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识产权掠夺全世界--TPP的美国野心

美国意欲推动的知识产权规则可以用两句话来形容:保护更强、期限更长。其一贯目标是为更广泛的产品提供时间更久的专利和版权保护。换言之,就是为占经济份额越来越大的产品和服务授予垄断权。

以知识产权掠夺全世界--TPP的美国野心

知识产权规则在决定国家内与国际间收入分配方面至关重要。美国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所设置的知识产权议程,既试图牵制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又意欲将经济增长中的更大份额以专利费和许可费的形式输出到美国。

TPP :美国的知识产权野心

公众通常对专利、版权和其他形式的知识产权管理规则不感兴趣。这令人颇感遗憾,因为不论是在国家内部还是国家之间,在决定收入分配方面,这些规则都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它们是当前多项重大贸易协议谈判的核心内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

TPP 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美国政府计划不断增加TPP 所涵盖的国家,最终覆盖整个世界。届时,在国际贸易框架的制定上,TPP 将实际上取代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意味着,TPP 的知识产权规则将成为全球知识产权规则的基础。

美国意欲推动的知识产权规则可以用两句话来形容:保护更强、期限更长。其一贯目标是为更广泛的产品提供时间更久的专利和版权保护。换言之,就是为占经济份额越来越大的产品和服务授予垄断权。

药品专利保护导致药价虚高

在药品专利保护方面,美国是一个典型例子。与其他国家不同,美国赋予制药公司专利垄断权,却不对其药品定价施加任何限制。因此,美国的药品价格平均比其他富裕国家高出50% 至100%。如今美国每年花在处方药上的支出超过3400 亿美元( 占GDP 的2%)。当然,这是一个极端案例,但美国在这些贸易协议谈判中的目标,是通过实施特定的知识产权规则,迫使其他国家同样为药品支付类似高昂的价格。

高价药品本身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富裕国家,对于普通人来说,为某种处方药支付几百甚至几千美元是一个沉重负担。虽然多数中等收入者凭借保险支付其中大部分开销,但即使如此,也会常常面临以下问题。

例如,保险公司不愿为处方药支付大额费用。因此在同意支付某种昂贵药品的费用之前,它们常常为患者设置诸多流程障碍,如取得医生的批准和其他文件。这个过程可能十分漫长而且令人焦虑,尤其是那些不得不经历这个过程、同时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而这正是他们需要昂贵药品的原因。

除了人为抬高药品价格给患者造成的问题之外,专利垄断权还给制药公司提供了逆向激励。制药公司在生产成本的基础上,进行可观的利润加成,这激励了药品的广泛推销,即使有时使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虚假宣传的风险。处方药尤其容易发生这种情况,因为其中确实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比起患者或医生而言,制药公司对自身药品掌握的信息更多。这种不当营销已导致数百万人受到不当治疗,患者或使用了效果不如其他治疗手段的药品,或在很多情况下使用了实际上有害的药品。

公共资助机制或可一举两得

如果美国在TPP 和其他贸易协定中进展顺利,世界其他国家将面临同样高昂的药品价格,并遭受制药行业的操纵。然而,印度率先将事态引至另一个方向。印度采取的策略是缩小专利范围,如对于仅仅是将以前的专利化学药品混合起来的药物,不授予专利权。这种做法与其促进仿制药行业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印度的仿制药行业生产出高品质的药品,一方面满足了印度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将其出口到大量发展中国家。

如果印度的知识产权策略可打败美国模式,全球必将大大受益。不论在富裕国家,还是中等收入国家,人们能以便宜的价格购买到绝大多数处方药。援助机构为发展中国家穷人购买尖端药品也将成为可能。

由于在较弱的专利制度下,制药业赚得的专利费将大大减少。因此,需要其他机制为研发提供资金,而公共融资机制的有效性几乎是一定的。目前来看,专利费与研发支出的比率超过5比1。也就是说,只要公共筹资机制(通过与私营公司签订合同提供资金)每美元的效率达到专利机制的五分之一,那么这种公共筹资机制就能够提高制药业的效率。

实际上,公共融资机制的资金支出效率更高,是有合理原因的。首先,如果制药公司想接受公共资金的支持,就必须充分、及时地披露研发成果,这样就不会出现大量重复研发。与之相比,在当前制度下,制药公司毫无动力去披露任何可能让竞争对手受益的信息,这就导致研发者无法在同行已取得的成果上进一步开展研究。而这种情况在更开放的机制里将不会发生。

第二,更为重要的是,研发者和医生将更了解药物的作用和风险。如果利润不再依赖专利费,制药公司就没有动力虚假宣传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样一来,随着药物宣传信息的真实有效,全世界的人们都可能得到更好的医疗。单单在美国,以直接和间接的医疗成本计算,因医生开药不当造成的损失高达每年数百亿美元。降低营销药品的不良动机,在改善医疗效果之余,也节约了与不当治疗相关的医疗支出。

