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红阳:一个战绩显赫、热衷冒险的战争赌徒!——论麦克阿瑟为何会失败
【本文为作者长河红阳向察网的独家投稿】
麦克阿瑟,是放过日本第一战犯——裕仁的罪魁;是庇护日本右翼逃过正义审判,并使这个犯罪团伙“茁壮成长”的罪魁;是侵略朝鲜、更妄图染指中国的头号战犯;在分离我台湾的罪恶行动中一马当先,还把台湾称作“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这个人的能量可是大得出奇。能量大,是因为他在美国位高权重。常理,此人位高权重应该是因为他打仗的能耐大。那么他的能耐有多大?报纸、军刊杂志,以及现在网络论坛的帖子,对麦克阿瑟铺天盖地,但是其中最突出的要数:太平洋上“蛙跳战术(越岛攻击)”、侵略朝鲜时仁川登陆。
太平洋上“蛙跳战术(越岛攻击)”
太平洋上“越岛攻击”,是种挺厉害的打法。有人说,麦克阿瑟是先行者,首创了这种兵行险着、杀伤力巨大的极限打法。比如,据陈海宏《美国军事思想史·第十七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军事思想>》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军事思想>
【美军将领中,麦克阿瑟较早提出了陆海空三军协同进行立体作战的思想,他在1942年7月——1943年1月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战役中形成了这一思想,并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制定了美军在太平洋的“蛙跳战术(越岛攻击)”(305页)】
不过这个说法笔者是有些疑问的,疑问就在陈先生对“蛙跳战术(越岛攻击)”的描述:
【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舰队控制制海权,并用飞机为步兵提供空中掩护。由海军负责装载步兵登陆,为空军夺取拥有飞机场的前进基地。再绕过敌人坚固设防的岛屿,使用海军切断敌人的交通线;再以下一个机场为目标,夺取又一个岛屿。然后以此类推,不断向下一个目标前进……】
在这段话里,海军控制制海权、制空权是关键,这样才能有效封锁日军对大洋各岛输送部队、给养物资,日军坚守的岛屿才会成为毫无威胁的“死人”防守的岛屿。也就是说,只有在美国海军开始有能力压制日本海军,取得南太平洋上的制空权、制海权时,这个战术才能实施。能不能成功实行“蛙跳战术”,必须掌握海军和空军力量的优势,如果没有执行力,这种战术只会拖垮自己。
然而据山东师范大学李莹在其论文《威廉·F·哈尔西海军战略战术研究》中明确地指出,“蛙跳战术”的首位运用者是绰号“蛮牛”的美国海军军官哈尔西:
【事实上,“越岛进攻”并不是新研究出来的军事战略战术,哈尔西在太平洋战争中却是首次使用了这一海军战术,开创了蛙跳式“越岛进攻”的先河。后此战术多次被采用,粉碎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与盟军的逐岛争夺,死拼硬打,也打破了日本企图防止盟军进攻日本本土,以克敌制胜的战略意图。】
在这篇论文中还提到,美国海军军官们是最早考虑这个战术的先行者与实践者:
【1940年,美国海军军事学院在一次专题研究报告中就曾提到过。1943年1月,罗斯福总统、欧尼斯特·金上将及切斯特·W·尼米兹已经在考虑这一战术,尼米兹也体会逐岛进攻,步步推进的作战不高明,其结果是,它不仅使美军处处碰钉子,疲于奔命,也使日军以比较充足的时间去加强下一道防线,盟军在海空方面的优势大大抵消。到1943年6月,哈尔西部进攻中所罗门群岛时,一直采用“逐岛进攻”,——占领中所罗门群岛的各个岛屿,后来哈尔西将军得知在科隆班加拉岛有10000名日军严密设防,加强了防御,强攻不仅会导致重大伤亡,而且将使作战旷日持久,于是他决定对该岛围而不攻,绕过此岛,实施“越岛进攻”,在日军防守薄弱的韦拉拉韦岛实施登陆,结果登陆部队以较小的伤亡取得了胜利,同时,使科隆班加拉岛成为被围困岛屿而无所作为。哈尔西部的此次作战开创了蛙跳式“越岛进攻”的先河,也为后来尼米兹提出“越岛作战”提供了成功的先例。】
