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纪念屈原 | 写在汨罗江畔
【本文作者魏巍,原名魏鸿杰,笔名红杨树 ,河南郑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当代诗人、散文作家、小说家。魏巍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八路军,历任团政委,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他成名于从朝鲜战场回来发表的一篇文艺通讯,其中《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影响。毛泽东读后,立即批示“印发全军”。后来被收录于小学课本。代表作《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篇小说《长空怒风》,电影小说《红色的风暴》,抗美援朝题材长篇小说《东方》,于1981年获首届茅盾文学奖。2008年8月24日,魏巍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88岁。察网于端午节之际发表魏巍纪念屈原的这首诗,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纪念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魏巍。】
写在汨罗江畔
魏巍
青青的井冈哟清清的泊罗江
诗人之父哟在这里投江而亡
泪罗的江水哟为什么这样清?
这里有诗人的亮节高风。
泽畔的兰芷哟为什么这样香?
也许是骚坛上飘来的芬芳。①
可敬的诗人哟早已为故国献身,
我仿佛看见他仍在披发行吟。
为什么这样憔悴呵叹息频频?
只因他对故国忧思太深。
他脸上为什么还有泪痕?
因为他爱人民爱得深沉。
诗人哟,你才是我们的民族之光。
诗人哟,你才是我们的诗歌之魂。
诗人哟,我虽然不敢与先贤相比,
但我要立志追寻你的步迹。
诗人哟,你的诗篇象日月峥嵘,
我要学你那金石般的坚贞。
诗人哟,我虽然不敢比你的高深,
对人民我也有一颗燃烧的心。
我一生追随红旗冲过烟尘,
怎敢忘自己的同志自己的人民!
隆隆炮声哟硝烟腾腾,
我怎能忘党的壮丽人民的光荣!
我们的红旗哟曾何等鲜艳,
我怎忍看见他颜色暗淡?
我们的红旗哟象灿烂的早霞,
我怎能看见她无声地落下?
看乱云奔涌哟黑云翻卷,
阵地上出现了最大危险。
叛徒们正把红旗纷纷砍倒,
我的热泪滚滚哟怒火中烧。
他们摘掉了人民心中的红星,
把人民的战斗成果输得空空。
他们用糖裹的毒药欺骗人民,
把神圣的信念变成了一缕烟云。
想到这里我止不住泪洒大地,
解放了的人民怎能再当雇佣奴隶?
诗人哟,你当年在江畔如痴如醉,
我今天的优思呵也恰似洞庭湖水。
但我决不效你投湖投江,
必要时我将举起明亮的刀枪!
诗人哟,我决不效你投身清流,
我将同人民一起再一次战斗!
我要大声呼唤全世界的同志,
我们必须击退逆流继续前进!
只要我们的星球不会倒转,
共产主义的太阳就不会下沉!
1989.10.30作
①骚坛—写作《离骚》处,在屈原故居。
【本诗摘自魏巍着. 魏巍文集 第六卷 诗选[M].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
扞卫社会主义精神长城的坚强战士
美国“黄雀行动”失败了,并不等于祖国社会主义事业可以因此释怀,魏巍于是怀念“诗人之父”屈原在汨罗江畔披发行吟。他憔悴叹息,因为“他对故国忧思太深”;他流着泪痕,因为“他爱人民爱得深沉”。今日的这位诗人于是对屈原说,“你才是我们的民族之光”,“你オ是我们的诗歌之魂”。“我”虽然不能与先贤相比但我“立志迫寻你的步迹”,学习你那“金石般的坚贞"。“我”虽然不敢与你比高深,“我对人民也有一颗燃烧的心"。
我一生追随红旗冲过烟尘,
怎敢忘自己的同志自己的人民!
隆隆炮声哟硝烟腾腾,
我怎能忘党的壮丽人民的光荣!
我们的红旗哟曾何等鲜艳,
我怎忍看见他颜色暗淡?
我们的红旗哟象灿烂的早霞,
我怎能看见她无声地落下?
