⑧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949-1959》77页

⑨双石《开国第一战·上》306-307页 四川文艺出版社、华夏出版社2013年5月

【长河红阳,察网专栏作家】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expose/201905/49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