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的仗义与蒋介石的不仗义

共产党是仗义的。“四一二”蒋介石集团叛变革命投靠帝国主义,杀了多少共产党?但为了抗日 ,“西安事变”力主放蒋,并拥护蒋介石为全国军队领袖!

共产党是仗义的。“四一二”蒋介石集团叛变革命投靠帝国主义,杀了多少共产党?但为了抗日 ,“西安事变”力主放蒋,并拥护蒋介石为全国军队领袖!

对东北军也很仗义,例子多了去。比如说,“西安事变”后,王以哲于“二二事件”被杀,军内思想动荡,一二O师六二五团团长汲绍纲率部投奔红军,111师师长常恩多也派人前住三原红军前线指挥部联系。我党我军从大局出发,劝说常恩多留在东北军内坚持联共抗日,常恩多接受了劝告。红军仅留汲团长本人(无法回去了),全部人枪退回五十七军!(这一点,共产党是很有传统的。韩德勤率部与陈毅摩擦时,陈毅对二李、陈等部也都是这样做的:对方打来,我军击败之,俘虏的人、枪全部退回!——合作抗日之诚意,苍天可鉴!!!)

而我们看看蒋介石是怎么做的?

1.张学良顶住日本人压力,毅然易帜。但中原大战时,蒋介石居然收买张学良的部下!

中原大战期间,蒋介石刚开始拉张学良出兵而张犹豫,于是通过蒋在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陈贯群拉于学忠部出兵,并许以华北地位。于回曰唯张学良之命是从,蒋未得逞。后来蒋又通过何成浚勾结于属下旅长马廷福叛张,马廷福找于学忠一起起事。于学忠刚开始劝马说东北系统待我们不错,绝不可如此行动。但马部在蒋方人员的收买下,还是决定起事。

于学忠稳住马部,秘报张学良。张采用于学忠的建议,以召开军事会议为名,将马廷福及其属下扣押,乱事得以平定。

2.锦州之战,不发一枪一弹,连以东北军空军为班底的飞行队也只是口头应允、事实却压着!!!(国民党的空军,是靠东北军的班底的——要知道,飞行员比飞机珍贵!而抗战时优秀飞行员,如高志航等,很多来自东北军!)

3.东北军替蒋介石“剿共”,损失三个师,蒋介石不仅不补充,反而趁机掉了番号——后来八路军三个师的番号就来自东北军!!!

4.“西安事变”后,分化、分割东北军。

5.抗战中,不仅屡屡命令东北军打头阵,而且常常命令东北军殿后、掩护中央军撤退。我们看:

(1)平汉线之战:担任平汉线阻击任务的是国民党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刘峙任总司令。为阻止日军沿平汉线南侵,第二集闭军由北平至石家庄沿平汉路设立了三道防线。东北军第五十三军和孙近仲的第二十六路军受命布防在第一道防线上。

9月15日,日军第一军第六师闭(师团长谷寿夫)向平汉路右翼中国守军东北军第五十三军防地水清一线发起猛烈进攻。面对强大的故人,五十三军沉着应战。在南各庄一带,守军一一六师三四六旅奋起抵抗,先后打退敌军多次进攻。该旅六九一团团长吕正操身先士卒,官兵同仇敌忾,在敌人的强大炮火压制下,坚守陈地,予敌以重创。二四六旅六九二团官兵亦越战越勇,未失寸土。日军久玫不下,乃增强炮火,加强兵力,轮番攻击数小时之久,六九一团、六九二团伤亡巨大。六九一团不少官兵牺牲;六九二团团长张子弛负伤,第三营营长曾国华等相继阵亡。

当日,一一六帅撤出战斗,向大清河南岸收缩。日军第六帅团占领永清后,继续追击——一六师,追至霸县附近时,东北军五十三军军部及一三O师予以阻击,敌受阻后停止前进。

10月10日,石家庄沦陷,至此平汉路北段中国军队的三道防线全被日军攻破。此时,东北军第五十三军正值向赵县撤退途中。10月11日,掩护全军后撤任务的六九一团,在团长吕正操的率领下,于晋县梅花镇阻击日军第一O八师闭的追击。为了完成掩护后撤任务,吕正操团坚守阵地,以致敌我均有很大损失。阵地前,日军死伤枕籍,吕团第二营营长刘裕勤、营附王德平、连长王宽平、排长刘建章等英勇殉国。后经血战,六九一团突出重围,在敌后继续战斗。——吕将军后来率领这一个残缺的团,加入共产党,在敌后创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一度完全控制了24个县,部分控制了20个县),战绩可与“国军”任何一个军媲美!!!后来吕将军成为共和国开国上将!