所以说,把“蛙跳战术(越岛攻击)”的提出者、先行者与麦克阿瑟扯上关系,是不对的。当然,麦克阿瑟是这一战术的积极贯彻者,以及是这一战术的发扬光大者,但是因为他并非原创者。尤其是在刚接触这种战术时,麦克阿瑟还是不明其中精髓,在对菲律宾的进攻中如何灵活运用“越岛攻击”的精髓,他就没有独创的进攻路线,而是跟在哈尔西之后搭顺风车。
1944年8月,哈尔西率领第三舰队向加罗林群岛发动进攻。在期间,他派飞机对菲律宾沿海实施了袭扰式的侦查,探出了日本对菲律宾的防守十分空虚。所以他建议,由事先确定的“由南向北,逐次推进”的计划变更为“直接在中部的莱特岛登陆”。其实,就哈尔西本意,连加罗林群岛都不必攻打。
哈尔西对当时更改计划的回忆:
【在所有的海军高级将领中,几乎只有尼米兹和我主张进攻菲律宾中部,在那里建立一个重要基地,然后从那里经过硫磺岛和冲绳,跃向日本本土。】
哈尔西的建议发送给在加拿大魁北克开会的英美两国参谋长,两国参谋长商讨之后,再向麦克阿瑟征询意见,并无更好良策的麦克阿瑟同意了更改的计划。于是美军提早两月发动了对菲律宾的进攻。
1945年1月,罗斯福这样评价哈尔西的计划:
【哈尔西将军报告说对莱特岛的直接攻击似乎是可能的……在24小时内对计划作了一个重大的改变,这牵扯到两个不同战区的一切陆、海兵力。这样一个改变加速了菲律宾的解放和最后的胜利,同时也保住了许多人的生命。否则为了攻占那些现在已被中和的和留在我们战线后方的岛屿就要死不少人。】
(以上山东师范大学的硕士学位论文——李莹《威廉·F·哈尔西海军战略战术研究》)
所以说,把“蛙跳战术(越岛攻击)”简单粗暴地算在麦克阿瑟头上,一提起“蛙跳战术(越岛攻击)”就要想起麦克阿瑟,这绝不是实事求是的学问态度!不过呢,也应当看到,尽管麦克阿瑟对“越岛攻击”的作战理论、方法贡献无多,可是,在他积极的模仿、贯彻下,美国陆军与其他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是有极大的提高的:陆军体系内的步兵与陆航之间的空地协同、陆军步兵与海航之间的空地协同、陆军步兵与海军炮舰之间的步炮协同,随着战争进程日渐成熟,在太平洋战争中,这样的多兵种协同作战,对株守孤岛的日军以极大地杀伤;当然,日后在朝鲜战场上,我们的志愿军也深受其害,这都是麦克阿瑟不可被轻忽的硬实力。由于“蛙跳战术(越岛攻击)”出色的战果,麦克阿瑟也荣膺美国的五星上将,这个也是张狂的本钱。
再说仁川登陆
据《抗美援朝战史》:麦克阿瑟提出在仁川登陆之后,遭到陆军参谋长柯林斯与海军方面的坚决反对。因为:从潮汐、港湾、堤岸的因素考虑,仁川是朝鲜海岸最不适宜登陆作战的港口。并且要求麦克阿瑟改在群山登陆。但是,麦克阿瑟认为:所有不能在仁川实施登陆的论点,“恰恰有助于保证出奇制胜的效果”。仁川登陆成功了,麦克阿瑟的声望到了顶点。那么,这个登陆是赌博,还是智慧?麦克阿瑟本人说:投下一个5美元的赌注,我会赢得5万美元。(以上《抗美援朝战史1卷》115-116页)
在麦克阿瑟眼中,如此重要的一个战役不过就是一场赌博。这么一个要紧战役,作为“五星上将”的麦克阿瑟用赌博心态对待,职业素质可真不上路。不过,我们也应当看到,所有的战争行为中,多少都有些赌博的成分在内:毕竟敌人的脑袋不可能被我方控制,按着我们的预设钻进我们的口袋中,敌人的底细、虚实我方也不可能彻底探知,还有我方在执行计划时的某些疏漏,整个战斗过程里充满着变数,所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赌博成分在任何一场战斗、战役中都有。但像麦克阿瑟那样,把作战的输赢过分地押在赌博上,还是罕有的!麦氏的赌性,自然有他个性的驱使,也与他受到的军事养成有关,他就很崇信H·H·佛罗斯特的名言:
