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民危机与新纳粹的崛起——世界法西斯化有多远?
2016跨年夜对德国科隆市来说无疑是动荡的黑暗之夜。上千名酗酒男子聚集在科隆火车站,对大量女性实施性侵、骚扰和抢劫。随着警方初步调查结果发现,已知嫌疑人中有一半是难民申请者,许多右翼示威者更是把矛头直接对准了德国总理默克尔一直推行的宽松难民政策。
自从去年九月默克尔政府向难民敞开国门、导致110万难民涌入德国起,德国国内反难民的极右翼运动不断高涨,同时,德国民众对于默克尔采取的欢迎难民政策也频现不满。跨年夜的科隆性侵事件似乎成为了压垮德国难民政策的最后一根稻草。
回顾整个2015年,难民潮的阴云笼罩着欧洲,难民与欧洲民众的冲突、和各国警察对峙时有发生,让欧洲面临着二战以来最大的难民危机。事实上,在聚焦难民大量涌入欧洲所带来的各种违法犯罪现象的同时,在德国等国日益崛起的极右翼势力对于难民的袭击和敌视也不容忽视。
德国:每天都有难民被袭击
德国极端右翼人士打着“滚出德国”字样的标语进行游行
2015年,德国内政部登记了三百多起起针对难民的右翼刑事犯罪,是去年同期的近3倍。这意味着,种族主义者几乎每天都会攻击难民住所。实际发生的此类案件可能更多,因为许多难民不敢报案。
在这些事件背后,一些极右翼新纳粹组织的身影若隐若现。在2015年10月17日进行的科隆市长选举上,一名44岁的失业画家携带一把长刀,试图刺杀一名候选人。这名画家刺中了候选人的颈部,并刺伤了另外4人。该失业画家并非出于个人目的行刺,此举是他对新晋候选人支持中东难民进入德国的政策和自己失业的现状表示不满(该名候选人支持中东难民进入德国,此前一直负责为难民提供食宿)。
据媒体报道,在刺杀行动发生前,这名失业画家一直呆在90后极右翼人群之中,他们是新纳粹组织“自有工人党”的成员,崇拜希特勒。虽然在二战结束之处,伴随着纳粹政府倒台,纳粹主义一度在欧洲销声匿迹。然而,伴随着移民的涌入和经济的衰退,蛰伏的纳粹思潮再度涌现。
私有化改革与德国新纳粹的崛起
上世纪30年代,希特勒的上台,与1929 ~ 1933 年的经济危机带来的系列问题相联系。在大萧条的冲击之下,德国工业生产指数在1932年下降到1928 年的61 %,工人失业人数达到600 万, 失业率高达30 % 以上, 某些地方甚至接近50 %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纳粹势力趁机利用人们对现政府的不满情绪和对其他民族的种族仇恨才得以迅猛发展, 并最终上台执政。
与上世纪30年代类似,德国新纳粹的崛起,与原东德地区进行的私有化改革和失业现象密切相关。在两德统一后,原东德地区进行的私有化改革造成了严重的失业问题,从1 9 8 9 年到19 9 2 年东德地区就业人数下降了3 4 %, 从9 3 0 万人减少到6 2 0 万人。在统一后的头三年里, 东德竟失去了30 0 万个工作岗位, 失业人数达到1 67 万人。私有化越深入, 失业人数越多。到1 9 9 4年底东部私有化运动基本结束, 却留下庞大的失业群和沉重的公共债务, 东部五个新州平均每人债务为4 千多马克, 失业率平均达15 %。
而与此同时,大量涌入的难民成为私有化改革的替罪羔羊。1950年时,在德国的外国人数量是56万,而到1996年已经增长到727万。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德国在1955-1968年经济高涨期间,德国政府为解决劳动力缺乏的问题而从国外招募的,为联邦德国的经济腾飞做出过巨大贡献。当德国面对由于私有化改革的造成的高失业状况时, 这些占据着大量工作岗位的外国人, 就会成为许多德国人特别是那些失业人员的声讨甚至攻击对象,这是排外情绪和种族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这样,由于私有化改革所造成的阶级矛盾就被极右翼和法西斯分子扭曲成了德国人和难民之间的种族矛盾。在两德统一后,新纳粹分子和极右势力掀起一阵阵排外和仇外的暴力事件, 外国人走在街上遭到袭击和殴打, 外国难民的住宅被焚烧。新纳粹分子狂叫:“外国人滚蛋”、“德国是德国人的德国”。1991年在霍伊尔期韦达发生袭击外国人事件后, 几乎在全德国出现了排外仇外事件。1 9 9 2 年发生2 5 4 4 起仇外暴力事件, 其中纵火案为3 12 起, 造成17 人死亡, 2 5 00 人受伤。
