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高调布局中国 警惕FBI索取“后门”

昨日,Apple Pay刚刚宣布在中国大陆上线,今日苹果再出爆炸性新闻:苹果与FBI撕逼了!然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今天就随作者一起探讨这事件背后的“门道”

苹果高调布局中国 警惕FBI索取“后门”

苹果高调布局中国 或来自高层倒逼

作者:孟庆建

Apple Pay入华首日绑卡超3000万张

一个产品应用能引发如此高度的关注,除了红包大概就是Apple Pay。昨日,Apple Pay正式入华,包括银联以及接近20家银行携各种优惠为其高调站台与推广。

有分析认为,作为后发者,在Apple Pay入华之初不应该过早寄予厚望,毕竟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接受度已经很高,不过现状是很多用户已迫不及待地开启Apple Pay应用。上证报记者获悉,Apple Pay昨日绑卡数量远超3000万张。

这一数字表现被认为不错,尤其在昨日普遍反映绑卡并不顺畅的前提下。但大部分分析人士并不认为Apple Pay能在短期改变中国的移动支付格局,目前也不清楚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会否采取措施积极应战。

银联、银行付费扞卫支付市场

中国是继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后全球第五个、亚洲首个开通Apple Pay服务的国家。Apple Pay入华首日推广效果显而易见。

最能衡量成效的绑卡数量也超过3000万张,有监管机构人士认为这个数字表现不错。尤其需要提到的是,银行业难得一见的团结盛况。昨日,包括民生银行、中行、建行等十多家银行先后发布消息支持Apple Pay服务,并提供多种优惠,比如中行提到开通当月消费金额累计满100元返现15元等。

且来自业内人士的分析,Apple Pay对于银联和各大银行而言不是“免费的午餐”,尤其在此之前,银联几乎未有向他人支付费用的习惯。据国金证券研报,Apple Pay收费模式是基于现有的信用卡和借记卡收费结构,从发卡行收取费用,约为交易金额的0.15%或0.5美分。

不过,目前Apple Pay在中国的收费水平尚未有披露。相关方面说这是一个很敏感的数字,但并未否认将向Apple Pay支付手续费的事实。可能的协定是,在境外Apple Pay收取的手续费将是0.15%,在中国境内,手续费应该有所下调。

这对银联而言不是一个很容易做出的改变,来自业内人士的消息,银联与Apple Pay就双方的合作博弈了两三年,而现在做出这一改变,甚至也可能是来自高层的倒逼。当然,最根本的是,银联与银行在支付市场几近失守的危机感。

来自国金证券的总结:在我国,第三方支付在线上支付市场处于主导地位,支付宝和财付通合计占据近70%市场份额,同时伴随互联网账户O2O的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宝通过导流的方式将线上消费者带到线下,通过补贴优惠鼓励商家和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方式结算交易,对银联的线下收单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因此Apple Pay被认为是银联与微信支付、支付宝争夺移动支付市场的利器。移动支付是一个尤为庞大的市场。根据央行数据,2015 年前三季度移动支付金额84.76万亿元,同比增长466%,移动支付习惯已经逐渐养成。

“从银联和监管等角度来看,和Apple Pay合作都是个很好的开端、范式,因为银联从来没有给人付费的习惯,这是个新的商业模式,对银联‘躺着挣钱’的习惯、思路将是一个很大的改变,这对完善第三方支付以及用户体验都有益处。”某第三方支付公司管理层认为。

从用户角度而言,无疑多了一个便捷的渠道,不需要银行卡就可以直接完成交易,在国外消费,Apple Pay比微信和支付宝更方便,即使不走出国门,Apple Pay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与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线下二维码支付不同的是,Apple Pay属于近场支付,也就是平常所说的NFC支付,而其合作方银联也拥有商户支付终端的数量优势。目前银联和商业银行共布置了大概400万台支持NFC的pos机。根据人民银行监管要求,要在2017年全面支持NFC,在这个过程中,受理终端的优化也将不断加速推进。