【战争中所犯的每一过失,都可原谅,唯独不采取行动和拒绝冒险是不可宽恕的。(梁实秋主编《名人伟人传记全集·迈契斯特着<麦克阿瑟>》211页)】麦克阿瑟>
个性中的赌性,加上军事养成中的受到的影响,所以,这位“五星上将”在他的朝鲜战争中,所有的军事谋划中,固然有理智的考虑,但是又处处都体现着赌徒本性。仁川登陆成功,我们可以说这是智慧,这是种险中求胜的逆向思维、反向操作,在对手最放心的地方攻出致命一拳;但是这样的理智成分在麦氏的头脑中是不多的,如果仁川登陆是理智占上风的选择,那么麦克阿瑟在其后越过三八线的军事行动中,应该有很万全的法子保证不被其他对手如法炮制对自己致命一击。就像是《三国演义》里虚构的诸葛亮,一辈子用惯火攻术收拾人,从没有被对手用火攻烧过。可是从后来战争的发展看,他这个会逆向思维、反向操作的高手(?),就是“没料到(不相信)”中国会在看上去无药可救的朝鲜战场上,出其不意地出兵给他当头一棒!看看他在威克岛上对杜鲁门吹的牛皮:
【杜鲁门:中国干涉的可能性怎样?
麦克阿瑟:可能性很小。假如他们在头一两个月干预,那还管用。现在我们已不再害怕他们干预了。我们不再畏首畏尾了。中国人在满洲有30万军队,其中部署在鸭绿江沿岸的可能不足10—12.5万人,而且可以过江的只有5—6万人。他们没有空军,既然我们空军在朝鲜已经有了基地,如果中国人试图前进到平壤,那将出现一场最大的屠杀】
(以上,《朝鲜战争纪念馆官网·麦克阿瑟为什么被撤职》http://www.kmycjng.com/newslist.aspx?c=3CFE9B0F45933D12&id=C68E4CB0C3293275&a=s)
后来事实作证,麦克阿瑟的保证成了空炮。他对朝鲜的反向思维,是不可复制的赌徒赌运,时灵时不灵,他指挥美军在越过三八线之后,一路向北狂飙时,他的对手就变了,是毛泽东为首的中国领导核心,中国领导核心的作战经验与智慧,足够碾压麦克阿瑟。这是一个赌徒对阵智者的比量。所以中国对他用逆向操作,迎头一棍,劈头盖脑打得快。由此可知,麦克阿瑟的脑袋里,智慧是找不到的,赌徒的赌博心却是满满当当。仁川登陆么,说到底就是个赌博。
一次战役败退之后,有深厚军事素养的将领都该明白:对手事出反常的当头一棒,意味着不寻常的战局反转,可是,这个西点军校的高材生(?)就是不明白这个,他以五星上将的身份,为初遭打击,脑袋发晕的美国政府做了四点权威评估:
【一、中国共产党政府打算以其全部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干涉,并在他认为适当的时机公开宣布这一行动;】
这个评估符合事实,但是却被他自己否了,原因呢:
【(虽然第一种可能性)已经很明显,(但这是)一种具有最严重国际意义的重大决定,(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使人们很快地同意这种看法。】
典型的“我不相信,是我不愿信”!
另外三个评估,一个比一个“浪漫”,不过,却被麦克阿瑟当回事了:
【二、它将隐匿的给予军事援助,但是为了外交上的理由,尽可能掩盖起事实的真相;第三、允许并唆使或多或少也算是志愿的人员源源不断的越过国境,加强并援助被朝鲜的残余部队,使他们能够为了在朝鲜能够保持一个名义上的立足点而继续斗争;第四、他们一旦了解到这样的兵力不足以达到目的时,就可能学到一点乖,趁早从破船上捞回点东西。】
第四点再明白不过地表明了麦克阿瑟的赌徒心理:中国出兵不是全力以赴,只是趁乱抄一把,何足道哉?何足惧哉?
那么,他对美国政府的建议就是:
【在条件可能还不够成熟的时候,不轻率地做出结论。我相信最后的估计还有待于更全面地积累军事情报。】
有的是时候看赤色中国的笑话,急什么?