至2002 年, 德国形形色色的极右组织达100 多个。其中, 以共和党和德意志人民联盟两组织的势力最大。德国大大小小的极右势力尽管形形色色, 但核心理论却大同小异。它们都奉行种族优越论,即认为本种族、民族较其它种族、民族优越, 强烈抨击威胁到本民族纯洁性的东西, 坚决反对民族或种族的融合及同化, 尤其是反对与非欧洲人或非白种人的融合及同化。同时, 它们还大肆宣扬反犹主义, 为希特勒纳粹德国犯下的罪行辩护。
共和党1990 年“罗森海姆纲领” 规定:反对移民,反对共和国, 反对德意志民族文化、宗教和民俗多元化, 反对承认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行。德意志人民联盟以其刊物为阵地, 以“ 德国应是德意志人的国家” 、“ 把犯罪的外国人赶出去” 等口号着称, 大肆宣扬种族主义;反对社会民主, 要求实行中央集权;推卸法西斯德国发动二战的责任,为纳粹罪行辩护;主张保护日耳曼文化等等。除核心理论基本相同外, 极右势力中大都存在大量带有暴力倾向的成员, 他们掀起一阵阵仇外、排外的暴力事件, 袭击和殴打走在街上的外国人, 焚烧外国难民的住宅。
世界的“法西斯”化离我们有多远?
八十年代开始在全球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用赤裸裸的市场瓦解了二战之后在世界各国普遍形成的社会保护系统,并最终酿成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欧洲各国的经济普遍受到冲击和影响。经济的下滑和失业率的上升,让越来越多的欧洲人生活陷入困境。再加上由于西方暴力干涉中东等地区所造成的政治难民的大量涌入,让本土欧洲人和外来移民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除了德国之外,极端排外的极右翼势力在欧洲其他国家也开始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在法国,极右翼的“国民阵线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他们鼓吹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认为外来移民加剧了法国的失业状况和犯罪率,增加了法国人的不安全感。在2014年的欧洲议会选举中,国民阵线党在法国赢得近25%的选票。在奥地利,属于极右翼的自由党在2008年大选中成为主要的赢家,并在2010年举行的维也纳市政选举中,获得了27.1%的选票,成为维也纳市议会第二大党。在荷兰,由吉尔特.维尔德斯组建的新自由党在2009年的欧洲议会选举和2010年的国内选举中, 均成为荷兰的第三大党。此外,在一些国家本处于边缘地位的右翼民族主义政党也异军突起,实现了一定的突破。例如,在素以包容性着称的瑞典,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反对接纳更多外来移民的民主党以5.7%的得票率首次突破4%的最低门槛进入国民议会,并获得20个议席。芬兰的正统芬兰人党在2011年四月的大选中也一举成为芬兰第三大党,并打破了长期由社会民主党、中间党和民族联合党联合执政的稳定格局。甚至在英国, 极右翼的英国国家党也在2009年的欧洲议会选举中首次获得了2个席位。
如果说早期的欧洲极右翼运动在地域和政治影响方面都带有明显的边缘性特征的话, 那么新的极右翼运动的复兴正在突破这种边缘性, 显示出一种泛欧洲的特征。
这种极右翼运动的兴起正是新自由主义失败所造成的结果。市场经济的扩张和“脱嵌”导致经济/逐利的原则侵入乃至主宰一切领域,导致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冲突加剧,并最终导致经济和政治体系全民瘫痪,法西斯主义由此而生。仇视西方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和极端排外的极右翼势力是一体两面,都是资本主导下的市场扩张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的产物。但是他们把斗争的目标不是指向新自由主义、指向剥夺弱势群体的垄断资产阶级,而是指向其他族群,用种族冲突取代了阶级政治,从而遮蔽了实质性的社会矛盾,保护了资本所主导的社会秩序。
在全球资本主义逐步陷入困境的今天,要避免二战时的法西斯主义灾难重演,只有社会主义一途。世界各国的劳动者,应该不分种族、性别、信仰,作为一个阶级团结起来,抗争剥夺各国人民的跨国垄断财团,而不应该把怒火指向跟自己同样弱势的难民或女性。
「赞同、支持、鼓励!」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