知识产权规则涉及巨大利益

制药行业或许是专利制度造成浪费体现得最明显的领域,但它绝不是经济中唯一被美国强大的专利制度阻碍增长的领域。微软(Microsoft)、苹果(Apple) 和三星(Samsung)等科技领域巨头在专利诉讼上的激烈争夺程度,几乎不亚于为产品生产和销售所付出的努力。每当一款新的电脑或手机投放市场,竞争对手基本上就一定会提起一系列专利诉讼阻挠其销售。

一方面,在多数情况下,这些诉讼不会真的让某个产品从市场上成功消失,但会造成数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的诉讼费用,从而削弱其竞争力。从经济的角度看,这纯属浪费。另一方面,如果骚扰性的专利诉讼真的能将有益的产品从市场中赶走,或者阻碍进一步的技术发展, 则代价会更大。例如, 亚马逊(Amazon) 成功扞卫了一项“一键”购物的专利,这迫使其他互联网零售商开发更为繁琐的购物方式,无法采用这种对消费者而言最为简单、明了的购物方式。因此,更多的例子表明,一些根本不该发放的专利实质上阻碍了技术的发展。

毫无疑问,这些保护更强、期限更长的专利将带来可观的专利费,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会流入美国公司。也就是说,美国试图通过TPP 强加给其他国家的专利制度,实则是令发展中国家增长放缓,反将经济增长中的更大份额将以专利费和许可费的形式输出到美国。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样的政策提议会比这更加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遗憾的是,人们很少认识到知识产权规则在TPP 或更一般的贸易协议中的经济重要性。正因如此,WTO 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 才能在最后一刻被塞进乌拉圭回合的协议之中。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必须认识到,制定知识产权规则涉及巨大的利益,必须采取行动以确保这些规则的制定是为了促进增长和公平,而不是将整个世界的财富重新分配到少数跨国巨头企业手中。[page]

延伸阅读:

救人的青蒿素和吃人的TPP:知识产权背后的黑心钱

来源:破土网 作者:左楠

2008年4月20日,山东济南,来自全国部分省市的乙肝患者和艾滋病患者代表,在参加一次会议时,呼吁政府采取措施打破拉米夫定垄断。

拉米夫定(商品名为贺普丁、益平维)是我国抗乙肝病毒的重要药物,同时也是治疗艾滋病的核心药物,属于我国免费向艾滋病患者(不包括乙肝患者)提供的药物之一。

然而,在2007年下半年,全国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出现了拉米夫定供应紧张的现象。乙肝患者和艾滋病患者期冀的拉米夫定国产化并没有到来。原因是根据WTO的TRIPS协定,和我国专利法的规定,需要保护拉美夫定制药技术的知识产权,严禁低价的仿制药品问世。

 

以知识产权掠夺全世界--TPP的美国野心

 

了解内情的人说,拉米夫定的成本价很低,一公斤才3000多元,按此推算,一盒药成本价仅为4元。然而市面上拉米夫定商品名为贺普丁,每盒200元,每天一粒,一盒可以服用两周,每个月的花费要400元。而且必须每天按时按量服用,不能间断,否则不规则服药,会导致体内病毒产生耐药性,病人将会使用成本更高的二线药物。实际售价竟是成本价的50倍。“若实现国产化,肯定不会卖这么贵!”一位乙肝患者忿忿地说。

什么是TRIPS协定?

TRIPS协议是1994年乌拉圭多边贸易谈判签署的《与贸易有关知识产权协定》的英文简称。在知识产权领域建立了各WTO成员国家应达到的最低标准。协议从八个方面——着作权及其相关权利、商标、地理标记、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对未公开信息的保权和对许可合同中限制竞争行为——进行了极为严格的规定,同时对所谓侵权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贸易处罚规定。

但协议中,更多只是反映了发达国家的标准,发展中国家的声音没有得到充分的表达。因为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运作成熟,他们早早地将一些制药关键技术的专利权买下,利用TRIPS协议对专利权的保护,将技术价格提升,进入这一国际协议的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停止国内“侵权”的仿制药的生产,以高价购买专利权,或直接购买发达国家的药品,而这一笔账,最终回落到本已陷入贫困、失去劳动能力的患者身上。