(以上《抗美援朝战史2卷》66-67页)
麦克阿瑟的这份“浪漫”,根据的只是他毫无情报支持的预判,而这个预判植根于他在威克岛向杜鲁门做的保证。之后的二次战役就是在这样的赌徒心态下发动的,当时的美国政府就像是个所托非人的傻婆娘,最后被这个赌棍男人输掉了罗斯福投机二战打下来国威!
赌徒对智者,必然输掉战争。二次战役的惨败,输了美国的威风,扭转了朝鲜战局,麦克阿瑟的脸面丢尽,这时的麦氏,心态一下子由仁川登陆成功后的骄狂,转而对中国军队的极端恐惧,他说了这样的话:
【除非他能够得到巨大数额的增援部队,除非“积极而迅速地采取行动,否则胜利的希望就是渺茫而空幻的。而实力的逐步损耗,最终将导致全军覆没。这种预见是有根据的。”(《抗美援朝战史2》127页)】
所以这个赌徒向美国政府要求在朝鲜砸进更大的赌资:
【1,封锁中国海岸;2,以海空军轰炸摧毁中国进行战争的工业能力;3,联合国从国民党的部队中得到援军;4,让台湾的国民党军对大陆发动牵制性的进攻,以减轻联合国军在朝鲜的压力。(《抗美援朝战史2卷》207页)】
从胜而骄,变为败而馁。
总算这个赌徒承认现实了,只凭他指挥的远东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休想达到占领全朝鲜的目的。但是赌徒和有理智的人是有很大区别的,明知不敌,也知道美国最要紧的军事重心在欧洲,朝鲜不是美国应该倾尽全力的地方:理智的人会谋求妥协,谈判桌上解决问题;赌徒则是加大下注的赌本妄图翻盘。但是,麦克阿瑟的四点要求里,第1、2两条,是对中国进行战略轰炸。但是,中国有二战时对各国犯下的罪孽吗?这样的战略轰炸有合乎道义的理由吗?
第3、4条,那就是创造机会挑起中国内战。这样的理由又在哪里呢?美国操纵联合国表决机器入侵朝鲜,实际上就已经把国家信义押在赌桌上,与正义对赌——并未加入联合国的,朝鲜民族的两个政权之间的内战与外人何干?现而今麦克阿瑟的心思,是要把美国的国家信义二次质押,再豪赌一次,可是美国人的信义已经不值钱了。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英、美、苏三国动议召开日内瓦会议,实际上就是给美国拉的兑现赌桌上输局的账单!
彼时,质押了国家信义的美国,就像个偌大的道义青楼,杜鲁门为首的美国高层好似这座青楼的头牌“姑娘们”,论层级,麦克阿瑟不过是这座青楼里的一个打手龟奴,这个青楼会为一个自认为丢了脸面的龟奴不要青楼的牌匾吗?难道让世人对着美国政府直呼:政治妓院?对麦克阿瑟的四点要求,美国政府仔细作了研究:
封锁中国海岸办不到,一来12月初对中国实施禁运,12月16日冻结中国在美国所有财产;二来麦克阿瑟建议的全面封锁中国海岸,那就把所有中国的港口全封锁了,英国要反对的,苏联也根据雅尔塔协定,在大连港与旅顺基地出出进进,把它惹了不好收拾。
轰炸中国的“工业能力”,中国没有工业基地,炸无可炸,只能对军事、航空、铁路、航海设施实施轰炸,但是中国可以向苏联求援;万一炸了东北,苏联会帮着中国炸日本,乱子更大怎么收拾?而且炸弹落在中国领土上,等于把战争打到中国国土上,出兵的各国都不愿意去中国打仗。
国民党军队进朝鲜,中国出兵规模更大,战争规模还会扩大,盟国会认为美国重亚洲轻欧洲,会反对(或者这个麦克阿瑟是真糊涂,糊涂的没一点底线——这是要把美国实现霸业的路径来个大更改,这涉关美国国力施用方向,这样的要求,可真是一个“创意”!),而且李承晚也觉得自己有能耐扩充军队,不会让国民党军进南朝鲜。
国民党军队大陆进行牵制性进攻,这是开玩笑,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太渣;而且,运兵的工具也要美国出,这个不能干。