移动支付格局短期内难改

Apple Pay的一个优势是不存在资金沉淀过程,只是一个第三方支付工具。但与第三方支付不同,相当于一张银行卡,通过银联清算,资金就到了商户银行账户上。而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会存在一个资金沉淀期,有监管部门人士认为这是两大第三方支付工具相对Apple Pay的一大软肋。

“对腾讯和阿里而言,是个挑战。银行除了融资、存款、理财,支付也是一个重要功能,差点失守,这一次银行配合上去了,再一起去推商户,会有非常快的进展。”上述监管部门人士称。

不过目前业内人士,包括分析师趋向一致的观点是短期内Apple Pay还难以撼动中国的移动支付格局。

目前Apple Pay在中国支持在包括家乐福、麦当劳、肯德基、太平洋咖啡、7-ELEVEN等在内的超市、餐厅、咖啡厅等日常消费场所使用。有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认为,应用场景打开需要过程,且现在合作银行也只有19家,发展过程会很漫长。

另一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也认为,从春节微信、支付宝那么炫目的数据来看,Apple Pay作为后发者,还需要市场运作,不应该过早寄予厚望。

来自腾讯之前披露的数据,去年除夕,微信红包、QQ红包收发总量超122亿个,达上年同期7.5倍;其红包对手方,支付宝在除夕夜推出的四轮“咻一咻”,共产生3245亿次互动,这一数据带来的一个客观结果是引导更多用户绑定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相关方人士透露,目前支付宝活跃的实名用户达到4亿,相对Apple Pay首日绑卡量仍有很大的安全距离。

国金证券分析师张帅说,支付宝和微信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用户习惯培养,Apple Pay推出的意义更多的是在于加速整个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加速商户受理环境的成熟,短期内对移动支付市场格局影响不大,长期来看Apple Pay是银联对抗微信支付宝的利器。东方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也认为,目前Apple Pay优惠券、返现、红包等优惠以及受理端没有完全成形,真正胜出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暂时并不会给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带来很大的冲击。

被视为直接压力承受方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当前也未出台应战措施。微信支付对Apple Pay的来临选择了沉默,支付宝相关人士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说,欢迎更多的全球科技企业,进入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共同为用户和商家提供服务,并进一步表示,随着互联网与商业的深度融合,商家对支付服务的需求亦不再限于支付。基于互联网,由支付衍生的会员营销、数据化运营等服务,开始为商家贡献越来越多的价值。

“支付宝将着力于此,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方式,为所有商家提供更多的支持与服务,反哺线下商业。支付宝亦会继续保持开放,与更多合作伙伴一起,用产品和数据,服务更多的用户与商家。”该人士称。

 

警惕FBI向苹果索取“后门”

作者:孙卫赤

 

苹果高调布局中国 警惕FBI索取“后门”

 18日,在北京某苹果专卖店,店员向消费者展示如何使用Apple Pay。

 

苹果旗下移动支付服务苹果支付(Apple Pay) 18日凌晨5时在中国正式上线,使得中国成为亚洲首个上线苹果支付的国家。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昨天一大早就起来发微博:“Apple Pay于今日正式登陆中国。欢迎大家踊跃尝试,体验它卓越的便捷性!”舆论认为,苹果支付此番高调进入中国支付市场,带着一颗要与微信和支付宝三分天下的雄心,同时“刺激客户对苹果品牌的忠诚度”;而对与苹果合作的中国各家大银行来说,银联“云闪付”承载着它们追赶移动支付时代的梦想。但也有专家提醒,苹果支付或将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中国网络安全专家秦安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提出数个疑问:苹果支付是否通过网络安全审查?国家能否有效监管?大数据安全技术是否准备充分?如何应对金融数据跨境流动,维护国家网络主权?他强调,“国家一定要把握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

苹果向中国网络巨头叫阵

18日中午,《环球时报》记者到北京朝阳区一家麦当劳尝试苹果支付。起初,店员还不知道已经可以使用Apple Pay来付款,经提醒后,店员在两个读卡机里选择了一会儿,记者拿手机靠近读卡机,一瞬间,其中一台机器屏幕就已显示支付成功,整个过程不超过3秒钟。记者随后拿到的小票上显示:“此单金额不足300元,可以免签”。

