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小银行的不详之兆

对于那些小银行来说,有不断增加的事实证明,不 良贷款不断累积,尤其是还未上市的银行。这很重要,因为未上市的银行占中国银行系统的三分之一之多,与日本整个银行业规模相当。

如果要对中国银行业监管者近期行为进行评价的话,银行需要提供帮助。仅仅在过去的十天内,央行已投入过多的资金进入金融系统,降低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政府取消了存贷款比例。产生的组合效应是释放更多的资金进入银行以便更多地发放贷款,以促使提高资本收益,支撑飘摇的经济和颠簸的股市。虽然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的银行仍然处于亚健康状态:不良贷款只占资产负债表的1.4%。这个数仅比过去几年来的水平高出一点点,但是仍比全球金融危机前低了三分之二。

如何解释这种矛盾呢?可能的答案就是不良贷款是一个落后指标。只有经济挣扎一段时间后,危机才会传导至贷款者。这样看的话,中国在努力预测问题,通过年复一年地保持经济增长率在7%左右来维持银行的良好缺口。此外,更令人担忧的在于不良贷款状况可能要比官方的数据差得多。市场上许多人一直在怀疑:银行股的定价表明似乎不良贷款占账面资金的5-10%。

对于中国最大的银行来说,持续这样看太过消极,因为这些银行管理比较保守,客户群体主要聚集在高端客户。但对于那些小银行来说,有不断增加的事实证明,不良贷款不断累积,尤其是还未上市的银行。这很重要,因为未上市的银行占中国银行系统的三分之一之多,与日本整个银行业规模相当。

虽然不良贷款只是缓慢增加,特殊贷款的增长(包括那些已到期但是还未定性为不良贷款)规模大得多。据银行监管层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占到银行资产负债表的3.5%,较一年前增长了一个百分点。在大部分已上市的大银行中,特殊贷款占到了2%,表明必定比那些没上市的小银行比例高得多。这些特殊贷款中许多就是不良贷款,只是银行还不肯承认。对于中国最大的银行来说,持续这样看太过消极,因为这些银行管理比较保守,客户群体主要聚集在高端客户。但对于那些小银行来说,有不断增加的事实证明,不 良贷款不断累积,尤其是还未上市的银行。这很重要,因为未上市的银行占中国银行系统的三分之一之多,与日本整个银行业规模相当。

另一个麻烦的征兆是中国大肆进行的不良贷款交易。15年前,中国创办了资产管理公司(通常称为坏账托收银行)接手银行的不良贷款。初次交易后,坏账托收银行已经没什么可买了。但是从去年开始,他们又开始大规模吞进不良贷款。中国最大的坏账托收银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去年买进了1500亿元(240亿美元)不良资产,比2013年高出三分之二。如果不处置,将拉高银行几十个百分点的坏账比率。

尽管这样的数据仍然不够惊心,认真看一下非上市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话,足以让人触目惊心。瑞士联合银行的杰森和斯蒂文研究了去年138家银行的报表,其中仅有20家上市银行。他们发现“影子贷款”,即记为投资的贷款,增长到8.7万亿人民币,或占全部银行资产的5%。这些都集中在小型非上市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银行不需要明确指出他们的影子贷款是否变成不良贷款。

一小部分银行表明了存在的风险,对于其中一些银行来说此数据令人恐惧。长沙银行影子贷款较正常的贷款高出12倍。乐山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子贷款增长了80倍,实际上将其不良贷款率拉升了20%(此银行认为这只表明投资的风险,并不是失职)。这些可能是极端的例子,但是考虑到其他未上市银行的未公开信息,不可能那么确定。他们可能故意将不良贷款伪装成影子贷款。最起码,这些都表明有必要进行资本运行结构调整。小银行可能引起大风浪。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银行业 中国 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