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吃亏了吗? ——评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几个流行观点

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流行的有几个观点。第一个是国民党吃亏论,第二个是共产党过激论,第三是共产国际遥控论。总之,说来说去就是说为历史翻案,为国民党与陈独秀辩护,为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特别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泼脏水。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www.cwzg.cn)】

国民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吃亏了吗? ——评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几个流行观点

当前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流行的有几个观点。第一个是国民党吃亏论,也就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候共产党的力量远远小于国民党,而后来共产党借国民党的力量发展壮大了。第二个是共产党过激论,诸如说共产党当时支持的工人罢工、农民运动等等过于激进,所以导致国共分裂。第三是共产国际遥控论,诸如向国民党让步等等,是共产国际的既定策略。陈独秀的一些做法应该归罪于共产国际,不应该归罪于陈独秀本人。总之,说来说去就是说为历史翻案,为国民党与陈独秀辩护,为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特别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泼脏水。

可惜的是,这几个观点都是很难站得住脚的。首先我们看一下国民党吃亏论。国民党吃亏的前提就是,国民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前有很强的力量,因此不需要和共产党合作。共产党的力量弱小,因此需要和国民党合作。然而事实上,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前,国民党很难称得上是一个党。其党员虽然号称有20万人之众,但是具体有多少人自己也说不清楚。像孙中山就把自己的支持者,特别是军队和帮会中的成员统统算成是党员。这种全民皆党的理论党员的水分是很大的,甚至在一大部分人,自己都不承认自己是国民党员。后来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以后国民党搞党员登记,结果广州市的3万国民党人中只有三千人愿意登记自己的名字。至于要说国民党的组织活动更是形同虚设,除了少数中央高层,基层几乎国民党是没有组织的,完全是一些人头党员,空壳党员。相反,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前,共产党虽然只有几百人,但是并不是说共产党的力量真的很弱小,而是因为共产党走了,精干建党的路线,入党的程序和标准非常严格。共产党除了核心的党员以外,还有大量的外围组织,诸如工会,共青团,等等。这些外围组织具有严密的组织系统与定期的组织活动,即使是外围组织的成员,甚至是连外围组织的外围候补成员,参加活动的频率也要比国民党的大多数核心党员高的多。因此,以国共两党的人数差距来断定,国共两党的实力差距显然是一种非常荒谬的说法,国民党的人数实际有大量水分,而共产党的人数则是有大量的隐藏的。如果要是一共产党人的标准去要求国民党的话,那么经常参加组织活动的国民党人,恐怕连几百人都没有,也就是孙中山等几个头头而已。

因此我们如果要是抛弃了史学家们所虚拟的党员人数与力量对比,具体来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判断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情况来看。我们就会发现,共产党是一个虎虎有生气的政党,在1921年成立以后,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就发起了京汉铁路大罢工,这种能够影响全国的大规模工人运动。虽然说在京汉铁路大罢工中共产党人受到了镇压,但是其人数与实力并没有受到根本的损失,相反的,其实力进一步扩大,为下一轮斗争做好了准备。而国民党是呈现出一种衰退期,如果要是将其前身同盟会也算上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国民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在辛亥革命期间,甚至准确的说是在辛亥革命的前夜,同盟会是在一个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强大政党。在辛亥革命爆发以后,从同盟会到国民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以及影响力上,虽然说有所起伏,但是总的来看是持一种不断衰退的趋势。从辛亥革命到二次革命,再到护法运动和第二次护法运动,国民党从一个全国性的政党推到南方的半壁江山,又从南方的半壁江山退到广东的一隅,在国共合作前,甚至由于陈炯明的叛变,连广东这一块弹丸之地也坐不稳当。因此,虽然说两党会有需求,但是国民党对共产党的需求超过了共产党对国民党的需求,不存在什么吃亏与否的问题。如果要是硬说谁吃亏了的话,那么只能说是共产党吃亏了。陈独秀,张国焘等一批人在初期之所以不愿意和国民党合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意背上国民党这个老朽的包袱。