“今天一早,通过苹果支付添加建行卡的客户数量不停上升,一分钟添加300多张,截至中午已经添加四五万张建行卡。”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说。

法新社18日报道了中国用户第一天的体验经历。据称,一些用户抱怨说,连接银行卡很费劲,这是支付的关键一步,可能是当天注册的人太多。一名叫“王鹏”的微博用户写道:“我等你等得太久,可你就是不来。你的后台技术可能在这个国家无法存活”。法新社称,苹果品牌在中国粉丝众多,因为苹果手机“是新崛起的中产阶层身份的象征”。

“苹果在中国推移动支付是在向中国本土网络巨头叫阵”,路透社18日称,目前,中国移动支付用户中大多数人使用腾讯旗下的微信支付或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苹果支付在中国的推进并不轻松”,北京迈博瑞咨询公司总经理纳特金表示,“只有在用户体验可大幅改善的情况下,人们才会改用其他手机应用。它(苹果)一定要有比安全性或者便捷性略强于对手更多的东西才行”。法新社18日称,中国市场对苹果十分关键。但问题是,移动支付在中国已经广泛应用,苹果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公司。据称阿里和腾讯为了培养用户习惯和支付场景已经投入了“数十亿元”,现在依然还在投入之中,“中国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至少十多个玩家”。

苹果毅然投入这场竞争,显然是垂涎于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巨大蛋糕。英国广播公司18日称,中国人口的68%已拥有智能手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购买商品或消费服务使用电子手段付账更为流行。《华尔街日报》称,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2015年官方数据,有3.58亿中国人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支付。

“我们认为中国可能成为苹果支付的最大市场”,苹果支付副总裁贝雷18日雄心勃勃地对路透社表示。路透社称,大中华区是苹果以营收计算的第二大市场,也是全球最大手机市场。苹果在中国推出移动支付系统,希望能够吸引新的苹果用户。已经有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在内的19家中资银行宣布为苹果支付提供支持,“苹果将进入一个电子支付服务得到广泛应用的市场,中国银联卡已在中国境外150个国家和地区被接受”。

Apple Pay在美国表现不佳

苹果公司于2014年9月初宣布推出Apple Pay,于当年10月20日在美国正式推动,很快就有超过500家银行加盟服务。目前Apple Pay的服务范围已经扩大到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中国。根据苹果公司今年2月统计,美国支持Apple Pay的商业网点达200万个,包括商场、酒店、餐馆、杂货店、航空公司以及可口可乐自动贩卖机等。

安全、简单、便利及与美国主要银行的信用卡和借记卡挂钩,被认为是Apple Pay得以迅速拓展的原因,不过还是有很多美国人还没有把Apple Pay作为日常支付的主要手段。首先,目前Apple Pay主要用于零售消费的支付,在大部分情况下无法在网购时使用;其次,由于Apple Pay目前只适用于iPhone6及Apple Watch等苹果最新款设备使用,这就给尚未更新苹果设备的消费者造成了使用障碍;第三是Apple Pay在读卡时也会出现故障,前不久在美国就出现苹果手机无法读取Visa卡信息的情况,虽然这种情况仅是偶尔。

美国《福布斯》杂志称,美国前100家零售商中有2/3表示,他们不会增加苹果支付业务,因为这项业务的业绩并不令人满意。美国彭博社称,苹果支付在美国上线一年后,仍有超过75%的iPhone6和IPhone6s用户从未使用过这一服务。《环球时报》驻美国记者虽使用苹果iPhone6,但也未用过Apple Pay。

