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五个实质行动

纪念抗战胜的目的要让全世界人民站起来反对非正义战争,中国人民不害怕战争,但也不应该挑起战争。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年,中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以历史最高规格举行纪念活动,并将于9月3日首次举行大阅兵仪式。一方面,它可以让全国人民牢记日本侵略中国的屈辱历史,另一方面可以让人民坚信团结起来的中国人民可以战胜一切侵略者。

纪念抗战胜利,既要重形式,又要重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政策行动比阅兵仪式更重要,尤其是处理对战争遗留问题及中日关系的现实处理,中方还有很多需要落实的工作,简单说,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

第一、中方必须书面认定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规范中日外交的核心原则。二战期间,天皇决非配角地位,大事必有御前会议,内大臣是宫府沟通桥梁,表达圣意多用“诏书”和“敕语”,“五相会议”必以天皇旨意为准。据《木户幸一有关文件》记载,裕仁有暗示府官对华重大侵略可做不可说的习惯,要求臣相能领会皇上“反对”的真实含义——即同意,让天皇无须担责。中方重新认定天皇罪责,并非以单独国家的身份追究天皇罪责,而是要把日本侵华的历史真相还原,让日本国民认识清楚“罪恶崇拜”下的战争既是世界祸害,也是日本国民的祸害。

在处理中日外交关系时,中方应对历史和现实给出新的核心原则,这个原则的核心基石是双边性,不受限于第三方干扰。应对不断复杂化并恶化的中日冲突,不能总是拘泥于老祖宗留下的几个历史文件和陈旧原则,新时代应该有新外交指南。

第二、中方必须立法保护中国战争受害者获得民间赔偿。中华民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放弃的都是政府间赔偿,并没有放弃民间对日索赔的权利,所以,中国广大民间受害者仍有权要求日本施害方作出赔偿并以书面形式公开道歉。事实上,这些年来,民间赔偿道路崎岖,胜率极低,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国内法的支持,到日本诉讼,赢面极小,而欧洲二战受害者起诉德国政府和企业可以不到德国诉讼,只要事实成立,赢面极大。有鉴于此,中国也应该加快基于中国内起诉的独立立法,保证中国受害人尽快获得适当赔偿。

第三、对日本遗留在中国的化武设立销毁时间表。据资料记载,日本遗留在中国境内的化武数量巨大,并且很多都处于老化危险状态,严重威胁着中国人民的安全。近年来,日本在此问题上进展缓慢,久拖不决。中国必须设立处理时间表,应限制其在规定时间内安全销毁所有遗留化武。中国政府目前在这个问题上做得远远不够,从不按时公布处理进展,今后,应按期公布遗化武器处置数量和剩余数量,让国人了解事件的进度,确保公众知情权。

第四、必须促成日本强征中国劳工的相关企业尽快公开道歉并赔偿。包括三菱重工在内的很多大型日本企业,不但为日军提供侵华资金,而且还直接提供武器,如今,这些企业在华又有重要的经济利益。中方可以尊重日本企业的现实利益,但是,也应该对它们设立红线,主要应包括:凡中国民间诉讼涉及到的日本企业,必须无条件赔偿中方受害者并公开道歉,否则,中方可以扣压其在华部分资产,凡在华投资的日本企业不得再为日本军方提供进攻性军事装备,否则,必须退出中国市场。

为避免日本涉军企业继续为日本军事化提供帮助,中国甚至应考虑对那些主导企业实施禁令,若因经济考量放弃这种制裁手段,最终祸害的是中国自己,是典型贪小失大的心态。

日本强征劳工企业对美国劳工道歉了,对中国劳工暂未有公平处理措施,中方不需要作出反应吗?

第五、政府应该对“抗战老兵”实施统一抚恤政策。抗战胜利已经七十周年,国共恩怨也逐步得到化解,对老兵实行统一抚恤政策的时机已到,再不提高他们的待遇和尊重他们的历史贡献,只怕机会会逐渐远去,英雄已老,时间不等。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抗战老兵”必须是指1945年日本投降以前入伍并且有过抗击日本作战经历的士兵,“老兵”不等于“抗战老兵”,这个标准必须统一。

纪念抗战胜的目的不是为了有意制造双边对立,而是唤醒所有正义人士认识到战争的可怕并提高警惕,要让全世界人民站起来反对非正义战争,中国人民不害怕战争,但也不应该挑起战争,在事实的基础上,切实认真地处理好战争遗留问题非常关键,日本该承担的责任必须承担,不承担侵略罪责,会触发下一次战争重演。

附议:中方邀请安倍参加抗战阅兵

中方邀请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加抗战阅兵式,既体现不出中方的大度,也不会让安倍承压于中方的武力及民意。

一国对另一国大度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双方都有诚意,德国对二战做出了诚心道歉,因而俄国可以大度邀请德国领导人参加抗战纪念,相比之下,日本自始至今,未对侵华战争有过真诚道歉,安倍晋三更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全面深化日本军国主义道路,把战争指针瞄准了中国,在此背景之下,邀请安倍不但不能体现中方大度,反而让人误读为中方主动给冷冻的中日关系升温,搞得像是中国很被动急于给自己找台阶下,这完全不符合抗战纪念的主旋律。

有些人会认为邀请安倍参加抗战阅兵并不是正式访华,不会让安倍取得实质成果。然而,这里必须搞清楚什么叫实质成果?如果日本并不在乎实质内容,而只在乎外交形式呢?形式达成,对它来说不就是成功吗?难道中国认为日本一定在迫切期待从中国取得实质成果?我看也未必,中国对日本的重要性恐怕真的还没有达到那样高。

安倍来不来中国,它都是主动的。来,不参加阅兵,成功实现形式上的访华,你领导人邀请他来,若不见他,那你就失分,领导人见了他,他也就满意了,因为他本来也不是冲成果而来的。不来,安倍随便都可以找出理由,国际社会对中日关系心知肚明,谁都不会责备日本。总而言之,邀请安倍,实际上是给了安倍一次进退自如的外交机会。

近日,媒体又曝中方对日本首相访华提出三个底线条件,这给外界的感觉是你这边“想而又掩”,提三原则本身看似没错,但明显有前后动作不协调的国际印象,很难理解其中的决策过程。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