关于所谓的共产党过激论,我在这里不想重弹毛泽东主席和陈独秀对于农民运动的争论。只是想说明一个事实,任何一场社会运动中都必然会有过激或保守两种错误倾向,如果要是单纯及某些事例来说明这场运动的过激和保守的话,那是永远也说不清楚。因此我们必须要考察其整体,从理论和宏观的角度来看,这场运动究竟是过激还是保守。如果要是站在理论整体上宏观看待国民革命,说共产党过激的前提就是国民党还能够遵循原来的国民革命纲领,能够完成新三民主义所宣传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否则,如果是国民党本身已经背叛了新三民主义的纲领,不再坚持新三民主义所规定的革命任务,那么就不存在共产党在宏观上是否过激的问题,国民党都是主要的责任者。如果依此标准进行考察的话,我们就可以发现,北伐战争中,国民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很多北洋军阀以及地方军阀在战争中不断的投降国民党或者参加国民党,并且逐渐地把握了国民党的军权,原来的国民党高级干部和高级军官也借战争之机,大量的夺取土地和财产,并且积极地与帝国主义列强相勾结,希望能够争取成为取代北洋军阀的新的代理人地位。这样,国民党高层的性质就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由一个比较革命性的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变成了一个维护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官僚利益的反动政党。因此,国民党已经不可能在履行自己所承诺过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耕者有其田”等等新三民主义目标了,除非共产党和国民党一样,背叛革命,背叛工农大众,否则的话,两者的分裂就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国共分裂的主要责任无疑在于国民党。

在这里附带说一个问题,今天大陆的某些学者借用了台湾学者的观点,宣称“反对帝国主义”,“打倒列强,除军阀”等等口号最早是由共产党提出来的,言下之意就是说,这些目标并不是国民党的本意,是共产党强加给他的。所以国民党背叛了这些革命的目标是理所当然的,不应该也不需要负任何责任。问题是,且不说这些口号最早是谁提出来的,关键是,如果要是国民党不接受这些口号,表示自己,不愿意反对帝国主义,而仅仅是希望取代北洋军阀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新代理人,不愿意扶助工农大众,实现耕者有其田,仅仅是希望取代北洋军阀,成为新的大地主大官僚。那么,还会有人支持国民党吗?国民党还有可能取得全国政权吗?恐怕大多数人宁愿还像北洋军阀嫡系老军阀继续统治,也不愿意说打了好几年仗,再换汤不换药的弄一帮新军阀的统治吧!还有,这些学者宣称,共产党对于国民党的基层渗透的非常厉害,很多基层的国民党人倾向共产党人。其实,在北伐战争末期,国民党的人数是远远超过共产党的。如果要是国民党高层坚持“打倒列强,除军阀,实现耕者有其田”这些承诺的话,那么基层组织自然是会支持他的。之所以说基层组织倾向共产党,其实是因为国民党高层背叛了自己的新三民主义革命路线,而基层尚未背叛,所以国民党高层就把坚持新三民主义的基层国民党人通通看成是亲共分子而已。

最后谈一下,所谓的共产国际遥控论。且不说共产国际对于中共革命的指导有没有错误,关键的问题是,为什么说共产国际的指导陈独秀就要服从呢?后来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当中,王明等人也是打着共产国际的旗号,希望挟天子以令诸侯,鼓吹要以国民党作为工作的中心。然而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却并没有服从,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并且以自身的卓越成效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认可。因为共产国际还是希望中国革命成功,而不是有意的给中国革命搞破坏的。但是,共产国际作为总部在苏联的一个组织,不可能完全了解中国的情况,只能是根据中国方面的汇报,去指导中国的革命。因此,这些指导必然是有正确的一面,有不正确的一面,关键是中国国内的领导人是怎么看待,怎么做好自己的工作。就陈独秀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表现来看,这方面的工作完全是不合格的。刚开始,共产国际的代表提出和国民党合作的时候,陈独秀非常不满,不愿意和国民党合作。可是后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帮助陈独秀营救出了他的几个好朋友之后,陈独秀非常感动,出于哥们义气,一下子从极左跳到急右,不但同意和国民党合作,而且完全赞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提出的“一切工作归国民党”等错误主张。仅就这方面来说,陈独秀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人,把责任硬推到共产国际身上为陈独秀辩护是不合适的。

【jrs直播手机连接_雷速体育_jrs低调看直播直播,察网专栏作家】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history/201703/34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