(2)邯郸之战:平汉路中国守军的第二道防线失守后,原战斗在津浦线上的东北军六十七军接到第一战区的电令:“六十七军可酌情迟滞故人,速向献县方面转进,并向商震总指挥迅取联系。” 时值六十七军与敌激战于刘格庄一带,该军军长吴克仁当即决定,黄昏时由黄格庄掩护阵地抽出部分兵力轻装袭击日军,各师则乘战斗间隙向献县靠找。正当军部开始撤退时,掩护阵地上枪炮声大作,随后我轻装部队即与日军监视部队展开肉搏。六十七军一部迅速增援,日军不支,而六十七军轻装部队越战越勇,杀得敌军胆战心谅向后败退。六十七军遂全军脱离阵地.安全转达献县。 六十七军到达献县后,接受了战区着六十七军于邯郸附近掩护战区大部队撤退的任务,旋顺利转移至邯郸,以主力防守临洛关,以一部沿河堤助防,其余为预备队。10月 17日,日军第十四师闭(师团长土肥原贤二)主力来攻,先以优势炮火和飞机轰炸压制住六十七军炮兵,然后即以主力向临洛关攻击。六十七军在日军炽烈炮火压制下,利用已构成的工事节节抵抗.每一次争夺战斗,敌我双方均伤亡颇重。六十七军经力战完成了掩护战区撤退任务,遂渡过漳河,于18日到达河南汤阴县。

(3)无锡、扬州等地作战:1937年7月12日,五十七军从河南周口镇出发,沿陇海路东进至新安镇,然后转公路和运河兼程南下,进至长江口。该军一一一师到达南通、启东、海门、如皋、靖江之线;一一二师到达无锡、江阴一线,沿扬子江南北两岸布防。

111师师长常恩多亲率两营官兵在扬州与敌浴血奋战,常师长指挥士兵以平射饱和集束手榴弹向敌坦克猛轰,并以猛烈火力向日步兵射击,双方损失惨重,我军击退日军,并乘胜追击至施家桥。一一二师于江阴作战中损失较大,师长霍守义负伤,在南京保卫战中冶损失惨重。

(4)淞沪会战:67军此时接受的是阻挡日军进行迂回的主力部队,掩护大部队撤退。67军独立在松江城内和日军主力激战了3天,坚守阵地(坚守三天!),319旅旅长吴骞负重伤,321旅旅长朱之荣牺牲,322旅旅长刘启文壮烈将军殉国!这三天非常宝贵啊!要不然整个淞沪会战撤退的我国军队不知将损失怎么大!

到了67军撤退时,就来不及了!由于被日军三个主力师团四面围攻,几乎全军覆没。吴克仁军长落水、生死不明(后来没有任何消息,应该是牺牲了),军参谋长吴桐岗、师参谋长邓玉琢、322旅旅长刘启文、321旅旅长朱之荣和王熙瑞等八名团长以及绝大多数的营、连、排长都牺牲,319旅旅长吴骞负重伤。107师伤亡超过9成,108师也过半。

(5)台儿庄会战:会战第一枪和最后掩护其他军队撤出的是东北军五十七军。

(6)青岛之战:1938年初,日军第十三师团(师团长获洲立兵)、第三师团(师团长长藤田进)、第九师团(师团长吉住良辅)分别由津浦路正面来玫,企图同南下之日军合击徐州,沟通华中华北交通。东北军五十一军奉第五战区之命,赴津浦路东西两侧的淮河北岸布防。经血战,用机枪击落敌机一架。此后,淮河南岸的日军又接连发劝几次猛烈攻势,均被五十一军击退。直至1938年5月,五十一军奉命调往台儿庄参加会战,五十一军胜利地完成了保卫淮河的任务。

东北军除上述部队外,骑二军也于1937年8月下旬调晋绥前线与日军作战。军长何柱国率骑三师(师长徐良)从陕西经同蒲路北上,增援大同,归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指挥;骑六师在绥远作战,归马占山指挥。在井坪镇一役中,骑三师第十团被日军击溃,损失很大。1939年3月,骑六师师长刘桂五在固阳与日军作战,光荣牺牲