苹果公司曾表示,要与电商合作解决使用Apple Pay在线支付的问题。美国民众经常使用的自助加油站,估计将成为Apple Pay发展的另一广阔领域。据《华尔街日报》介绍,在美国,苹果通过Apple Pay对每笔信用卡交易收取0.15%的费用,对每笔借记卡交易收取0.5美分费用。而在中国,消费者用苹果支付暂时不收费,但各家合作银行是否与苹果签署了交易付费的协议尚不清楚。《华尔街日报》报道称,“苹果支付在中国的财务安排尚未披露”。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苹果公司今年也将在新加坡推出苹果支付服务,这项服务将提高苹果品牌的吸引力,“刺激客户的忠诚度”。《联合早报》称,相比美国,苹果支付自去年夏天被引入英国后,更迅速地为消费者所接受。这主要是因为苹果跟一些商家达成协议,让客户可无限额地利用该服务付款。数据显示,苹果支付在澳大利亚的使用情况也比美国好一点。苹果手机在英澳的市场占有率也超过美国。

“个人安全”了,国家呢?

中国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对《环球时报》说,虽然Apple Pay目前只能在iPhone6以上的机型使用,但以苹果在中国每季度2000多万台的手机销量,再加上和中国银行业的联手,应该是非常有杀伤力的,而且Apple Pay甩开了网络的限制,在用户体验方面会有一定优势。“这种杀伤力不会在一夜之间显露,但将保持一个持久的状态。”

苹果支付副总裁贝雷18日指出,安全和私密性是Apple Pay的核心;用户绑定银行卡后,银行卡的号码不会存在苹果设备和云端存储器上;客户使用其支付的信息不会被苹果看到。方兴东认为,Apple Pay在个人安全上应该比之前做得更好,“但在国家安全层面却值得关注”,“美国FBI以反恐、安全为由,向各大科技公司索取‘后门’,而库克刚刚发了一封公开信批评了美国政府的行为。其实这种情况在任何国家都一样,所以对于Apple Pay入华,一定要有相应的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来保障网络安全的万无一失。”

很多人认为,既然各大国有银行也在大力支持Apple Pay支付,是否意味着它在安全上可以信任呢?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网络空间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秦安18日对《环球时报》说,首先银行不是搞网络安全的机构,它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可能并不足。此外,银行拥抱Apple Pay更多是出于企业利益的考虑。在微信、支付宝电子账户赶超银联卡用户数的时代,苹果与银联卡的合作契合了中国各家大银行的生存需要。

秦安说,苹果手机硬件以往也曾爆出很多漏洞,且当下互联网金融领域风险比较多,同时必须承认,我国在监管能力上还有待提高。“Apple Pay固然给广大民众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毕竟网络安全是涉及国家安全层面的大问题”,秦安对《环球时报》说,在当前网络危险空前严重的关键时期,要避免网络安全被商业利益所淹没。

 

FBI与苹果撕逼的背后:数据安全从来不是一个纯技术活儿

作者:Grace

近日苹果频频抢占国内媒体头条,ApplePay正式抢滩中国市场的同时,苹果后院起火,与FBI展开撕逼大战,苹果CEO库克18日发表声明,针对FBI要求iPhone预留后门的要求,予以明确拒绝。而全球科技中心硅谷几乎一边倒的站在苹果一边,众多知名企业通过RGS组织正式发表声明,力挺苹果,这里不但包括:Google、Facebook、Linkedin、Twitter、雅虎等一众科技公司大佬儿,就连一直与苹果明争暗斗的微软,其首席法律顾问布拉德-史密斯也通过Twitter转发推文暗表支持。

如果单从企业保护用户隐私数据的角度,绝对是一边倒的支持声音。然后一旦上升到反恐层面,牵扯的各方势力就有点复杂了。反对人士直指苹果不合作的行为给了犯罪分子更多便利,拖延破案效率,iPhone前面的 i,代表的是ISIS。根据美国的法律,苹果有权在5天内提起司法申诉,如果被驳回,其实留给苹果的转身余地并不太大,当然,悬念即将揭晓。