看乱云奔涌哟黑云翻卷,
阵地上出现了最大危险。
叛徒们正把红旗纷纷砍倒,
我的热泪滚滚哟怒火中烧。
他们摘掉了人民心中的红星,
把人民的战斗成果输得空空。
他们用糖裹的毒药欺骗人民,
把神圣的信念变成了一缕烟云。
想到这里我止不住泪洒大地,
解放了的人民怎能再当雇佣奴隶?
诗人哟,你当年在江畔如痴如醉,
我今天的优思呵也恰似洞庭湖水。
但我决不效你投湖投江,
必要时我将举起明亮的刀枪!
诗人哟,我决不效你投身清流,
我将同人民一起再一次战斗!
我要大声呼唤全世界的同志,
我们必须击退逆流继续前进!
只要我们的星球不会倒转,
共产主义的太阳就不会下沉!
“屈子当年赋《离骚》,手中握有杀人刀",毛泽东写道。只有这位最伟大的诗人才能发掘出他指出的“高踞浪漫主义上游”的屈原《离骚》所蕴含着的政治理想,政治抱负,政治激情。
今天的魏巍自己“不敢”与先贤比高低,我们当然更不会作这种比较,但是,依精神实质而言,《写在汨罗江畔》这首诗的确是《离骚)在国际社会主义事业遭受局部挫折的历史条件下的积极继承和发展。对党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传统的热爱,对祖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热爱,爱得多么深沉啊!对共产主义大目标的信念,多么坚定啊!
《写在汨罗江畔》这首诗写于一九八九年十月三十日即“黄雀行动”之秋(发表在第二年元月《中流》创刊号上)。这之后两三年间,西北方向的剧烈震动一阵又一阵地传来,社会主义的大厦一座接一座地倾颓,美帝国主义的反共产主义叫嚣一声比一声刺耳。恰恰是在这样的关头,魏巍反对和平演变的诗文一篇接一篇的发表,以陡起之势出现了文学性政论创作高潮。
从一九八九年十月到一九九O年十一月底,发表了《他们到底害了什么病?》、《(这条线划得好》、《大老爷与“小学生”》、《到底由谁来领导》、《鸣呼哀哉,装神弄鬼的“女神"》、《最珍贵的东西》等政论十二篇,诗《写在泊罗江畔)和《菊赋》两首,合计十四篇(首)。
从一九九一年元宵到岁末,发表了《元宵感言》、《鲁迅的昭示》、《多难兴邦》、《变》、《认识真理也要时间》、《我想起犹大》、《梅之歌》、《一个朴素的真理》以及批驳资本主义“补课论”的政论十七篇,散文杂文集《这才是青春开花处》序言一篇,诗集《红叶集》序言一篇,合计十九篇。
一九九二年,从元旦到七一前夕,发表了《女娲补天〉、《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宝贵品格》、《再不要迷信了》、《人道何在?》、《真正的爱国者)等政论八篇,诗《灯塔》一首,合计九篇(首)。以上两年零八个月时间(一九八九年十月至一九九二年六月),合计诗文四十一篇(首),是《病树》以前七八年间的五倍。这期间,魏巍还参加创办了《中流》。
然而,依文学性政论作品的创作而言,这还不是高峰。高峰是为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而在一九九二年七月月至一九九三年六月写成、十二月出版的文。
......
《中流》创刊两周年之际,王震给两位主编写来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默涵、魏巍同志:
在く中流》杂志创刊两周年之际,我向你们并编辑辑部的工作人员表示祝贺。
我喜欢《中流》,很多老同志和中青年同志都跟我提到《中流》,夸赞《中流》。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你们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旗帜,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份刊物,一身正气,不落俗套,以清新、犀利、泼辣的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包括青年读者的重视和喜爱。在两年的时间里,《中流》成为独具特色,较有影响的一份刊物,这很不容易。
作为思想文化战线上的老同志,你们老而弥坚,站在第一线,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对你们表示感谢。
希望《中流》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前进。毛泽东同志四十多年前就说过,办杂志要“认真地办”,“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毫不吞吞吐吐”,“决不能用钝刀子割肉”。你们已这样做了,希望以后能做得更好。
王震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
【本文摘自杨柄等着. 魏巍评传[M]. 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察网发布时有删节】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history/201806/42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