作了仔细分析之后,对麦克阿瑟的四点要求,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奉杜鲁门的指令,在1951年1月9日明确回复拒绝了麦克阿瑟:
【组织梯次阵地实施防御,在优先考虑你的部队的安全和保卫日本的基本任务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杀伤在朝鲜的敌军,一旦你判明必须撤退才能避免人员和物资的严重损失时,就从朝鲜撤往日本。】
先在朝鲜尽力抵抗,无力坚守再拔腿闪人。
但是,麦克阿瑟耍起了无赖:
【“鉴于我建制内的部队没有足够的力量在朝鲜守住一块阵地并同时保卫日本不受外来侵略,”那么究竟以哪个为重点?】
麦克阿瑟实际上设想了两种情况:一种,朝鲜和日本同时受到攻击的状况;另一种,他的军队在朝鲜被打残了,挡不住中苏对日本的进攻,所以必须向美国政府要兵扩大规模。这就是耍流氓——中苏两国,谁有力量击败美国海军在日本登陆?对于这样的无赖言辞,美国参联会回复:
【除非从军事上考虑确实需要被迫撤出,否则就不放弃朝鲜。】
先在朝鲜坚守,守不住撤回日本。但是,麦克阿瑟这个无赖哪里听得这些命令,命令参谋人员制定撤离朝鲜的计划。麦克阿瑟的用心很明白:要么,向中国领土扔炸弹、引入国民党军队登陆朝鲜、反攻大陆,扩大战争规模,给自己找回在朝鲜丢了的面子;要么收摊子不干!
(以上《抗美援朝战史2卷》208-210页)
作为一个军人,一个最要紧的品质,就是服从指挥。普通的中下级军官,服从自己的军队上级可以了。但是以麦克阿瑟的品级——美国在东亚的总指挥的级别来看,他要服从的是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的霸业。但是,从麦克阿瑟这四点要求来看,他把自己在朝鲜输了的面子看得比美国的“国家利益”——霸业更重,他要美国为他的面子付费买单。他不服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反而要美国的“国家利益”为他在朝鲜的丢了的面子让路,做大的调整。那么,“服从”,这个军人的天职品质,他有吗?非但没有,而且,在这个方面,他的品质极端恶劣!抛开他的政治立场与国籍,此人走到哪里都是一个极端不称职的军人!不过是一个疯狂的、无赖式的战争赌徒!
在麦克阿瑟张惶恐惧的时候,中朝一方中,也有人因为志愿军势如破竹的凌厉攻势产生了速胜的错觉。对这样的危险苗头,战场总指挥彭德怀元帅深感忧心,尤其是发动第三次战役之后拿下了汉城,这种声音更加响亮:乘胜追击。但是,彭帅果断下令,停止追击,就地修整。这样做的考虑,据彭帅的自述:
【我军将敌驱至“三七线”后,敌改变计划,从日本和国内抽调新生兵力共约四个师,又从欧洲抽调老兵补充部队,集结在洛东江的预备防线。从东线战场方面撤退之兵力,亦集结于洛东江。总之,敌军一切一切都在诱我南进攻坚,待我军疲劳,消耗殆尽,再从正面反击,从侧翼登陆截击,以断我归路。志愿军入朝后,不到三个月,连续经过三次大战役,又值严冬,全无空军掩护,也未曾休息一天,疲劳之甚可以想见。战斗的和非战斗的减员已接近部队的半数,继续修正补充,准备再战。(王焰等《彭德怀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年7月266页)】
胜不骄!理智永远指导行动,这才是一流名将真风范!
麦克阿瑟叫嚷四条建议不满足,不为他的颜面买单,就直接撤兵,这是罢战;彭帅清醒认识志愿军三战连捷之后的种种困难,以及美军陷阱所在,下令停战修整,这也是罢战。然而,知道内里原因之后,谁个高明,哪个差劲,一目了然!麦克阿瑟,简直是军人中的耻辱!不过,个人觉得,美国全军上下都是这般货色才好!