数据安全从来不是一个纯技术活儿

现实确实比电影还精彩,这一事件的双方FBI和苹果实在太具代表性,难怪抢占各类媒体版面无数。科技社会,每分每秒都在产生着高价值的海量数据,而企业面对赖以生存的用户市场,当然要确保信息安全。FBI堂而皇之的提出“预留后门”的要求,与其说是让苹果难堪,不如说是让整个科技界都面临得罪用户的危险。从库克的愤怒和硅谷大佬儿的态度就不难看出症结所在了。

一直以来,以苹果为首的科技巨头们,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着大量的用户,利用其绝对的技术优势地位,掌握着全球大量的数据信息。众所周知的棱镜事件,除了使美国颜面受损,背后更有美国这些科技企业真金白银的损失。棱镜事件的主角斯诺登曾经指出,美国政府正是因为得到了众多科技公司的支持,才获得了互联网上的加密文件数据。棱镜门事件后,很多国家都在减少对美国科技企业的依赖,中国的金融、电信、能源等重多企业和项目也在考虑重新选择合作伙伴。俄罗斯更要求政府部门的电脑中,采用本国操作系统软件。市场份额的丢失,是美国科技企业所不愿见到的,棱镜门之后,微软也宣布操作系统不再留有后门。而此番FBI的要求,无疑会威胁到客户对于苹果的信任。硅谷声援苹果,就是在扞卫科技产业的市场份额。

大数据时代,数据安全的双刃剑将更为锋利

这次事件不过是在科技推动下,各方矛盾的冰山一角而已,国家利益与全球经济一体化之间本身就不是完全一致的。只不过在科技无孔不入的今天,一切都开始数据化,数据本身就意味着易于存贮、管理,应用,甚至也易于泄露。大数据时代的另一个特征就是通过数字打破了各方原本清晰的边界,数据的应用场景几乎遍布各个角落,这就难免促使各方矛盾频发。大数据时代,真正的数据安全,技术上的保证可能只是最基础的保证而已,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挑战大众神经的戏剧性情节出现,笑迎大数据到来的同时,也请做好准备,一切才刚刚开始!

事件链接:

2月17日,美国联邦法官裁定,要求苹果公司协助FBI和司法部,解锁去年12月加州恐袭案枪手所使用的iPhone。库克随即发表公开信表示不会妥协,并批评美国政府要求开后门的做法“史无前例”、“非常危险”、“令人不寒而栗”。

 

美媒:国会正讨论通过“刑事条款”处罚拒绝解密公司

作者:徐珍珍

最近,因苹果公司拒不执行法院命令,协助破解美国圣贝纳迪诺县枪击案袭击者iPhone手机中的加密信息,有关如何就破解加密信息向公司施压的讨论在华盛顿白热化。美国《华尔街日报》18日称,美国国会正讨论通过“刑事条款”应对拒不配合的科技公司。

报道称,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理查德·伯尔透露,他正在研究是否提出有关收紧加密规定的法案,但尚未决定法案的具体内容。据消息人士透露,伯尔考虑在议案中加入刑事条款。但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官员表示,该议案不会对拒绝执行法院解密命令的公司予以刑事处罚。

伯尔上周在一个听证会上说,一些地方和联邦检察官抱怨嫌犯使用加密技术令取证更加困难甚至不可能。他警告科技公司,随着加密通信的广泛使用,公司应考虑改变“商业模式”。

英国《金融时报》18日称,美国一家地方法院日前裁决,要求苹果公司配合美国联邦调查局开发一款软件,破解美国圣贝纳迪诺县枪击案袭击者iPhone手机中的加密信息。对此,苹果公司17日发表声明称,这份裁决是“美国政府伸手过长”的“可怕”例子,法院要求苹果在iPhone上创建一个后门,这对用户信息安全造成危险。路透社19日称,苹果表示,将利用美国宪法中有关保护言论自由的条款,对法院命令进行抗辩。

「赞同、支持、鼓励!」

察网 CWZG.CN

感谢您的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维护费用及作者稿费。
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创作来回馈您!
如考虑对我们进行捐赠,请点击这里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标签: 苹果 FBI APPLE PAY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cwzg.cn/politics/201602/26528.html