知识产权,变成了资本垄断扩张的工具

知识产权是知识的私有化与资本化。一方面,它将知识变身为个人占有的赚钱工具,专利的申请主体只能是自然人或经济主体(指注册公司等),也就是说,其申请和注册的过程本就是争取知识售卖权的过程,争取着卖东西的权利。在实验室阶段,不免导致许多不有利于科技发展的结果,一是最终获得技术专利的不是科研工作者而是企业主,而为研发做出贡献的人往往只能得到资本分红,这个过程中资本家占主导位置,科学家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例如,去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蓝光之父”中村修二,即使取得了重大的科学成就,却长期被公司看做工具式的科技人员,发明专利权为公司所有,自己只拿到两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141元)的奖金。这样背景下的社会文化追寻的不会是科学精神而是商业精神,企业家精神;二是这容易导致科研团队内部的不团结,一项成果的问世需要数十甚至数百位技术工作者的努力,然而拿到专利的只有一个人或一个公司(而常常这个公司就是个人独资的),其他所有人工作都被忽视了。这常常导致一些人隐藏最新成果,不与同事交流,自己钻研想着投机抢注,相较于共同研究,这样工作的效率极低。

另一方面,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垄断,不少“企业家”们愉快地、合理合法地坐地起价,进行着资本扩张,根本停不下来。除了上文说到的例子,破土网就曾经发过这样一条信息,一位英国商人买下了一种艾滋关键药的生产权,然后把药价翻了55倍(http://groundbreaking.cn/shehui/guonei/3403.html),虽然各国舆论,甚至希拉里都对此表示了严正抗议,但因受专利法案的保护,这些抗议并没有什么用,就在此时,另一个公司买了一种治疗耐药性肺结核的关键性药物,然后涨价了20倍。这不是个例,在知识产权越来越被高歌的时代,这样的案例只会越来越多。于是,所谓科学技术的伟大进步只和垄断商以及有钱买到技术的人相关,对于普罗大众来说,这种华美的辞藻,说出来和放了声屁一样,臭过了依旧没什么两样。

国际贸易协定,就是用发达国家的规则玩死你

除了TRIPS协定,随着WTO15年保护期的结束,中国将进入更多的国际贸易协议之中。这些贸易协定除了针对知识产权,还会涉及关税、进出口额度等等。在许许多多公开报道中,这些协定被誉为贸易保护的神器。

然而,这究竟保护了谁的利益呢?

以农产品为例,墨西哥曾为保持当地玉米的多样性,甚至尝试禁止其他地区的作物的种植。然而,美国制定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却裹挟着他们的转基因玉米大量涌入了拉美市场。如今,40%的墨西哥玉米市场已经被持有转基因技术的美国人统治。当地其他玉米种类的基因中也出现了被抗农达基因“污染”的现象。同时,这些转基因的玉米必须使用孟山都等企业生产的除草剂、肥料等,不能使用本地原生的产品,带着贸易协定,美国大公司占领了整个墨西哥的玉米农庄。

中国也遇到同样的问题。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研究会的专家曾表示,目前中国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立法尚未建立,因此对于保护国内物种资源和特殊的知识产权造成了困难。例如,红豆杉在国内属于保护林木,原材料禁止出口,但有的美国公司从农民手中低价购得剥去树皮的原木,然后制成一种被称为“紫杉醇”的半成品,然后以半成品的名义出口,从而逃避制裁。另外,一些中国民间草药的配方,也被美国公司在海外制成药剂,并依据国际贸易协定而索要高价。

发达国家在世界市场中率先发展,成为了规则的制定者,订立了大量的“自由贸易协定”所谓公平的国际贸易,根本就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这让不知所以的发展中国家如何竞争?

一些国家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反抗。例如不少发展中国家政府通过了对大病药物仿制的强制许可,2003 年,马来西亚成为了第一个向当地公司颁发强制许可,从印度进口药品治疗艾滋病的发展中国家。更便宜的普药使政府可以在同等预算范围内治疗更多的患者。之后,印度尼西亚在 2004 年颁发了总统令,使一些艾滋病药物可以进行生产,而泰国 2007 年也为几种治疗艾滋病和癌症的药品颁发了强制许可。 2008年 3 月,印度通过了其第一份强制许可,使当地一家公司可以生产一种抗癌药的普药版本,这可以使治疗肾癌和肝癌的价格从每月 5200 美元(品牌药的价格)降低到每月 160 美元(普药的价格)。 同年 9 月 3 日由印度尼西亚总统颁布了一份与强制许可有同样效力的总统令。总统令使当地生产商可以生产、进口和销售几种治疗艾滋病和乙肝的专利药品普药版。强制许可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地降低这些挽救生命药物的价格,使数万印度尼西亚患者可以获得这些药物。

同样是对于重大疾病的药物,这次拿到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团队并没有将青蒿素的提取技术申请知识产权保护,这一廉价药物正在许许多多国家挽救着无辜的生命。没有申请专利,在诺奖认证过程中带来很多麻烦,但对于治病救人来说,这些也不算什么了。

目前,新一轮国际贸易协定TPP刚刚签订,通过这个协定中国进一步进入国际市场,这将会带了什么?我们且静观之。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