彭帅的考虑以及停战修整的军令,可以说服志愿军内的不同意见,也能将军令贯彻执行,同时对求胜心切的朝鲜高层也能晓以利害,使其信服;但是,对中朝总后援——苏联在朝鲜的大使却不起作用,反被其人扣了一顶:“右倾保守,按兵不动,不乘胜追击”的帽子。与之同时,毛泽东主席也把彭帅的意见与朝鲜战场的形势电告斯大林,斯大林回电苏联驻朝大使:
【彭德怀是久经考验的统帅,今后一切听彭的指挥。】
(以上《彭德怀传》266-267页)
以智慧约束自己行动,绝不为自己的军功辉煌上再镀一层亮色,冒险出击美军,这才是真正一流统帅!麦克阿瑟这个战争赌徒,比不了!
美国那边,在麦克阿瑟向美国政府提条件之后,美国政府已经厌倦了这个无赖式的赌棍,派陆军参谋长柯林斯、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去朝鲜观察前线局势,是不是像麦克阿瑟说的那样糜烂不可救。这二人带回的情况与麦克阿瑟为漫天要价渲染的恐怖大不同:沃克相信,如不必死守汉城,美第8集团军可以在南朝鲜的大部分地区长期守下去(柯林斯也认可这种想法)。布莱德雷认为,根据目前情况至少不必被迫进行谈判。(靠目前兵力加以正常轮换,完全可以在朝鲜守住。)
(以上,《抗美援朝战史2》155页)
麦克阿瑟在朝战中的无能与无赖被同僚们揭穿,彻底成了一个弃卒。接下来,这个美国老卒被解职,卷铺盖走人。由李奇微来朝鲜收拾他的烂摊子。
在美国,一众民主的愚夫愚妇们包围着他们的英雄麦克阿瑟,用热情的颂扬口水为之“洗尘”,麦氏回以同样热情的演讲满足这些粉丝,其中有这么一段话很有意思: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亚洲的过去,这样才能客观的评估现状。我们更应该了解亚洲当今的局势发生革命性变化的原因。亚洲在长期遭受着殖民主义的剥削和压迫,而使他们没有获得平等自由的权利,他们个人的尊严和名誉也无法得到保护,因此,亚洲人民的生活水平无法提高,就像被我们的菲律宾贵族政府所统治的那样。但是,战争给亚洲人民创造了机会,得以摆脱殖民主义的枷锁,而且现在有更多的新的机遇摆在他们面前:政治独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和从未感受的尊重……亚洲人不会停下脚步,因为这是他们前进的方向。这一点是世界经济防线转移,国际事务中心回归原点的必然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家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在政治上应该与革命形势相一致,你不能无视殖民统治时代已经过去和亚洲人民渴望开创自己的自由生活的现实,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李乡状《麦克阿瑟》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364页,下划线是笔者所加)】
这段话就是麦克阿瑟对西方列强一贯的对落后国家、民族实施残酷殖民统治的反思与抨击!这样的立场与观点,与它在仁川登陆时的立场大不同,也与他叫嚷把战火烧到中国境内时大不同,时间间隔分别七个月、四个月,这样的大转变实在令人咋舌!何以如此?笔者以为,用禅宗里的“顿悟”解释比较好,然而自觉“顿悟”者,必须有极高的悟性、慧根,这样的人绝非常人,笔者不认为麦氏有这般慧根;不过,退而求其次,如果被大智慧者以非常手段促其觉醒亦是一途,“当头棒喝”一词即指此。那么,对麦氏棒喝者为谁?直接棒喝者,我开国元帅彭德怀;间接教育者:我开国领袖毛泽东,以及千千万万无畏生死的志愿军战士!
有道是:“朝闻道夕死可矣!”麦克阿瑟的顿悟,破除殖民侵略者内心的种种心魔,由魔头一变为善者,虽然事在晚年,但是也是一个善的归宿,幸福!不过,在他之后仍有执迷于侵略心魔,不知悔悟者要重蹈他的碰壁老路:
【麦克阿瑟临终之前,在华尔脱里特医院的病床上恳求詹森(约翰逊)总统退出越南。那是他最后一次公务上的演出。他战斗一生,信奉H·H·佛罗斯特的名言:“战争中所犯的每一过失都可以原谅,唯独不采取行动和拒绝冒险是不可宽恕的。”但是当他看清楚真相时,他才知道那是一个错误的冒险。梁实秋主编《名人伟人传记全集·迈契斯特着<麦克阿瑟>》211页)】麦克阿瑟>
当年的麦克阿瑟醒悟了,但是他之后,还有多少美国蠢人还没醒呢?
【长河红阳,察网专栏作家】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history/201911/52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