东北军作为抗战初期最早抗击日军的第一线部队,同时也作为掩护友军安全撤离华比的后卫部队,以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为全中国的抗日战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比如常恩多奉命撤离南通。此后率部参加了扬州保卫战、台儿庄会战、盐城和阜宁阻击战以及徐州攻击战等,在常恩多的指挥下,将士艰苦奋战,卓立战功,被誉为“常胜将军”。1938年底常将军加入共产党。1940年9月, 五十七军军长缪将军派少校副官于光烈去苏北桃林镇跟伪兴亚建国军鲁苏地区总司令李亚藩和日本鹫津兵团的大尉参谋辛修三等谈判,达成了互不侵犯、 共同防共的协议。常恩多得悉后,和三三三旅旅长、中共党员万毅于9月21日夜组织“锄奸行动”,副军长朴炳珊夫妇、伪北平宣抚班的女间谍徐春圃等皆被扣押(缪流闻讯逃脱)。他草拟了致各界电文通告全国,提出“忠心爱国,杀敌锄奸,团结抗战,打回老家”的主张。接着,组织部队攻克了大店、碑廓敌伪据点,歼敌600余人。1941年常恩多肺结核病发作,顽固派趁机扣押万毅等将军。常将军于次年8月抱病率部队起义,加入八路军,旋即劳累过度去世,其部下万毅成为共和国开国中将

(7)背后捅刀子,分化瓦解东北军

第49军:第49军在淞沪会战中损失惨重,但蒋介石在战后根本不理睬其整补的要求。万般无奈之下,刘多荃带着109师师长赵毅亲自到武汉去活动,花了好大一笔钱才打通了门路,调来了全部徒手的预5师补充109师。预先讲好条件,赵毅仍为109师师长,原预5师的团长以上主官全部留任。刘多荃将张学良当年留用的一部分武器装备该师。补充后的109师一式捷克式步枪,每连六挺捷克式轻机枪,每营配有重机枪连,团有迫击炮,堪称装备精良的生力军。然而刘多荃、赵毅高兴得没多久,在一次下命令让109师开拔时,原预5师留任的四个黄埔生团长全部告长假,部队一点也开不动。事情反映到蒋介石那里,蒋介石非但不处分故意捣蛋的团长,反而借机将赵毅撤职,换上了嫡系李树德,刘多荃任命的其他东北军军官也都被撤换掉,接着又将109师划归第1战区刘峙指挥。49军的一个整师就这样被剥离。1939年大批日军猛攻南昌,刘多荃率部守御松山、万家埠一线。由于修水作战失利,又被蒋介石借题发挥,揪住不放,对49军大加挞伐,刘多荃由中将军长降为上校军长;105师师长王铁汉撤职留任,责令戴罪立功;副军长高鹏云、参谋长秦靖宇相继调离,另派中央嫡系林耀堂和凌振仓分别继任——东北军整整一个第49军就此名存实亡了!

57军:敌后抗战,损失惨重,在日伪拉拢下分化,一部投入八路军,被蒋介石借机解散

67军:在淞沪会战中劳苦功高(前边说了,坚守松江三日!)但却有流言说吴克仁叛国投敌!蒋介石虽然没有敢没有直接将吴克仁定为叛徒,只是宣布其失踪,但借机称67军突然溃退、使得上海守军在撤退中遭受极大损失、算是作战不利!于是不仅不补充,而且撤掉1个师番号,于是67军只剩下1个师了,无法独立成军,即并入中央军王敬久的25军!——被蒋介石趁机“吃掉”了!

53军:军长万福麟在武汉会战之后被授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职务(其实是剥夺军权),离开了53军,去重庆就任,军长由116师师长周福成接任。

51军:坚持敌后抗战,战斗无数,损失惨重。1942年华北大旱,士兵没有足够的粮食只好吃树皮草根甚至观音土,营养不良引起的夜盲症、肝腹水等疾病在全军蔓延,非战斗减员不比战斗减员要少。51军的力量在敌后的激战中逐步被消耗。1943年3月,日军集中日伪数万主力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最终大扫荡,51军几乎全军覆没。于学忠、牟中珩等被明升暗降调任虚职(实际上是剥夺了军权)。

抗战中,

第一位牺牲的将军是东北军韩家麟少将(张学良从北平派往马占山部);

全面抗战爆发后第一位牺牲的中将是东北军吴克仁将军;

牺牲将军总数,东北军与中央军不相上下!!!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蒋介石 共产党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history/201605/28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