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拿到“新任期”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看着手表,等待着“安倍经济学”这只瘦小的母鸡何时能够孵化出“经济复苏”这颗巨蛋。(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力不从心 安倍晋三 经济学 经济复苏 手表
无论是自然资源的转化还是人造资源的生成都与人类的技术水平有关,因而艾尔斯说,现有的“稀缺”观念必须彻底修正,现在的稀缺必然是由技术而非“自然”决定。在现代社会中,技术水平的提高不仅决定而且决定于社会分工水平的提升和生产迂回度的增加,而后者又有赖于资本的积累。事实上,只有以不断积累的资本为基础,人类社会才可以采取迂回度不断延长的生产方式,才可以不断拓展社会分工的广度和深度,进而才有知识生产和知识使用之间的分工,从而又促进生产力不断提高的新技术和新发明。
反对核武是世界潮流,也是一种政治正确,否则去年联合国也不会有一百多个国家支持通过《禁止核武器条约》。日本在核武这个问题上,却一直两面三刀,精神分裂。安倍晋三政府多次拒绝加入《禁止核武器条约》,8月6号,安倍公开重申日本不加入《禁止核试验条约》,就是告诉日本人,他想“有”。
通过对英法《伊甸条约》的案例研究发现,18世纪的法国和英国虽然都出现经济思想的转变,即从重商主义转向自由贸易主义,但这种转变对两国经济政策的影响却截然不同。《伊甸条约》的形成过程表明,法国受到重农学派的影响,在经济政策上信奉自由贸易主义;相反,英国的对外经济政策却没有受到斯密经济学的影响,依然以重商主义为导向。英国的实际行动表明,它与法国签订《伊甸条约》虽然表面上符合自由贸易主义,但真实的理论基础和目的却并非如此,即经济政策与流行的经济思潮出现背离。对《伊甸条约》的经济政策史研究表明,经济政策制定者避免被流行经济学思潮所左右,对于国家命运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尤其重要。为制定适合本国实际的对外经济政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提高对流行经济学思潮的辨别力:一是深入了解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史;二是对发达国家目前的经济政策行为“观其言,察其行”;三是洞悉流行的经济学思潮兴起的根源,并认识到将来走向没落的可能性;四是深入研究本国实际,并综合前三个因素,思考需要哪种经济学说作为经济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